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时长120分满分120分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欢乐与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杂志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五四”新文学作家的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除陈独秀、鲁迅两人较年长,其余人如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胡适27岁,他们都很年轻;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也都很年轻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李大钊的《青春》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也都青春勃发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从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看出,《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猛进》《狂飙》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材料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功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14.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答案】
10.FIK
11.B
12.C
13.1现在拥有万辆战车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2他打仗失败了,是您的福分他打仗胜利了,一定会用I率领剩下的部队去攻打晋国
14.
①子贡善于言辞,颜渊、子路长处不在此;
②出使四方诸侯之事,在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的过程中曾涉及过【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齐国即将侵犯鲁国,鲁国是我们的祖国“诸侯有相伐者”中“诸侯”是主语,“有”是谓语,“相伐者”是宾语,“者”后F处断开;“耻之”是动宾结构,后面I处断开;“今鲁父母之邦也”是判断句,“鲁”是判断句的主语,符合“……,……也”的结构特点,“鲁”后要断开,可以起到强调作用K处断开故在FIK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四方诸侯之国/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表示范围广句意出使外国各方/志向远大B.错误保存,此处可引申为挽救/问候,思念句意在道义上挽救危亡的鲁国/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C.正确句意这是偏僻简陋的小国/;寻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D.正确谦卑的言辞/低下句意不要讨厌俯首低眉、用谦卑恭敬的话去奉承吴国/不是天资低下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错误,根据原文“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其中的“君”应是越王,所以应为越晋同时出兵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万乘”“千乘”,万辆战车,千辆战车;“私”,占有;“切”,深深;“恐”,担忧2“彼”,他;“则君之福也”,判断句;“临”,攻打【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德行颜渊,闵子骞“可知,颜渊和闵子骞的特点在“德行”;从“政事冉有,季路”可知,冉有和季路的特长是“政事”;从“言语宰我,子贡”可知,宰我和子贡的特长在“言语”由此可知,子贡擅长言辞,这符合出使的要求,而颜渊、子路等人的长处不在此;孔子是根据他们的才能因材施教,并人尽其才同时,材料一提到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孔子的答语中提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见子贡请教学业之时曾涉及过出使之事参考译文:材料一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土?”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土”材料二从前,陈成恒担任齐简公的国相,他想作乱篡位自立,但心中惧怕齐国的世族鲍、晏两家,所以就调动他们两家的军队去进攻鲁国鲁哀公十分担心,孔子也非常忧虑,于是召集门生弟子,对他们说“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齐国即将侵犯鲁国,鲁国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坟墓也要筑在这里现在齐国要讨伐它,我们难道不应该出去阻止一下吗?”颜渊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不同意;子路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也不同意;子贡请求出去阻止,孔子同意了子贡南下去见吴王,劝吴王说“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况且,救援鲁国,能够显扬好的名声;而讨伐齐国,也可以获得大的益处如果一举而能在道义上挽救危亡的鲁国、在气势实力上制服强齐和威震晋国,那么,肯定就能够称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吴王说你等我打败了越国后,再商议讨伐齐国的事情”子贡说“这不行君王想打败越国回来后再去与齐国较量,那时候鲁国早已被齐国兼并了只知道对付弱小的越国,却惧怕强大的齐国,那么,我就先到东面去见越王,劝说越王派出精兵,按照我的建议,与吴军一起去救鲁伐齐这样,君王既能得到削弱越国的实际,又能获得为拯救诸侯而去讨伐强暴的好名声”吴王听后大为高兴,于是就送子贡去越国子贡东行来拜见越王,越王问子贡说“我们越国是个偏僻鄙陋的地方,先生居然屈尊光临,不知有什么要求?”子贡说“吴王有讨伐齐国的愿望,君王就应该不惜贵重的器物,把它们献给吴国,以迎合吴王之心,也不要讨厌俯首低眉、用谦卑恭敬的话去奉承吴国,应该故意抬高行礼的等级,那么吴王就一定会去攻打齐国了!他打仗失败了,是您的福分他打仗胜利了,一定会以剩下的部队去攻打晋国我请你允许我北行去拜见晋君,劝说晋君,使晋、越两国夹攻吴国,吴国的精锐之师和宝器仪仗,先在齐国受到损伤,后又在晋国消耗殆尽,于是,君王可以利用吴国疲败之际,那就一定能消灭吴国了!刀越王非常高兴吴王夫差果然调集九个郡的军队,与齐军大战于艾陵,把齐军打得大败吴国的军队驻扎在外不回国,果然又与晋军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强,晋军发动攻击,吴军大败越王勾践得到这个情报,马上渡江袭击吴国,杀死了夫差,同时也将吴国国相杀了所以说子贡一出国游说,就使鲁国安宁、齐国内乱、吴国破亡、晋国强盛、越国称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荣苴《诗经周南》•采采茶莒,薄言采之采采茉莒,薄言有之采采茶莒,薄言掇之采采紫莒,薄言捋之采采茶莒,薄言祜之采采茉莒,薄言襁之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5.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诗均描写了“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B.《米莒》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飘飘的初夏风光D.“才了蚕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
16.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
15.C
16.
①《茶莒》a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节奏鲜明轻快、音韵和谐优美;b赋的手法:通过铺陈排比描绘了一幅采集野菜的图景c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乡村四月》a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b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比喻,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c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手法的能力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错误,“子规声里雨如烟是视觉听觉描写,杜鹃啼叫属于动景故选C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紫莒》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采莒时所唱的歌谣,诗中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咏唱此外,诗歌通篇铺陈采摘“茶莒”的场景,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这是采用了《诗经》中赋的手法在这一过程中,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纵观全诗,可以看出全诗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描写妇女们一边高兴地歌唱赞叹,一边动手采摘茉莒的过程,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乡村四月》运用白描手法,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两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两句,赞扬了“同学少年”关心国事,敢于写出抨击时政文字的革命精神
(2)曹操《短歌行》中,“,”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3)《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抓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从听觉角度展现自然趣味【答案】
①.指点江山
②.激扬文字
③.明明如月
④.何时可掇
⑤.狗吠深巷中
⑥.鸡鸣桑树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激”“扬”“掇”“吠”“巷”“鸣”“颠”
三、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的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师长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能守住了为人的根本请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话题作文题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中,有人将道德底线低的人和道德底线高的人进行对比,指出道德底线低的人占优势,总能如鱼得水,因为他做得出你做不出的事第二句话是师长对我们的告诫只有守住“底线”,才能守住做人的根本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话题作文题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中,有人将道德底线低的人和道德底线高的人进行对比,指出道德底线低的人占优势,总能如鱼得水,因为他做得出你做不出的事第二句话是师长对我们的告诫只有守住“底线”,才能守住做人的根本“但”字让材料的两句话形成转折关系,可见材料的话题是底线(试题中也明确提出以“底线”为话题进行写作),主旨是守住底线首先,要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什么是“底线”?为什么不能越过“底线”(越过“底线”有什么危害?)“底线”这个题目有什么现实意义?怎样才能守住“底线”万一不小心越过了“底线”,该怎么办?还可以弥补吗?如果可以,该怎样补救?“底线”,即最低界线“底线”的内涵应该包括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思想的底线,即健康、向上;道德的底线,即诚实、善良;法律的底线,即奉公、守法生存是生命的“底线”,诚信是处世的“底线”,忠诚是爱情的“底线”,尊严是人格的“底线”,而不分裂祖国,是国家对台湾当局的“底线”“底线”就像一道坎,守住底线,就可以确保自己的言行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反之,越出底线,思想就会蜕变,道德就会沦丧,甚至走上违法或犯罪的道路其实“底线”不仅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而且还涵盖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等各个领域就做人处世的底线而言,应该是对社会坚持正义、是非分明、富有爱心,对工作兢兢业业、尽忠职守、保持操行就从商的底线而言,应该是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就从医的底线而言,应该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就为官的底线而言,应该是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严格自律,不在大是大非面前失向,不在常识问题上失态,不在金钱问题面前堕落写作时要正确理解话题的意思(底线是最低界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文体可以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写人叙事中要凸显出人物对“底线”的坚守,可以运用对比手法,以突破“底线”的行为来衬托坚守“底线”的意义若写议论文,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循序渐进地阐述什么是“底线”,坚守“底线”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坚守“底线”也可以运用发散性思维,运用并列式结构,列举若干种人应该坚守的底线,并进行分析论证论证时力求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手法,要做到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立意
1.心存敬畏,守住底线
2.坚持高线,守住底线
3.坚守心灵的底线
4.底线是最后的阵地,必须坚守例文:坚守底线底线,是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在比赛中,运动员只有坚守底线才能展现其高超的球技;同样,人的一生只有坚守人性的底线,方可尽显其英雄的本色坚守底线,坚守善良人之初,性本善拥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是我们做人的底线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在千钧一发之际,二十九岁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学生们守住了生命之门,唱响了善良的乐章,感动了你我,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而还有一些人,竟抛弃了身后的学生,抛弃了善良,抛弃了做人的底线,选择了独善其身!我们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苟且活了下来;但他们又是不幸的,因为没有善良的躯壳,失去底线的人生,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呢?坚守底线,坚守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以诚信为本,诚信待人,诚信做事,应该是我们人性的底线尾生与女子有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一个诚信诚信是做人的底线,既然许下了诺言,既然做好了约定,即使失去了生命也要去践约翻开中华文明史,为了要守住诚信这条底线而用生命去践约的例子又何止尾生一个正因为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才有了易水悲壮之歌,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正因为有了海誓山盟的执着,才有了化蝶共舞之美,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正因为有了为天地立命,为百姓谋福的诺言,才弹奏了一曲清官之歌,诚信,中国文人不朽的篇章而假设一个人失去了诚信呢?那么,最后终将会和放羊的小孩一样,羊成了恶狼的腹中物,徒留自己一个人哭泣,无人问津!坚守底线,坚守忠贞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诸葛亮的话告诉我们,忠诚坚贞应该是我们做人处世的底线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夫子一声长叹,纵身投入汨罗江,以死明志,以身殉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从小背上刻下精忠报国的理想,调兵造将,势如破竹,不受利诱,屡遭诬陷,屈死于风波亭上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朱自清一身傲骨,虽忍受饥饿的煎熬,却维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屈原、岳飞、朱自清等人因为忠贞祖国,早已流芳百世,载入史册而像秦桧这样折节叛国的无耻小人和像刘阿斗那样胸无大志,屈膝投降的懦弱之辈呢?他们也早已遭世人唾骂,遗臭万年!善良,感动你我;诚信,奏响壮歌;忠贞,书写尊严坚守这些底线,尽显人性本色音乐是艺术中的最美者,它比诗歌更能打入人深微的心灵它不仅如跳舞能颤动人的身体,并且能激起人的精神它不但能建筑数十层的高屋,而且能建筑宇宙的大观它的音中有图画,调中有雕刻,谱中有一切变幻不测的风景,离奇无常的情怀,它能模仿鸟鸣、风号、流泉泠泠、波涛澎湃它是最科学化的艺术它又是最职业化者,人人皆知移风易俗,莫善于音乐,变更性情,陶养德行,也莫善于音乐故音乐是一种用力最少而收效最大的陶冶人的艺术(摘编自张竞生、张培忠《美的人生观》)材料三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审美教育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总体来看,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通过英雄模范人物等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将道德教育贯串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染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社会审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摘编自张弓、乐中保《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四”作家以“青春教”为信仰,将欢乐、光明与青春相融合,开辟出一条反对封建文学自虐、黑暗、老年心态的审美战线B.“五四”文学的审美表现出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特征,具有浓厚的青春气息,《少年中国》《狂飙》等杂志的命名,能体现出这种审美倾向C.“五四”文学在创作内容和文体方面体现青春气息,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D.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教育、心灵教育、动态教育的特征,它可以美化心灵、提高素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音乐是最职业化者,是就音乐移风易俗、陶养德行的功用来说的B.音乐是最科学化的艺术,是就音乐打动人心、激发精神的感染力来说的C.美育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为重要目的D.将道德教育通过情感感染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这是审美教育潜移默化的结果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荀子》重视音乐的作用,认为音乐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也能够十分迅速改变人的情感B.《墨子》认为耳朵感受快乐,不符合圣王事迹、万民利益,统治者不应天天歌舞升平,不顾百姓生死C.《礼记》明确了乐内在的精神是和谐而不混乱,乐的功能是让人欣喜欢爱,乐表现天地间的和谐D.据《尚书》记载,舜任命夔掌管音乐方面的事务,夔负责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温和,宽大坚忍,刚毅简约
4.材料一是怎样论证“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观点的?请从论证思路的角度进行阐述
5.你认为“00后”可以借助怎样的路径提升审美趣味?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答案】
1.C
2.B
3.B
4.材料一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论证思路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指出“五四”文学的总体特征;然后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青春型文化、“五四”文学的创作主体是青年、文学杂志的名称洋溢着青春气息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五四”文学的青春性特点
5.
①培养具有欢乐、光明、青春心态的审美趣味
②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尤其要重视音乐的熏陶作用
③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美育功能,化人、育人,提升审美旨趣【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错误,根据原文“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可知,文中所说的“青年的文学”是仅就作家主体角度而言,选项的说法以偏概全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是就音乐打动人心、激发精神的感染力来说的“错误,科学化对应的不是音乐打动人心、激发精神的感染力,根据材料二“它不仅如跳舞能颤动人的身体,并且能激起人的精神”“它又是最职业化者,人人皆知移风易俗,莫善于音乐,变更性情,陶养德行,也莫善于音乐”可知,“打动人心、激发精神的感染力”是音乐本身的特点,而不是科学化的表现故选B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音乐是一种用力最少而收效最大的陶冶人的艺术”B.墨子的观点是反对统治者欣赏音乐而不顾百姓生死,此处没有表现出音乐对人的影响和教化作用故选Bo【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指出“五四”文学的总体特征;第二段为证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举例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中的发刊词,李大钊的《青春》一文进行证明;第三段为证明“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列举“五四”作家的年龄,均十分年轻,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第四段则举例文学杂志名字”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从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来证明其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整体来讲,材料一采用的是先总说后分说的论证思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说“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由此可知,作为青年文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此追求,那么00后青年也应该培养这种健康的审美趣味材料二说“人人皆知移风易俗,莫善于音乐,变更性情,陶养德行,也莫善于音乐故音乐是一种用力最少而收效最大的陶冶人的艺术”,材料三“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可知,要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尤其要重视音乐的熏陶作用材料三说“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社会审美教育……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知,要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美育功能,化人、育人,提升审美旨趣(-)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揩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一一“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文本二香雪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如果不是隔着玻璃,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一位中年女乘务员走过来拉开了香雪香雪挎起篮子站在远处继续观察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女学生转过脸来,看见香雪臂弯里的篮子,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如果说跑的时候她还有点儿犹豫,那么从车厢里送出来的一阵阵温馨的、火车特有的气息却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也许,她所以能够在几秒钟内就决定上车,正是因为她拥有那么多鸡蛋吧,那是四十个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她挽紧篮子,小心地朝车厢迈出了第一步这时,车身忽然颤动了一下,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当她意识到眼前发生了什么事时,列车已经缓缓地向台儿沟告别了香雪扑在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看来这不是梦,一切都是真的,她确实离开姐妹们,站在这既熟悉又陌生的火车上了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凤娇!我怎么办呀,我可怎么办呀!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台儿沟刹那间就被抛在后面了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三十里,对于火车、汽车真的不算什么,西山口在旅客们闲聊之中就到了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只有一位旅客,那就是香雪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塞到那个女学生座位下面了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她怕香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徽,上面果真有“矿冶学院”几个字香雪却觉着她在哄她,难道除了学校她就没家吗?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着力描写通讯员牺牲的过程,并集中描写新媳妇的种种行为和反应,让小说的高潮部分弥漫着深深的忧伤和浓重的悲凉B.百合花图案的被子有联系小说中人物的作用,白色百合花是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化身,象征了他们美好的品质C.文本二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如通过描写香雪执着地追求铅笔盒,表现了香雪坚定的性格特征D.文本一和文本二有着相近的风格,即不以情节取胜,没有什么激烈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塑造得清新美好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通讯员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有着丰富内涵,“破洞”主要表现他的节俭,“馒头”主要表现他对“我”的关爱
8.香雪用四十个鸡蛋与矿冶学院女生换铅笔盒,表现出山里姑娘们对物质的向往与追求,也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山村人的精神风貌C.文本一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不仅巧妙地在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而且将“牺牲”“献被”等情节连接起来,结构严谨有序D.两则文本表现了不同时代感人的青春情怀,文本一侧重写革命战争年代的军民深情,文本二侧重写改革开放时期女学生和香雪之间的美好情感
8.细节是作品的灵魂请结合新媳妇为小通讯员“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和香雪“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这两处文本细节,简要分析它们的共同作用
9.文本一结尾“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中,用“青年人”比用“小通讯员”和“小同乡”表达效果好,为什么?【答案】
6.A
7.C
8.
①暗示人物心理,展现人物形象新媳妇缝破洞细节既表现了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牺牲的痛惜、歉疚、悼念的复杂心理,又表现了她淳朴、善良的性格;香雪塞篮子的细节,既突出香雪做人的尊严和原则,体现她自尊自爱的品格,也突出香雪为让对方收下鸡蛋的坚决、机智、灵活
②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一针一针地在缝”表现了新媳妇的认真,使情节更真实;“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体现出香雪在那种情况下的机智反应,具有画面感
9.
①“小通讯员”只是单单地表现了文中革命战士这一形象;“小同乡”只是从“我”的角度表达对这个老乡革命战士纯洁的爱
②小说用“青年人”这个词,暗示像小通讯员这样的青年革命战士不是特殊、非凡的个体,而是任劳任怨的中国青年群体;刻画并赞美了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中国革命青年群像,升华了小说的革命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文本一着力描写通讯员牺牲的过程”错误,作者对小通讯员的牺牲,只简单说明通讯员扑倒在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上献身牺牲的过程,叙述只用了几十个字,谈不上“着力描写”故选Ao【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破洞主要表现他的节俭”错误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牺牲后新媳妇缝破洞一细节描写,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B.“表现出山里姑娘们对物质的向往与追求”错原文“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据此看出,铅笔盒在香雪的眼中是文化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所以是表现香雪对山外世界文明生活的向往D.“文本二侧重写改革开放时期女学生和香雪之间的美好情感”错误应是写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和文明的向往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①文本一“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可看出,新媳妇缝补那个破洞,表现了她对通讯员的关心与痛惜,所以当“我”告诉她不要缝了时,她对“我”异样地“膘”了一眼,“瞟”表达了新媳妇对“我”的劝阻的不满,也表达了对小通讯员的怜惜与敬爱,只有缝上那个破洞才能让她心安一些而当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通讯员身上的被子时,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文中用“瞪”是因为新媳妇觉得揭掉通讯员身上的被子是对死者的不尊重,也表明新媳妇为小通讯员的壮烈牺牲而感情不能自控,表达她对通讯员深切的哀悼和崇敬之情由此看出,此细节暗示人物心理,展现人物形象新媳妇缝破洞细节既表现了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牺牲的痛惜、歉疚、悼念的复杂心理,又表现了她淳朴、善良的性格;文本二“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由此看出,香雪塞篮子的细节,既突出香雪做人的尊严和原则,体现她自尊自爱的品格,也突出香雪为让对方收下鸡蛋的坚决、机智、灵活
②文本一“新媳妇……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文本二“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由此看出,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一针一针地在缝”表现了新媳妇的认真,使情节更真实;“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体现出香雪在那种情况下的机智反应,具有画面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叙述人称的能力
①原文“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据此看出,“小通讯员”只是单单地表现了文中革命战士这一形象;“小同乡”只是从“我”的角度表达对这个老乡革命战士纯洁的爱
②文本一写到“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小说用“青年人”这个词,暗示像小通讯员这样的青年革命战士不是特殊、非凡的个体,而是任劳任怨的中国青年群体;刻画并赞美了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中国革命青年群像,升华了小说的革命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材料二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在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日“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健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刀子贡日“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里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修其相故日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中写出字母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0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存”字意思相同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潺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