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古代的军事礼仪古代军事行动过程中的各种仪式古代君王动用军队,必先祭告于神出兵前,举行祭旗礼,祈求神灵助佑然后举行誓师礼,激励将士英勇杀敌如《尚书・汤誓》,是商汤征伐夏桀的一篇檄文,先宣布夏桀的罪状,以示出师有名;后申明赏罚,要求将士同心戮力,相汤伐桀出征时,往往将太庙中先主的牌位移放在专备的车上,视为随军神主来祭奠行军途中,要向路过的名山大川献祭祈祷如《左传・襄公十八年》记载,晋平公进攻齐国,将要渡过黄河,辅佐军务的将领对着黄河列数齐国罪状,发出唯尔有神裁之〃的祈求在战场上,往往用占卜来决定军事行动出征归来,要将战况祭告于神胜利者要祭祀战场附近的名山大川,《汉书•霍去病传》记载,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胜利者还要在会战地修建宗庙,《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庄王战后〃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还之〃凯旋归来,君王要举行庆功礼,《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城濮之战,晋国获胜后,周襄王举行了隆重的典礼接待晋文公,给他进酒和重赏,任命他为诸侯首领魏晋朝以后的庆功礼,多述战功,鼓吹曲章宋朝,由兵部主持典礼,宰相宣读捷报,并告之天下战争的失败者,则要向胜利者投降认罪,《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庄王率军队攻打郑国,占领了郑国的首都,郑襄公“肉袒牵羊〃谢罪求和“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败军回国后要行凶礼,《左传・禧公三十三年》记载,秦穆公迎接肴殳之战后被晋国释放的俘虏时,〃素服郊次,向师而哭〃,穿着丧服行哭师礼古代军事行动的信号军旗,是指挥作战的重要信号有花纹图案的叫旗,饰彩色羽毛的叫旌,旌旗泛指军旗如《资治通鉴.李想雪夜入蔡州》〃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军旗种类很多,用途也各不相同将领往往通过变换旗帜,指挥、调动军队;也常通过观察对方的军旗,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三国演义・失街亭》记载,街亭之战前,〃司马懿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马谡在山上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金、鼓,打击乐器金,形似倒置的钟,青铜制成,名叫祉鼓,圆筒形或扁圆形,中空,蒙着皮革军队操练时,用金、鼓发出的节奏统一士兵的动作;行军中,用金、鼓演奏军乐,整军容,壮军威;作战中,用金、鼓指挥进退击鼓,指挥军队前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鸣金,指挥军队坚守、退却或免战,《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记载,吴军与魏军在水上交战,〃从巳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出征时,击鼓鸣金,叫伐,讨伐有罪者,如《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钟鼓无声,叫侵,侵略他邦,如苏洵《六国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钟鼓声轻,叫袭,乘人不备,如《左传•般之战》“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号角,是军队中传达命令的管乐器,用兽角做成由于它发声高亢凌厉,在战阵上用于发号施令或振气壮威如姜夔《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后来制角的材料增加了竹木、皮革,还有铜角、螺角等元明朝以后,铜角使用最为广泛烽火台,古代点燃烟火传递军事信息的高台遇有敌情,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信息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烟,即烽火古代军事行动的凭证兵符,君王调兵遣将的凭证分为两半,左半交给将帅,右半国君保存;须调兵时,将符交给使者,前往将帅的营寨,与将帅之符契合,则出兵《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当年秦军围困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不敢出兵,魏公子信陵君救人之困,从父王处窃得兵符,假托魏王之令,带晋鄙军,〃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金字牌,宋朝驿站中,以最快的速度发送文件的人所持的木牌因其为朱漆黄金字,故称金字牌金字牌只表明有紧急命令,不代表信息的内容《宋史,岳飞传》记载,秦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十二道金字牌,就是十二封急递文书,令岳飞班师回朝四春秋时期特有的军事礼仪周朝很注重礼仪春秋时期,尽管战争频繁,但军事礼仪却是贵族化的一是不加丧,不违时即对方国家君王去世或大灾出现时不打,农忙或天气太热太冷时不打《左传•襄公四年》记载〃楚人将伐陈,闻丧乃止〃二是师出须有名,先宣后战要打仗,先派使者去说明原因,师出无名是不义之战《左传•僖公四年》记载,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围攻楚国,其深层原因是阻止楚国北扩、建立齐国霸权;但这不能作为出师之名,齐桓公便以楚国多年没向周王室进贡苞茅的名义发兵三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左传・宣公十四年》记载,楚国出使齐国的使者路过宋国时,被宋国人杀了,〃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出重兵围困宋国九个月,给宋国严厉的惩罚四是不鼓不成列即两国一旦选择交战,得约好时间,定好地点;到时,必须待两军完全摆好阵势,才能开战《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泓水之战,楚国进攻宋国,宋襄公宁可打败仗,楚军渡河时不战,楚军渡河完毕了也不战,等楚军摆好阵势才开战五是擒贼不擒王交战时,见到对方国君不能攻击《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晋楚鄢陵之战,晋军主将郤至在战场上三次遇到楚王的车驾,三次下车给楚王行礼六是不重伤,不擒二毛即不伤害已经受伤的兵,不抓老兵宋襄公在泓水中亦坚持此项原则春秋时期军事礼仪贵族化是可行的,那时征兵在贵族中进行,能当兵的多为贵族,至少是土,而平民和奴隶都没有资格当兵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平民进入战场,骑兵取代车兵,以及周王室衰落,春秋时特有的军事礼仪大多被摒弃;兵不厌诈,愈演愈烈,化为孙子的一句〃兵者诡道也〃韩非子批评宋襄公〃慕自亲仁义之祸〃,反映出春秋、战国两个时代对战争的不同认识课后练习解释下面各段中关于军事礼仪的文字(曹刿)问‘何以战?〃……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曹刿论战》)L.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曹刿论战》)
2.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日〃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左传,秦晋骰之战》)3(晋失败后)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忌之脱扃(抽出车前横木),少进,马还,又悬之拔旅投衡(扔掉车辕上的横木),乃出(《左传・晋楚邺之战》)
4..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欧阳修《伶官传序》)
5.曹操遣使送书至……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下,喝斩来使肃日〃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日〃斩使以示威!〃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人持回随令6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瑜自部领诸将接应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而进(《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附课后练习答案,古代作战,必先祭告于神鲁庄公以为,祭祀时对神讲信用,就能得到神灵的保佑;曹刿则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1.鼓,指挥军队前进;旗,指挥、调动军队,或通过观察对方的旗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曹刿认为,齐军三次击鼓,士气由振作到低落到耗尽;故等对方三鼓后发动反攻;看齐军2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了,旗子倒下了,表明对方已无埋伏,是真溃败,故追击.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表示对周天子的尊重王孙满认为,超乘者三百乘、轻而无礼,秦师必败;而过天子城,应“橐甲束兵,左右皆下〃
3.晋军失败后逃跑途中,战车两次陷在泥地里,楚军两次赶过去指导晋人修车,并放走了他们可见,春秋时期特有的军事礼仪中富有深厚的贵族精神
4.以一少牢告庙,后唐庄宗李存勖出兵前,用猪羊做祭品祭告祖庙,祈求先人保佑;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表示牢记先父的遗愿,一定要诛灭三仇
5.周瑜毁书斩使,春秋时期形成的不斩来使〃的军事礼仪,本已成为后世的战争规则,但周瑜违背了鸣鼓,进军的信号,周瑜又下令进军曹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