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期中检测卷
(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它的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该直立人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2.下面两图所示分别是河姆渡、裴李岗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证实我国先民已经()猪纹向钵石磨金和石磨捧A.开始使用打制石器B.过上原始农耕生活C.建立起奴隶制国家D.学会交换生活用品
3.黄帝去世后,其臣子左彻“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舜、禹都曾祭祀黄帝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率大军北巡朔方,还祭黄帝冢于桥山这表明()A.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源于自然崇拜B.夏商周时期推崇“君权神授”理论C.先秦时期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D.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
5.先秦时期,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材料反映出()传达政令的唯一途径说法过于绝对,虽然汉字在古代是传达政令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比如通过口头或圈画也可以传达政令,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17.D
18.C
19.A
20.B
21.A
22.B
23.A
24.C
25.C
26.1确立县制;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⑵成功了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秦赵长平之战
27.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诸侯争霸;变法改革;形成新兴地主阶级2历史影响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观念的认同;推动了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断发展;促进民族精神的近代化发展做法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28.1分封制弊端易造成诸侯国割据混战;王室衰微中央政权受到威胁2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大一统局面,并沿用数千年3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稳定社会足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29.1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形成聚落、使用磨制石器2重农思想⑶令地方官劝民农桑,鼓励农业生产,扶助贫民,赈济灾民A.饮食文化具有封闭性B.严格等级界限的特征C饮食文化体现融合性D.秦朝阶级分化的特征30周王朝在打击殷商残余势力后,着手建立各区域统治据点,“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子弟占绝大多数周统治者实施以上政治措施的目的是()A.开创王位世袭制度B.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C.确立地方郡县制度D.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1春秋前期,被称作“三桓”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世代把持鲁国朝政;春秋晚期,“三桓”的家臣们势力渐强,经常以下犯上,甚至越过“三桓”而干预鲁国朝政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央集权逐步削弱B.诸侯争霸日渐频繁C.分封制度逐渐瓦解D.专制王权受到束缚
32.祭祀是周代的“国之大事”,在祭祀先祖时,《周礼》明确规定“支子不祭也就说宗子以外的子孙没有权力主持祭祀先祖的活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宗子出身者纷纷制作相关礼器,主持祭祀先祖的活动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开始解体B.礼崩乐坏的局面正式形成•C.宗法制遭到破坏D.“克己复礼”已刻不容缓33“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推动这一时期“大变革、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B.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C.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秩序D.泰国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4.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逐渐增强,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实行变法改革这说明各国变法()A.顺应了社会转型B.促进了思想解放C.巩固了周朝统治D.实现了国家统一
35.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这说明都江堰的修建()A.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B.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C.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36.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仅有大国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A.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B.统一趋势增强C.各国君主各自为政,扩充军队D.分封制彻底崩溃
37.有学者认为,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在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的时期,莫过于汉、唐“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指的是()A.尧舜禅让B.诸侯争霸C.国人暴动D.百家争鸣
38.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强调“为政以德法家强调以法治国二这里,二者关注的共同点是()A.道德规范要求B.文化教育模式C.人才选拔途径D.国家治理方式
39.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一种通行的文字,中央政令不能通行全国,中国将分成多个国家;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字是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这反映了()A.汉字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B.汉字是我国所有民族的文字C.汉字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汉字是传达政令的唯一途径
40.秦的统一()A.促使华夏族形成B.增强了国家认同C.推动了民族交融D.消除了六国隔阂17根据“里耶秦简”考证,面对新统一的辽阔疆上,各地风俗殊异,地方政府需要在遵循中央管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了一些适合本地的特殊规定在这一过程中,秦实行()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41.“百代皆行秦政制,万年咸用始皇心”这是后人对秦始皇实行的各项制度及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的评价,该观点表明秦朝()A.促进了古代思想文化发展高峰的到来B.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C开创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D.开始出现大一统的鼎盛局面
4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亲土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面酷刑法”下列历史事件与文中叙述有关的是()A.焚书坑儒B.统一货币、车轨C.商鞅变法D.修筑万里长城
4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用以指人民起义秦末奋起反抗秦的暴政,鼓舞后世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起义的领袖是()A.项羽、刘邦B.陈胜、吴广C.韩信,张良D.刘秀、朱元璋
44.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像漆衣镜,上有孔子及其5位弟子的画像和传记,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带有孔子形象的器物它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崇儒的文化风尚B.休养生息的政策C.私学兴起的过程D.百家争鸣的现象
45.驷马安车是秦汉时期卿、侯、王等才可以乘坐的车,华盖饰顶.用四匹同色马拉车汉初,驷马安车几乎没有,但经60余年后,驷马安车遍布街巷这一变化得益于西汉初年实施了()A.统一车轨B.休养生息C.反击匈奴D.重文轻武
46.下列选项中,为汉武帝实行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47.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心”贾谊这一主张主要针对的是()A.农民起义B.匈奴的威胁C.王国问题D.统治者的腐败
48.汉初,“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二至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在各地设盐官、铁官,掌管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还下令将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的这些举措()A.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B.体现了政府的民本思想C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D.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49.(14分)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秦国最终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一统天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说明商鞅采取哪些措施,使秦国出现了“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局面?(6分)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予郑国池秦惠王车裂商君——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商鞅的改革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谈谈原因(6分)材料三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佯)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赵)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前后斩首虐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摘编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⑶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场战争?(2分)
5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拢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大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根据“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6分)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中国”“大一统”“爱国主又”等观念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中国人的共识,形成了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6分)
51.(14分)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对国家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指出李斯的言论针对历史上的哪一制度他认为这一制度的弊端是什么?(6分)材料二中国历史自有其与其他国家民族不同之特殊性,而最显见者却在政治上.・・・・・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这是中国历史之缚晶品,是中国历史上之无上成绩——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2材料二中“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有何影响4分3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意义4分
5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原始人类起相常集集和渔猎装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对••抗生缘、饲养般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外销了原酪收耕生活
一、摘编自退毁《中国古代史》
(1)结合检察-和哲学知识,攀出两个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3分)材料二汉文音器的;农、关事老夫本包,民所待双重也,两民族不务本两事来,故生不瑶-摘编自班周《汉书》⑵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重要思想(2分)材料三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提行农桑鹰声,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予处罚昔贷种子,可能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我免还贷,遇到自然定需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⑶根据材料三,属括两点汉文带治国理政的措施(4分)
1.A2,B
3.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题干中的“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舜、禹都曾祭祀黄帝”“汉武帝率大军北巡朔方,还祭黄帝冢于桥山”等信息可以看出部落联盟时期、尧舜禹时期、汉朝时期都有民族认同的意识,说明了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同宗共祖意识,不能体现“自然崇拜”,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提及夏商周时期,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拥有共同的先祖,体现的是民族认同,并未体现“无为而治”,排除C项故选D项
4.B
5.B
6.B
7.C解析根据题干“春秋前期,被称作三桓,的孟孙民、叔孙氏、季孙氏世代把持鲁国朝政;春秋晚期「三桓的家臣们势力渐强,经常以下犯上,甚至越过,三桓’而干预鲁国朝政”可知,春秋前期,鲁国朝政由“三桓”把持,到后期,“三桓”的家臣干预朝政,这说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项正确;中央集权在秦朝才形成,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诸侯之间的争霸行为,排除B项;题干重在强调分封制的瓦解,与专制王权受到束缚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礼》明确规定宗子以外的子孙没有权力主持祭祀先祖的活动,但是原本没有主持祭祀先祖权力的“非宗子出身者”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主持祭祀,这说明维系等级制度的宗法制度遭到破坏,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被破坏,与分封制无关,排除A项;礼崩乐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具体事件标志礼崩乐坏的局面正式形成,排除B项;“克己复礼”违背历史发展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
9.A
10.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这一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A项正确;根据所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解放,排除B项;战国时期,周朝统治逐渐瓦解,排除C项;秦朝统一了六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12.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国兼并小国,大国相互兼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局部统一,即统一趋势增强,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战国时期的兼并现象,没有涉及变法、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项、D项;题干强调的是战国时期的兼并现象,“各国君主各自为政,扩充军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B项
13.D
14.D
15.C解析据题干“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字是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可知通过统一的文字,中国被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说明汉宇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并没有明确指出汉字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排除A项;汉字并不是我国所有民族的文字,我国一些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排除B项;汉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