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的贡献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的贡献【作者】刘曙光【作者简介】刘曙光(1968-),男,湖南华容人,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哲学博士北京100871【内容提要】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由于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只提供了一些认识的原则和方法,而没有作出具体的阐述;毛泽东同志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总的来说,他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得也有失的;邓小平同志则在总结社会主义事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摘要题】理论探讨【关键词】邓小平/主要矛盾/根本任务/贡献【正文】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以此来确定某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根本任务,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由于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只提供了一些认识的原则和方法;毛泽东同志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但在实践中也有较大失误;邓小平同志则在总结社会主义事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马恩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方法论原则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列宁选集(第6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6.列宁选集(第13卷)列].⑸⑹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列宁选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列
[7]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8]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9]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
[10]斯大林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2.
[11]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7.
[1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13]
[14]
[1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
[16]
[1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一全文完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具体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但是,他们对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第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指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l]P80在致帕•瓦安年科・夫的信中马克思又指出“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一一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
[2]P532“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相应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相应的市民社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相应的政治国家”
[2]P53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人类社会一切经济形态、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社会制度演化的根源,”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
[2]P532o因此,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必须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加以系统分析第二,从分析社会基本矛盾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首先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桔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3]P32-33o第三,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某一社会形式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和理论基础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两者之间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从各个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中概括出来的,它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而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某一阶段的集中表现,对某一阶段社会的发展起支配和决定作用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特点决定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特点,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为指导,具体而深入地研究某一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补充、丰富和发展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而不至于使它成为枯槁和僵死的东西第四,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正确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方向,那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们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3]P33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他们阐述了一条总的原则“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3]P33°二列宁、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上的贡献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列宁不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理论首先,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基本矛盾范畴,但是,他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作过多次概括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书中,在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得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结论时,列宁指出他们“所用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即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4]P6,8o把思想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这两个归结的实质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次,初步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初步总结了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指出“对抗和矛盾完全不是一回事在社会主义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
[5]P281-282o这表明,列宁已经初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再次,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任务列宁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作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根本条件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提出苏维埃政权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1918年4月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列宁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4]P490列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生产力标准,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6]P223;生产力的状况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
[7]P224°在1919年《俄共布纲领草案》中,他又指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根本任务之一,因为不这样就不可能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
[8]P727o最后,探讨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且在实践中重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重视改革的社会作用,重视科学技术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总结苏维埃国家建设初期的实践经验时,首创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的问题他认为,改革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是相并而行的他指出“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
[9]P610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要对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进行改革他指出“今后在发展生产力和文化方面,我们每前进一步和每提高一步,都必定要同时改善和改造我们的苏维埃制度;而现在我们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水平还很低我们有待于改造的东西很多”[9KP613在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认识上,斯大林经历一个从“无矛盾论”到“有矛盾论”的过程,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最终形成作了前期准备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斯大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但斯大林并没有顽固地坚持“无矛盾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改变了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认识他指出,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这种说法不能在绝对意义上理解,“应当理解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常不会弄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冲突,社会有可能及时使落后的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社会主义社会有可能做到这点,是因为在这个社会中没有那些组织反抗的衰朽的阶级”
[10]P577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了首次正确的表述他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重要特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H]P602这一表述阐明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和手段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体现了社会主义时期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同时也体现了对发展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然而斯大林不是通过改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发展生产力,而是“通过无产阶级的残酷的阶级斗争来消灭阶级”,来推动当时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当由斯大林的错误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在党内产生重大分歧意见时,斯大林把阶级斗争进一步从社会上扩大到党内,恶化了党内的政治生活,这不仅给苏联共产党和人民造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灾难和创伤,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声誉,而且也给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消极后果
三、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上的得失毛泽东同志在深刻把握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性质、特点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不仅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范畴,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特点及其运动规律,而且正确地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科学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范畴,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2]P37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为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社会主义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正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指出的“捉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始于党的八大中共八大决议明确指出中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一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最初表述就其基本精神来说是正确的,就是要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就是要把发展经济作为社会进步的主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重视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建国后,毛泽东同志继续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中国特色的生产力的发展道路1951年在一次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的讲话中,他指出“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13]P21956年,党的八大在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后,提出了党的根本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4]P79-80在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毛泽东同志还强调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5]P771-772在1957年2月写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他还指出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一一向自然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13]P375°应当说,这是从社会基本矛盾得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结论但是,正如《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随着整风运动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毛泽东对国内的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对阶级斗争的过分关注动摇了他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认识毛泽东在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问题上之所以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是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的在国际关系方面,当时的中苏关系日趋紧张,印度制造边境冲突,美国派兵进入台湾,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在这种状况下,毛泽东重新审视国内外阶级斗争状况时,主要是把注意力转向阶级斗争在国内,由于经济建设的失误造成了人民生活的严重困难,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出现了不同意见甚至激烈的争论遗憾的是,毛泽东用阶级斗争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意见分歧,把这种人民内部矛盾当成两个阶级、两条战线的斗争这样就使党的工作中心越来越偏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纳入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上的重大失误,”就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是说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例如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
[16]P116在改革开放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是把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作为“惟生产力论”,扣上修正主义的帽子,进行猛烈批判这些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四、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是非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拨乱反正,使党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第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上的积极成果,使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认识,回到了正确的轨道邓小平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毛泽东同志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7]P181-182在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态势,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矛盾进行深刻分析之后,邓小平对现阶段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他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极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16]P141在此基础上,由邓小平亲自指导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了全面而准确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初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这样,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第二,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区分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邓小平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社会经济基础是相适应的,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
[17]P250,这些具体做法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确立的具体制度、体制和政策基本制度和具体做法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基本制度决定和制约这些具体做法,具体做法又决定和影响基本制度优越性发挥的程度,甚至严重影响基本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与生产力发展相矛盾的,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对这些旧体制的改革不是取消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国的问题不在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不够高,而在于没有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不同层次找到相应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果不对旧体制进行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
[17]P
327、397o因此,要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改革,这样才能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第三,重申了生产力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的核心地位,并把它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压倒一切的标准”
[17]P314,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毛泽东同志是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倡导者,一直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作为评判党的工作好坏和成败的根本标准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所阐明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他反复强调生产力标准,就是要提供一把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金钥匙他用“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评判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用“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的“压倒一切的标准”他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作为社会主义是否够格的标准,作为社会主义是否有优越性、共产主义能否实现的标准“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16]P1371984年6月,邓小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正是因为有了生产力这样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禁锢人们思想的障碍开始烟消云散,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开始由空洞抽象的议论转向求真务实,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所有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社会主义本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超越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从而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四,把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从生产力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寻求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办法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直接一致性的关系基础上,邓小平同志结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以及党的中心任务等问题,紧紧抓住生产力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指出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内在统一的“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17]P182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是要发展生产力,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17]P128第五,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形成了较为系统、科学的生产力理论如何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些创新也构成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在邓小平看来,发展生产力的措施和手段主要有这样一些1进行包括经济体制在内的各种改革改革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16]P1342实行对外开放,利用世界文明成果帮助我们发O展生产力“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16]P1173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对科学技术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必须加以重视,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16]P3774实行“三步走”渐进发展战略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脱离实O际的冒进都只能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破坏以上这几个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构成为一个主题明确、逻辑严密的生产力理论科学体系第六,提出要正确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已经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横下一条心来,始终如
一、毫不动摇地搞经济建设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主义社会次要矛盾的作用,必须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7]P208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特别要重视政治思想教育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能让他们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党的十五大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论述,指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