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2.1测量者因素血压测量对医护人员而言是一项看来最“熟练”的技术,相当多的医护人员不遵循已经建立的测量指南,在测量的时候习惯于四舍五入或者根据以往的测量结果针对性的测量和记录,这种“熟练”往往会让医护人员把错误当成常规的
2.
2.袖带放置位置研究表明,测量位置比心脏的高度每升高10cm,血压值就降低8nlmHg左右;高度每降10cm,血压值就升高8nimHg左右[2]测量血压正确的做法是肱动脉、心脏、血压计水银柱“0”位在同一水平线上,故应三点一线
2.3袖带的松紧测量血压缠绕袖带时的松紧度要适宜,一般以在缠绕后能插入1个手指为宜袖带过紧会使肱动脉受压迫形成狭窄,在听诊时产生杂音,甚至在袖带压力降低到远远低于舒张压时,所听到的声音仍有相当的高度,有可能被误认为是极低的舒张压袖带过松使橡胶袋呈球状,有效的测量面积变窄,使测得的血压值偏高
3.4袖带的宽窄临床上使用的水银血压计袖带的规格是按照一般成人臂粗设计的,一般为袖带宽12cm,长23cm袖带过宽可有一段血管被压,血流阻力增加,在血流尚未达到袖带下缘时,脉搏即消失,使测得的血压值偏低,反之则偏高高血压指南规定充气时要平稳而快速,至肱动脉波动声消失后再继续升高20-30mmHg,但放气速度应慢,速度为4mmHg/s
[3]由于放气过快使水银柱上方产生负压,则影响袖带与血压计管内的压力平衡,使结果偏高若放气过慢,压迫时间过久,可引起末稍血管瘀血,结果使舒张压偏高
2.6听诊器胸件应放准部位听诊器胸件塞在袖带之下会增加袖带的紧张度,打气后袖带压力可使听诊器压迫肱动脉壁,造成测出的血压偏低,同时在打气时可能出现干扰音而影响听诊3与受测者相关因素
3.1生理心理因素受测者心理和生理方面准备不足,劳累后未适当休息,心情激动不安,饮食不合理都可以使血压升高,另外,吸烟、运动、膀胱充盈、疼痛等也可使血压升高动脉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新生儿血压最低,小儿血压比成人低年轻女性血压比男性偏低,中年以后差别较少
4.224小时血压的波动性血压白天与夜间的变化是有节律的,正常健康人血压的节律呈两峰一谷,长柄勺型,即白天血压波动在较高水平,晚800时起血压逐渐下降,至夜里200-300时降至最低谷,凌晨血压又复上升,清晨起床600后血压急剧上升,约800900时达高峰,然后血压持续波动在较高水平,至下午400600时〜〜出现第二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研究结果证明;上臂着衣测压时,着衣厚度越厚,消耗的压力越大,对肱动脉的压力越小,测得血压的数值也越偏高但衣着厚度在
0.5cm内,对血压测量影响不大
3.4其他偏瘫人测血压时,应选择健侧,因为患侧血液循环障碍,不能真实地反映血压的动态变化4测量部位及体位
4.1测量部位正常人的右臂血压常高于左臂,这种差别收缩压多在lOmmHg以内,舒张压多在5mmHg以内目前一般推荐测量右上肢血压,原因是右肱动脉来自动脉的第一分支,所耗能量较小,被普遍认可
5.2测量体位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坐位或卧位测量血压都被医护人员所接受的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更新了血压测量指南,其中认为在坐位时测量的舒张压比卧位时要高5mmHg,但对收缩压缺乏一直意见,目前有关体位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文献报道也不尽相同[4]5自然因素夏季炎热,出汗较多,使血容量减少而血液粘滞度增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而易出现血压偏低;冬季寒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得小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会导致血压升高有证据表明,气温每降低1℃,收缩压升高
1.3mmHg,舒张压升高
0.6mmHg,即使在恒定的室温中,一个人冬季的血压也比夏天的血压值平均高3-8mmHg左右[5]6讨论由上可知,导致血压测量误差有多种因素,护理人员自身对护理操作知识与技能有密切关系,很多医护人员对血压测定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操作规范率很低在临床上不按照规范测定血压,结果导致血压测定数据、疾病诊治和高血压发病率统计不正确血压测量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规范准确测量,而且也要考虑到受测者的生理、心理以及自然因素等,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拥有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从整体护理的观点出发,掌握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反应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在临床护理操作技术中的影响,将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护理理念融入到临床护理操作技术中,使得在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充满人性化[6-12]7小结血压测定是医护人员对患者或健康者进行体格检查、诊断疾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基础的护理内容之一,血压监测其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和转归而在临床上不按照规范测定血压不仅会导致血压测定数据、疾病诊治和高血压发病率统计不正确,而且使得患者身心健康受损,甚至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国内外学者应用现代血压测量技术对血压值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护理人员测量动脉血压误差及其原因的分析未作系统研究,也未见相关报道,值得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杨红艳.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151398-1399[2]向凤香.血压和血压测量[J].当代护士,2004,137-38[3]苏海.重视血压测量的规范操作[J].高血压杂志,2005,1310597-598[4]来红.医护人员在血压测定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11040-1041[5]吕玲春,李珊,韦铁民.坐位和卧位的血压测量[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2960-
964.[6]孟玲慧,梁亚军,胡跃华,刘军廷,张晓铭,米杰;电子血压计与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儿童青少年血压的比对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年08期[7]罗露露,江丹,汪何;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证型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8]柴广军;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检测的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年01期[9]郑永亮;中风治未病理论的文献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10]王玉;中国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遗传环境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H]郭维;穿戴式人体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2年12]李皓;结合心理图的血压测量装置与算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一全文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