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东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锹,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嚷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锹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一一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一一妈年轻人扛着铁锹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窗梦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堂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2015年荣获首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她”是一位城市的暮年女性,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颇为自信“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生活和生命的启迪
8.在“她”的眼里,那一对站在路边嚼着馒头的母子更像是一对父子,仅仅是因为老年母亲的外貌和行为方式实在像一位父亲C.小说以“暮鼓”为题,富有艺术魅力,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使文章情节紧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在结束部分以此点明主旨D.小说情节平实,语言简约洗练,比喻生动形象,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让人感动,字里行间让人领会出人生启悟
9.从“她”眼中的“老头”到年轻人喊“妈”,这一情节设计十分巧妙试结合全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10最后三段呼应标题,着意写“暮鼓二结合全篇,从不同层面探究“暮鼓”的意蕴(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日“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日“朕二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日“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峰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日“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席因范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细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胸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徒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日“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B.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C.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弓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D.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弓1/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谥法,追谥的准则,即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B.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C.癸丑,属于历法干支纪年,十天干、十二地支按固定顺序排列配合,六十年为一个循环“癸丑”前一位是戊子D.崩,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兼并六国,改称号为“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废除谥号制度B.秦始皇准备到泰山封禅,有的儒生认为要用蒲草包裹车轮,使用草席,最终秦始皇没有采纳C.秦始皇在上林苑中修建阿房宫,在东海边上竖巨石,迁大量百姓到骊邑和云阳,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D.秦始皇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始皇长子扶苏劝谏,始皇为之大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纳儒生
(2)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5.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人常用香草美人来作为圣主贤相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就用了这样的手法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与民同乐的太平盛景,其中“,”展现了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动人景象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欧洲航天局发射的“罗塞塔号”航天器,在太阳系内飞行了64亿公里之后,于2014年8月6日在太阳系中与67P彗星汇合,并且释放出菲莱着陆器,这是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又一个的事件通过“罗塞塔号”两块太阳能面板搜集太阳能,最终,它在距离太阳
4.5亿公里处与67P彗星相遇,实现软着陆研究这颗彗星对理解地球上生命出现的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地球上的水,以及形成氨基酸所需要的有机物,最初可能都是来自彗星尽管这次从64亿公里外计划进行的着陆,但菲莱执行原计划中的研究任务,并且可能因电能耗尽而提前结束工作,但它发回的大量实验数据中包括67P彗星表面的化学成分分析,显示了人类向探索彗星的构成又迈进了一大步2014年11月15日00时16分,菲莱的电能耗尽,它失去了与地球的联系(),但科学家们仍然期待,在2015年8月,随着67P彗星运行到最接近太阳的地方,足够的阳光仍然有可能唤醒菲莱“罗塞塔号”飞行器,在茫茫宇宙中飞行了几十亿公里,地追逐一颗彗星,在飞行了十几年之后最终在宇宙中汇合,之后它们将共同接近太阳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通过电子信号,被传送到数十亿公里之外的一颗行星上,这个行星上的智慧生命因之激动不已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独一无二严丝合缝步履维艰孜孜不倦B.举足轻重毫发不爽步履维艰乐此不疲C.独一无二毫发不爽进退维谷孜孜不倦D.举足轻重严丝合缝进退维谷乐此不疲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O(3分)A.“罗塞塔号”通过两块太阳能面板收集太阳能,最终,它实现了软着陆,在距离太阳
4.5亿公里处与67P彗星相遇B.通过“罗塞塔号”两块太阳能面板收集太阳能,最终,它在距离太阳
4.5亿公里处与67P彗星相遇,实现软着陆C.“罗塞塔号”通过两块太阳能面板收集太阳能,最终,它在距离太阳
4.5亿公里处与67P彗星相遇,实现软着陆D.“罗塞塔号”通过两块太阳能面板搜集太阳能,最终使它在距离太阳
4.5亿公里处与67P彗星相遇,实现软着陆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菲莱着陆器的彗星探索之旅似乎已经结束了,虽然它融合了人类科技结晶和想象力B.人类在菲莱着陆器上融合了科技结晶和想象力,它的彗星探索之旅似乎已经结束了C.人类似乎已经结束了融合科技结晶和想象力的菲莱着陆器彗星探索之旅D.融合了人类科技结晶和想象力的菲莱着陆器的彗星探索之旅似乎已经结束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目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已经传播至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很多省市也已与德尔塔正面交锋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认为,
①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德尔塔病毒和老的病毒株比起来,传播率增加近100%广东省暴发的该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经研究也提示,该病毒的传染力比以前的流行毒株增加了1倍冯子健还表示,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其中
②是最主要的一个方式,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喷溅出来的呼吸道的飞沫携带病毒,会导致跟他近距离接触的人感染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认为,新冠病毒疫苗是第一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二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士气,令人遗憾B.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C.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材料翔实,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古建筑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B.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超越种族和国度的《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红楼梦》还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摘编自成中英《的世界、人生和艺术》)材料二《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学史领域里,它达到了高峰《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中表现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发展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红楼梦》成书迄今已200多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其《红楼梦》即梦断红楼、梦逝红楼之意,《红楼梦》的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解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贵族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曹雪芹试从时代精神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互动的角度切入,把握当时的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脉络,达到了对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红楼梦》融政、经、文、艺、史、哲、理、法、医、社会、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孔儒、释佛、玄学以及伦理于一炉,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产物,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不是死的小说,而是有时代精神活跃其间的“活”的化身,,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东方三大显学红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一览无余(摘编自李海林《赏析》)材料三《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许多人把《红楼梦》摆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感觉都那么不同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们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多读几次《红楼梦》,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会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摘编自《蒋勋说》)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学”是东方三大显学之一,其研究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B.《红楼梦》因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感动了很多人,所以乃至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C.《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在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D.《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小说中的妙玉家道败落,出家为尼,孤芳自赏,心中积压着郁浊的苦闷
5.《红楼梦》风靡世界,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读者,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B.《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方便阅读C.《红楼梦》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内容丰富,思想性强D.《红楼梦》的意义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
6.在《红楼梦》十二钗中,林语堂为什么最喜欢探春?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暮鼓铁凝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锹,铁锹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锹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一一这老头!她心说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锹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炮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