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道路运输方式铁路,道路,水路航道,管道公路分级高速级131234技术指标公路网中的功能,设计交通量和交通组成,设计速度技术标准设计速度,车道数,路基宽度,停车视距,圆曲线,最大纵坡城4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设计速度气候条件良5好,交通密度小,骑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技术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设计速度是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其6计量单位常用年平均日交通量或小时交通量服务水平是车辆在道路上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度服务7水平等级,我国分级一级交通量小,车流为自由流,车辆互不受1234影响;级车流基本处于稳定流,受影响;级交通量较大车流不稳定,23受约束;级交通量大,排队项目需准备,实施,总结个程序,具体483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开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通车运行,后评价勘测设计主要是可行性研究,设计可行性研究包括总论,现有公路技术状况评价,经济与交通量发展预测,建设规模与标准,建设条件与方案比选,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工程建设实施计划,经济评价道路建筑界限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热河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是横断面设计的重要依据第二章:平面设计道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带状实体,该实体表面的中心线为中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为路线,路线在水平面得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汽车行驶轨迹连续,曲率连续,曲率变化连续路线平面设计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求,保持线性连续性和均衡性,线性要素的确定是以设计速度为依据,还要考虑美学,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直线长度最大长度同向最小长度当设计速度大于时,220V,60最小长度为;反响最小长度设计大于时速度大于缓和6V V602V5曲线的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1,2客感觉舒适,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34加线性美观形式回旋线平曲线最rl=26小长度设计速度最小值;;;;;120,200100,17080,14060,10040,70;小于度时的平曲线长度设计速度,长度30,5020,407120,1400/a;;平曲线设计原则直捷,100,1200/a;80,1000/a60,700/a;40,500/a;7流畅,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行驶力学上要求,视觉和心2理上要求.保持平面线形均衡与连贯(技术指标的均衡与连续性).避34免连续急弯线形.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公路的任何线形是行驶5的时间均不宜短于3s,以使驾驶操作不显的过分紧张
(1)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为9s行程;
(2)平曲线极限最小长度为6s行程线性组合基本组合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S形曲线;卵形曲线,圆曲线-回旋线-圆曲线;凸形曲线;复合型曲线,C形曲线;回头形曲线第三章纵断面设计1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即为路线纵断面;两条主要线地面线设计线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续;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称为纵坡5竖曲线设置的目的缓和冲击,行驶时间不过短,满足搬巨要求6爬坡车道作用将载重车从正弦车流中分离出去,以提高小客车行驶的自由度,确保行车安全,提高通行能力设置条件上坡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小于设计小时交通量;经设置爬坡车道与改善主线纵坡不设爬坡车道技术经济比较论证避险车道避免或减轻车辆和人员损伤设置条件制动器温度,正线线形,地形条件9平纵组合要求对于设计速度》60的道路,必须重视平,纵的合理组合,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等设计速度越高,考虑因素越周全,对于设计速度小于60的,应保证行车安全的情况下正确应用线形要素指标,力求做到线性要素的合理组织基本原则1在视觉上能自然的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保持线性技术指标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大小平衡;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注意与道路周围安全的配合应避免的组合1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2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始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和底部;3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4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等第四章横断面设计1一级或高速公路路肩大于或等于
2.5米混凝土路拱横坡度为遇到2%,人行道也是中间带,一般2到4米,左侧路缘带宽度为
0.5或
0.75米2平曲线加宽条件满足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求3平曲线超高为抵消或减小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形式3超高过渡方式无分隔带道路1绕内边线旋转,2绕中线旋转,3绕外边线旋转;有分隔带道路1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2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4视距曲线是指驾驶员视点轨迹线每隔一定间隔绘出一系列与视距相切的外边缘线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曲线之间的距离叫横净距,用h表示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1各级公路的每条车道均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停车褥邑2,3,4级应满足会车褥巨,其长度不小于停车视距的2倍特殊情况采用停车视距;3高速,一级公路以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级,三级公路的下坡路段,应采用下坡段货车停车视距进行检验;4具有干线功能的二级公路应在3分钟的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的路段6土石方调配原则1,在半填半挖断面中,应先考虑在本路段内移挖作填进行横向平衡,再做纵向调配,以减少总的运输量;2应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的影响,一般大沟不作跨越调运,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3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经济合理;4考虑经济运®,5不同的土方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调配,保证路基稳定和材料供应;6位于山坡的回头曲线路段,优先考虑上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7借土和弃土应事先与地方协商第六章,选线1选线一般原则1深入,细致研究,在多方案论证和必选下,选择最优路线方案;2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工程量小,造价低,费用少,效益好利于施工,养护;3少占农田;4与景观协调,保护重要古迹;5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深入勘测;6保护环境;7特殊地形,高速公路可进行上下车道分离,因地制宜选线步骤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带选择,具体定线2平原区选线要点;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4注意土壤水文的关系;5正确处理新旧路得关系;6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4丘陵区路线布设原则应根据丘陵区地形特点,选出方向顺直,工程量少的路线方案1)微丘陵选线应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形的组合不应迁就微小地形,也不应采用长直线,路线与地形相适应2)重丘区1注意利用有利地形减少工程量;2注意平纵组合合理设计;3注意少占耕地不占良田路线布设方式平坦地带走直线;较陡横坡地带走匀坡线;起伏地带走直连线和匀坡线之间5,3s技术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有机组合,3个都有S,所以叫3S第七章,定线1定线方法纸上定线(分直线形和曲线形定线方法),特点俯视范围大,控制点容易确定可反复修改劳动强度小,标准高;现场定线,特点线位精度高不需要大范围大比例尺地形图,但视野受阻,劳动强度大,研究地形不彻底,平纵线性难以组合,定线质量受阻;航测定线,特点提高选线质量,但因航测像片来源困难,费用很高,不完善2实地放线方法1穿线交点法(支距法,解析法);2直捷定交点法;3坐标法(极坐标放线法,坐标放线法)第八章平面交叉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和适用范围加铺转角式:适用于转弯交通量小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交叉,主要解决合适的转角曲线半径和足够视距要求分道转弯式适用于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主要道路主要解决分道转弯半径,保证足够的视距和满足导流岛端部半径的要求;扩宽路口式适用于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干线公路和城市主干路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和位置,也要满足视距和转角曲线半径的要求环形交叉适用于多条道路相交或转弯交通较大,且地形较平坦的交叉口主要解决中心岛的形状半径,环道布置宽度等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交通流在时间上分离;在平面上分离;在空间上分离2交通岛的分类和作用导流岛(又称方向岛),作用指引行车方向,在渠化交通中起重要作用,减少或消灭冲突,约束车道,使车辆减速转弯,保证行车安全分隔岛,作用分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快车和慢车,以及对向行驶的车辆,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有时在路面上画线代替中心岛,作用设在交叉口中央,用来组织左转弯车辆和分隔对向车流的安全岛,作用供行人过路是避让车辆所用,在繁忙道路上,宜在人行横道中央设置3平面交叉视距设计1视距三角形保证驾驶员的视距,距离大于等于步骤确定停车视距;找出行车最危险冲突点;从最危险冲突点向后沿行车轨迹线各量取停车鹿邑连接末端构成视距三角形2识别距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有信号控制交叉口;停车标志控制交叉口中心岛形状中心岛的形状一般多用圆形,有时用圆角方形和菱形,主次道路相交时宜采用椭圆形,交角不等的畸形交叉可采用复合曲线形5立面设计的方法通常采用特征断面法;水泥混凝土路面交叉口和大型,复杂的沥青路面交叉口,一般用高程图法第九章立体交叉1立体交叉的类型按跨越方式分为上跨式和下穿式按交通分类分离式立体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左转匝道的分类直接式;半直接式(左出右进式,右出左进式,右出右进式);间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