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古诗三首》教案【教材分析】《元日》作者是北宋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本诗通过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清明》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学情分析】这三首古诗语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本课教学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情境,适当引导,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时,采用多种形式,有个人读,男女生读,还有师生合读等,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古诗默写《清明》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了解相关传统节日习俗【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元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诗题
1.【课件出示春联和过年的画面】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去年的春节家里是怎样过的?(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春节情景)
2.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这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叫春节,齐读课题
3.了解作者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播放视频《王安石》)王安石既是诗人,又是政治家他做了二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益国计民生的事情,名声很大宋神宗很赏识王安石,把王安石提升为副宰相王安石不顾大官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法,除旧布新后受到保守派的攻击,被迫辞职,新法随即废除不久他就怀着悲愤的心情死去[设计意图理解题意,了解作者]
二、读通古诗,识记生字
1.(播放《元日》配乐朗诵)学生整体感知诗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课件出示旧爆屠苏瞳符
(1)这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哪个最难读,最容易读错?哪位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指名说(重点引导读准“屠”“瞳”“苏”的读音)齐读生字
(2)学生开火车认读
(3)指导重点字“旧、符”的书写
4.【课件展示过年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吧[设计意图视频示范、教师指导与课文插画相结合,读通古诗,识记生字]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1,诵读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重点理解爆竹、屠苏)(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四处响起了鞭炮声,一片热闹的景象人们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2)指导朗读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到了,人们都在“僻嘴啪啪”地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给你什么感受?(热闹、喜庆)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
(3)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
2.读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重点理解“瞳瞳日、新桃、旧符”)(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引导学生从“瞳瞳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3)指导朗读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明亮的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4)指名读,齐读
3.串连诗意
(1)一副副春联表达了人们新年时的美好祝愿《元日》这首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春佳节的热闹、喜庆,谁能完成更大的挑战,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将诗句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了解了诗意,我想你的感受肯定不一样了,《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这位胸怀远大的宰相对国家和人民最为美好的祝福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学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4.同学们请再看一看诗题——《元日》,其实这是个特殊的日子,就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新一年也蕴含着新的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中,你有什么希望呢?(交流)
5.同学们,任何一首诗都与诗人当时的心情和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时,诗人王安石刚当上宰相,对自己上任后的改革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期待,就像诗中所说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让我们一起满怀喜悦来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吧![设计意图在多种读法中了解词意,疏通诗意]
四、了解春节的风俗文化
1.学了这首古诗,同学们知道古代人过春节都有哪些风俗吗?(交流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桃符)
2.古人过春节的风俗远远不止这些,那我们过新年时,都有哪些风俗?交流放爆竹,拜年,喝枣汤,吃寿糕,发红包……(播放视频《春节》)
五、小辩论爆竹又叫“爆仗”“炮仗”“鞭炮”,为中国特产,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几年,许多城市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禁止春节期间燃放爆竹,你赞成这样的行为吗?
1.学生辩论
2.总结(评点同学们的表现,表明自己的观点燃放爆竹可以增加新年的喜庆气氛,也是我国春节传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它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应该依法、文明、安全燃放)[设计意图祖国的传统文化永远是语文课堂的关注点,这首诗是描写春节的,让学生了解春节风俗是很有必要的安排小辩论就是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又可以通过辩论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联系我们过春节时的风俗,采用“换一换”“改一改”等方式来写一首以《春节》为题目的诗
2.收集王安石的其他作品,读一读,至少背诵其中一首[设计意图高效的作业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的,因此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板书设计】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屠苏瞳瞳日换旧符第二课时《清明》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呢?(师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发散思维)预设生可以回答出“端午节”“春节”“元宵节”……
2.你们了解清明节吗?(学生自由谈)课件出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3.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古诗——《清明》简介诗人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他的诗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深受人们的喜欢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画出节奏
2.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要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课件出示欲魂借酒何牧开火车认读、组词指导难写字“魂”的右半部分不耍丢掉撇折和点;“牧”的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各”字头
4.师生共读古诗现在咱们再把生字送进这首诗里来读读吧课件出示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预设师孩子们,你们的声音可真响亮,但读诗不仅要读得流利,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停顿和韵味(出示诗节奏)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下面请同学们看着老师标的节奏来读(生读)看到你们绘声绘色地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可以吗?老师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老师读
1、3句,大家读
2、4句下面男女生合作来读,男生读
1、3句,女生读
2、4句同桌两个相互合作来读,一个读
1、3句,一个读
2、4句,然后再换过来读
5.小组合作,讨论汇报不懂的字词及诗意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课件出示纷纷形容多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就像失魂落魄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借问请问遥指指向远处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6.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预设“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教师点拨清明节在古时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孤身行路,细雨纷纷,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教师点拨路旁牧童指向远处的杏花村落,给人以无限期盼)
4.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四、朗诵古诗,指导背诵
1.指导朗读前两句要读得缓慢、深沉,表达出诗人心中悲凉、寂寞的心情;第三句要读出问的语气;第四句在结尾处要将语气上扬,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读出一种无限期盼的心情
2.学生试着读学生评价读的情况,指出优点与不足
3.指导背诵在背诵的时候要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进入诗的意境中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被春雨淋湿了衣衫,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取暖的地方——酒家,通过身临其境的想象,就能记准诗句了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清明》
2.找找杜牧其他的诗,背一背【板书设计】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第三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还被称为什么节?(老人节)
2.山东是指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
3.题目中有一个字是全诗的中心,整首诗就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是哪一个字?(忆)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竖心旁表示什么?题目中是指谁回忆谁
4.再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生字的认读课件出示兄独异倍佳
3.指导书写“异注意上半部分
4.多形式读古诗
三、品析诗句,想象画面
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15岁那年,王维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观看影音资源《王维》
2.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独)
(1)“独”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在你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交流)
(2)引导想象别人举家团圆,王维怎么样?别人呼朋唤友,王维怎么样?
(3)现在同学们就是那独在异乡的王维,你该怎么吟诵这句诗呢?(指导朗读)
3.满腹才华的诗人是如此孤独无助,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再读,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思亲)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4.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指导读)
5.的确,这句诗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往事的点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时,远在他乡的莘莘学子,用诗句对家里的亲人说“—J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怀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J小结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啊!
6.此情此景,让你不禁还想起了谁的诗?(生补充古诗接龙中积累的思乡诗)课件逐一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7,独在异乡的王维,忧伤、凄凉的王维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随着王维的目光,看看故乡的兄弟此时在干什么?(读后两句)
8.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生自由想象)带着这份感情,我们一起整体感受一下这首诗歌的韵味
五、升华情感,深入人心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情,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完成同步试题1【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倍思亲独兄弟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