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古人谈读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由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三句话;第二则选自宋代学者朱熹的一段话,告诉我们看书要心到、眼到、口到;第三则是清朝政治家曾国藩的一段话,告诉我们读书要立志向,有见识,有恒心,三者缺一不可【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本课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略有难度,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上已初步具有一定的概括、提炼等能力,因此在学习中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尝试自主运用【教学目标】
1.认识“耻、识”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力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梳理古人读书求学的态度和方法
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梳理古人读书求学的态度和方法【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大家都是五年级的大孩子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自己的读书、学习方法,请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自由分享
3.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人分享的读书学习的方法,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人是如何读书的吧
4.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或根据注释,读准字音
2.检测学生第一部分自读情况1课件出示第一部分内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教师指生朗读第一部分,教师相机正音“好”读“hdo”;学习通假字“是知也”的“识”通“智”,读“zhi”智慧;“诲读音是hulo3课件出示节奏划分,学生边读边画出分隔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学生自由朗读两遍
3.检测学生第二部分自读情况1教师指生朗读第二部分,教师相机正音“矣”读“yi”;“岂”读“qi”2课件出示节奏划分,学生边读边画出分隔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去[1/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3学生自由朗读两遍
4.检测学生第三部分自读情况1教师指生朗读第三部分,教师相机正音2课件出示节奏划分,学生边读边画出分隔符盖/土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3学生自由朗读两遍
5.课件再次出示句子,学生认读,巩固记忆是知也诲人不倦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生朗读第一部分三句话
2.这三句话都是出自于《论语》,关于《论语》你了解多少?1学生自由发言2课件出示相关内容《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课件相机出示孔子画像和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学生朗读记忆
3.课件出示第一句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聪敏而且喜好学习的人,是不以向不如自己地位的人请教为耻的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敏”“好”“耻”“问”的意思敏聪敏;好喜好;耻以……为耻;问请教
4.学生自由讨论这句话的启示,教师相机课件出示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5.课件出示第二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前面几个“知”和最后的“知【”的意思不一样
6.学生自由讨论这句话的启示,教师相机课件出示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事要诚实
7.课件出示第三句话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把知识默默记住,学习知识不满足,教导别人不倦怠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厌”的古今异义今讨厌,厌烦;古满足
8.学生自由讨论这句话的启示,教师相机课件出示读书学习要心静、坚持、善于请教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部分内容
2.搜集《论语》并阅读,挑选感兴趣的语录背诵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背诵第一部分三句话
2.指名翻译三句话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生朗读第二部分小短文,其他学生纠错
2.这篇小短文的作者是朱熹,有哪位同学可以介绍下朱熹?
(1)学生自由回答
(2)课件相机出示朱熹图片及简介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中国南宋时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3.课件出示第一句话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指生借助注释,翻译该句的意思(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4.课件出示第二句话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进行翻译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能专心一意,就只能是随便朗读,一定会记不住知识,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1)这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三到”之间的关系)
(2)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学习读书时的情况,是怎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5.“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为什么?(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6.课件出示句子“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学生讨论意思,教师相机指导古今异义古重要,要紧;今着急
7.学生根据注释,翻译最后一句话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心思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位吗?
8.学生讨论总结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心到、眼到、口到)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学生朗读第三部分,其他同学纠错
2.教师出示第三部分的作者一一曾国藩的简介及图片、曾国藩,初名子城,宇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3.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本意思,总结这篇短文的道理是什么(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4.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的好处分别是什么?(指生回答,相机翻译句子意思)
(1)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志气,就绝不甘心处在下游的位置)教师相机指导“断”的古今异义古绝不;今分开
(2)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学识就指导学问是学不尽的,不敢因为自己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向观海的河伯,观天的井蛙,这些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①课件相机出示“河伯观海”和“井底之蛙”的典故河伯观海河水由于多天的下雨水位不断升高,水流异常湍急,河伯以为这就是世间伟大的力量,结果直到他看到大海,才知道世上有更伟大的力量井底之蛙井底的蛤蟆只能看到井口一样大的天空,就以为天空就这么大了,但没想到井外的天地更加广阔
②学生了解典故,总结道理都是形容见识短浅的人
(3)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无知,但不坚持学习,这样的人可以成功吗?(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4)学生相机翻译意思(有恒心的人就绝不会有做不成的事情)
5.学生思考志向、见识、恒心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6.教师相机总结本篇文章的道理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三者缺一不可
四、总结道理,拓展知识
1.学生自由谈论学习三篇短文的感想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由三则小短文组成,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第二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一一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尤为重要;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我们知道了读书学习的方法,就明白了读书学习的要义,如果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将会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读书与学习
3.古今中外还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多少?
4.学生自由发言,课件出示,学生摘抄拓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一杜甫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一一韩愈
四、生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耻诲谓诵岂恒窥皆缺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记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2.指导书写“岂”注意下面的“已”,最后一笔的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写长“皆”注意下面是“白”不是“日二
3.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指导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3小组中,选出写得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4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部分内容
2.完成同步试题一【板书设计】论语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事要诚实读书学习耍心静、坚持、善于请教朱熹心到、眼到、口到曾国藩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