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科素养与训练题【学科素养】
1.唯物史观国家的出现夏朝的出现证明了生产力的发展及阶级分化,它成为古代中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唯物发展观主张,国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时空观念通过学习石器时代古人类的时空分布、早期国家的出现、夏商周的演变历程,了解原始人类、早期国家的发展演变历程,知道我国原始人类空间分布的特点、早期国家的统治区域以及社会发展特征
3.史料实证出土水稻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年,考古发现的水稻遗迹说明我国是世界上出现较早的农业文明之一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青铜器的发掘,说明了商周文化的发达及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的演变甲骨文是刻写在兽骨、龟甲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宇
4.历史解释1学习原始人类的分布、石器时代、新旧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部落、国家、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国人暴动”、青铜时代等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正2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宗法制不同点含义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在维护周王室统治的前提下,力、维护政治统治的一种制度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及古代帝王的后代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保证统治的稳定特点周天子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了严格诸侯享有地方实权,等级森严;的大宗、小宗体系,血缘关系与政治尚未实现中央集权权力紧密结合由于诸侯拥有地方实权,有较作用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趋于瓦解,强的割据性,分封制逐渐趋于但宗法观念得到传承Ui-
4、由朋溃相同点都利用礼乐制度来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都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此后的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5.家国情怀
(1)通过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学习,感受中华文明的多源性,认识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发展脉络知道中华文明是世界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中心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人文始祖「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
(2)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①积极弘扬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构建和谐社会
②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
③重修家谱、祠堂有利于维护和延续中国传统姓氏文化【训练题】
1.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A.陶器制造十分发达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纺织技术日臻完善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
2.历史遗迹是研究史前历史的重要证据来源,某原始人墓葬群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私人陪葬品,社会贫富分化明显据此判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B.原始人群社会C.母系氏族社会D.父系氏族社会
3.有学者提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说,中原为花心,四邻为花瓣,花心和花瓣是不能分离的各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这反映了中华文明A.源远流长C.独具特色B.生生不息
4.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出土D.多元一体了蚌塑的龙;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美称的C形玉龙(下左图);在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龙形玉牌(下右图)这可用于说明()A.龙文化成为区域间交流桥梁B.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
5.在距今4000年前后,陕西神木地区进入繁盛期在当地的石窗遗址考古中发现了良渚遗址的玉琮、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鹰、玉人头等众多文物这说明当时()A.阶级分化日趋明显B.存在地域文化交流C.玉器成为权力象征D.各地迈入国家阶段
6.考古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有些都城规模较大,其中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分层化也比较明显这反映了该时期中国()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建立起健全的祭祀礼制C.很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D.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7.西周至春秋早期,各地青铜礼器组合非常相似春秋中期则发生了以下变化(如表)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地域青铜礼器组合秦地盘、篮、就、壶、垂为主,少见敦、锄楚地张、置、盖、浴击、盘为主,罕见颇中原地区敦、锄、盘、医为主,罕见理A.青铜技术的进步B.区域发展不平衡C.等级制度的瓦解D.政治秩序的变动
8.三星堆(今四川境内)出土的文物,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下图是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文物这一青铜人面像眼睛硕大,双眼突出眼眶十几厘米,造型奇特这说明()A.古蜀国青铜业造诣比较高B.该地的宗教祭祀发展迅速C.蜀地与华夏文明没有交流D.青铜过度消耗使聚落崩溃
9.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意在说明()A.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辅相成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元素D.西周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10.西周设立了由“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对年龄在13岁至20岁之间的贵族子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与此同时,乐与礼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王朝对“乐”的重视()A.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完善B.有利于家国一体局面的形成C.强化了森严的政治等级秩序D.消弭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纷争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过去有人认为,与黄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影响不大,然而近年来大量的发现说明并非如此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以环太湖地区为主该文化于1936年首次在杭州附近的余杭县良渚镇发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00多处良渚遗址,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在以余杭莫角山为中心的遗址群片区内,相继发现良渚文化的高等级贵族墓地、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2009年以后,在这片区域清理出稻田遗迹,发现大量碳化稻米,并探明良渚古城外围上游的11条水坝,与先期发现的长堤遗址共同构成了良渚古城的治水体系良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摘编自刘莉等《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⑴据材料概括良渚文化的特点⑵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良渚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的价值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绣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请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
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答案1—10BDDCB ADACC
12.
(1)分布于长江流域,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体现严格的社会等级;规模大,数量多;内涵丰富;影响深远⑵良渚文化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它的发现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改变了对中华文明的原有认识;为研究我国古代原始社会后期的农业、手工业、城市建筑以及社会状况等提供了重要史料
13.
(1)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
(2)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