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不同的人生选择,“相同”的生命态度一《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一、关注单元导语“阅读古诗词,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二、关注学习提示四言诗《短》“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用前人诗句表达心志”,与五言诗《归》“平淡舒缓,善用白描”,两诗有“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需“结合诗人的身世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三、关注单元学习任务“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优秀的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欣赏值得重点突破
四、对学生的“曹操印象”纠偏据对学情的了解,学生对曹操的印象,多来自电视剧或小说《三国演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相”的形象可能会对学生理解《短》造成阻碍,因此有必要引用史学家司马光评价曹操的一段话来尽量纠偏司马光评价为“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五、预习任务初读两首诗歌,查询资料,大致感受四言诗和五言诗朗读时的语言节奏区别,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篇目语言特点创作背景《短》四言,短促尚未形成定论东汉末年,曹操约53岁,赤壁之战前夕,面对连有力年乱战,统一事业尚未实现,他忧思苦闷,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希望广泛招揽人才,致力于建功立业《归》五言,舒缓为官13年以来,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也没有打算委屈自己流畅去适应官场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多天彭泽县令后辞职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官场日益贪腐,督邮视察.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
六、学习目标
1.诵读体会,感受四言诗和五言诗不同的诵读节奏、语气及风格特点
2.精读文本,深入理解两首诗的写作技巧及表达的思想内涵及情感
3.思考探究,理解两位诗人不同人生选择背后的相同的对生命的态度
七、教学流程新课导入第三单元是古代诗词单元,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第7课选编的两首诗同为魏晋时期的诗歌,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和田园诗人的开创者陶渊明,我们都已经非常熟悉了,不同的诗人,不同的时代背景,他们所做出的人生选择大不相同,但是,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却是相同的,为什么?这两节课我们一起寻找答案任务一朗读感知,体味四言诗和五言诗朗读节奏、语气及风格特点明确四言诗,二二结构,语气短促,深沉有力“去日苦多”低沉,“忧思难忘”沉缓,“悠悠我心”柔缓,“鼓瑟吹笙”欢愉,“天下归心”高昂等五言诗,二二一或二一二句式交替出现,语气舒缓,流畅自然“少无适俗韵
(二二一),性本爱丘山
(二一二)”,舒缓平淡任务二深读探意,分析两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是如何表达的问题请结合你喜欢的诗句谈一谈《短》所表达的志向与感情1:
(1)人生苦短的忧思“对酒当歌”,面对宴席,赏听歌咏,作者却无心于空间里场面描写,而是转向时间描写,感慨时间流逝,对“人生”的感慨既有对自己,也有对贤才
(2)招纳贤才的渴望“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巧妙化用,表意重点在“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细腻婉转,用心真切“但为君故”,“君”为第二人称您,拉近距离,面向全体贤才发出呼喊“我有嘉宾”,将贤才放在贵宾、友人的高度,满是期待与尊重“明明如月”,“月”既是表现对贤才的渴求,又可以理解为一统天下的梦想,梦想的实现关键就在于贤才的鼎力相助“枉用相存”,有对自己不能亲自去迎接贤才的抱歉“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乌鹊”的本体可以理解为贤才,那就表现了曹操对贤才处于乱世生存境遇的犹豫不决的理解、包容、体贴;理解为曹操,那就表现了他对自己南征北战、居无定所的感慨;理解为百姓,那就表现了他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与关心
(3)统一天下的豪迈“山不厌高”句可以读出一代英雄心怀天下的气象,对天下人才的敞开怀抱4的迎接态度问题如果我们在东汉末年读到了曹操的这篇“求贤令”,你会被2说服然后欣然投到曹操的麾下吗?结合就业时选择发展平台主要关注的三个要点公司或领导是否涉嫌虚假宣传?公司有没有发展前途?工资待遇和个人发展前景如何?问题《归》中诗人为什么会做出回归田园的选择,作者对其田园3生活的感受如何?真率地享受自然,享受自由;没有刻意地写山川秀丽壮观,而是散淡随意地写田园生活“樊笼”与“尘网”想呼应,表达脱离官场的轻松,“自然”照应“山丘”,此外还可理解本真的内心,不必再压抑和扭曲的内向“羁鸟”“池鱼”动物的本能天性,支撑自己不能委曲求全的天性“开荒”暗写田园生活并不轻松,反衬对官场的厌恶“狗吠”与“鸡鸣”,写的像是田园乡村生活的杂乱,恰恰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描写的真实,没有刻意选择,且以声衬静,写出了田园生活的静谧作者有“余闲”,才得以有闲心去仔细观察十余亩的宅子,八九间草屋,屋后的柳树,堂前的桃李,去倾听深巷中的狗叫,桑树枝上的鸡鸣,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摆脱官场生活和回归田园生活的喜悦惬意任务三异中求同,他们做了不同的人生选择,但是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又是相同的这怎么理解呢?参考曹操善于抓住机会,凭借着较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直至称魏王他抱负远大,他选择做一统乱世的英雄可以说是历史的选择曹操遵从内心的理想抱负,选择了一种昂扬奋进、不惧逆境的生命状态他对贤才真诚相待,如诉衷肠,对贤才处境的担忧,对贤才的渴望,年过半百,坚持理想抱负,面对人才匮乏的问题,不退缩,情真意切地盼望贤才到来陶渊明本就没有适应东晋黑暗社会和腐败官场的性格和本领,纵然我们可以从诗歌中看出田园生活的艰难,但是既不想改变自己,又无力改变社会,那么,不如就在田园生活里安放心灵,享受生命两人在他们各自的不同的时代,根据自身的真实境遇,都做出了对自己来说最好的选择,虽然选择不同,但是都是在了解自我、坚持自我的前提下所做的选择,他们都坚守住了本心,都尊重了自己的生命,都表达了对“真我”的坦诚率真,所以,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相同的任务四开放探究,曹操和陶渊明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你更欣赏谁的人生选择,为什么?设计目的不同的人生态度没有对错,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欣赏不同的人生态度但是作为青年学生,还当激励他们培养昂扬向上的生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