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通过上节课的感性观察,学生已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特别是大塑料袋的活动使学生明白通过一定的方法,我们也能感受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会存在一些争议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学生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用占据空间这个解释去理解形状,他们体验过在一个固定的盒子放入不同的螺母、木块、乒乓球等,理解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会占据空间是容易的,但空气也会占据空间这一点,与他们对于物体占据空间的原有认知是不太符合的对学生来说,占据空间意味着可以排挤原来的物质,这其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指向科学大概念因此,要解决以上难点,需要实验后,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充分的论证交流,进而在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科学探究目标•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研究空气占据空间•运用相关知识,使用材料设计小实验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对于空气进行研究的兴趣•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乐于交流表达•用实验现象做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能基于事实的推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生活,比如,包装使用的泡沫空气垫【教学重难点】重点按步骤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难点将这些现象与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之间建立起一个逻辑联系,对实验现象进行基于事实的科学的解释【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科学课程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要在自我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提升所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来进行科学探索,使得学生树立起相应的科学观例如在学习“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时,让学生如何探索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实验,并且如何进行有效地实验数据记录等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体验快乐小学阶段的学生出于一种好奇心极强和探索心极强的阶段,所以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然后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到科学的课堂中去而实验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迎合了小学生们的好奇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在实验中的参与度【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水槽、透明硬塑料杯子、打气筒、纸巾、水、漂浮物(如塑料泡沫)、粘土、吸管、塑料瓶、学生活动手册等,小组共用的擦拭用纸巾或毛巾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过程】
一、聚焦现有半瓶水、一块橡皮泥和两根吸管,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你能利用空气将水从瓶中挤出来吗?(解决故事引用的实验,学生掌握了空气占用空间,利用空气将水从瓶中挤出来)将水瓶从水槽内取出,并取下瓶盖;将一根吸管插入水瓶内,并让一头没入瓶内水中;取出适量粘土,并与吸管粘在一起;用粘土将打气筒管口与吸管一端密封固定;检查打气筒管口与水面之上吸管是否密封;推动打气管并观察另一根吸管的变化设计意图本活动让学生用透明的瓶子来做这个实验,就是为了将这一过程可视化这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橡皮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将橡皮泥从瓶口取出,然后向瓶中吹气,观察水还能不能被挤出学生会明白,由于空气被密封在一个空间里,不能跑出瓶子,所以才能将水挤出在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解释水会被挤出的原因这是一个让学生对概念加深理解的实验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我们将在以后慢慢学习更多空气的特征
五、板书设计空气能占据空间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作业部分
1.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
2.在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把杯子里的空气放出去,—占据杯子空间,杯子里的水会慢慢满上来【教学反思】《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的第二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水和空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就《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节课的教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难于理解因为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这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显得更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去体会、去发现空气确实是占据空间的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质疑、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教学,我有以下体会: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处理教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在教师的引领下,大胆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去议、去说在尽情地实验中,创新了思维,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纪律的控制难度大学生很容易将注意力分散到各种材料上去,而不按要求研究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时刻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不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评价、表扬,教育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我们要从同学的发言中,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如果课堂上对学生的指导再紧凑一点,挤出一两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用拓展内容检验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