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一、激情导入揭示任务老师同学们,世界上最动人的表情是什么?(微笑)那什么样的微笑最迷人呢?(真诚的、会心的、发自内心的)我希望同学们能微笑着上我的课,因为这是对我最大的奖励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看图吟诗,导入新课1老师我们先来欣赏一幅图画,这是一幅什么图?(屏显雪景图)学生雪景图L老师能不能用几个词描述一下这幅图?学生银装素裹2学生白雪茫茫3:老师这样的一幅图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哪首古诗?学生齐说《江雪》老师我们师生一同来吟诵这首诗(屏显《江雪》诗,师生齐诵,很有感情)老师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以其清远的意境、孤高的情怀让世人赞叹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也写了一篇冰清玉洁的雪的文章现在让我们随着张岱,一起到《湖心亭看雪》!(屏显课题).简介作者,揭示任务2老师请大家齐读课题(学生读)老师让我们先来认识张岱(屏显作者概况)请大家特别注意红笔标出的句子,对理解张岱这位特殊的知识分子的性格特点有提示老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找“痴行”、品“痴景”、议“奇遇”,已经体会到了张岱的痴心,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用“好个的张岱”的句式评点张岱其人学生好个孤独的张岱1:学生好个清高的张岱2学生好个痴人张岱3学生好个超凡脱俗的张岱4学生好个痴迷自然的张岱5学生好个思恋故国的张岱6学生好个内心孤独的张岱7
五、在音乐声中试背课文老师同学们,通过赏读,我们读懂了张岱其人,那么我们还要背诵张岱其文大家自由诵读,试背全文(师生共背师背一句,生背一句在朗朗的书声中下课)作用(老师介绍作者概况)老师《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怎么读呢?学生读在读中质疑,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老师达到什么目的呢?学生读读懂张岱,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找准切入点老师我想请你们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来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一女学生读,读得很有感情,学生齐鼓掌)老师大家不约而同地掌声向我传达什么信息?学生读得非常好(简评)老师好文要多读接下来,我们再读一遍课文这回有一个要求找出文中一处明显的意思前后矛盾的地方我读同学们找(老师范读,绘声绘色,极富有感染力)学生我认为矛盾的地方是这两句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应1:是独自一人,后面又说“舟中人两三粒”前后矛盾老师这个同学很敏锐那这个问题是作者的疏忽呢,还是另有奥妙?学生齐说另有奥妙(却说不出奥妙何在,大家面面相觑)老师这问题有难处我们暂时放一放,说不定读到后面问题就自然解决了(同学们表示同意)老师来,我们一起再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读后,请找出一个词来概括张岱的性格特点(学生齐读,老师也加入其中,并引领学生读,读得很好)学生最后一句中的“痴”字概括了作者的形象(屏显痴”)老师同学们真是独具慧眼,一下就找准了,真厉害!
三、分步赏读领悟情感读文,找“痴行”,初悟痴心
1.老师“痴”字用我们的话怎么解释?学生呆1学生傻2学生笨,行为古怪3老师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为就是古怪,显得呆气比如:有一位老师,研究数学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数学题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电线杆,他忙道歉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现在,我们说张岱也很痴,他的“痴”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屏显、张岱的“痴”体现在哪里?找原文句子回答)1学生读大雪三日---------独往湖心亭看雪老师你找得真准,读得也好,理解能力很强我们来讨论一下去湖心亭看雪这件事呆不呆?学生呆4老师你们也看过雪,你们也很呆吗?学生反应过来说看雪是不呆的,呆就呆在他在特别的天气里去4看雪老师怎样的天气?学生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5老师这种情形用古诗怎么说?学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6老师为什么会鸟飞绝,人踪灭?学生因为天气太冷了,冷得不得了晚上更冷,张岱还晚上去,6更显得呆老师像这样奇寒雪夜,你一般在家干什么?学生烤火看电视7学生在被窝里看书8老师可是张岱,居然在这样的天寒地冻的晚上,独自一人去看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学生清高、孤傲9学生孤独,没有朋友,独来独往10学生高傲,不同常人11老师当我们了解了张岱是个清高孤傲、没有知己的人,是不是可以解决我们开始遗留下来的问题?(屏显解决问题:“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之间是否矛盾?“独”到底怎么理解?)学生我认为“独”字是指张岱内心很孤独,而不是独自一12人的意思学生独是孤独,舟子他们不理解他的心,不知心的人就好像不13存在似的这里并不矛盾学生这个“独”字更显出他的清高、孤傲
14.读文,品“痴景”,再悟痴心2老师孤独的张岱,去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读出气势和感情(学生读,没有读出韵味)老师写雪景的有两句我想请男、女同学来分读一遍男生读前句,女生读后句男生,请想想为什么请你们读前句?学生因为这句显得很有气势,而男生就很有气势1学生这句写的景很大气,应该男生读2老师很好那就请男同学读出这种大气、读出气势来(男生读,不够大气)老师你们说读好哪几个词,就能读出浩大的气势来?学生读好“上下一白二3老师三个“与”也要重读男生再读一遍(学生读,读得很有气势)老师这次读得真好不过,我发现了这句话中的一个问题(屏显“雾淞沆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个“与”显得拖沓应去掉,你认为呢?)学生我认为“与”字不能去掉“与”字把这些景物连成了一4片学生我也认为不能去掉“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5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老师去掉呢?学生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5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老师带头鼓掌品得多好啊!我真的很佩服现在女生读一读后句,你们说说要读出什么意味?女生轻柔点、渺小的味道(女生读,读得很轻,量词和“而已”读出了语气)老师女同学读得很好,尤其是量词读得真好可我记得小时候,你们做量词填空题一()人,如果你填成一(粒)人,老师会怎么样?(学生笑)老师:你写一粒人,是绝对不行的那张岱这样用到底妥不妥呢?(屏显“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句中量词的使用妥当不妥当?是不是要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为什么?)学生不要改这样写,更好地表现了景物的渺小6学生这些量词都缩小了,作者可能是借这缩小的量词来表现7人、物的渺小,与苍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对比学生我认为这不是错用,而是妙笔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似乎8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渺小之感叹老师听到你们这样精彩的发言,真是美的享受如果要我们写一段雪景,你会怎么写?学生我会用上一些比喻和优美的词句9老师张岱用了修辞手法没有?学生没有老师这样寥寥几笔,不加渲染,勾画景物的写法叫什么手法?学生白描11(屏显张岱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张岱在自然中如此忘情,表明他对自然有什么感情?)学生热爱自然12学生痴迷自然
13.读文,议“奇遇”,三悟痴心3老师清高孤傲、痴迷自然的张岱寒夜去看雪,万万没想到会碰到像自己一样的人他们这一相遇,心情如何?学生大喜1老师那我们就高兴地读出大喜句(学生读)老师哪几个词重读,可以更好地表现他们的高兴?学生更、此人(学生再读)2老师这种人,指什么人?学生指有雅兴的人3学生指张岱这样的痴人4老师痴人碰到痴人,那他们是------------学生臭味相投5(众学生笑,该学生意识到,忙改口说志同道合)学生知己6老师“酒逢知己千杯少”于是,他们痛饮而别我们把张岱他们在湖上相遇的这一段读一读,注意不要多读(学生读“到亭上--------金陵人,客此”)老师非常了不起,异口同声,理解到位现在请同学们把目光锁定到酒后话别这句话,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学生疑惑)老师一般我们是问什么答什么如果我问你叫什么名字,你答你是南昌人,行吗?学生我知道,是答非所问问姓名答地点7老师很聪明,发现了问题下面大家根据提示讨论这个问题(屏显新的发现涧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提示你能不能联系作者的思想性格和“金陵”的特殊含义来想想?)学生张岱是个清高的人,那两个人和他一样也很清高他不想8告诉别人自己是谁老师张岱问他姓名,他不答张岱深究了没有?生气了没有?学生齐说没有老师如果是我们,问了别人什么,别人不答,我们要么追根问底,要么就生气而张岱既不深究也不生气,这说明他什么性格?学生洒脱9学生超然10老师那“金陵”有什么含义?学生“金陵”是南京11老师南京和明朝有什么关系?请你联系作者对明朝的感情来思考学生我明白了这里的“金陵”有暗示意义12老师真了不起暗示什么呢?学生客人说是金陵人,张岱就会想起南京13学生客人是金陵人,却住在杭州,肯定会思乡、思念金陵14老师客人思念金陵家乡,张岱听到“金陵”一词会思念什么?学生会思念明朝15学生思念故国16学生是思念故国因为张岱本来就是个不忘明朝故国的人17老师这是本课最难的一个问题你们都能想出来,有这种赏读的本领真是可以写论文了同学们把自己在赏读文章时的新发现新见解写成小文章,就是论文美国小孩一年级就开始写论文,我们也可以写,不要以为写论文是专家、学者、大人的事像我们就文中问姓名答地点这一问题想透彻了,就可以写成一篇好论文
四、评点张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