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心理卫生及心理辅导复习要点李玉伟10心咨1心理卫生的任务
1、宣扬和普及心理卫生学问,提高人们心理卫生意识
2、探讨影响心理健康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3、探讨并制定维护和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探究预防、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心理障碍是指个体无法有效地按社会规范或相宜的方式去适应环境要求,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一种异样状态是对很多不同种类心理和行为异样的统称心理障碍的判别标准:
1、以个人阅历作为标准
2、社会适应标准
3、统计学标准一种心理活动在同等条件下若为大多数人所具有,则属于正常;若背离了大多数人的一般水平(社会常模),这种心理就是异样的
4、症状及病因学标准(或病理学标准)这种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来看待假如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更的依据,则认为人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10种两大类)编码疾病的名称首先,有节奏的音乐和可以刺激生物体内细胞的分子发生共振,使原来过于静止和休眠状态的分子和谐地运动起来,以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其次,它作为一种能量和信息,音乐对于孕妇兼有物理及心理的双重作用专家认为,美丽的音乐能促进孕妇分泌适量有益健康的激素和酶,起到调整血流量及兴奋神经细胞的作用,从而改善胎盘供血状况,增加血液中有益成分;对孕妇本人则具有调整心情,安神养心,使人精力充足的作用
3、有人做过视察统计,认为经过音乐胎教的孩子多数对音乐有较强的感受力、有更好的节奏感他们多表现性情活泼开朗,爱唱爱跳有人认为,音乐胎教所赐予孩子更发达的听觉感受力还有助于提高孩子对语言(包括外语)的学习实力总之,音乐胎教的目的不仅在于对胎儿的听觉机能的训练,也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特殊是心情的丰富及稳定
1、科学的看法,正确的目的
2、必要的学问,冷静的头脑
3、相宜的程度,牢靠的方法胎教时应留意:无论哪种胎教方法,都有相宜的刺激方法和定时定量的问题医学上以1周岁以内为婴儿期,而心理学上则以诞生到3岁为婴儿期适应外界环境,满足生理基本需求,熟识和依靠母亲是婴儿的基本心理需求而吃奶、便溺、睡觉,则是婴儿期生活中的三件大事轻抱和摩挚婴儿有以下好处
1、增加平安感,获得爱的感受
2、促进生长发育
3、有助于了解身体状况提倡母乳喂养的好处:
1、母乳喂养经济、卫生、便利、乳汁温度相宜,有利于婴儿汲取;
2、母乳中各种养分丰富,而且各种养分成分构成比例特别合理,最符合婴儿人体重理须要,简洁汲取消化
3、新生儿免疫机有尚未发育完善,体内缺乏免疫球蛋白,特殊是爱护胃肠道和呼吸道粘膜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4、更为重要的是在母乳喂养时,母亲把孩子抱在怀里,孩子吃奶时,妈妈微笑着、拍着、摩挚着,孩子不但吸着奶,而且饱受了母爱暖和的情感,使婴儿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同时,母婴之间频繁接触,加强母子之间的情感和信息沟通,这对早期启迪婴儿才智,相识外界事物,顺当完成心理发展的学习任务,适应新的环境,增加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心理保健意义婴儿期心理卫生
1、提倡母乳喂养
2、搂抱和爱抚是宝宝身体的“维他命”
3、依据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科学地进行心理行为教化
4、重视早期启迪才智的教化
5、优化家庭的心理环境
6、反对高压棍棒教化和恐吓孩子.生理性断乳期婴儿一般在10T2个月就应刚好断奶,这是第一次“生理性断乳期”(另一次是青少年期的“心理性断乳期”)o断奶不单是养分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失去母亲怀里吸吮和偎依的机支,处理不好会对幼小的心灵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比如断奶过急、或和孩子短暂隔离,实行强迫手段,甚至有往奶头上涂辣椒面、贴一块大膏药等,都可能引起婴儿的心情障碍对孩子进行大小便训练婴儿1岁半至2岁后才渐渐起先具备限制膀胱和直肠的实力,因此,对婴儿大小便的自我限制训练不宜过早从18个月后起先训练为宜婴儿言语训练言语训练越早越好,从初生起父母就要跟孩子说话,1岁之前是语言的打算时期或语言起先发生的时期,2-3岁是婴儿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一般说来,从4个月起先,就可都婴儿发音,使他们的发音器官得到熬炼幼儿的特性特点
1、自我意识的发展,三岁儿童已起先有了自我意识
2、目的性,独立性和自觉性渐渐发展4幼儿期的心理卫生
1、玩具和游戏是孩子长学问,诱发儿童思维和创建力的最好途径儿童在游戏中,由于扮演角色的须要,必需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视察、去思索、去记忆,这可促进孩子们的视察力、想象力和相识实力的发展,熬炼其身体的技能同时,在游戏中要遵守游戏规则,处理人及人、个人及集体的关系,因而游戏能帮孩子学习相互协作、向他人学习的精神,学会调整和限制自己的心理行为,培育儿童的自觉性和道德品质,熬炼幼儿的意志和性格
2、培育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样,身教重于言教,成为子女的表率,并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习惯,给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为了培育良好的饮食习惯,必需从婴儿时期就训练儿童用心进食,要在一种宁静、暖和的气氛下喂食大人也要做好榜样来影响孩子,科学进食也很重要,如饭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尤其是甜食
3、重视对话式教化探究新事物,新奇好问是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渴切需求,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开发和相识实力的提高,做父母的应当不厌其烦的、正确地用浅易简明的道理予以解答同时,父母要时常给幼儿讲故事,通过故事向他们灌输正确的处世为人的生活哲理,传授科学学问,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净化心灵和激励将来奋勉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4、重视幼儿早期社会化学习当孩子长到了
三、四岁时,家长就要有意识、有支配地带领孩子走出家门,引导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及同龄伙伴友好相处,多为他们供应及同龄小挚友结伙、交往的机会,并教会他们待人有礼貌,学会及长辈见面时如何打招呼等等,使他们的交往实力随着心理活动的发展而获得发展
5、重视幼儿独立的愿望幼儿
三、四岁左右,由于自由活动实力大大增加,各方面学问不断增多,就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虽然铃强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干,变得不太听话,这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抗拒期这是有主动意义的,家长要因势利导,主动激励和引导帮助儿童的独立行动,促进各种生活技能的发展,如鼓双手运用(如拿筷子、提篮子等)的行为技能对孩子的无理哭闹不予理睬,不作无原则的迁就游戏种类分为
1、活动性游戏主要是为了熬炼儿童身体素养和敏捷反应,增加肌肉力气,为日后适应优育运动打下基础
2、学问性游戏通过游戏,寓教于玩,灌输学问,提高相识四周事物的实力,且有利于记忆
3、创建性游戏利用儿童较强的新奇心和仿照性,以及好动的特点,可在游戏中有意识培育创建性思维实力
4、心理性游戏又称社会角色游戏,它是指通过有意识组织情景,群体角色扮演和变换,让儿童相识各种角色的任务和意义的一种活动,有助于心理社会化学习学龄期儿童也称小学儿童,指的是从6—7岁至12-13岁年龄段的儿童从心理卫生角度论述儿童健康人格应留意的问题
1、培育孩子合群的性格合群的性格,同伴相处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素养,也是EQ重要组成部分激励和组织儿童相互接触是培育合群性格的最佳策略
2、培育主动进取的性格现代社会要求人人具有剧烈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实力,以适应发展的须要家庭教化应听从社会发燕尾服的必定趋势,使孩子从小形成主动进取的性格
3、培育坚毅的意志首先应当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在独立生活中熬炼了孩子的意志,提高了孩子行动的自觉性和坚持性其次,还应当给孩子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要求另外,要教化孩子确立行动的目标,培育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坚韧意志
4、培育孩子从当心胸开阔从小留意培育儿童有宽广的胸怀,将使孩子终生受益家长应激励孩子多发觉别人的优点,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个人要擅长接纳和容忍他人和自己的不足和失误如何培育孩子的自信念
1、自信是儿童成长重要的心理品质自信,简洁地说,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感觉或评估
2、支持孩子大胆的去做事
3、激励孩子大胆的说话
4、多给孩子实际的赞美和激励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儿童心理障碍指在儿童期因某种生理缺陷、功能障碍和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下出现的心理活动和待业的异样现象有以下几方面
1、特殊功能发育障碍
2、广泛发育障碍
3、儿童多动症
4、品德障碍
5、心情障碍
6、抽动障碍
7、儿童少年期其它行为障碍如口吃、排泄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儿童心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此儿童的心理和待业变更达不到心理障碍的程度,或者持续的时间较短,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儿童心理问题儿童说谎的具体表现说谎话,可以说明为明知是虚假的东西,但出欺瞒他人以获得好处的目的而做出及事实不符的叙述儿童说谎的具体表现
1、对事实的歪曲
2、夸大事实
3、嫁祸于人如何订正说慌
1、增加自我相识,当孩子为否某事而说谎时,你要帮助他们复述事务的整个过程,并认清他自己所起的作用
2、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在一些小事上间或说慌时,不要一笑了知,否则,便在事实上等于激励这种行为
3、正确运用奖惩手段口腔习惯性反应吮指头、咬指甲、舔嘴唇等一类口腔活动为儿童早期习惯的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逝但每当心情惊慌时,此类反应又可出现,显示了患者人格退化吮指头者多曾遭遇哺乳的挫折,如断奶过早或过急等;咬指甲、者可能有无法表露的心情问题,或因身处惊慌环境需咬指甲以解除其心理惊慌,舔嘴唇本为唇干知燥的反应,但也可形成习惯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儿童仍不能限制自己的排尿,在白天或夜间反复出现不自主排尿的现象如何治疗遗尿
1、心理疗法首先父母以温柔、亲切、耐性的看法对待患儿,帮助儿童树立克服遗尿的信念,消退惊慌、恐惊、自卑及担忧心情利用阳性强化法,即不尿床时赐予表扬、嘉奖、绝不行嘲讽、嫌弃、责骂或体罚孩子若因自己的尿湿觉得无助、羞愧或充溢罪恶感,自信念常由此而动摇
2、合理支配生活制度和功能训练排尿功能训练方法很多,如憋尿训练、定时唤醒及床垫警铃法等口吃是一种言语节律障碍,表现为说话时声音不自主的、重复延长或阻滞而不流利口吃的种类
1、发育性口吃是由于2-4岁由于言语功能发育不成熟造成,是言语发育的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发育性的口吃会渐渐消逝
2、病理性口吃,口吃主要是精神刺激引起恐惊、焦虑、生气等惊慌心情的结果家长常常对孩子期望过高,看法过于肃穆,很少给孩子暖和的感情沟通等,也是造成儿童口吃的因素5口吃的治疗措施
1、首先要消退患儿对口吃感到自卑、讲话时心理惊慌的心情,解决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
2、正确对待口吃的孩子,不要强行订正,避开惩罚或卑视否则会产生恐惊心理,使口吃更为严峻
3、刚好实行口吃矫正训练治疗的方法,激励患儿参及集体活动,在集体环境中订正口吃
4、口吃严峻者可服用小剂量氟派咤醇或抗焦虑药治疗儿童常见的睡眠问题主要有入睡困难、睡眠担忧、夜惊、梦魇、睡行症、磨牙或说梦话等夜惊是指睡眠时产生的惊恐反应表现为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苦痛,时常哭喊,呼吸急促,出汗,有时瞳孔放大出现夜惊的缘由
1、儿童突然离开亲人
2、受到父母或老师的严厉责怪
3、常常听激烈兴奋的故事或睡前观看惊慌恐怖的电视,导致他恐怖和心情担忧梦魇是一种发生于睡眠时的惊恐反应,多见于8-10岁的儿童它是指极度焦虑、恐怖,压得透不过气或行不到帮助的一种令人惊恐的梦睡行症好称梦游,大约15%的5—12岁儿童有这种现象,其中1%—6%的儿童有长久的梦游,男孩多见梦游属意识内容障碍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简称,有此国家称之为留意缺陷障碍,它是指儿童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其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明显的留意力不能集中,心情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1、活动过度
2、留意障碍
3、心情不稳
4、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及好动儿童的区分表现多动症好动儿童留意及爱好的关系无关有关自控实力无好行为的目的性无较好巴比妥试验兴奋冷静儿童心情障碍是指特发于儿童和少年时期,以主观苦痛和焦虑为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怖、抑郁和持续悲伤的一组病症焦虑状态的三种类型
1、分别性焦虑是指及母亲或其他依恋对象分别时出现过分的、长久的和不现实的惊慌状态,这种焦虑表现特别苦痛和难过,并造成儿童很多重要功能的障碍或缺损,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2、回避性焦虑障碍
3、过分焦虑障碍抽动障碍是指反复、快速无目的、不自主的单一或复合肌群的收缩,可由多种缘由引起它包括
1、一过性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抽动类型,以总单纯性或一过性抽动为特征,一般以眼肌、面肌和颈肌抽动为多见本病起病年龄以5—7岁占多数
2、慢性抽动障碍
3、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孤独症是起源于幼儿期特有的严峻的广泛发育障碍以极度孤独、对别人缺乏情感反应,言语障碍、运动刻板和对环境反应奇妙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2、言语沟通障碍
3、重复动作和特殊的姿态
4、感知觉的异样
5、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
6、智能障碍青春期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3、智力发展达到高峰期
4、情感丰富、居IJ烈、但欠成熟稳定断乳期心理指青少年随着青春期身心发育成长,渐渐从依靠父母的心理关系中独立出来,起先自行考虑、推断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时期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个体心理发展的标记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四周关系的一种相识,包括自我视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限制及自我调整等形式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特点
1、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天真和听从,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要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独立生活,竭力摆脱管理,还往往自以为0脑器质性精神疾病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及非依靠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4神经症及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5及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意向障碍(冲动限制障碍)及性变态7精神发育迟滞8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及及司法鉴定和心理卫生亲密相关的几种状况自知力是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相识实力,即能否推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辩,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及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自各力又称内省力如神经症患者,大多数具有完整的自知力,他们主动就医精神病人一般均有不同程序的自知力缺陷,精神病的初期,有些病人的自知力尚保存,能够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变更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和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特点和类别:
1、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在临床上往往表现出有重性精神疾病的症状,而且其本人对此缺乏自知力,缺乏深化分析批判的实力其主要的疾病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是是青少年中较普遍的现象,称之为“断乳期心理”
2、“成人感心理”和独立性是青少年心理上的独特现象
3、青少年又具有依靠父母的须要青春期是从处于依靠性的童年期发育到独立自主的成年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具有童年期的一些痕迹,又具有成年期的一些萌芽,常表现为似成熟又不成熟,他们既要适应生理变更带来的问题,又要适应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应做好以下工作
1、正确引导自我意识针对青少年独立意识的发展倾向,父母应敬重他们的正确看法,常常进行双向心理沟通,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缩小“心理代沟”;学生在不违反学校纪律的前提下,老师应当敬重青少年的独立和创建性;
2、开展科学的性教化,性学问教化应当是全社会的综合性教化,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做好宣扬教化要让青少年正确相识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本质,建立健康的两性交往关系
3、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4、消退学习压力过大的消极影响
5、留意青少年早期的心理障碍,并刚好予以订正逆反心理是指一种较为稳定的知情意行为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出对各种刺激产生及众不同,及常态相反的心理反应通常表现出对反感的事物和人的对抗或一味反对,而且持续很长时间,一时难以消退相识青少年心理发展各种冲突规律
1、心理闭锁及渴望的冲突
2、独立性及依靠性的冲突
3、心情及理智的冲突
4、志向及现实的冲突自卑是及自我有关的心理现象,它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实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偏低的心理状态自卑人人都有,只有当自卑达到肯定程度,影响到学习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时,才归之为心理障碍自卑的产生主要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示意
1、挫折性自卑心理
2、生理上的某些缺陷引起的自卑
3、相识性自卑心理6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满足人们下列心理须要
1、获得平安感
2、满足归属感
3、提高自尊心
4、增加力气感
5、获得友情和他人的帮助中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心理素养较为稳定
2、智力的持续增长和体力的渐渐衰退
3、心理负荷较高心理疲惫有两层含义身体疲惫和心理疲惫心理疲惫是指由于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所造成的精力不足和精神效能降低的现象心理疲惫的症状
1、早晨起床后,浑身无力,四肢沉重,心情不佳,甚至不情愿和别人交谈;
2、工作学习提不起精神,什么事都懒的做,工作效率低下
3、简洁冲动,神经过敏,稍遇不顺心的事就大动肝火
4、眼睛易疲惫,全身感到不适,常常感到头晕、头痛、腰背酸痛、事业心、腹胀等
5、困倦,但躺在床上又不易入睡,食欲不振,口味变更快等家庭空巢综合征随着子女渐渐长大,由于学业、事业、婚姻等各种缘由,子女们纷纷离开了家庭,原来围着孩子们运转的生活格局突然发生了变更,加上孩子离家所造成的失落感简洁使中年人产生伤感,孤独抑郁的心理家庭空巢综合征调整方法
1、刚好进行调整
2、应留意调整自己的生活,利用有较多空闲时间的机会培育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3、主动投入适合自己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扩大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熬炼身体的作用
4、保持加强及孩子之间、及亲友之间的效和联系更年期综合征是指由于卵巢或睾九功能减退,性激素分泌量日益削减,内分泌功能发生一时性失调,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功能失调的综合症候女性更年期为45--55岁,男性在55—60岁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生殖系统功能的变更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潮热、出汗、头晕
3、精神症状,心情不稳定、易激惹、不安是更年期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性症状更年期综合征心身症状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人以植物性神经系统障碍为主,有的以精神症状为主,大部分人二者兼有,常见的有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更年期偏执等有以下几种缘由
1、生理缘由
2、认知缘由
3、人格因素
4、生活环境的刺激更年期自我保健首先,应作好充分心理打算更年期是人生从生长发育成熟转向衰退的转折时期,是生命中的必定过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其次,提高自我的调整和限制实力最终,降低生活和社会的压力也有助于减轻更年期的症状退休适应不良的表现心理上的表现,主要是心情激烈,常见的有
1、失落感,是指一种心理上感到若有所失,没着没落,无所事事又无所适从的感觉
2、孤独感,老年人退休后推动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易产生孤独感和“空巢”孤独感3自卑感和抑郁感部分老人退休后感到自己在社会上和家庭里的地位下降了,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了,年老无用了,从而产生自卑感和抑郁感影响退休适应的因素
1、退休前的思想打算
2、退休前的工作状态和职业
3、特性特点
4、健康状态
5、退休后的生活状况
6、经济水平
7、社会的支持退休适应不良的防治措施
1、心理上要及早作好退休前的打算工作,支配好退休后生活支配,打算发挥余热,充溢退休后的生活
2、有条件者接着发挥余热,参与一些适合自己的专业社会活动
3、培育一至两种爱好爱好
4、克服心理老化感和不爱活动习惯
5、有明显心理障碍者,应刚好接受心理询问及治疗老年痴呆病是指在老年期发生的各种病因所痴呆症痴呆可以由动脉粥样硬化、肿瘤或其他未知的缘由造成,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疾病工作对老年人的作用
1、促进躯体健康
2、促进心理健康A工作可以使人心理上得到满足B可以解除老年人的消极心情C可以使才能年人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具有排他性、冲动性、直觉性和隐藏性的特性爱情的类型
1、情欲之爱
2、游戏之爱
3、友情之爱
4、狂爱
5、利他主义之爱
6、现实之爱影响恋爱的因素
1、生理因素
2、社会情感须要
3、特性因素恋爱对心理的促进和影响
1、恋爱可以使恋爱中的男女心情安逸,心情饱满,工作充溢干劲,生活充溢活力,人处在这样一种良好的心境之中,心理功能的协调会大大的增加,可防止各类因心理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恋爱对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A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剧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B性意识的发展必需以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C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D恋爱对自我的特性、社会情感及交往实力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影响恋爱在产生主动作用的同时,有时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1、热恋及结婚、失去配偶等生活大事,在生活事务量表上是分值很高的事务
2、恋爱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新的问题可见,恋爱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人们特殊是青年心理发展走向成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华蜜;同时,它又可能带来各种心理问题早恋指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前的青少年过早出现恋情的现象产生的缘由
1、从生理上来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的生理成熟略有提前,导致心理上**意向的日益早熟
2、从心理上来说,青少年自身孤独、空虚、心理上缺乏支持有关
3、从社会上来说,学校缺乏正面的性教化失恋是指恋爱原一方否认或中断恋爱关系的行为给另一方造成心灵的打击失恋的心理调整
1、要端正相识,并英勇地面对现实
2、适度宣泄消极心情A合理化说明B转移情感C情感的升华D其他方式夫妻之间的沟通原则:
1、及他人沟通前先自我沟通
2、要有怜悯和理解心,用倾听、专注等看法了解对方
3、以事论事,不要偏离探讨的话题,清清晰楚地传达你的思想和感受
4、选择相宜的时间及地点婚姻关系发展的阶段
1、婚姻初期
2、婚姻发展期
3、婚姻稳定期
4、老年阶段家庭的四个类型
1、核心家庭
2、主干家庭
3、扩大家庭
4、不完全家庭按家庭成员完整状况可划分为完全型家庭和残缺家庭;按家庭成员规模划分为小家庭和大家庭;按婚姻状况分为一夫一妻家庭、一夫多妻家庭、一妻多夫家庭、独身家庭、未婚妈妈家庭家庭的基本功能
1、生物功能
2、经济功能
3、教化功能
4、抚养功能7健康家庭具备的特点
1、到处以家庭为第一优先
2、夫妻关系稳定,保持和谐的性生活,家庭生活和谐,作为家庭的中坚能限制并平衡家庭的权利
3、每个家庭成员都具有剧烈的共同参及及家庭生活的爱好,使其成为一种须要而非责任感
4、家庭成员相互接纳、敬重、赞美及感谢
5、家庭成员之间有良好的沟通模式
6、健康家庭是一个“压力一有效家庭”健康家庭的维护之道
一、在认知上
1、要有维护家庭健康的意愿
2、要了解家庭生活不断成长且必需成长,而成长是终身的,为提高家庭生活品质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
二、在看法上
1、到处以家为第一优先
2、敬重彼此间的个别差异,并能无条件地彼此相互接纳
3、家内每一个角色应相互合作、相互支持
三、在行动上
1、建立并善用社会支持系统
2、找寻保持自我成长以提高家庭生活品质的方法
3、时时不断检视自己的家庭品质
4、擅长沟通性别的同一性一个人对自己性别的自我相识意识,也就是说一个人知道自己是男或女,称为性别认同或性别的同一性儿童期性教化的内容性教化的开展应始于儿童期,要从刚诞生的0岁起先
1、帮助儿童尽早建立和形成自己的性别认同
2、帮助儿童正确相识性器官及其功能,消退性神奇的心理
3、对性别角色的教化也应适当留意,以培育起良好的性别角色意识青春期性意识发展过程特点青春期的性意识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异性疏远期,亦称之为性怀疑期,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出于一种罪恶感,努力抑制自己的情感要求,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不愿接近异性、彼此疏远,男女界限分明、喜爱及同性伙伴亲密相处等状况
2、异性憧憬期,进入青春期中期,也就是十五六岁以后,“异性疏远”心理慢慢为“异性憧憬”心理所替代,此期有人称为“好感期”首先,他们起先对性学问发生爱好其次,青少年们逐步摆脱心理上的两性隔离状态,起先在同龄异性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仰慕在这个阶段的末期,少男少女们起先有了目标的尝试
3、恋爱期,这个时期是由青春期青年的过渡阶段随着两性情感的发展,生理上的进一步成熟及社会的全面影响,青年男女之间起先萌生爱情青年的性意识活动内容
1、常想到性问题
2、性幻想
3、性梦性幻想是一种含有性内容的想象,也是指自编、自演的带有性色调的“连续故事”它起到了一种补偿的作用,以达到宣泄内心的压抑,起到对心理冲突的平静和抚慰的作用它属于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性梦是指进入青春期以后在梦中出现及性内容有关的梦境,可以在梦中及异性游戏交欢,发生性行为,如亲吻、摩挚、拥抱、性交等健康家庭具备的特点
1、到处以家庭为第一优先
2、夫妻关系稳定,保持和谐的性生活,家庭生活和谐,作为家庭的中坚能限制并平衡家庭的权利
3、每个家庭成员都具有剧烈的共同参及及家庭生活的爱好,使其成为一种须要而非责任感
4、家庭成员相互接纳、敬重、赞美及感谢
5、家庭成员之间有良好的沟通模式
6、健康家庭是一个“压力一有效家庭”两性性意识及性行为的比较:
1、性反应的比较第一,男性的必兴奋“启动快速”,但持续时间较短,通常能在女性之前达到性高潮;而女性的性反应来的较为缓慢,但持续时间较长其次,男性在性高潮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再次充分勃起和射精,这一时期被称为不应期,而在女性的性反应周期中,不存在不应期,假如有适当的性刺激,可能立即唤起性反应,再次或多次出现性高潮
2、性欲和性行为表达的比较在性活动中,男性往往担当主动的角色,表达性欲的方式干脆而坦率,而女性则表现较为含蓄,往往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性欲,且平稳而节制
3、性感的差异女性的生理结构确定了她们及男性的不同性感,男性只有一特性唤起部位,而女性到少有三特性唤起中心性功能障碍是指不能进行正常的性行为或者在正常性行为中不能获得性的满足的一类障碍重性情感性精神障碍等
2、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其表现为不具备精神病性症状,有自知力主要的病症有神经症、进食障碍、睡眠及觉醒障碍、性功能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冲突心理状态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须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从社会因素论述心理障碍发生的缘由:
1、文化影响A、气功偏差B、缩阳症C、在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有拉塔病、行凶狂;
2、早期教化及家庭环境对个体早期发展的探讨表明,那些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长的婴儿,其心理发展将受到阻碍,并且会抑制他们潜能的发展A、早期及父母的关系会对个体以后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影响B、父母对儿童的看法和教养方式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3、环境干扰如大气污染、噪音干扰、交通混乱、居住拥挤,人际关系惊慌、社会动荡等,都可增加人的心理和躯体应激同时,新迁居到一地的移民及当地居民以及他们原来所在地的居民相比,更简洁产生各种各样的躯体或心理的异样
4、生活事务,假如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太多的生活事务,它们对个体反抗力的影响就会累加,个体的心身状况就很简洁受到影响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定义,特点以及常见此类疾病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由性功能障碍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器质性特点慢性持续发展的性功能减退功能性的特点是波动性的性功能障碍,明显地随着情景或心理状况的变更而变更,心理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功能性性功能障碍又叫心因性性功能障碍,是指性活动过程中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性兴奋缺乏,不能产生满足的性生理反应,致使性反应周期的一个或几个阶段出现部分或完全性活动不良,不能圆满地完成性交活动功能性性功能障碍
1、性欲抑制
2、性兴奋抑制
3、性高潮抑制
4、其他性功能障碍性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性欲倒错等是指及社会性道德规范明显不一样的异样性行为,表现为寻求性欲满足对象的歪曲及性行为方式的异样性心理障碍的特点:
1、性心理障碍患者一般没有突出的人格障碍
2、他们大多数并非性欲亢进之徒
3、不肯定是道德败坏的流氓分子或犯罪分子
4、他们对自己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有充分的分辨实力
5、性心理障碍不包括心理生理障碍时的性功能障碍性心理障碍的种类
1、性指向障碍
2、性偏好障碍
3、性身份障碍恋物癖受剧烈的性欲望及性兴奋联想驱使,反复出现收集异性运用的某种无生命物体的企图和行为露阴癖是指在不适当的环境中对异性公开显露自己的生殖器,引起异性惊慌心情反应,从而获得快感的一种性偏离现象易性癖是一种性别认同障碍表现为对自己的性别身份不满和否定,患者不仅在装扮上刻意变成异性,而且还剧烈地谋求在解剖生理结构上也转换成异性性心理询问的基本原则
1、良好治疗关系的建立
2、收集具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资料
3、明确来访者的问题,区分是否属于心理询问的范围A区分属于一般的性问题还是性功能障碍或性心理障碍B区分由心理因素还是由器官性疾病所C推断来访者有无主动求治的要求
4、夫妻共同治疗5保密的原则考试焦虑心理学探讨表明,考试引起适度的焦虑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和生理能量,全力以赴地进行考试,使自己的学识得以充分发挥但少数学生可因过度心情惊慌而出现焦虑,从而影响考试的发挥这种状况称之为“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产生的缘由
1、一些党性把分数看的太重,对以往的失败心有余悸
2、自尊心过强,又缺乏自信,担忧考试失败受到惩罚或被别人看不起
3、心理素养不高是出现焦虑的基础处理考试焦虑的要点
1、正确相识考试的作用
2、仔细制定学习和复习支配
3、留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
4、学会自我示意和放松
5、寻求专业人员帮助产生厌学的缘由
1、老师教学效果不好,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爱好,或老师责任心不强,在教学上随意应付,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得不到老师和家长在学业上的有效帮助,学习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最终推动了对学习的爱好
3、一些文化不高且有偏见的父母,认为孩子读书花钱不划算,这种观念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如何消退厌学心情
1、应向学生灌输学问重要性的意识
2、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
3、老师应当讲究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育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和自觉性,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校恐怖症是指学生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外部缘由,只因本人心理上的缘由而对上学表现出高度的恐惊和担忧的现象产生学校恐怖症的缘由
1、遗传素养
2、家庭因素,父母或他人过分溺爱,使孩子养成剧烈依靠心理,缺乏独立生活实力
3、学校因素,老师过分严厉,对学生的某些缺点实行讽刺挖苦或简洁粗暴的作法如何治疗学校恐怖症以心理治疗为主,治疗时须要家庭和学校亲密协作,重点是改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家长和老师对患者要赐予更多的关切,帮助适应外界环境,激励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和集体活动,多及伙伴和同学们交往在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卫生工作:
1、减轻学生负担,留意用脑卫生
2、亲密师生的关系
3、正确对待考试,克服考试的消极作用A考试不行过多B不以一次考试分数评价学生C要擅长发觉学生微小的进步D重大考试前要科学地组织复习E对考试不佳的学生或未能做出的题目,要帮助分析缘由
4、主动开展学校心理询问工作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在一个人在不断变更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样性和连续性的长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赐予特色的身心组织人格的特性
1、人格是很多不同特性的统一体
2、个人的特性在人格体系中,表现出相当的恒常性
3、独立性
4、社会化的客体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物理学基础,遗传为人格发展供应了可能性和发展方向在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则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1、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影响
3、家庭因素
4、学校因素如何塑造和优化自我的人格
1、相识自我,接纳自我
2、扬长避短,优化组合
3、树立榜样,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
4、主动交往,参及活动心情及身心健康的关系心情及身心健康的关系特别亲密,任何心情活动伴随着生理、生化的变更限制和调整心情状态,达到心身和谐,不仅有利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而且有利于身体内部动态平衡如何调整和限制自己的心情
1、养成乐观开朗,心胸开阔的特性
2、自我示意自我示意是一种潜在的力气,系指人们通过手势、表情、语言或动作等对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对于调整自我心情,尤其是惊慌和焦虑心情有良好的作用
3、适当疏泄心情对心情的调整及限制不能等同于对心情的抑制或压抑
4、转移留意力,在短暂的某一刻,一个人的留意力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因此,当你把留意力转向中性或开心的事情上时,可以把你从消极的思维和观念中解脱出来,达到调控心情的目的
5、理性认知重建人们的心情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务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务的评价和说明造成的,对同一事务的不同评价和说明将会引起不同的心情反应我们可以用调整、变更认知的方式变更消极的心情反应
6、获得社会支持间接疏泄法是在脱离引发剧烈心情状态时,允许干脆或间接表达其心情体验及反应可分为干脆疏泄法和间接疏泄法干脆疏泄法是在刺激引发心情反应之后,即时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常见的认知歪曲有以下五种
1、随意的推断
2、过分概括化
3、选择性概括
4、非黑即白的思维
5、夸大或缩小针对以上这些不良的认知评价而引起的消极心情,贝尔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法,这个方法有三个步骤
1、识别歪曲思维
2、挑战歪曲的思维
3、理性认知的重建社会支持又称社会网络,是指一个人及社会联系的亲密程度和质量,具有减轻应激作用,是应激作用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于剧烈或长久的心理社会因素干脆作用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此病特点是
1、心理社会因素是造成精神障碍的干脆缘由,起主导作用
2、临床主要表现及心理社会刺激因素亲密相关
3、病因消退或变更环境后,精神症状相继消逝
4、预后良好,无人格方面的缺陷等常见的是有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如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神经症性反应等急性应激反应定义急性应激反应又称为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于遭遇到急剧、严峻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内所产生的短暂的心理异样临床表现
1、以伴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的表现;
2、以伴有剧烈恐惊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的表现;
3、心情障碍;
4、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于受到严峻而剧烈的威逼性或灾难性打击,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1、反复回忆创伤性体验它主要表现为患者无法限制地回想遭遇创伤经验和体验,犹如电影中“闪回”,在梦中反复重现创伤性事务或做噩梦,突然感到好像事务又在重演,因而发生相应的心情和行为反应
2、回避及创伤性事务有关的刺激,或情感麻木患者回避谈及及创伤有关的话题,或回避可能勾起恐怖回忆的事情和环境,好像已经遗忘了此事,有时可表现出一种“麻木”感(心情迟钝),对生活中的某些重要方面不愿提及和不感爱好
3、警觉性增高患者警觉性过高,易产生惊跳反应,易激惹或暴怒发作有的可表现出难以入睡,不能维持长时期熟睡或易留意力难以集中,即使集中也不能长久2神经症是对一组心理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长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苦痛且阻碍其心理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明的器质性病理基础如病程不足3个月或仅有一次短暂发作者,可称为神经症性反应;病程超过三个月可考虑神经症的诊断神经症的特征
1、发病通常及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症状困难多样,但临床检查未发觉器质性病变
3、病人一般能适应社会,但其症状阻碍了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4、不健康的素养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
5、病人对症状有自知力神经病人能觉察到自己处于一种无力自拔的自相冲突的心理状态
6、感受到精神苦痛,常有迫切治疗的要求神经症的类型
1、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
2、恐怖性神经症
3、强迫性神经症
4、抑郁性神经症
5、瘠症
6、疑病性神经症7神经衰弱
8、其它神经症焦虑症它是以焦虑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担忧的一种障碍焦虑性神经症有两种临床表现形式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焦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人的素养在焦虑症的发生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其病前性格常具自卑胆小、对困难估计过分、遇挫折过于自责、自信念不足、易惊慌焦虑等特点心理社会因素可诱发本症发生广泛性焦虑障碍精神性焦虑是本病的核心症状,包括担忧、惊慌、担忧全感和胆怯等不同程度的表现惊恐障碍又名急性焦虑症,是以惊恐发作为原发和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类型恐怖性神经症是指对某一特定事物或境况产生剧烈的胆怯心情,患者实行回避行为,并伴有焦虑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简称恐怖症可简化为三类
1、场所恐怖症
2、社交恐怖症
3、简洁恐怖症场所恐怖症患者的对象为特定的公共环境或场所社交恐怖症患者恐怖的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有“赤面恐怖”“对视恐怖”简洁恐怖症又称物体恐怖症患者所恐怖的对象主要为特定的物体强迫性神经症及临床表现强迫性神经症,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心理障碍,简称强迫症,临床上依据其表现的性质,强迫症状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1、强迫观念A、强迫思维B强迫表象C强迫性恐惊D强迫意向,又称为强迫冲动
2、强迫行为,A屈从性强迫行为B对抗性或限制强迫行为抑郁性神经症又名神经症性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以长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患者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疑病性症简称疑病症,它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担忧或信任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峻躯体疾病,常常述说躯体不适,反复就医,经各种医疗检查均不能证明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观念神经衰弱是由于某些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脑功能活动过度惊慌,从而产生精神活动实力的减弱瘠症又称瘠病或歇斯底里症是指在不良人格基础上,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示意作用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可呈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推敲以及精神异样,症状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瘠病的发病机理精神因素和示意作用是发病的主要缘由瘠症性格的四个特点
1、高度情感性,情感反应剧烈显明,但肤浅不稳
2、示意及自我示意性强
3、以自我为中心
4、丰富想象,甚至以幻想代替现实瘠症临床表现的类型瘴症初发年龄多在16-30岁,女性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两个类型
1、转换型,主要表现为躯体的功能障碍
2、分别型其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躯体障碍包括:
1、感觉障碍
2、运动障碍
3、自主神经障碍精神障碍包括
1、情感爆发
2、意识障碍
3、身份障碍,包括双重或多重人格、鬼魂附体等器质性精神障碍由哪些因素引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组具有多种表现的精神疾病,一般及影响大脑功能的躯体疾病亲密相关,或被认为是由躯体疾病所引起的一组精神疾病可由以下因素引发
1、感染因素,如细菌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等全部影响脑膜和脑组织的疾病
2、创伤性因素,如由意外或癫痫脑部损伤
3、中毒,如化学制品,酒、药过量及戒断反应
4、肿瘤,如颅内肿瘤
5、代谢紊乱,如内分泌障碍、养分代谢疾病
6、退行性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及临床分型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特性变更,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及环境的不直辖市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临床分型1单纯型2青春型
3、惊慌型
4、偏执型情感性精神障碍及类型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心理境障碍,是指经心境而长久的变更--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变更,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基本缓解本病可表现为躁狂相和抑郁相
1、躁狂症的表现A心境高涨B思维奔逸C活动增多D其他症状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在其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适应正常
2、抑郁症的表现A抑郁心境B思维迟缓C意志活动减退D躯体症状社会生活的障碍,也称变态人格,病态人格人格障碍的特征:
1、严峻的人格缺陷
2、对自己的人格缺乏自知力
3、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
4、人格偏离相对稳定
5、智力正常,无意识障碍
6、早年起先人格障碍分类
1、偏执型
2、分裂样
3、反社会型
4、冲动性
5、表演型
6、强迫型
7、焦虑型
8、依靠型胎儿的感觉胎儿在第10周左右已有压觉和触觉的功能味觉、嗅觉和视觉的功能约在30周产生胎儿
4、5个月时已具备听到声音的全部条件,其听觉几乎及成人相等起初只能用超声波检查出胎儿的运动,到16周后,孕妇便能自己感觉到胎动,一般每小时3-5次母亲的心情及胎儿的联系对孕妇的精神刺激,能激起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及内分泌素,这些化学物质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从而影响胎儿的身心机能主动的心情会使血液中增加有利于健康发育的化学物质,而消极的心情则会使血液中增加有害于神经系统和其它组织的物质例如当孕妇心情过度惊慌时,肾上腺皮质激素逸会分泌过多,可能阻碍胎儿上颌发育而形成腭裂;长期处于愁闷的孕妇,血中养分成分不足,往往会引早产或造成胎儿瘦小体弱胎教事实上就是孕妇在孕期留意心理卫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供应良好的外在刺激,干脆或间接地促使胎儿正常发育成长音乐胎教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