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联系实际探讨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允与效率的关系以及公允与效率的选择个人题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允经济公允,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同等和合理经济公允不是无需前提的肯定概念,以按资安排为例,在无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传统体制条件下,它是不行能存在的,也是不公允的;公允或同等不等于收入均等或收入平均,经济公允的内涵大大超过收入平均的概念从经济活动的结果来界定收入安排是否公允,只是经济公允的涵义之一即便是我们平常讲结果公允,至少也有财宝安排和收入安排两个视察角度,财宝安排的角度更为重要况且,收入安排平均与收入安排公允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不应混淆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须要得到最大满意,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宝得到最大增加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安排、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
(三)政府经济与公允和效率的选择提高效率,兼顾公允谁说鱼和熊掌不行兼得?!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和操作技艺收入和财宝的差距并不都是效率提高的结果,其刺激效应达到肯定程度后便具有递减的趋势,甚至出现负面的效应高效率是无法脱离以合理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公允安排的案例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夫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一、失地农夫的产生和现状
(一)城市化必定向农夫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夫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夫的田地被征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万公顷(万亩),其中通过行政1987—
2000226.443395手段征地万公顷(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1602400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意味着1987-2000年实际征占耕地数为4000万亩以上,按人均占有耕地亩计算,那么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失地农夫有万之多685000根据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征用农夫土地280〜300万亩,若根据城效农夫人均占耕地亩计算,就意味着每年新增加万失地农夫,十年后
0.8420失地农夫总数将达到亿由此可见,失地农夫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定结果1
(二)失地农夫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夫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夫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退他们的后顾之忧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行之有效的失地农夫安置方式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夫问题起先呈现目前对失地农夫安置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建立社会保险等形式,但最主要还是实行货币化安置方式由于对失地农夫货币安置只能解决失地农夫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夫失地又失业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失地农夫实行以货币安置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夫境况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
二、失地农夫权益损失分析
(一)农夫所拥有的诸多权利和利益,都是附着在他们赖以安家立命的土地之上,干脆或间接地与土地相关联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他们那些与土地关联的权利和利益存在的基础和实现的条件,因而导致那些权利和利益的损害或完全流失失地农夫失去了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失地农夫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财产土地还会失去与土地相关的其他一系列权益土地是农夫集体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农夫的诸多权利都是干脆或间接地与所拥有的土地相关
(二)现有政策、法律的缺陷导致了失地农夫应得的权益补偿受到侵害当前,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还是支配经济的产物,并且在实际征地过程中,农夫权益得不到应有的爱护,导致的干脆恶果是农夫的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三)法定安置途径的缺陷,导致失地农夫失去了再次就业机会
(四)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使失地农夫丢失了基本的“国民待遇
三、体现政府的效率和公允,失地农夫权益保障的对策建设(-)明确土地是农夫神圣不行侵扰的财产,强化农夫对土地的全部权和处置权
(二)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证被征地农夫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三)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妥当支配失地农夫就业,保证被征地农夫长远生计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夫的基本生活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夫后顾之忧
(五)改革征用土地的收益安排机制,加强征地补偿安金费的监管小组提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允公允,是各国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在经济领域,公允是和安排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公允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一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安排差距的心理承受实力前者称之为经济公允,后者称之为社会公允经济公允就要求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获得利润、工资、地租等要素收入,投入与产出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而社会公允则是一种价值推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为追求公允目标,应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为各种生1产要素参加市场竞争创建公允的环境,即机会均等()贯彻按劳安排为主体的原则,2使劳动的收入与所提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相对应,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将收入差距限制在社会成员心理承受实力之内3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在经济学理论中,资源配置效率志向的状态是“帕累托效应”在达到“帕累托效应”之前,假如资源配置能够在不降低其它人福利水平的条件下,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得到改善,称之为“帕累托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在不同领域有其详细涵义在社会再生产领域,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凹凸,就是指利润的最大化在政府部门,就是指既定资源条件下政府行政效率,即为社会供应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在公共事业部门,是指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为社会供应科技、教化、文化、环境爱护、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政府干脆限制和驾驭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整,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者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呈相互影响、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凡市场能够有效运作的领域,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由市场来实现,政府努力为市场运行创建良好的宏观环境;而在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通过政府财政收支等活动,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政府经济与公允和效率的选择公允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准则,但在错综困难的经济社会关系中,政府在两者之间的选择,还须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公允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1尽管公允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行能的即公允与效率之间存在冲突,具有肯定替代关系、公允与效率的选择2公允与效率两者之间既有冲突性又有统一性,政府经济决策有较大回旋余地,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政策组合第一,公允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其次,效率优先兼顾公允的政策选择即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增加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留意调整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允这也是我国现行收入安排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第三,公允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即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宝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安排,调整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供应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允同时,尽可能削减收入公允安排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秋行政管理本科班09郑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