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材分析】《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中的第5首(共23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智、远大抱负以及生不逢时的感慨与愤懑《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作者以石灰作比喻,寄予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和不同流合污的情结《竹石》是清代郑燮所作的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借岩竹的坚韧顽强,展现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地诵读,基本可以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怀,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时代背景和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
1.会读、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磨万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理解诗人托物言志的修辞手法,感受诗人崇高的志向与节操【教学重点】联系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反复诵读,了解诗的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托物言志的修辞手法,感受诗人崇高的志向与节操【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马诗》)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谁能背诵一首和“马”有关的古诗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马有关的古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同学们见过马吗?在古代战场上,两军交战时,大将军骑的都是战马,非常威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马诗》就是写古代战马的,诗人借此想表达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吧
二、自主学习,解决字词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解诗题,知作者;通古诗;抓字眼,明诗意;品意境,悟感情)
2.自学提纲
(1)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互相交流资料,了解诗人李贺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何当何时将要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清秋清朗的秋天
三、再读古诗,品析感悟
1.指名大声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听,互相评价
2.(课件出示一二句)齐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说,教师总结读这两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燕山上空挂着一轮弯弯的月亮,就像打仗的铁钩月光下,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沙漠就像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雪
(2)学生再次齐读这两句诗(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
3.(老师师范读三四句)这两句古诗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1)指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骏马啊,什么时候能戴上昂贵的络脑,在战场上奔驰杀敌,为国家立下功劳?
(2)再读古诗,体会作者感受(表达了诗人急切希望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
(3)同学们读得很好,尤其是“何当”这两个字,让老师一听就感觉到迫切想上战场为国立功的愿望“快走踏清秋”不仅读出了急切之情,似乎还能听到战马奔驰的脚步声
4.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四、朗诵背诵,体会情感
1.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指名学生背诵
3.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4.集体背诵古诗课堂小结我们一起学习了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马诗》,古人用他们的双眼洞察了世间万物,发现它们内在的精神,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唱响了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2,说说诗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意思【板书设计】马诩——金络脑、踏清秋己——施展才能、建功立业「写景沙如雪、月似钩第二课时(《石灰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请大家看一下我们教室四周洁白的墙面,你们知道白白的墙面是由什么构成的吗?(石灰)那石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师讲解石灰的生产过程,课件出示图片展示过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歌意义把课后生字拼音标注到诗歌中,不认识的字以查工具书和与同桌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2.听教师范读课文《石灰吟》,再次感知诗歌内容,核对之前自己标注的字词读音,留意视频中朗读的节奏,尝试画出诗歌的节奏
3.先指生读,师生共评字音和朗读节奏对与否,然后课件出示带有停顿斜杠的整首诗歌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生齐读,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三、细读古诗,感知诗意
1.简介作者于谦(1398〜1457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乐年间进土,曾在江西、河南、山西等地做官,政绩卓著正统十四年
(1449),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夕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挽救了处于危难中的明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抒写了壮烈辉煌的一页于谦加封少保,总督军务后来,于谦遭人陷害被杀这首诗是于谦十七岁时写的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2.解释
(1)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类似的还有“歌”“歌行”“引”“曲二
(2)石灰吟,就是对石灰的歌颂,吟颂
3.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
(1)为什么说千锤万凿呢?(因为石灰一开始是青色的石头,需要从厚厚的岩石上敲打下来)【课件出示石灰石被敲打的图片】
(2)那这一句我们该如何翻译呢?(石头只有经过多次锤打凿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3)如果把石头比做人的话,从石头的千锤万凿中你联想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人会遭受各种挫折,会历尽千辛万苦)
4.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烈火焚烧若等闲”
(1)石灰为什么会被烈火焚烧呢?(石灰岩需要经过高温焚烧才会变成生石灰)【课件出示石灰岩被煨烧的图片】
(2)“若等闲”我们该如何理解呢?(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3)这一句我们该如何翻译呢?(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4)你知道有哪些人也想石灰一样,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课件出示革命英雄赴汤蹈火、不怕牺牲的图片】(邱少云刘胡兰黄继光……)
(5)你想对这些革命英雄说些什么呢?我想对他们说o
5.学习第三句课件出示“粉骨碎身浑不怕”
(1)为什么说石灰会粉骨碎身呢?(因为石灰石经过煨烧以后变成了生石灰,往生石灰泗水就会变成我们建筑时用的熟石灰)【课件出示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的图片】
(2)这一句诗你会翻译了吗?(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6.学习第四句课件出示“要留清白在人间”
(1)谁能把这句诗准确地翻译出来?(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清白”一开始写作“青白”,你知道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吗?说说他们分别是用来形容什么的(青白指的是颜色,和石灰的颜色相一致;清白指的是人的品行,和追求高洁人格情操的人相对应这里属于一种“双关”的修辞手法)(板书双关)
(3)读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你又想起了哪些有名的历史人物呢?(文天祥、岳飞、林则徐……)
(4)你能说一说和他们有关的事迹和故事吗?我知道的事迹,它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7.齐背课文一遍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这首诗的作者于谦歌颂了石灰什么样的特点和品质?(洁身自好,坚贞不屈,不屈不挠,遇挫勇进,只留清白在人间的浩然正气)我觉得诗人歌颂了石灰O
2.你觉得这首诗仅仅是在描写和歌颂石灰吗?(这首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这首诗还歌颂了O
3.这种借助于描写事物来歌颂人,表达自己心志的手法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相机板书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4.想一想,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运用这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两者具有相似之处,有共同的特点)
5.学了这首诗歌,对你在做人做事方面有什么启示呢?我明白了O
五、布置作业
1.书写课后生字
2.尝试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来写一个作文片段,200字左右【板书设计】石灰吟双关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第三课时(《竹石》)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指生背、全班齐背《石灰吟》
2.(课件出示古诗《梅花》)大家还记得这首诗吗?学生读诗松、竹、梅在中国一直有“岁寒三友”的美称在北风凛冽、万物凋零的时候,它们迎风傲雪,坚韧不拔,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赞美“岁寒三友”之一——竹子的古诗(出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注意把字音读准)
二、指导学法,认识诗人
1.指导学法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三步学习法”,即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2.解诗题、知作者【课件出示郑燮的图片及名字】
(1)正音:燮,读xi8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教师相机简介诗人郑燮,清代人,字板桥,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
(3)【课件出示竹石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古诗《竹石》,正是诗人郑板桥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教师吟诗,学生跟读划分节奏、自读古诗
(4)读诗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竹石是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三、美读诗文,明了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注释和已有的经验,想一想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2.谁来试一试说说诗意?(《竹石》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3.课件出示《竹石》全诗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教师分别用柔和及强硬的语气朗读古诗,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
(2)把你的同桌想象成石头及东西南北风,把你的坚定读给同桌听
(3)让我们来听一听哪一株竹子最为勇敢,最为坚定(指生有感情地赛读古诗)
(4)学生齐读古诗
四、感悟诗情第二级台阶的任务已经完成我们来挑战最难任务——悟诗情
1.同学们,你认为古诗中的哪个词或哪个字最能体现竹子的品质?预设
(1)“咬”“咬”字什么意思?(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竹子有牙齿吗?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手法,表现出竹子具有与人一样的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谁来读出竹子的这种性格(你就是那棵竹子,读出你的性格,抽2生读)评价一个“咬”字使我们感到竹子多么顽强的力量呀!齐读
(2)“任”:作者在这里写的“破岩”“东西南北风”写的是什么?面对这些竹子有什么表现?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凛风而立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2.破岩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竹枝“咬”住青山,扎根破岩,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寒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我们能体会到竹子的什么精神?(顽强、不屈不挠等精神)
(3)补充作者郑燮辞官回乡卖画为生的故事郑燮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ndngtu)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说完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这种写法叫做——(生接答)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4)引读破岩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子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生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二这哪里还只是竹子,分明是坚韧顽强的斗士!他什么都不怕!(生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二
3.下面让我们把体会到的情感带回全诗,有感情地读诗,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竹子的精神,诗人的品质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却坚韧、高洁的竹子!
2.你还知道哪些吟竹的诗句呢?(学生分享)课件出示,学生诵读、抄写自己喜欢的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燮《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刘禹锡《庭竹》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六、布置作业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诗人们时常写诗来赞美它们课后读读元稹《菊花》、白居易《栽松二首》、林和靖《山园小梅》等古诗下次课大家来交流学习体会【板书设计】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