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课辽夏金元的统治10【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情景导入】契丹人引马图图画和辽、北宋和西夏民族政权并立图、宋金对峙两幅地图和张帆的《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大中国”【自主预习】
一、辽与西夏
1.辽朝1政权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⑵与北宋关系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⑶政治统治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职官设置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政治中心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2.西夏1建立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⑵政治
①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②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概念阐释行营又名御营旧时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也指专设的机构
二、金朝入主中原
1.建立与拓展⑴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⑵拓展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3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2.制度1管理实行猛安谋克制度⑵内容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1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⑵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辽、西夏、金在管理制度上的相同点,并分析原因相同点较多地吸收了前朝中原政权的政治制度,也保留本民族的特色其特点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统治蕃汉分治原因各民族长期的交融,才可能缓慢地形成适合大多数人的政治制度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蒙古崛起⑴建立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⑵拓展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2.元的建立11260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作为首都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此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
3.元朝统一1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2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坚拒劝降,后来在大都从容就义
4.社会治理⑴交通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相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⑵实行行省制度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特点
①辖区广阔行省划分犬牙交错,打破原来的山川形便;
②军政大权集中但是不会威胁中央集权3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4对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⑸经略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教材P57思考点观察《元朝形势图1330年》,你认为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提示据《元朝形势图1330年》可知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边疆地区的控制;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1.蒙古和回族的形成⑴蒙古族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龙直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2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2.“四等人制”⑴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辽夏金元的统治2等级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第三等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3.民族交融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蒙古崛起推行汉制设立行省元统一全国融合民族政策特点融合和分化并举【知识体系】【合作探究】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材料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而胜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摘编自苏洵《嘉祐集》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说明“大宋皇帝”指谁?“北朝”指什么?北宋皇帝宋真宗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特点辽和西夏都仿用汉族官制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向封建制度过渡,有利于民族交融北宋与辽、西夏通过战争与和议,在边境建立贸易市场,经济文化得到交流,西夏仿效宋朝制度设置行政机构,创造西夏文字⑶材料三,苏洵“证史”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史实有何联系?目的是让北宋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联系材料一所述的史实,即北宋统治者一味地纳岁币贿赂辽以求苟安的现状,正是苏洵“证史”的背景.【练习巩固】
1.耶律德光统治时期采取了“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其出发点是A.适应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B.巩固契丹的奴隶制度C.为了笼络汉族地主官僚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2.西夏灵武窑发掘出土的《褐釉梵文盘》盘上所刻梵文含义似为归命、供养军茶利明王(密教五大明王之一)这一实物发现可以说明A.西夏政权的历史沿革B.西夏制陶技术十分落后C.宗教文化对生活的影响D.梵文与汉文的渊源关系
3.“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以上诗句反映了两宋之际背井离乡的文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胡尘”之“胡”是指A.西夏B.辽C.金D.元
4.北宋时曾与辽、西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南宋与金也曾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这两种局面被打破,分别是源于哪个民族的崛起A.契丹族、党项族B.契丹族、女真族C.党项族、女真族D.女真族、蒙古族
5.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A.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B.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D.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6.H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7.在元朝的某疆域示意图中,有一片区域标示为“宣政院辖地”,这片区域涉及今天的A.西藏、四川、新疆B.西藏、四川、青海.C.新疆、青海、甘肃D,西藏、甘肃、蒙古
8.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B.防止出现地方割据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9.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均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汉唐帝国的历史影响有限B.元朝的政治疆域已经比较辽阔C.汉唐以来大一统进程缓慢D.元朝的大一统凸显民族融合性
10.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于阑、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58%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11•元世祖统治前期,以汉法弥补蒙古旧制的空缺;到后期,他有感“朕左右复无汉人,可否皆自朕决”,于是重置汉人儒臣于风纪之司(监察机构),遇有大政,使其议论之,遂成为有元“家法”元世祖创立的这一“家法”A.适应了专制集权统治需要B.强化了中枢权力的制衡C.消除了蒙汉民族间的差异D.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12.辽朝南北面官制度和金朝“猛安谋克”制度的共同特点是A.借鉴了汉族先进政治制度B.带有民族歧视的色彩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灵活性D.具有浓厚的血缘关系
13.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