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引言时代边缘的文学路向域外学者曾经留意到世纪年头中国大陆学问分子政策的深刻冲突一方面,在向学问分子灌2050—70输新的意识形态时,它比以往儒家思想对传统文人施加的影响更全面,更深化细致〃;另一方面,它又想激励学问分子在专业上多生产一些东西在比较严厉的时期它要学问分子听从思想改造运动;在比较松弛的时期又给他们以某些责任和优遇,希望在实现现代化中赢得他们的合作〃关于学问分子政策的评述参看默尔-戈德曼撰写的该书第五章《党与学问分子》和第十章《党与学问分子其次阶段》至少对于年1949—1965中国大陆的学问分子政策来说,这个视察是相当客观的不过,值得留意的是,这种摇摆始终没有达到比较平衡的状态,改造和组织始终是占优势的因素组织的方式,譬如各种专业协会的建立与各种刊物的编辑方式,在肯定程度上,是对前苏联的阅历和教训的借鉴对于这种模式,当时不是没有置疑和指责的看法,但这些看法在当时并无成效例如胡风在《三十万言书》中就对文学刊物的组织和出版方式进行了指责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又如根据前苏联模式进行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在一起先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指责和抵制这一模式的优缺点,后来的学者有更清晰的相识从文学领域来说,洪子诚先生就曾指出,作家领取固定的薪金,当然可以缓解经济上的重大压力,不过,作家不受写作实际状况影响的固定薪金收入,有时也会演化为失去写作紧迫感,而放松了作家原来应担当的责任这种状况,使他们中有的人多年不写作,而仅靠既往的‘名声‘生活”另一方面,知名作家担当各种组织的官职,这自然是对他们所取得的成果的一种‘报答,不过,政治力气把他们推上原来与他们不相干的位置,如何不辜负这一‘名声‘与位置’,自然要为他们所考虑这种褒奖,对一些人来说最终可能使他们牺牲了思想艺术上的创建力和精神上的独立性,以换得对这种社会地位的保持而对于敢于向当时的规范挑战的作家来说,彻底纳入组织化又会导致他们命运的极端不幸,他们遇到的打击,生活道路的坎坷,也是其他时期的作家所难以比拟的当他们对确立的文学规范、路途表示出离异、悖逆或进行挑战时,其物质、社会政治地位便会一落千丈通常的惩治措施是开除作协会员资格(这意味着失去写作权利)、降职降薪,下放至工厂、农村或边疆农场劳动改造,开除公职(失去固定职业)以至投入监狱和劳改农场〃类似的现象,也在其他文化领域存在值得留意的是,将学问分子纳入组织这一政策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与新的社会建制相一样的新文化这在主导这一阶段文化走向的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而为了创立新的文化,他首先要处理的问题,是对待文化遗产’的看法〃,从理论上说,他认为这种新文化不行能与人类历史的精神产品割断联系〃,并依据列宁的‘两种文化‘的理论,在如何继承上也作出重要的限定不过,假如视察毛泽东从40年头到年头中期所实施的文化政策,状况又有很大不同年头他对鲁迅艺术学院关门提高’的严厉指责,7040年他将民歌确定为新诗发展方向,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所谓‘旧文化’的摧毁性抨击,这些都明白无误1958地表明,在新文化与过去各个时代文化的关系上,他强调的并非继承而是变革在实质上是拒绝这之间的连续性,将割裂看作更为重要,尤其是与外国文化的关系上在这方面,他信奉的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文化革命’的必要性〃而在新文化(文学)靠什么样的人来建立〃这一问题上,与对于文化遗产’的偏向于割裂的看法相联系〃,毛泽东对主要接受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教化〃的旧〃学问分子也持怀疑的看法,因而转向努力培育自己的文学和文化队伍,洪先生的评述偏重于文学范围,但毛的这种设想事实上适于整个文化领域,所以笔者在引证评述时个别地方做了调整关于毛新文化’依靠什么人〃的观点的深刻冲突,可参看下面洪先生的这,段话,也后来发觉,新中国学校培育的学问分子,大多数仍旧没有解决世界观的问题,须要由工农兵对他们进行再教化而工农兵的‘人民,正如葛兰西所言,他们并非一张白纸,即使他们没有涉及文化(狭义的),也受本国文化的熏陶新中国建立之后努力建构的文化秩序与一系列富于时代特点的文化现象,在这个脉络中视察,就显得顺理成章以文学领域而言,年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文代会,被称为解放19497区和前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的大会师〃在这一会议上,代表解放区总结文艺工作阅历的周扬充溢自信、斩钉截铁地宣布《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而且是唯一的方向,总结国统区文艺阅历的茅盾,却用了很多篇幅检讨和指责种种错误倾向,很明显,两个地区、两种传统在将来文艺发展上所处的主次、重轻关系摆得特别明确〃事实上,对新中国文化地图的规划,在年香港出版的《大众文艺丛刊》发动的批判运动中已有很1948明确的征兆钱理群《南方大出击——年月》于是,便出现了文学史家所留意到的世纪年头到19483204050年头随着整个社会结构而发生改变的中心作家与边缘作家的整体性位置的互换〃现象,年头的中心作家大40多数在进入年头后发生边缘化的转移,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和年头末、年头初出现的青年作家〃渐50”4050渐取代他们而居于中心位置这些现象,都与上述建立一种新文化〃的独特思路不无关系当代学者曾经留意到这一时期主导思想中深厚的兵家思想的色调,甚至进一步将它的最终完成看作是对中国抗战以来斗争文化规范的总结,并进而发觉世纪年头中国文学观念中充溢着深厚的斗争文化心理,我们可以进一步引2050-70申说,这种心态不仅充斥在这一时期的文学观念中,而且充溢在这一时期的整个文化领域由于在建立‘‘新文化的过程中更强调‘变革和持续不断的‘文化革命〃’的必要性,也由于对旧〃学问分子的极端不信任,当代文化进行的历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旧〃文化和旧〃学问分子的批判和改造历程而将学问分子纳入各种组织进行各种批判和改造运动,也常常是在强调一样化、组织化和二元对立〃的心态之中进行的,带有深厚的斗争文化色调譬如在建国初的学问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采纳的人人洗澡〃过关、发动学生批判和斗争老师、在压力之下逼迫学问分子自我检讨甚至袒露自我隐私等方式,都可以看作是战时延安整风运动的持续,也为以后更为极端的历次运动乃至文革〃的批判方式开了先河而由批判俞平伯而发动的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运动,既是思想改造运动的新阶段,更是起先就从政治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也就必定要归结为阶级斗争而不是学术问题〃,批判的结果,那些在旧社会依靠学术探讨而获得社会地位的学问分子将失去最终一块避难地,学问分子不但在政治意识、政治立场上要认同现有政治制度,而且其学术思想亦必需否定既往〃,认同新说于凤政《改造年的学问分子》由于1949—1957把文学艺术乃至整个文化领域看作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域,这一时期事实上不承认文学、学术和文化有其普遍性和超越性,由此必定导致学术政治化,并采纳带有深厚斗争文化色调的批判和改造方式对之进行限制,由思想改造运动、反胡风、批判胡适的学术思想到反右〃、”文革〃,一步步摧毁了中国现代以来艰难形成的文化学术独立自主的传统这在这一不断革命〃的斗争思维方式之下,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原来,为了斗争的成功,实行某种程度的组织化、一样化、纯净化,把文化人看作另一支军队〃,要求他们做整个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或许还不失其肯定程度的合理性,但要导致文化建设和学术探讨的进步和旺盛,却不能不要求文化学术有其独立探讨和自由探讨的空间,由于两者不能得兼,世纪至年头的文化政策,从205070一起先就不能不陷入我们本章一起先提及的冲突之中当代学者留意到抗战以来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事实上形成了两种传统「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文化传统和抗战以来的斗争文化传统我们在探讨年以后的当1949代文学源流时,不能不留意到两种文学传统的影响它们有时是以相互补充或者比较一样的方式,有时则以相互冲突以至取代的方式来影响当代文学,这就构成了当代文学的种种特点及其辨证发展的过程〃假如我们从新文学乃至新文化的传统中跳出,视察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我们会发觉,世纪中国文化有更困难2020的构成,即使经验四五十年头之际的猛烈改变,这一困难构成也以即使是潜隐的方式持续到当代概而言之,期盼、呼喊新文化〃的诞生,可以说是自晚清以来中国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学问分子以后多数人的心声,但在如何建立一种新文化〃上,却有种种不同的思路在新文化传统内部,我们可以看到胡适之式的以欧美为借镜的自由主义思路、年头以后左翼以苏俄为楷模的思路,而跳出这个传统,我们也可以看到年头《学衡》3020杂志四周的文化人融合中西的学术思路以及新儒家与中国文化本位论〃者的更偏重传统的再生的思路事实上,各个思路内部,又有不同的取向,而各个思路之间,相互又有重叠,其间的辩难、沟通和对话,几乎在整个现代史上始终持续着年以后当代文化规范的确立,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权威和政权的力气,但由于政治批1949判并不能取代学理上的辩难和学术文化上推敲、探究和建设的辛勤劳作,这些理路之间的对话并没有达到自然的融合和发展,强力的压抑并不能使之自然消逝对于一些沉潜而自信的学者和文学家来说,他们执拗地拒绝当代文化规范的组织,宁愿自处于当代文化的边缘甚至完全潜隐起来,接着沿着自己的思路进行探究在这些人之中,陈寅恪先生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一位易代之际,陈寅恪南渡索居岭南,在学界纷纷自我批判、改换门庭以求通显或自保之际,依旧持续着自己的学术之路陈寅恪自谓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争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对将来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他早年即有自己的预期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需一方面汲取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原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看法,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因为有这样的定见,他才能在逆境中坚持学术独立的精神,在年头《对科学院的答复》中他这样写道「我认为探讨学术,50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必需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探讨学术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需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这样的黄钟大吕之声,隔世读来,亦令人感怀不已陈寅恪先生晚年的学术著作,如《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都有自己的感怀寄予,譬如《论再生缘》中由陈端生身世引起自己禅机蚤悟’,俗累终牵,以致暮齿无成〃的深重感叹,又如《柳如是别传》中自述撰述宗旨时所说的披寻钱柳之篇什于残缺毁禁之余,往往能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己者焉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在这里,学术与感怀言志融汇起来,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柳如是别传》才是陈寅恪的诗此点得之于张文江先生,特此感谢陈寅恪先生南迁之后的日诗,则留下了一段中国文化的心灵史,这些诗里,有沉郁的文化悲歌,I如《叶遐庵自香港寄诗询近状赋此答之》中的招魂楚泽心虽在,续命河汾梦亦休〃;有对时代风气的不满,如《改旧句寄北》中的桃观已非前度树,藁街翻是最高楼〃和《癸巳六月十六夜月食时广州酷热再次前韵》中的“墨儒名法道阴阳,闭口休谈作哑羊屯戍尚闻连水,文章唯是颂陶唐“;也有对士人同流合污的风习的讽刺,譬如《文章》中的八股文章试帖诗,宗朱颂圣有成规白头宫女哈哈笑,眉样如今又入时〃和《男旦》中的改男造女态全新,鞠部精华旧绝伦太息风流衰歇后,传薪翻是读书人”更有对学统与文化慧命的忧思与担当孙盛阳秋海外传,所南心史井中全文章存佚关兴废,怀古伤今涕泗涟〃(《广州赠别蒋秉南》其二)陈寅恪先生的诗作亡佚不少,存留的很多诗也索解犯难,而对这当代最为深厚的潜在写作的具体探讨,也在相当程度上超出了笔者的学力,这是特别缺憾的事,但即使是浅学所窥,也已足以被这井中心史〃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精神所感动了在五四〃新文化被树立为正统之后,传统诗文慢慢被边缘化,但对于很多具有传统修养的现代学者文人来说,旧诗仍旧是他们抒情言志的基本工具世纪中国的旧诗,同样保存了很多中国文化人的心灵信息这20一世纪至年头,有很多学者文人用旧诗表达了他们的感怀,其中表达的心态和流露的信息,应当是今人5070在考察这一段历史时至为珍贵的材料(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除陈寅恪先生外,闻名学者马一浮、梁漱溟、钱镇书等都留下了足以传世的旧诗佳作,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个喧嚣的年头学问分子内心的另一面,关于此诗的写作背景可参看杨绛《记钱锦书与〈围城〉》看出他对当时形势的感受路滑霜浓唤起前,老来离绪尚缠绵别般味道分明是,旧梦勾回二十年晨书暝写细评论,诗律伤严敢市恩碧海掣鲸闲此手,只教疏凿别清浑白沙弥望咽黄流,留得长桥阅世休心自摇摇车兀兀,三年五度过芦沟奕棋转烛事多端,饮水差知等暖寒如膜妄心应褪净,夜来无梦过邯郸驻车清旷小徘徊,隐隐空中碾懑雷脱叶犹飞风不定,啼鸠忽噤雨将来马一浮先生文革〃爆发后被迫离开杭州蒋庄,年月日病逝前所写的平生最196762终一首诗《拟告辞诸亲友》,也可让我们感到此老的境界乘化吾安适,虚空任所之形神随聚散,视听总希夷泣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临崖挥手罢,落日下崎崂〃梁漱溟先生的《咏、、臭老九〃》,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代儒者对文革〃时代的嘲讽九儒十丐古已有,而今又名臭老九古之老九如同人,今之老九不如狗专政全凭学问无,反动皆因文化有假如马列生今世,也要揪出满街走〃由于很多现代学者文人都有用旧诗抒情言志的习惯,旧诗可能是这一阶段的潜在写作中最丰富的体裁,以笔者管见所及,除以上论列的几位外,苏渊雷、徐燕谋、王辛笛等先生这一阶段都有旧诗行世,甚至左翼的郑超麟、潘汉年、杨帆、李锐等在狱中也有旧诗写作,而胡风、聂绢弩的旧诗更是别开生面(胡、聂诗后文将具体论及,此处不赘)由于笔者学力所限,本书不行能对这一阶段的旧诗做具体的探讨,期盼以后能看到有学者做这方面的工作当代文学体制不但继承了现代新文化对传统日诗的排挤与压抑,即使在新文化传统内部,它也对非左翼的文学传统进行I体制性的解除,而在左翼内部,它又对某些非正统〃的文学派别和个人进行解除原来,新文学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取向各异的流派,而一些特出的个人,更是用自己的写作和理论实践,逐步呈现、廓清了文学作为生发意义的可能性将文学艺术纳入狭义的政治领域,所导致的不但是对文学艺术独立性的压抑,更是对其作为生发意义的可能性的取消不过,这一传统也在潜在写作之中持续着,典型的如《傅雷家书》和《从文家书》所透露出的一些信息《傅雷家书》如今已经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著,在这些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中,傅雷不仅仅是教给儿子做人处事的道理,更是与他在艺术上进行切磋,而其中尤其值得留意的,是他在对音乐的探讨中所贯穿着的对东西方文化精神的体悟沈从文的例子就更值得留意,在三四十年头经过漫长苦痛的探究,沈从文已经意识到文学与人类精神之间的亲密联系,不但把文学看作人类精神独立自由表达的必定要求,更把它看作新的生发意义的可能性,易代之际,由于感受到时代气氛的强大压力,沈从文精神一度崩溃,复原之后,在公开层面上,他几乎放弃了文学写作,但在他的书信札记中,我们仍可以看到这种文学精神的持续譬如他由阅读《史记》而引发的对中国历史中的事功〃和有情的深思以及《抽象的抒情》中对文学精神的探讨,都可以看作是此前的文学深思的持续,而他在书信札记中对时代细微环节的精彩捕获和对个人心灵世界的呈现,让我们惊愕地发觉那个时代的学问分子原来内心还有一个如此丰富、精彩、独立的世界《沈从文全集》的出版,使得这一阶段沈从文的丰富写作基本上得以面世,信任随着探讨的深化,年后沈从文的心灵世界将会更加清晰地1949呈现出来书信、札记、日记,原来是中国文人重要的写作方式,在中国文学传统中也有重要的地位,新文学的建制慢慢使之边缘化,到了当代,由于散文渐渐僵化成特定的模式,这些日常化的写作更是被体制性地排斥,今日是应当放宽视野,将之纳入文学史探讨者的视察范围之中了在新文学传统之中,无名氏多少是个异数,但放在世纪中国所面对的文化逆境之中来视察,他的生命20大书《无名书》的意义就会凸现出来年后隐居杭州的无名氏,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无名书》后三卷1949半,使此书终得成为全璧整部《无名书》虽然瑕瑜互见,但却切中了现代中国的文化焦虑的核心问题,并企图从精神上对之进行超越,亦因此,它的基本构思就不是塑造人物,而是着力于呈现学问分子的精神生命和文化探究的脉络,这一干脆面对问题的思路使得此书在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显得相当殊异,也不为更多的探讨20者所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肯定会渐渐意识到此书的意义所在无名氏这一时期还留下了不少的诗歌、短篇小说、散文、书信乃至文学评论,这些作品也呈现出了时代气氛和他的内心世界,也很值得重视世纪20至年头也从文化界抽身而出索居杭州当小职员的诗人灰马,与无名氏有亲密的交往,也有潜在写作存世5070灰马的一些诗作,承续了年头化入西语和文言的现代诗风,诗句斩截,意思不说尽,如国画一样讲究留30白〃,情感起伏伸展,颇有韵致,基本的心情则是孤寂独立的,这一类诗如他写给无名氏的诗篇《赠》W.M.S.旧雨如风帆而漂散幸我俩相遇在孤汀怀着从前拜伦的温情向汤麦斯举杯倾饮莫笑那比拟太狂热因心境常年愫冷纵幕帏沉下天廓暗诗弦总永恒清爽愿恨我者含泪望我爱我者为我怜悯这桃源废尽难久驻槁木岂谢绝逢春此刻正是寒冬渺际鸟翼还藏于深林我的船何处去找渡口夜水奔流一无回音未经沧海已渐衰迈只有心儿伴作长庚啊只有你悄来入梦空山灵泉慰我幽魂灰马的另一类诗,则类似无名氏这一时期的诗歌,用晦涩的语言和意象,表达对极左〃思潮的讽刺和厌恶心理,例如《球的回答》感觉的球,圆形抛弃圆形,在两点中,构成一个死角,现代型顽石,攻打生命圈,的手,将沉落于噪音,不能代替的神,恒久拒绝弯曲,潜藏的百合花,Conductor恒久伸展着阔度,溃退者溃退,唤醒的被唤醒,虚线无阵地,球乃完整体这样的诗,太过晦涩,今日很难索解,幸而诗人后来在诗后附录了一些说明球是圆的,象征真理,但有人玩球,似乎要把它的形态都抛掉,用这种真理来改换众人心目中的真理球在地上蹦,一点接着一个点子,独在唯心和唯物这两个点子之间,有意造成一个死角,于是作为勇士们的,便将生命的圈子攻打得破烂不堪,并要坚韧地进行究竟此一指挥者的手,眼见会在一片讪笑中沉落,而他还说我是神,我的意志是神的意志谁也知道真正的神从不曲解一切,更是不容代替的他所庇护下的万众内心,愿望百合花的和平,恒久有条宽敞的道路,使逞凶归于失败,因而唤醒苦难的灵魂在此球的虚线上,是没有阵地的,球将重新出现完整的圆体,真理终将不灭诗的意义如此〃这样的诗,晦涩、意象密集、跳动性大,无名氏以为和同时期的台湾现代诗以及多年后的大陆的朦胧诗隐隐然遥相呼应,不失为有见地的看法,亦由此我们可以测度这些诗的文学史意义新诗中受现代主义影响的诗人,世纪年头之后多受冷遇,这与这一阶段主流文学观念把现代主义2050看作资产阶级颓废、没落的艺术思潮有关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后来被称为九叶派〃的诗人,年头50—70出版的文学史,对他们的成就几乎一字不提,而他们也很少发表诗歌作品,几乎是自动从文坛消逝不过,穆旦遗诗的发觉,使得我们发觉这一流派中成就最大的诗人,仍旧持续了他在世纪年头对时代和自我的困2040难性的意识而又有所进展这些诗,最早的写作于年,但大多数基本上是在穆旦去世前的19561975—1976年写作的,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中国现代诗人对自己生命历程的总结,这里有对时代和权力对人的戏弄的解剖,有对极端年头自我不由自主〃的醒悟,却更有即使是在极端困难之中仍旧坚持主体性的努力,虽然这主体性再也不是古典英雄式的九叶派〃的另一个诗人唐温,在这一阶段的潜在写作中做了另一向度的试验和探究,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论述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当代文学乃至文化体制的形成,是以解除和压抑现代以来一些相当重要的文学和文化传统为代价的,不过这些传统,却也没有自然消逝,而是在很多重要作家的潜在写作中持续着亦因此,对之钩玄提要,应当还有肯定的意义本编选择沈从文、无名氏、穆旦作为个案分析,目的就是借他们的潜在写作,呈现被压抑的文学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持续的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