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范文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范文1据全国老龄办数据统计,我国现在已有老龄人口
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专家预计,到2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而就整个武汉市而言,据其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20—年5月,武汉市有老年人130余万人,空巢老人约占30%,约39万人并且随着独身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可以预见,武汉市老年人家庭的空巢化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近年来,以汉口百步亭社区为代表,武汉的一些社区正在大力倡导空巢老人关爱服务,开展了针对空巢问题的结对子等志愿服务活动,引起了社会的积极反响和政府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武汉市空巢老人的研究却鲜见报道因此,对武汉市空巢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今后关爱空巢老人这一方面,具有可参考的现实意义调查方法及过程调查目的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我们走访了武昌的珞桂、方桂圆、广八路、仪表厂、四眼井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口的荣东、荣西、荣华、玉带、集贤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阳的自立、青石桥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共获得有效问卷284份其中A卷58份,B卷142份,C卷84份在A部分针对空巢老人的调查中,男性占
46.6%,女性占
51.7%,其中60-70岁的占
39.7%,70-80岁的占
44.8%,80-90岁的占
22.4%,其整体文化程度较低,高中及以上的只占
12.1%信息缺失
1.7%;在B部分针对18岁以上不同群体的调查中,男性占
54.2%,女性占
45.1%,初中及以下的占
49.3%,高中的占
26.8%,大学及以上的占
23.2%,信息缺失
0.7%,而在年龄分布上,18-25岁的占
22.5%,25-35岁的占
18.3%,35-45岁的占
14.1%,45-60岁的占
36.6%,60岁以上的非空巢老人占
8.5%调查方式调查限制首先,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们此次调查虽然遍及了武汉三镇,但都是局部调查,主要以武昌的洪山区、江夏区,汉口的矫口区,汉阳的汉阳区腰路堤为调查范围,因此调查出来的结果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参考,并不能详尽地代表整个武汉市的情况;其次,为了避免空巢老人对我们的突然来访存在着心理上的惊恐和不信任,我们小组成员决定采取户外调查的形式,在社区及其周围寻找调查对象,这种调查方式的局限是难于调查到那些高龄行动不便的或卧病在床的空巢老人,只能通过在调查其他空巢老人的过程中间接获得他们的信息最后,受老人们年龄和知识的局限,调查问卷绝大部分需要我们调查组成员根据其回答内容代填,且受其吐字的清晰度和本地武汉方言的影响,每一份问卷和一份心理测量表的题目问下来所需时间过长,平均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因此在单独调查空巢老人群体这一部分,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的空巢类型,有针对性地调查了武汉三镇的58位空巢老人,其样本容量不够充足,调查出来的结果也只能是代表性意义的参考数据分析与调查个案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在生活来源和医疗保障方面由表1得知,因为武汉市的空巢老人大都年轻时候在某企业上班,退休之后享有退休金,其生活来源
63.2%来自退休金(只有剩下的极少部分是来自子女负担和自己的积蓄),大致在1000-1200左右,但退休老干部或者公务员的退休金一般都较高,在20-3000左右且部分较贫困的空巢老人享有国家的200-400元不等的低保而在医疗费用问题的解决上,有
56.1%是来自医保,但每个月的医保费用只有90块钱;
29.8%是单位或者街道社区部分报销;极少部分是由子女负担的空巢老人们普遍觉得医疗费用高,生不起大病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从整个情况上来看,武汉市的养老措施实行得较好,基本上满足了老人们的生活需要另外,我们还了解到武昌、汉口和汉阳区的空巢老人们的生活水平差别较大,武昌汉口的空巢老人大多退休金较高,生活水平较高,而汉阳区的空巢老人大都退休金较低,且医保也较低,生活大都只处于温饱水平如图可知,空巢老人们生活开支总体处于中低等水平,除了害怕生病,大部分空巢老人不觉得有什么经济压力但对于经济发达,商业中心城区,如汉口矫口区,消费水平较高,空巢老人们经济压力相对较大在生活照顾与子女关系方面1在生活照顾方面,因为调查的绝大部分是中低龄空巢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调查中
87.9%的空巢老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且因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有
62.1%配偶健在,故在其生病的时候,有
39.7%的空巢老人是由老伴照顾,
36.2%的是由子女照顾,另有
8.6%的是由医疗护理人员照顾在此基础上,数据显示,
78.6%的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其原因主要有主观方面来讲,自己不愿意住在那里,因为没有自由,且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客观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养老机构花销太大,无法负担,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同意剩下的
21.4%的老人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大都认为住在那里的都是老人,可以聊天做伴,且这部分老人认为养老机构的伙食比自己现在的状况要好2在与子女关系方面,空巢老人们的子女一般是生活在本地的,只有极少数的生活在外地或者国外数据还显示,造成空巢老人与子女分开住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52.7%的空巢老人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冲突而与子女分开居住,同样的
52.7%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另外
36.4%的空巢老人是因为自己希望独立生活,还有
25.5%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住房条件紧张等约束而与子女分开居住,而
18.2%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在外地求学或工作需要在异地就业就职,只有
9.1%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婚嫁在异地成家而与子女分开去住,剩下的
7.3%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具备所需物资条件,但赡养老人观念淡薄所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大部分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只有极少数老人是因为自己的主观原因想自己独立生活而与子女分开居住的从调查中我们还得知,空巢老人们的子女很少与其联系的比率占
37.9%,而空巢老人们经常主动和子女联系的比率占
44.8%这说明很多空巢老人迫切希望与子女保持更多的联系,尽管大部分空巢老人理解并习惯了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范文2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