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300字6篇第一篇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300字1978年11月,中国经济开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达30年之久,让全世界瞩目这3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3大经济体中国现在持有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已成为第一大贸易国和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很多发展专家和理论家都在谈论着“中国发展模式二然而,“中国发展模式”的经济状况到底如何?什么是中国经济的真面目?美国新桥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单伟建早在2003年在“财经”杂志上就发表文章提出,中国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经常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另一方面,如果用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比例来衡量,中国却是最没有效率的经济体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匪夷所思的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同时又是最无效率的单伟建说,“没有效率的经济有可能实现真实的增长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是自然的高储蓄率,第二是人为的资本控制假设公民因为某种原因停止储蓄,银行没有多余资金对企业投放时,增长就会停止如果允许储蓄流出国境,去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增长也会停止J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像是一个服用了兴奋剂的世界冠军,银行通过浪费居民储蓄来推动经济增长但这是以长期健康为代价的,是不能持久的中国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如此高投型企业多而不精,站在顶点的多位国有企业,而一些民营企业例如华为,为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九牛一毛二因此,科技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过低是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因素,如若不加以重视和解决,我国的经济将在可预见的未来陷入困境,甚至崩溃
(三)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畸形”限制了总体的经济发展能力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陷入“畸形”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具体来说,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中部次之,西部相对来说较差而这样的格局就像是一个木桶,短板之处恰好限制了整个木桶所能够容纳的水的总量因此,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畸形”限制了总体的经济发展能力这一论断是成立的加上东部以及中部地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科教等资源大力发展,这样的“畸形”态势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为我国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的几点建议
(一)解决“劳动力过剩”解决劳动力过剩,加强就业一直是我国政府进行社会维稳的方针之一解决“劳动力过剩”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其次,鼓励无业人员创业、就业,间接解决更多的劳动力过剩问题;最后,积极拓宽海外劳务市场,例如南美与北非,这些地区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经济建设,而我国大量的劳动力可以完成完美的嫁接
(二)科技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放到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中来是非常恰当的作为政府来说,要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我国并不缺科技型企业与人才,缺的是政策环境支持,缺的是氛围,而政府恰恰可以利用体制的优势来完美地弥补这一点作为企业来说,加强自身的转型升级,以科学技术为导向,加强科学技术的引入与使用,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良好的保障,才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三)平衡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既然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出现,那么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而不应该回避笔者认为有如下的解决对策首先,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中西部发展的扶持力度,利用税收、政策等优惠来减轻西部的发展压力,同时,加强对西部的招商引资,使得其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其次,从东部地区的角度来讲,要积极帮助西部省市进行建设,积极传授自身的发展经验,使得其能够少走弯路,尽快地缩小差距;最后,作为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也要审视自身的不足,通过不断地发展来尽快摆脱这一局面,使得自身的发展最终成为祖国发展的“拼图”,而不至于成为木桶的“短板”
四、总结这几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以及海内外侨胞的共同奋斗下,我国在未来一定会迎来又一轮的经济建设全体人民应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畏艰苦,才能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第五篇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300字浅谈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与转型调整中国经济在20xx年实现
7.4%的GDP增速并在近五年来呈现下行趋势,已进入“新常态”,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中高速将取代此前的高速增长要素驱动及投资驱动是此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但由于消费局限性及经济环境新特点,中国经济面临内需不足、投资趋于饱和、出口增长难以为继的巨大压力,同时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需要逐步转变形成自九五计划我国明确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但回顾20年的转型调整,对于调整方向的明确性及调整的有效性却仍然不尽如人意,同时经济发展模式在“新常态”阶段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经济转型调整之痛,但发达国家如德国提出了工业
4.
0、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通过建立相应标准从而确立在世界上的经济核心地位,以此构建有利于自身的贸易规则、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在此情形下,我国应如何面对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既摆脱粗放式发展的增长限制,又能通过转型发展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寻求一席之地,从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现代化强国梦?
一、增长极限论罗马俱乐部梅多斯[1](1972年)提出“增长极限论”迄今已40余年,认为人类社会面临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五大因素限制,经济应最终趋于“零增长”,以避免经济崩溃近年来世界经济举步维艰,似乎也印证了该论断1972年世界人口约为
38.49亿,其后基本按年平均约8000万数量增长,至20乂*年底约为
72.82亿人口数量激增首先带来的问题便是资源短缺,包括人均耕地的减少、粮食供应短缺、水资源匮乏等,同时也引起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健康医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资本追逐增值的本质使得资金的跨国流动从未像这个时代如此频繁、大规模跨越众多国度,由此造成的金融风险及动荡,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20xx年美国次贷危机、20xx年欧债危机等,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使世界经济蒙上了难以挥去的阴影在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的扩大虽然创造了规模效应,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峻挑战,诸如碳排放、低碳经济、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也屡屡成为世界各大经济论坛、各国政要晤面所商讨的关键主题,为各国日益所重视而诸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与衰竭也将会成为经济增长中各国所面临的不争的事实,因而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2]遍观近年来世界各国经济,欧美日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增长乏力,近几年受金融动荡或债务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呈现增长率低、就业率低、通货紧缩的特征我国在20xx年金融危机风暴中虽独善其身,但付出的代价是一味通过资源消耗扩大规模,从而造成部分行业严重产能过剩,并且放弃和错失了产业调整及升级的空间和时间[3]在外部市场需求不足、内部市场消费缺乏新亮点情形下,中国经济也面临增长拐点,直接体现便是GDP增速的下降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美国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欧洲国家首当其冲,席卷希腊、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的财政危机也印证了这种后续效应尽管德国作为欧元区主力,依靠厚实的工业底蕴,依然维系着欧盟的统筹发展,但中短期内也无法改变低通胀给整个欧盟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中国经济在20xx年制定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尽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投资方向及落位的偏差,但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中国经济在当时的不利形势下陷入泥潭,此点从20xx—20xx年我国的GDP增速中可见一斑,分别为
11.4%、9%和
8.7%(见图1),依然维持了较快的增速,但至20xx年止整体处于日渐下降趋势基于我国国情,GDP需要保持在
7.2%左右的增速才能满足当前居民收入、消费的需求及缓解就业的压力尤其是改革开放37年以来,中国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代表,改变了发达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极,我国经济的增长及发展态势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结论“新常态”面临新困难、迎来新机遇、亟须新动力,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会持续伴随中国经济增长如何化解增长中的矛盾、消除成长中的烦恼,对经济变化的国内、国际局势作出认真的剖析,是认识把握、适应引领“新常态”经济的关键世界经济普遍增长乏力及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变化是经济增长受到制约的外因,内因则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发展方式的不合理、创新驱动的不就位带来的下行压力创新包含了多个层面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外交战略,体现了新的外交理念,将“一带一路”作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双翼,以“互联互通”作为经脉,辅以“长江经济带”以及“京津冀一体化”两大区域发展战略,构成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的新型经济发展战略,体现了国内外市场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的新型治理创新在此战略下,如何真正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式、低碳可循环经济发展,依靠的是创新驱动增长模式尽管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却是一个正确的同时也必须按此进行转变的方向中国不能被排除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之外,工业
4.0的智能化趋势将是我国经济赖以增长的核心技术动力,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能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应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带来的严峻挑战深化改革的进程没有终点,政府只有完成正确的职能转化,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治理,而金融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也必须能够为实体经济的扬帆出海保驾护航,并在此过程中生成汲取养分的载体与土壤第六篇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300字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开始于20xx年,以当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开端,20xx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增了数字创意产业20xx年,数字经济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意味着数字经济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正不断向纵深领域扩展,当前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一、数字经济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为
31.3万亿元,20xx年为
35.8万亿元,20xx年为
40.5万亿元,同比增速
13.16%截止20xx年11月,开通5G基站
139.6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超过70%,5G终端用户达到
4.97亿中国信息通信技术自进入5G时代以来,正在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在我国新基建全面展开、大规模实施的有力推动下,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20xx年,我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已经扩大为
45.8万亿元
二、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数字经济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有利条件
1、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并采取灵活的监管措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20xx年以来,我国政府对于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技术、商业模式的出现与发展采取了“先发展、后监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灵活监管策略,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正确方针数字经济创新性的特点,是指其具有快速迭代试错、用户深度参与、创造消费需求等特点,是技术、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等多种创新的综合体在实践过程中,互联网企业往往具有高度敏感的市场感知能力,一旦捕获需求便循序启动研发工作,在产品尚不成熟时便将其推向市场然后根据客户反馈快速迭代开发,不断完善产品,推动创新而在此过程中,互联网企业通过不断试错逐步摸准市场脉搏,找准产品正确发展方向在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监管往往滞后实施,就为创新提供了足够的发展、试错空间正是由于政府监管给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才在数字经济时代孕育出了拼多多、今日头条、美团、滴滴等诸多互联网巨头
2、我国数字经济已经建立起庞大的市场规模,并拥有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基于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一有利条件,在庞大消费群体的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出来,由此促使我国互联网企业及其商业模式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梅特卡夫效应,是一种依靠规模化实现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的经济形态互联网企业通常采取免费的模式推出服务,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引发梅特卡夫效应,即网络价值与用户规模的平方成正比,进而使企业价值实现指数级增长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300字资水平、高资源消耗、高浪费、高污染和低效率,使得经济成就的代价越来越高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工人的超低工资表面上,中国的平均工资也一直在增长,但其实大部份流向了垄断行业和高管人员,直接制造产品的工人工资远远低于其它国家花旗银行在其《宏观中国》研究报告中指出,若不考虑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比美国远为密集的因素,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的5%两年前,美国苹果公司和英国金融时报先后o来中国的“富士康”调查显示,富士康公司打工者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月工资不足50美元,还不到美国同类工人2小时的工资就是这点儿工资,还经常不能按时拿到中国是世界第3大经济体,目前占世界GDP的约5%,然而却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煤炭、钢铁和棉花,以及将近一半的水泥中国的煤炭消费量比美国、印度和俄国的总和还要多;10多年前,中国还是一个完全的石油出口国,而现在已经变成了世界上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国家环保总局承认,中国万元GDP能源消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至11倍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榨取性的过度消耗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并往往以牺牲环境和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对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窘境,环保总局承认中国45种主要矿产15年后剩下6种,5年以后70%以上的石油依赖进口;无论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局部范围内,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污染者之一空气和水的污染物浓度都是世界上最高的,这损害了人身健康、也造成了农业收成的损失根据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银行最近的报告,空气和水污染使中国损失了
5.8%的GDP世界上污染最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有三分之二的中国人呼吸着不达标的空气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人》认为,中国经济投资过度,投资占GDP比率高达40至45%,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承受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了6倍,而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几十倍如果算上生态成本,中国经济增长将为负值所谓的“先进生产力”,正是挥霍本已面临枯竭的生态资源而拼出来的这样的经济增长既无法持久,也对世界和后代子孙贻祸无穷中国经济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却唯独牺牲了中国人民的福利,不仅是牺牲了这一代人的福利,更掏空了子孙后代的资源和环境基础尽管来中国的外国投资已超过印度的10倍,且中国的国民储蓄率高达GDP的40%,而印度的储蓄率只有24%,但在过去10年中,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实际上大约为7%,而印度的年增长率则为6%这说明,与中国相比,印度的资金利用得更有效率其实,不光是资金利用效率问题,两国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显着的差别中国的经济增长靠的是外资和出口,而印度则靠的是内资和内需这就决定了两国发展潜力和后劲的不同对印度经济贡献最大的是包括信息产业在内的服务业,占GDP的50%o而中国则主要依靠制造业的出口来支撑经济发展,出口产品主要是缺乏技术含量的低级加工产品,如玩具业、制鞋业与纺织业,凭藉的优势是廉价的中国劳动力这都是牺牲国人利益换来的,如果中国经济不能实现转型和提高效益,生产越多,中国人就被剥削得越厉害而上述这一切恶果的根源,在于权力市场化权力市场化是改变中国财富分配格局的起始点,也是理解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一把钥匙它贯穿于价格双轨制、股份制改造、房地产开发以及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等一切经济活动中权力市场化像一头贪婪而凶猛的野兽,30年间一刻不停的啃噬着中国社会上本已单薄的公义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一开始就失去了正义的基点,而后引发的各种问题再加上它在改革过程中一直牺牲老百姓的利益为其权力集团牟利,使社会公义在中国一步步泯灭殆尽近年来,在中国学界所进行的对灰色收入和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社会内部的灰色收入,高达5万亿,主要来源于五个渠道行政审批、金融腐败、公共资金流失、土地收益流失、垄断行业收入目前在中国社会中真正的富人,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私人企业家只是很少数;真正的富人,主要是那些手中直接掌握着权力或直接、间接与权力有关的人这也恰恰是人们对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强烈不满的主要原因当今中国社会收入分配的关键问题,并不是在“不均”上,而是在“不公”上中国几乎所有的所谓改革,如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住房改革等等,其实质就是向社会甩包袱,把改革的负担,改革的代价全都由加在社会的弱势群体身上但政府财政总收入中的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开支的比例却低的可怜,中国仅仅为
7.4%,而美国是42%,英国49%,加拿大则高达52%联合国对世界医疗体系的两项排名,一个是医疗卫生体系的实际效果的排名,总共排名国家是192个国家,中国排在144位第二个是医疗体系公平性排名,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排名是188位,是倒数第四名也就是说,中国的医疗体系是最贫富分化的,连很多非洲国家都不如有人感叹我们失去了公平,却没有得到效率;我们失去了理想,却没有得到现实;我们失去了“鱼”,却没有得到“熊掌”对中国来说,这就是经济发展的现状第二篇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300字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是“美国消费一中国投资:中国作为生产方,其经济增长逻辑与现在的美国截然不同,却与1929年时的美国极为相似,表现出鲜明的生产相对过剩特征在20xx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中国实施了4万亿人民币的财政扩张计划,形成了20xx-2013年的经济过热周期,同时刺激起房地产市场20xx年后,当经济步入紧缩周期后,私营部门缩减生产、步入萧条,各类资本先后进入股市、P2P、房市,出现了明显的脱实就虚特征伴随着城市化的速度放缓,生产相对过剩的后果也将愈加明显
一、中国经济研究方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利润生产完成了统治中国社会的大业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仅如此,中国社会化生产的范围从2001年加入WTO之前的一国扩大到了全球,十几年来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中国的经济已经同全世界结成统一整体,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和“中美国经济体”的重要一环同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并未改变,少数垄断资产阶级垄断了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生产活动、财富、知识产权和社会权力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以普通民众消费的一般商品为主,富人消费的奢侈品单价高,但总量很小,对全社会生产的拉动作用很有限由于两极分化程度较为严重(中国基尼系数高于美国),同时财富效应2又不如欧美明显,总体上全社会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中国居民最终消费(包括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80年代初的超过50%下降到2010年最低为
33.8%,近年来又逐渐回升,到20xx年为
39.3%这一比例在全球o都是比较低的,目前全球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平均为
58.3%,美国为
68.8%,拉美平均为
65.0%,英国、希腊等都超过60%,印度、印尼、土耳其等国也都超过50%o
二、不同阶段中国经济的表现生产相对过剩由“可能性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6,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条件第一,机器大工业的确立及其所特有的物质技术关系;第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信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从公有制为主的计划经济时期过渡到市场经济时期,上述三个条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一个条件是在1992年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建立的;第二个条件是十四大后大力开展城市商品市场建设后建立的,到1996年以全国性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为枢纽、区域性市场为基础的生产资料流通网络和各类消费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第三个条件是90年代初覆盖城乡的商业银行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具备的因此综合判断,中国发生全面的生产相对过剩只能是1996年之后第三篇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300字
1.高杠杆或债务困境今天的债务问题究竟到达什么水平整体的债务(政府、非金融企业、居民个人)加在一起达到GDP的280%,大约总额是118万亿与全球的债务比起来也已经达到第一行列非金融公司的债务是其中最麻烦的部分,根据最新估算,这部分已经达到125万亿人民币,差不多是GDP的百分之两百了,几乎是全世界第一了日本、美国、欧洲,很多其他国家债务比也很高,它们的杠杆率主要集中在政府,企业的债务率并不高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企业如此高的杠杆率和债务率,中国是否会出现所谓的资产负债表的危机?当年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的时候,1990年、1991年的时候,日本有很多企业的杠杆率非常高,后来日本陷入了所谓的衰退,主要是资产负债表的衰退今天我们制造业企业,多数的负债率已经超过65%,房地产的负债率已经到达73%,部分企业已经超过80%过去,我们拉动一块钱的GDP可能需要一块钱的债务,今天我们拉动一块钱的GDP至少需要四块钱的债务,拉不动了客观来讲,高杠杆高负债本身意味着投资难以为继,GDP的增速必然持续下滑面对日益恶化的金融风险,如果稳定金融市场的信心是所有投资者、决策者、监管者面前的难题,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人们对所有资产相关的强烈担忧这些问题我们都需要高度应对由于中国特殊的体制,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财政驱动,看起来好像金融和财政是可以分开,但本质上很难分开,看起来是信贷驱动、债务驱动、货币驱动,但是背后本质上还是财政驱动财政的钱从哪里来?我们今天必须要反思这个模式债务的问题是所有问题的聚焦点
2.房地产导致楼市泡沫房地产到底有没有问题?买了房的,买了很多房的人很高兴,没买房的人怨天尤人、沮丧,但我们研究经济的人,不能靠情绪驱动中国房地产面临两大看似截然相反,本质却是一样的风险,一个是大型城市房价飙涨,投资氛围浓厚,二是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楼市去库存压力巨大,部分城市有价无市和市场持续低迷,即正泡沫与负泡沫中国房地产面临三大依赖症,一是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二是家庭过度依赖房产财富;三银行过度依赖按揭和开发贷款从某种意义上说,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这话有道理中国的省会城市里面,有一多半省会城市本地的财政开始依赖卖地的收入,有的地方超过百分之八十土地财政收入是比糊涂账,没有人们代表监督,每年公布个大账,所以地方的首脑用起来很开心家庭为什么过度依赖呢?我们今天中国全部的财富里面已经超过百分之六十是房地产,从宏观资产的比例来看,这是有问题的银行,我刚说过了,超过百分四十的贷款是跟房地产相关的,更不用说房产抵押,虽然按揭贷款大家看起来比例不高,但是最近增长得很快,已经超过20%三大透支政府透支财政,家庭透支消费能力,银行透支信用
3.人民币汇率贬值汇率问题很简单,今天大家担心汇率会不会贬值可以理解因为经济遇到很多困难,更重要的是资产价格跟全世界相比,都高得太多汇率的贬值面临客观的压力,特别是十月一号以后,人民币被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客观上面临“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定律,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的汇率和资本账户的不断开放,三者只能取其二但中国还是有能力实现人民币汇率相对的稳定,或是平稳的波动我有一个建议,希望货币当局能够更加明确地告知,汇率政策的目标,不要让大家去猜我的结论是,基于我们资本账户开放的程度,人民币账户不会出现剧烈的贬值,当然,在管理上,面临的压力非常巨大
4.民营或私营经济缺乏活力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说几句话为什么今天民营企业的活力至少不足很多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对未来看不清老问题又回来了,过去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最基本的成功经验到底在哪里?过去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模式叫政府主导+市场竞争+后发优势,最基本的经验,我认为是市场的活力不断地深化如果对这问题没有极其明确、肯定的回答,民营经济的活力怎么能激发起来,这是我们面临的特别大的问题,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应该回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议上,让市场在里面起决定性作用,但今天我的感觉不是太好,现在的很多做法似乎在偏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方针中国经济实现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的体制和制度必须是市场主导+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5.经济正在逐渐“脱实向虚”最后,关于脱实向虚,监管部门政府部门应该采取一些办法解决这问题多年以前我就提出批评,为什么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什么都能让它干,今天很多大型企业,你不知道它主业是干什么的,银行有、信托有、证券有、房地产有上市公司融到资之后,应该是做大主业,它不,它去控股银行,控股证券公司,收购金融机构,买理财产品,这是我们监管的极大失策过去近40年,外资企业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赢得了惊人的增长和利润,今后,中国愿意继续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在座的许多企业家拥有丰富的对华合作经验,相信各位一定能充分利用中国市场所提供的新机遇,在不断开拓中取得新的成果第四篇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300字
一、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研究我国政府进行经济发展的决心是坚定的,是不可动摇的正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克服了诸多的困难,进行了历史性的改革开放目前,结合国内外环境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趋势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经济增速会放缓这一特点是由于现实环境引起的,在改革开放最初的20年内,支持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便是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而随着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不断被消耗,使得这样的“动力”在逐渐衰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其次,中国经济会持续增长的态势是不会改变的由于国家政府不再一味的追求“纯GDP”,而是转向了“绿色GDP”等新兴概念而相关绿色、低碳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而且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支持,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企业正在逐渐转型,以流水线代替工人的科技密集型企业正在逐渐崛起,正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最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全球化”趋势将会不断增强这是由于全球经济化引起的随着全球经济“一超多强”的局面逐渐形成,全球经济已经不是由一个国家或是一个组织所能够主导的了新型经济体,例如金砖四国、欧盟、东盟等都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极其强大的影响力,而我国前领导人曾经有过这样的论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正是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的精准预测
二、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一)劳动力过剩根据最新的人口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口共计
13.68亿,其中农村人口占到了53%,而适龄劳动力人口占到了总人口比重的45%尽管我国企业众多,但是仍然不能够消化如此的劳动力也正因此,造成了当前劳动力过剩的局面其中最突出的地区便是珠三角以及西部等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珠三角一直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代名词,其中尤以深圳、珠海为代表,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升级转型,现代科技逐渐取代了大量的人工劳动,流水线形式的工序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而西部地区虽然人口少,但是由于经济尚未完全开发,大量的劳动力找不到市场,形成了尖锐而又深刻的矛盾
(二)科技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过低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仍然属于以劳动力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发展国家而从一些外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只有将科技作为第一推动力,社会经济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