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十三短文两篇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活板》是有关活字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是印刷发展中的一个飞跃,而这个重大贡献却是宋朝的一位平民发明家毕昇作出的沈括怀着对这位平民发明家的极大敬意,记述了他所发明的胶泥活字版印刷术的详细情况,叙述准确,文字简洁洗练《核舟记》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的基础上,把握住了“核舟”“奇巧”(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的特点,经过一番精心的组织写出来的文章以“核舟”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对“核舟”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述和说明再加上准确、简练,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充分展示出这件明代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的特点,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核舟”和它的制作者的热情赞美、高度评价基础梳理
一、字音薄如钱唇(bdo)和纸灰(hu6)炀之(yang)如砥(di)•••♦贮之(zh£i)燔土(fan)用讫(qi)群从(zong)••••罔不(wang)贻余核舟(yi)轩敞(xuGn)翳篷(rud)••••二黍(shu)移之(san)多髯(ran)衣褶(zhe)••••椎髻(chul ji)篆(zhudn)•••
二、通假字又为活板(“板”通“版”)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若止印三二本(“止”通“只”)讪右臂支船(出”通“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同“竖”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三、词义印
(1)动词,用雕板印刷如五代时始印五经
(2)名词,印模如其印自落就
(1)动词,完成如瞬息可就
(2)动词,靠近如持就火炀之若
(1)像如不若燔土
(2)如果如若止印三二本奇
(1)特殊如明有奇巧人
(2)零数如八分有奇可
(1)大约如高可二黍许
(2)可以如珠可历历数也端
(1)东西的头如东坡右手执卷端
(2)正如其人视端容寂板名词作状语,用雕版如板印书籍帖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如以纸帖之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如卧右膝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如居右者椎髻仰面唇古义边缘如薄如钱唇今义嘴唇,口唇冒古义蒙,盖如和纸灰之类冒之今义向外透,往上升如“冒出”范古义框子如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今义用作名词,如“规范”“典范”等比古义挨着今义:比以
(1)介词,用如不以木为之者
(2)连词,来,用来如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为
(1)动词,使用,采用如唐人尚未盛为之
(2)动词,当作,算作如满铁范为一板
(3)介词,被如其印为予群众所得
(4)表判断,是如中轩敞者为舱而
(1)表顺承如启窗而观
(2)表并列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表转折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四、特殊句式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译文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为……所”表示被动的句式,译为“被……所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译文中间戴着高高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句中“为”译为“是表判断)
五、文学常识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代表作《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二魏学海(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代末年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人其父魏大中因上疏弹劾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海扶柩还乡,悲愤而死著有《茅檐集》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译文待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剖析作者用“字平如砥”形容板上字模的平整,比喻形象、准确,突现制版技术的精妙
2.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剖析这句话分别从原料的微小、表现题材的广泛、艺术构思的巧妙和高超的手艺,印证“奇巧”二字,语言简洁、准确、严密
3.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译文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剖析文中用“执”“指”“语”等词,刻画了他们互相切磋、谈论的情形这些描写反映苏东坡、黄鲁直陶醉在这水光山色的掩映之中,陶醉在书画所表现的境界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反映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4.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嘻,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剖析“灵怪”一词写出核舟技艺巧夺天工,不像出于人之手,从而对这件工艺品表示了高度的赞叹,与开头“奇巧”一词遥相呼应
二、重点语段
1.《活板》第2段从“庆历中有布衣毕昇”至“殊不沾污”剖析这一段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从段首到“字平如砥”),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先介绍活字的制作材料一一“胶泥刻字”;字形一一“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处理一一“火烧令坚二活字的制作说得很清楚再介绍布字成版,有四道工序其一“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其二“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其三“持就火炀之”;其四“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布字成版的技术、过程说得极为清楚,了如目睹从这一整套工序可以看出,发明者对排版设计得相当周密第二层(从“若止印三二本”到“瞬息可成”),说明活版的印刷方法先说活版印刷宜于多印,“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次说印刷方法是“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再说活字的贮存,“每一字皆有数印”,“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可以看出发明者对印刷方法和贮放字印的方法设计得多么科学、适用,便于操作作者说得也很明白、简洁第三层(从“不以木为之者”到段尾),说明木质活字不宜印刷的原因“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所以不能用木质的可见,发明者在发明过程中做过多次试验进行比较,胶泥刻字以火烧加固是当时较好、较为适用的方法
2.《核舟记》第3段从“船头坐三人”至“珠可历历数也”剖析这一段写法上总起分承,刻画人物形象,笔法工细如“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苏、黄组合在一起,“共阅一手卷”,特别是二人相比之两膝“各隐卷底衣褶中”,这就把最微妙的情景描述出来了,笔触显得十分细腻而写沉醉于清风明月的佛印和尚,“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尤其精彩的是,在佛印和尚左臂上挂着历历可数的念珠,状其形而传其神三个人物的表情,身上的服装,手中的道具,在特定的情景中既相互映衬,又互相呼应,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美如果我们再细细留神、品味,还不难看出雕刻艺人有着惊人的想象力《赤壁赋》一文中只是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没有交代“客”是何许人也,而雕刻艺人却选择了苏轼的好友黄鲁直和佛印,把人物具体化了,并在具体化的过程中加以个性化由此,作品对他们三个精神和状态的描写,也就成为这件工艺品最有光彩的部分这构思、这技艺,精妙绝伦,“奇巧”由此可见审美鉴赏语言准确、朴实、简洁《活板》一文着重说明活版的制作印刷过程,解释胶泥刻字的性质特点,很少有修饰性词语,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再说简洁,如“胶泥刻字,薄如钱唇……火烧令坚,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活字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整篇文章也只三百多字,便将我国版印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文中还多次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帖之”“贮之”等,它们都分别指代相应的事物,这就减少了内容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显著的优点如对胶泥字印火烧加热,使之坚硬成型,用“烧为了使铁板上的药物软化凝结,将铁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炀”;为了便于拆版,用猛火高温使药物融化,用“熔”“燔土”的“燔”也是烧烤的意思,和“烧”是同义词,所以用“燔避免用词重复,“烧”“炀”“熔”“燔”这些词用得都很准确贴切丰富的想象《核舟记》之所以写得成功,除了归功于作者的细致观察外,还得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核舟上雕刻着的一切,固然可以凭肉眼一一辨认,但有些地方,却非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力不可例如写苏、黄共阅一手卷,黄鲁直“如有所语”,这是作者的想象所得,核舟本身并未直接说明但是,就是这么传神的一笔,把苏、黄二人亲切交谈的神情表现出来了对二舟子的描写,一若“啸呼状”,一若“听茶声然”,也是作者的想象,不但反映出舟子休息时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而且,从“啸呼”上仿佛听到了回荡于大江之上的舟子的啸呼声;从“听”字上使人仿佛也同舟子一样隐约听到茶壶里的沸腾之声这些都是作者的主观想象,然而却都是在观察客观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因而又都是符合客观现实生活的逻辑的应该说,作品之所以如此传神,如此形象、生动,给人以如此亲切、自然之感,这是与作者丰富的想象分不开的否则,文章可能只是一篇呆板、平实的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