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7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在问及目前村里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时,有
28.9%的村庄选择特色产业形不成规模,有
25.2%的村庄选择没有产业规划,有
18.8%的选择发展思路不清,有
14.7%的选择缺少政策支持
四、基层自治基础良好,群众性文体活动和民间社会化服务组织较为缺乏村民代表大会运行和履职情况良好从调查数据看,各村村民代表大会运行和履职情况良好在262个调查村中,有
90.1%的村实行差额选举,当前任职的村民委员会多为第8-10届,20年各村村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次数为4次及以上的占比近70%,村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人数平均为43人,其中党员人数有15人在村务治理中,村民代表大会也在实际履行自身职能农村公益性、群众性文体活动缺乏在被调查村中,由村里举办的公益性、群众性文体活动有限近两年举办过戏剧活动的村只占
38.9%,有电影或录像活动的占
54.6%,有球类比赛活动的有
18.3%,春节时有全村集体活动的占
38.8%群众性文体活动有凝聚和团o结人心的作用,此方面活动的缺乏一方面与村庄经济缺少可用资金有关,另一方面反映了村庄人气的缺乏村规民约制定情况良好,但乡风文明内容仍需完善样本村中,有村规民约的占
80.2%,其中每家每户发放的占比
53.4%,有
64.14%的村规民约定期修订总体上看,农村村规民约制定情况良好红白喜事从简、对份子钱作出明文规定等,这些有助于农村社会交往的风清气正,不过还有
37.5%的村庄没有出台这样的规定,说明一些村庄的村规民约中涉及乡风文明的内容还需完善
五、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产权改革任务艰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差异大经营性收入和上级拨款是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20_年样本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为
101.3万元,其中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平均51万元,占
50.3%,而集体经营性企业收入平均16万元;集体农林业收入平均
6.8万元;集体承包收入平均10万元,其中企业承包收入4万元,承包地/果园收入
4.5万元;村公益事业费平均5万元,其中集体集资平均
1.1万元;上级拨款平均
30.2万元,占30%;其他收入平均
3.6万元集体经济总收入的区域差异大华北地区集体经济总收入最高,平均
245.9万元,华中和华东地区其次,均为100万元,东北地区集体经济总收入最少,仅为20万元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集体经济组织收不抵支20_年华南、西南、西北地区集体经济当年收不抵支,华东、华北、华中、东北地区入可敷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各项权能有待落实调查发现,只有
9.1%的样本村进行了村集体资产的折股量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在进行改革的村庄中,折股量化的对象大部分是本村村民,占比
57.1%,而量化对象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占比为
42.9%o在折股量化的村庄中,股份能够继承的占
65.5%,股份能够转让的占
57.1%,转让对象限制为家庭内部成员的占
52.6%,其余为在村集体成员内部转让,没有村允许对外转让股权
六、政策建议首先,要重视乡村“人”的发展关注农村地区性别比失衡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动普及高中教育,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积极培育乡村“三农”带头人和职业农民,为其提供必要的项目、资金、人力培训等,提高“三农”带头人的致富经验和资源的获得及利用能力;鼓励农村劳动力务农人数比重大的地区继续发展农业生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倾向高的地区促进农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和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第二,不断加强政府对农村道路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降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政府继续加大对村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缺乏的村庄的公共投资,并在公共基础设施维护上给予奖补支持对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要给予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支持政策和继续倾斜支持第三,因地制宜,以本村资源禀赋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乡村产业发展不局限于传统种植业,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总要求下,应利用乡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产业的兴旺发展离不开企业等市场主体,未来要进一步激发私营企业的积极性;支持农户个体以及相应的企业从事乡村特色产业经营,并在产业规划、信息供给、规模做大、市场做强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发挥其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作用第四,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力量,进一步培育农村各项服务多元供给主体,丰富农民生产生活一方面可继续支持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进一步健全议事工作制度,规范村务公开,明确权利与义务,增强村委会工作的透明度,调动农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使村民代表大会在农村公共事务决策和监督中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农村其他生产生活服务性公益性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为农村社会活动的举办和延续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村规民约的制定与完善,宣传良好乡风,不断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五,要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要做好宣传工作,增强村干部和农民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要性的理解和认知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方面应着眼制定区域差异化政策,对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好的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为其创造更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对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要加强政策和项目扶持乡村振兴存在问题3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切实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发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兴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人才“招不来”基层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全,与优质资源多、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城市相比,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造成基层人才短缺,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向城市流动,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村二是人才“留不住”基层工作繁复冗杂,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繁琐的工作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选择“逃离基层”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各类人才打造平台、创造发展机会但也还存在乡村人才引进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流动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体制机制障碍成为乡村人才留不住的首要原因,导致优秀人才供给不足三是人才“上不去”高素质人才短缺,普遍缺乏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投资管理、资本经营等人才基层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少,培训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发展空间小,晋升渠道不够畅通,难以适应乡村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部分乡村人才难以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对策及建议
(一)在“引”上做文章要完善引进机制依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多举措吸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门实用人才,重点引进农业经营管理、环境治理、文化传播等人才注重人才回流,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困局同时,对返乡发展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绿色农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引进方式要创新激励机制对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实用型、科技型、创业型人才在用地住房、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将技术、知识等要素纳入到乡村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奖励办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要畅通流动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原则,梳理引才引智并重的理念,采用灵活的人才流动方式鼓励优秀企业家、科技达人、专家学者等利用空余时间到乡村实地讲学或投资兴业,为他们在本职单位与乡村之间的流动提供便利条件畅通乡村基层人才向上流动渠道,对于那些对乡村振兴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用或提拔,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在“留”上下功夫各地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聚集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但对县一级来说,乡土人才的奖励政策还没有普惠性要降低政策实施门槛将乡土人才纳入进来,用政策留住人才,尤其是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等致富带头人,从培养成才、吸引返乡创业、引进外来人才三个维度同时进行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切实为致富带头人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条件给人才发挥作为的空间要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强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的广泛宣传,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鼓励各类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充分考虑乡村人才的工作生活实际,为在乡村施展才华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为人才扎根基层创造良好条件,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培育先进的人才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用心用情全面呵护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各类人才,使广大乡村地区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舞台,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在“育”上求突破要构建人才梯队,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养,重点加大高精尖端、技术创新等高端型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要注重学用结合,依托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平台,强化乡村人才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按照农民“点餐”、专家“掌勺”、政府“买单”的方式,实施“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育,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全程化于一体,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要培育致富能人,发掘和选育一批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活跃、有拼劲闯劲的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带动农民就业促增收充分利用职业培训机构,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重点对本土性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有关蔬菜种植、苗木栽培、畜禽养殖、产品流通等技能性培训,提升他们对实用性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对现代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要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与项目基地,尤其是要让置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外来人才亲身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乡村实际情况的认知能力,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
(四)在“用”上见实效要强化“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把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针对乡村干部等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在福利待遇上,着重解决他们的待遇和身份问题;在提拔晋升上,适当向乡村干部倾斜,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关心,进一步增强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热情针对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等产业带头人,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选出真正素质高、能力强、有情怀、有实绩的村级带头人,并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针对农村科技人才、专家学者、能工巧匠、文化传承人等专业技术人才,要在全面了解人才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实现人与岗的“精准对接”建立“户籍在外人才资源库”,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打通人才与家乡的双向服务通道,使一些在外人才有服务家乡的平台,提高人才集聚程度,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为乡村振兴增活力、添后劲乡村振兴存在问题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但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着专业技术、基层管理人才质量不高,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不到位等突出问题面临问题困难师资力量薄弱,培训重点难以把握在组织“万名党员进党校”、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大学生村官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妇女创业就业暨妇女干部素质提升等培训班的时候,在乡村振兴培训方面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讲授重点难点内容把控不到位意见建议在“培”上下功夫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农村实用带头人培训以及“半农半读”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职业技术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构建以职教中心、中高等院校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参与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分阶段、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训模式鼓励职业院校通过多种形式、设立多种专业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展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作为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的重要内容,着力提升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实实在在培养储备一批即有学历又有能力的基层人才在“训”上出实招继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会同县级农业农村局、妇联、共青团、美丽城乡建设指挥部等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妇女创业就业暨妇女干部素质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暨基层团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培训班聚焦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骨干人才培训在“管”上见成效选优培强农村致富带头人,深入挖掘一批农村匠人、乡村能人,鼓励农村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或纳入后备人才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其他村民共同致富;扩宽村(社区)干部进入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渠道,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村(社区)干部创造更大的舞台,让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更有盼头;搭建乡村创新创业平台,落实农村“双创”激励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和本乡“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到乡村创新创业,支持返乡农民工到县城和中心镇就业创业;加快建设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和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孵化基地,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培训、实训、实习平台组织开展农村创新创业“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行动,引导加大农村双创导师、双创示范园区管理人员、双创优秀带头人等的培训力度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三支一扶等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力量乡村振兴存在问题5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关乎民生的“三农”问题指明了道路乡村振兴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不仅立足于当今国家发展战略,也是站在乡村未来的、可持续的发展方位上,其中最关键的是人才资源的保障农村要实现跨越式、创新性发展,需要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这是目前乡村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因此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质上要实现乡村人才资源的聚集,提高乡村教育的发展质量,培养专业型、创新型的专门人才
一、人才资源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当今时代,任何社会领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撑乡村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在技术、资金、资源、人力等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处境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能够迅速发展,人才资源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人才不仅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且城市发展也吸引了众多人才向城市靠拢乡村要实现振兴战略的宏俾目标需要借鉴城市依靠人才的策略一是,发挥乡村领军人物的才智乡村振兴需要一批敢闯、敢拼、肯干的领头羊,他们富有知识和能力,有创新创业的事业拼搏之心,能为乡村事业发展发挥带头人的作用二是,发挥人才资源的榜样效应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一批专业人才,而一个区域发展起来势必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人才正是带动乡村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乡村各领域发展的动力三是,提供人才保障乡村是一个复杂的地域,每个一个乡村发展的层次、水平、程度不同,意味着发展的模式不同,实践中成功发展起来的乡村不仅为各类人才的培养提供环境条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同时也为乡村发展做好了人才保障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人才问题
1.人才资源匮乏一些乡村处于边远落后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发展的条件艰困,这些条件是制约人才的重要因素,落后的环境满足不了外来人才发展的需求,许多学有所成的人才只能望而止步另一方面,当地的教育水平低下,人才培养的数量满足不了当地的发展要求,高质量的人才不肯屈身于乡村,希望在大城市寻找优越的条件,导致乡村人才匮乏
2.人才外流严重国家重视高校人才扎根于乡村发展,培养和磨炼一批国家发展的后备人才队伍,鼓励高校毕业生以“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形式参加乡村发展,并且提供了优厚的待遇条件,在各地方政府的配合下,众多毕业生也积极响应,每年有大量的人才进入乡村但是当服务期满,由于生活需求、个人家庭事业、职位晋升、收入水平等方面因素,大部分基层大学生选择离开乡村,这就造成为人才的流失一些单位为了保住人才提供优厚的条件,最终仍不能留下这批优秀人才,乡村只不过是这些大学生谋求更高发展的跳板,虽然乡村为每一年培训大学生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终仍是面临人才外流的局面
3.人才教育缺失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资源主要是依靠当地年轻一代,这也是受文化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他们能够扎根于本地发展,了解当地的民风习俗以及社会实情,只有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增加高素质人才的数量,提高本地人发展家乡的意识和意愿,重点扶持和鼓励本地人参与本地振兴发展,才能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自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乡村教育的普及度提高,基础教育有所发展,但是人才数量和质量远远达不到水平,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人才仍存在巨大的缺口,一方面是当地的基础教育硬件、师资力量得不到满足,无法提高本地人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是学习氛围差,不仅家庭不重视,学生厌学弃学现象也相当严重另外,经济发展水平低也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人才管理欠缺乡村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同时也要管理好人才既要谋求乡村发展,也要满足人才自身发展需求乡村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方,一些封闭观念仍然存在,官本位思想严重,在用人制度和选拔人才标准上问题突出,排外、任人唯亲、晋升制度不完善、人才绩效标准不统一,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人才流失
三、建议
1.引进人才乡村振兴需要当地政府的参与和领导,政府要发挥带头作用,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改善当地发展条件,为人才引进奠定基础的条件一是要注重对乡村的谋篇布局,规划好发展的区域,确定管理型、技术型的岗位,做好人才引进的标准,合理配置人才岗位,充分调动人才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注重当地的形象宣传,给外界提供一个求发展、能发展、发展好的良好印象,发挥大学生资源的优势,与高校进行合作,为高校人才到乡村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同时为引进人才做好充分的资源储备三是注重人才引进的条件,保障人才的基本生活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稳定他们的心理预期
2.保住人才一个地方的发展程度体现人才资源的丰富程度乡村振兴发展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做好保住人才的措施,而一个人才是否愿意继续留下,关键在于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作为一个社会人,对家庭、事业都负有责任,而这正是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留住人才的关键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另一方面,各事业单位要改善工作环境,创造条件,提高人才队伍的工作积极性,量才适用,使工作能力和工作岗位相符,使人才尽其所能,尽显其才,真正把保住人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乡村振兴发展做好人才后备
3.培育人才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教育水平高低,而教育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发展乡村振兴要把教育事业放在突出位置,重视人才的培养一是重视学校水平的提升,完善学校基础条件,改进教师教育方式,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学生受教育的质量和数量二是各事业单位要注重年轻一辈的培养,老一辈要把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力传授给后辈,争取人才培养不断层、不断裂,保持人才的稳定持续性,争取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三是重点引进先进的人才队伍,通过专门专业人才的知识经验的传授,弥补教育资源的欠缺只有多方面的培育人才队伍,才能为乡村战略提供更多、更坚实可靠的人才力量
4.管理人才一个良好的人才管理体制关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水平把人才管理好、运用好不是简单罗列人才队伍的数量,它是关乎人才的晋升机制、薪资制度、岗位配置等方方面面,既要对人才给予合理的待遇,也要对不作为、不能干、做事慵懒的人员给予一定惩罚,做到公平公义、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任人为才另一方面,人才管理需要合理的规章制度,合理处理工作中出现的人才管理问题,同时也要完善制度,确保人才队伍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挖掘一批具有真才实干的人才典型作为榜样带动各方面的工作力量,为乡村振兴发展造势乡村振兴存在问题6“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
一、当前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短板当前乡镇产业振兴普遍面临产业链单
一、农产品种类少、多而不优、销路不畅,现代装备应用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优秀产业技术人才短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电子商务发展动力不足、市场化适应能力弱等产业短板问题例如基层引进并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规模大、产量高、质量好,但受市场价格的影响,收购商不履行收购协议,低于协议价收购或是不收购,加之供过于求,导致经济作物滞销或低价销售,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人才短板当前乡镇普遍面临人力资本短缺、人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在家劳动力不足、劳动力均龄偏大,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引进激励政策吸引力不够,后备干部和技术性人才储备不足等,致使乡村发展人力资源难以保障例如五珠乡全乡人才库共计923人其中,后备储备干部24人,技艺技能类20人,商企业技术应用与推广类43人,经营能手类27人,35岁以上人才占52%,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62%
(三)文化短板当前乡镇普遍面临公共文化设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传统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难,红色文化、优秀文化及民族特色文化挖掘难,文化活动形式单
一、内容枯燥等短板问题如苗族的手工织布与刺绣文化正在渐渐的消逝,年轻苗族女性会织手工布和刺绣的人寥寥无几,加之受机械化带来的极大冲击,纯手工刺绣效率低的劣势更加凸显,给传统技艺的传承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四)生态短板当前乡镇普遍面临生态建设投入不足、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差距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繁重,高污染企业逐渐向乡村转移等短板问题例如受生活习惯、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然面临较大困难,主要表现为说一说、动一动、扫一扫、清一清的“木头人”现象较为普遍,村规民约执行难、保持环境清洁常态化难
(五)组织短板当前乡镇普遍面临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党员综合素养欠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组织活动弱化淡化不正常化,组织经费投入不足、活动场所标准化程度不高等短板问题例如部分农村组织活动场所年久失修情况突出、桌椅凳子配套不足、党员群众开会自带凳子等;外出务工党员较多,流动党员管理难,村组党支部组织活动难,党员参与率低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是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各级财政困难,对农业农村农民各方面的发展投入不足;农民自我累积不足,发展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投资大、见效慢、回报率低,对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不够;新型经营主体准入门槛过高,贷款难、融资贵,难以发展等等二是产业发展、人才保障、文化保护与传承、生态建设和组织建设等体制机制不完备,各地未能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完善符合本地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足够的根据和制度保障三是乡村青壮年外流严重有人才能发展,有人才能创造财富随着现代化发展,农村极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只有过年过节才回家一趟,常年在家的只有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老人和小孩,农村的发展力量被城市抽走,农村越来越空心化,难以发展致富四是乡村发展动力不足基层未能全方位发掘乡村自生发展出、清正廉洁的人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对出缺的村“两委”干部,针对存在的问题,区别情况,分类指导,选优配齐出缺村级干部
(二)实行村级干部职业化管理按照“聚集八方才、调动积极性、提升组织力、助推摘贫帽”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农村党组织“星级化”动态管理为载体,采取定对象、定岗位、定职责、定保障、定档案等“五定”措施,推行岗位专职化、报酬公薪化、管理规范化“四化”,实行全脱产工作、全天候履职提高村级干部待遇补贴,充分调动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形成村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职业化管理体系,促使村级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立足岗位主动作为,为乡村如期脱贫摘帽和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建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级干部的“三培养机制,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每个村均配备3~4名村级后备干部,年龄一般应在35岁以下,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落实培养责任,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备用结合,及时把有培养潜力的后备干部安排到村党组织副书记、村民委主任助理岗位或乡镇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促进村级后备干部的成长动力,或是未能为乡村发展制造动力;另外,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滞后,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问题等原因也制约着乡村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策建议产业振兴方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立足本地实际,瞄准发展定位,激发内生动力,发展多功能农业,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品牌引领产业优化;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以城乡融合激发产业活力;以适度规模经营补齐产业短板人才振兴方面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要坚持党管人才,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以财政项目和人力资本开发为抓手,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全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和环境,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人才智库,留住农村优秀人才、吸引外出人才回乡,支持和鼓励一部分社会优秀人才下乡,内外合力实现人才、智力回归;培育新型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吸纳优秀乡贤,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乡村自我发展能力,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方面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与本地红色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发自觉参与的内生力,充分发挥乡贤乡绅的引领力;大力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生态振兴方面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严厉打击乱占耕地建房违法行为;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切实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监管常态化组织振兴方面实现乡村组织振兴,增强基层党组织力量,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党课开讲啦”、党史学习教育等,强化对党员的培训教育,提升党员队伍素养;增加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缮活动场所,规范活动场所建设,确保活动开展有保障,按照“五个基本”规范化建设要求,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俣垒作用C
(四)拓宽村级干部选拔途径积极采取选拔、选派、选聘为主的“三选”措施,切实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注重从民营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致富能人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注重从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按照“四不变”和“两优先”的原则,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主要干部职位上挂职锻炼,挂职锻炼期间原职级、工资、福利和列支渠道不变,对挂职锻炼表现优异的,优先列为乡镇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优先提拔使用根据实际需要,注重面向社会选聘大学生村干部,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民委主任助理,作为村主要干部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同时,着力抓好村一般干部队伍的建设,从退伍军人、企业职工、农村知识青年和组队干部中公开选聘任村团委书记、妇女主任等职,不断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
(五)加大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当前村级干部必须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发展经济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二是依法行政能力,促进村务工作规范;三是化解矛盾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增强村干部发展经济、依法行政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可以在四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加强综合培训上下功夫采取请专家讲课、远程教育培训、实地参观、外出学习等方式,加大村级干部的市场经济理论、农村法律法规和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增强能力二是在提升学历培训上下功夫积极鼓励在职村级干部报考大专院校,通过远程教育、县委党校等系统的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村级干部的文化素质三是实施下派和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方式,为村级组织队伍输送新鲜血液,努力改善村级组织结构,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搭建培训平台,培养致富能人,充实村级后备“库”农村致富能人是农村先进分子,具有较强的“双带能力”,是村级后备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在培养过程中,以专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为平台,为农村致富能人的素质提升提供培训,支持帮助他们致富,激发他们的入党热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他们成为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领头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乡村振兴存在问题2为摸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元年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20_年初,课题组开展了“乡村振兴专项调查”,收集了25个省262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根据对样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分析,本研究梳理了村庄面临的五大突出问题
一、乡村中“人”的问题突出,“三农”带头人亟待培养村庄人口老龄化程度深且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性别比失衡情况普遍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各地村庄中59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比重均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其中尤以东北
29.8%、华北
23.1%地区农村老龄化程度最深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样本村中拥有高中学历的劳动力占比超过20%的分别是华东
23.6%、华北
23.4%、华南
23.3%、东北
20.3%,最低的是西南地区
14.0%村内人口性别不平衡情况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为
1.131,各区域农村男性人数均多于女性人数农村劳动力务农与非农选择呈现区域分化,华北西北东北的务农劳动力数接近或超过非农劳动力数的一倍样本村中,华北、西北、东北的务农劳动力数接近或超过非农劳动力数的一倍华北村均务农劳动力639人,非农劳动力335人;华东、华南、西南的务农劳动力小幅超过非农劳动力,华东村均务农劳动力580人,非农劳动力507人;华中村均务农劳动力514人,少于村均非农劳动力600人在非农劳动力中,村均外出打工人数华南、西南地区最多,平均在600人以上,华东、华中、华北、西北和东北分别为402人、489人、289人、330人和318人;村均外来人口数西北、华南、华东地区较高,平均200人以上,华中、华北、西南分别为165人、65人和89人,东北地区最少,平均54人乡村“三农”带头人数量及能力不足首先,村内党员人数较少,年青党员占比低样本村党员人数平均60人,占村均总人口的3%左右,2012年后新发展党员数占党员总人数的
17.11%40-50岁和50-60岁年龄段的党员人数均为13人,各占
21.7%,合计达
43.4%;党员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60岁以上,平均人数18人,占党员总人数的30%;30岁以下的党员平均7人,占
11.7%其次,现任村干部受教育水平高于前任,但学历水平仍较低样本村中,现任村支书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程度,占
37.4%,高中程度的占
24.8%,中专占
16.14%,中专以上的占
9.5%,高中中专及以上合计
50.4%,与前任村支书相比高出
18.9个百分点(前任村支书高中毕业、中专毕业和中专以上的分别为
18.6%,
5.8%和
7.1%),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大专以上的高学历者仍旧缺乏现任村主任的文化水平也较低,且低于现任村支书的平均水平第三,村“两委”干部有异地工作经历的比重较低,经营管理经验不丰富,个人拥有的资源有限样本村中,现任村支书和村主任在本村以外的地方工作过的人数占比不到30%,但高于其前任的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有参军经历的村支书和村主任占比约15%,略低于其前任
2.75个百分点从村支书和村主任的家庭经济条件来看,比一般村民好的村支书和主任占25%,比一般村民差的村支书和主任占13%左右,与普通村民家庭经济条件一样的占比约60%,可见大部分村领导个人所拥有的资源与一般村民相差不大当前乡村带头人各项素质有所提高,但在致富经验、能力、拥有社会资源等方面依旧缺乏
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有改善,但仍存在短板,水平亟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较多欠账,距离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有改善样本村中,贫困村占
18.8%,缺水村占
8.4%,有线电视信号户占
89.3%,有
94.3%的村能够上网村庄硬化道路占村内道路总长的比重为
78.5%
48.7%o的村庄有公厕,其中水冲式厕所比重为
46.2%,旱厕比重为
39.2%o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多,乡村道路是主要短板调查发现,由于政府对乡村道路投入不足,村集体成为村庄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方村集体支出的主要内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集资和负债的主要用途也是公共基础设施修建,包括乡村路桥和水利等样本村村均集体开支
66.0万元,以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最多,平均
41.9万元,占总支出的64%;其次是公共福利/事业支出,平均
16.9万元,占26%;村干部年度工资及补贴平均
5.7万元,办公费支出平均
1.5万元从村集体集资情况来看,2012-20_年村集体集资数量在降低,东北地区农村基本没有集资,华东地区集资水平最高,20年平均集资151万元村集体集资的主要用途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半的集资用于修路和建桥其次,修建排水沟和灌溉水利设施的集资占比也较高,20—年为
9.1%,2016年为
28.3%,饮用水也是村集体集资的主要用途之一,占比约10%o
三、乡村经济方面私营企业带动就业能力强,但特色产业仍待开发私营企业是乡村产业最活跃的主体,乡村企业发展存在较大地域差异企业是市场活动的重要载体,私营企业是农村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村办和乡办企业吸纳了更多的劳动力样本村私营企业吸纳职工数平均为66人,乡办企业为6人,村办企业为6人,个体户为27人;而从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水平看,村办企业最高,其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比例是90%,其次是个体户83%,私营企业是45%,乡办企业是42%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有限,亟须政策支持和产业规划从样本村来看,村均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
784.1亩,西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涉及户数也最多,分别是2031亩和173户西北地区特色产业以特色养殖为主,村均养殖牲畜4179头只,远超其他各区,村均涉及户数42户水面养殖以华北、华南、华中地区为主,村均户数较少在从事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村中,拥有品牌的比重只有
18.6%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