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2022年,市文广旅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切实担起“勇挑大梁”重大政治责任,锚定目标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动文旅产业恢复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文化产业发展获得全省督查激励,各方面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一是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一批舞台艺术作品获得重大奖项中篇弹词《红色摇篮》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大型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获文旅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扶持作品,舞剧《运•河》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滑稽戏《又见炊烟》、苏剧《绣娘》入选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中篇弹词《军嫂》、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获省优秀文艺成果奖励4部作品入选江苏省新时代现实题材作品巡演和基层文艺院团优秀剧目展演,2部作品获2022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扶持剧目一批优秀剧本脱颖而出联合中国戏曲苏州创作基地共同主办首届“梁辰鱼杯”剧本征集活动,以现实题材、江南文化题材为重点,面向全国公开征集剧本,收到投稿剧本258部,《林屋洞》等7部剧本被相关院团选中创排全系统累计登记、储备剧本228部,视频92个一批美术作品亮相重大展览近20位画家作品在“陆俨少奖”、春之花等国家级重大展览中获奖新创美术精品1000余件,成功举功个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审核规范各类讲座、论坛、报告会和学术交流活动26场(次),审核苏州艺术基金扶持作品、戏曲进校园项目65件,编印广播电视收听收看新闻微评161篇、阅评综述61篇、工作简报41期,规范新闻发布和媒体采访流程管理,加强新媒体内容管理,切实加强局机关、直属单位和文广旅行业、企业的意识形态工作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景区景点、密室逃脱、剧本杀经营场所等安全检查,排查自建房等既有建筑隐患,总体保持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平稳形势全系统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闻令而动,勇担职责,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深入排查并彻底整改风险隐患,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牵头做好文旅场所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控指南的修订,指导企业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确保文旅领域疫情防控平稳可控九是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市委巡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92项整改举措或实施到位或取得明显成效全系统深入排查廉政风险点2717个,制订防范措施2757条对市院团管理中心、市锡剧团、市文物鉴定中心、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基层单位党组织开展内部巡察,以巡察整改实效推动工作发展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全系统29个基层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开展问题排查、集中整改60个,促进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确保基层党建专项提升行动落实落细、取得实效“崇文乐游”党建品牌落地生根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巩固年”,涌现了“红色活力站”、“品苏”等典型成果在疫情大考中,广大党员和志愿者勇挑重担,944人完成了3000多人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及下沉任务
二、2023年重点工作2023年,市文广旅局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十三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自觉把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要求贯彻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自觉扛起使命任务,用“干在实处”推动文化和旅游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融合,坚定不移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文化强市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奋力开启文化和旅游新一轮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
1.集中开展学习研讨全系统各级党组织运用“三会一课”、专题学习会、主题党日、支部书记上党课、党员讲微党课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深学细悟、融会贯通,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2.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结合部门职能,查找分析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加强研究性、探索性、创新性工作调研,进一步找准发展定位、理清工作思路、明确重点任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3.持续开展作风效能建设纵深推进“作风能力提升年”建设,着力锻造干部队伍“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工作作风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推进全系统直属单位巡察“全覆盖”鲜明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把牢“实”的导向,坚持“严”的基调,擦亮干部队伍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底色”,激励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见行见效
二、加快打造新时代文艺精品高地
1.创作生产高水平文艺精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主题开展文艺创作,强化组织规划,推进精品项目,展现新时代伟大变革,反映新时代幸福生活,推出更多增强人民力量的优秀作品推出不少于15个主题舞台艺术优秀作品,新创不少于500件美术精品重点创作打磨昆剧《家》、现代滑稽戏《美食家》、苏剧《五女拜寿》等10部剧(书)目,20余件小戏、小品、歌曲等
2.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深刻把握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总体要求,持续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促进剧目生产表演的长效机制、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机制、布局合理的剧场供应机制、剧团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充分激发国有文艺院团活力动力积极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争取在全省国有文艺院团评估定级工作中体现苏州水准和优势
3.组织开展高水平艺术活动围绕年度重大时间节点,适时开展市属文艺院团精品展演及苏州市舞台艺术精品专场演出,开展系列展演不少于20场,举办主题美术书法展
三、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城乡一体优化资源配置织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张家港城西文体中心、常熟市工人文化宫、工业园区南部市民中心等区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苏州市文化馆设立基层分馆或辅导点20个统筹优质资源和服务向基层、乡村倾斜,推动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打造一批乡村文化基地、优秀群文团队,组织镇(街道)文化站长、基层文化工作者、群文带头人分级分类分层轮训
2.品牌引领丰富产品供给发挥“长江文化艺术节”“苏州全民艺术提升季(市民文化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效应,增强活动影响力和市民参与热情,全年市级公共文化配送活动不少于800场次,全市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不少于6万场次办好第五届苏州“繁星奖”评选活动,评出一批优秀群文作品,组织开展巡演巡展活动实施“文化惠青”工程,组织“青年艺术圆梦计划”“青少年街舞比赛”“原创音乐大赛”等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
3.创新举措提升服务效能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质效,推出“四点半课堂”“艺术夜校”“夜间延时”等服务打造“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间”,评选30个空间形态美、内容品质优、服务效能高、运营机制新的市级特色空间加强旅游厕所管理,按照新国家标准开展评级,组织开展暗访和督查,提升苏州旅游厕所整体服务水平
4.数字赋能满足个性需求探索制定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标准,打造以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文化数据库,把文化资源送到了群众身边和手边苏州图书馆新增电子图书10万种,苏州市文化馆新增线上艺术辅导课程12门,新增节目时长350小时,努力提高数字资源使用率实施公共文化线上配送采购,线上线下互动联动,努力把线上流量转化为到馆人次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1.推进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举办纪念草鞋山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学术交流会议出版《草鞋山出土文物精品图录》等一批苏州地域文明探源丛书开展太湖流域文明源头研究、苏州史前文明发展历程研究、吴文化探源研究等一批重点项目,梳理苏州文明脉络与苏州古城变迁持续推进草鞋山遗址、塘北遗址、御窑遗址等一批重要的考古主动性发掘项目,形成一批考古研究发掘成果
2.推进文物活化保护利用制定出台《“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苏州行动方案》,坚持守正创新、古为今用,坚持服务当代、面向未来,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加强文物价值挖掘,彰显文物时代价值,推动文物成为展现苏州江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提高苏州城市软实力和扩大城市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3.推进江南水乡古镇申遗举办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通过案例分享、专家研讨会、主题演讲、圆桌论坛、成果发布、媒体采风采访、古镇旅游节等一系列活动,探讨古镇文化、生活等新空间与旅游体验创新融合,推动古镇文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打造江南古镇文明典范标杆
4.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制定《古城无边界博物馆建设指导规范》,推送苏州古城打造“无边界博物馆”启动苏州博物馆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工作,推动陈列展览系列化、开放服务精细化、社会教育品牌化、宣传推广体系化、学术科研专业化推进吴江博物馆新馆、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苏州考古博物馆、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等重点博物馆项目建设制定出台《苏州市类博物馆申报登记指南》,依据规范流程开展创评工作积极支持乡镇(街道)依托现有的历史建筑、名人故居、传统产业载体等空间,建设各类专题博物馆
5.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承办文旅部“一带一路”传统工艺双年展,展示沿线国家传统手工艺项目,共享中外文明发展成果开展市八批苏州市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评审工作启动市六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开展记忆性保护等3个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工作
五、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1.激发数字创新活力构建以数字文化产业为核心,数字内容、苏工苏作、电竞产业、动漫游戏等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细分领域,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实现数字文化产业营收增速20%聚焦文化产业核心领域,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多元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提升“1+N”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文旅消费引领,坚定不移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市标杆产业、支柱产业
2.做好企业对接服务通过座谈、走访,深入了解文旅行业企业痛点难点,加大政策储备,用足用好现有政策,推动文旅行业快速回暖主动服务、精准施策、创新产业准入,清理制约文化创意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探索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特征的全链条包容审慎协同监管机制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一系列文化产业优惠政策,赴国内先进城市开展文化产业专项招商对接活动,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和团队扎根苏州,共同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高地和创新集群吸引头部企业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引进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企业,引导文旅领域龙头企业布局苏州数字文化产业与中数集团合作,建设“江南文化大数据产业基地”“数字文化产业要素平台”“文化消费场景数字化平台”
4.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开展苏州文旅消费季系列活动,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银行与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加强合作,拓展1000个重点数字人民币文旅消费应用场景2023年,力争文化产业营收规模突破4000亿元,整体水平居全省前列遴选一批符合条件的苏州图书馆分馆夜间延时服务,满足面广量大的夜间自习需求
六、推动旅游业复苏发展
1.大力推动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围绕优化旅游业发展空间、构建多元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扩大城市旅游影响力、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推动旅游业国际化转型,构建面向世界的旅游发展新格局重点将苏州古城打造成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将环太湖地区和环阳澄湖地区打造成世界级滨湖旅游度假区,将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江南水乡古镇文化带、长江活力休闲旅游带、吴淞江科创带打造成丰富多彩、活力无限的国内知名休闲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
2.大力推动旅游度假区建设研究制定《全面推动度假区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度假区发展定位,厘清度假区与属地政府职责边界,促进度假区管理机构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带动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度假区做精做优旅游产品,深挖资源特质,形成具有鲜明主题的度假品牌,打造核心度假产品高标准建设环太湖、环阳澄湖、环澄湖、沿江等4个度假区集群积极创建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3.大力推动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持续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以街区商圈为圆点,辐射景区景点、文博场所,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推动文旅消费内容更加丰富立体鼓励把文化元素嵌入消费场所,依托街区、景区、社区、产业园区,以时尚设计、演艺娱乐、旅游休闲、城市书房等为内容,新建一批具有苏州特色的艺文空间鼓励把消费业态引入公共文化场馆,在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制定公共文化设施收费指南和项目清单,推动各公共文化场馆探索引入高品质展览、高层次消费等增值文旅服务
4.大力推动夜间文旅经济继续举办综合夜间集市活动,鼓励各县级市、区依托中心城区设施和重点景区、街区,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体验、特色餐饮、健身休闲、时尚购物等业态,打造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丰富夜间文旅消费场景,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开展夜间游览服务,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节假日、夜间延时开放机制鼓励博物馆举办“博物馆奇妙夜”主题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博物馆开发沉浸式演出、夜游体验等服务
5.大力推动旅游业营销推广按照“客分三类、时分四季”精准营销思路,积极开展旅游推广活动,打响“四季苏州•最是江南”旅游品牌开展“苏州人游苏州”活动引导市民采取自助游、自驾游、家庭游、微团游等方式就近择线、错峰出游,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研学旅游活动开展“来苏州旅游都挺好”活动鼓励外地人来苏州旅游,支持各旅游行业协会加强区域旅游互动合作,深入开展目的地互推和客源互送活动开展“到中国游苏州”宣传推广活动举办“外国人镜头中的苏州”“苏州文旅推广周”等活动,加大对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市场推广,吸引更多外国人来苏州旅游消费
七、推进文旅数字化建设
1.推进戏曲数字化聚焦昆曲、评弹、苏剧等苏州本地戏曲,完成现有戏曲的数字化转换,完成受损戏曲的数字化修复,对传统戏曲进行现代转型,制作生产一批受众面广、传播价值高的作品,推动演出票务、数字藏品、文创产品等商业价值转化,基本建成苏州戏曲数据库,建成一批戏曲数字化线下体验场景
2.推进博物馆数字化梳理苏州博物馆、戏曲博物馆、丝绸博物馆、碑刻博物馆数字化经验做法,形成藏品数字化采集标准,实施博物馆数字化等级测评,实现全市馆藏数字化,精心培育一批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的智慧博物馆建设示范项目每个市、区培育1-2家数字化示范博物馆,努力将苏州博物馆打造为全国博物馆数字化标杆
3.推进非遗数字化完善非遗数字化采集和应用标准,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搭建由表演艺术、工艺医药和民俗三大类非遗子数据库组成的数据库,完成濒危项目采集与录入推进丝绸纹样数字化项目先试先行
4.推进古籍数字化制定《苏州市古籍数字化工程实施方案》,协同苏州相关古籍收藏单位建设《苏州市藏国家珍贵古籍数据库》建设完成苏州图书馆藏124部国家珍贵古籍数据库
八、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1.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加快制度建设,做好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修订、废止、清理工作,守护公平竞争环境,维护统一大市场完善文旅市场信用分级管理制度,将信用情况与检查频次、享受政策优先级挂钩,提高信用监管效能加大放管服力度对照政务服务要求,进一步优化办件流程,压缩办件时间,提高在线政务服务和不见面办理比例办新吴门画派、长三角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等大型展览,苏州美术馆馆藏“苏美宝笈”系列展入选文旅部年度馆藏精品展出季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群众文艺创作再创佳绩戏剧类作品《打折》获第十九届群星奖,为江苏省唯一获奖作品,连续三届问鼎群星奖音乐类作品《沙海遗珠》、舞蹈类作品《那年你们也十八岁》、戏剧类作品《村口有一尊雕像》、曲艺类作品《张桂梅看病》、美术类作品国画《声声悦耳》、行书《庚子销夏记四则》等16个作品获评第十五届省“五星工程奖”,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连续四届位列全省第一18个团队入选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第二批培育对象,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公共文化发展机制持续创新起草《苏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努力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打造标准领先、供给丰富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活动亮点纷呈开展公共文化配送,设置“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等专题,组织文化惠青、惠医、惠她、惠企、惠残、惠学等专项配送,全年配送场次超1200场开展2022苏州全民艺术提升季活动,全市推出23项文艺赛事、40项艺术欣赏活动、20项展览展示活动、37项综合实践活动精心策划苏州美专建校百年纪念活动,组织系列展演展示活动,回溯美专百年历程苏州美术馆阳光美育计划获文旅部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17个项目入选江苏省第二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当主角、唱大戏
2.加强包容审慎监管加强文旅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依法监管研究,开展合规指导,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更新免罚轻罚清单,深入推进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工作,提高投诉受理、处置与反馈效率推进“互联网+监管”建设向区县延伸,初步构建智慧型全流程执法办案新模式,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执法规范化
3.服务疫后企业发展针对企业反馈的用工难、人才短缺等恢复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和人社、教育等部门合作开展“校企对接”等项目,加大公益性培训项目的力度,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解决企业所急所盼
4.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以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统筹推动人防、物防和技防,切实加强文旅行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目标,提升安全生产工作实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扭住问题隐患整改突破口,以点带面抓重点领域坚持结果导向,紧紧围绕预期结果,倒查问题隐患、倒推工作时序、倒逼整改落实,全面提升行业安全水平,推动行业安全发展三是文化遗产保护稳步推进深化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修订《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制定《苏州市传统建筑和古建筑保护更新与修缮利用工程实施意见》,开展《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案例研究》《苏州市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导则》等课题研究,加强文物保护利用顶层设计,探索新模式、新办法推动畅园有熊精品酒店、大石头巷秦宅百易晟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盘活存量发展空间,为文物建筑开发利用注入社会能量创新开展地下文物考古与研究启动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围绕重点项目开展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揭示苏州作为吴文化发源地和江南文化核心城市的文化内涵揭示苏州作为吴文化发源地和江南文化核心城市的文化内涵推动草鞋山遗址、塘北遗址、御窑遗址等一批重要的考古主动性发掘项目和虎丘综改地块等重点基建考古工作修订《苏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率先将“先考古、后出让”的基本建设考古制度列入政府规章挖掘保护红色革命遗产召开全市革命文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制定《苏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办法》,完成《苏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压实责任、全面提升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质量和水平组织申报全省革命文物(第二批)名单,3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入选拍摄革命文物宣传推介短视频,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革命文物影响力深入推进非遗保护传承“碧螺春制作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7个海外城市成功上映拙政园古典园林空间的跨媒体展示、沧浪亭昆曲《浮生六记》园林版展示2个项目入选首批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项目起草《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进一步擦亮“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金字招牌打造“非一般”活动品牌,举办“非一般的节日”系列活动,全年累计举办活动逾百场,参与人次近万人次,惠及人数逾百万人次顶层设计“博物馆之城”建设制定《关于推动苏州“博物馆之城”建设意见》,科学规划博物馆建设体系,制定《关于鼓励和促进苏州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实施办法》,将全市非国有博物馆、类博物馆纳入“一城百馆”名录,统一落实政府扶持政策推进考古博物馆、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建设,全年新增8家博物馆,城建博物馆、江南农耕文化博物馆等一批具有本土鲜明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相继开放四是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创新集群定期召开全市文化产业工作调度会,统筹协调全市文化产业规划、文化企业服务、行业统计监测等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数字文化头部企业、产业链重点项目和创新链重点人才全市各板块前瞻性布局以动漫游戏、电竞、文化信息等细分领域为重点的数字文化产业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协调各类资源,协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类问题组织申报省、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激励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依托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出“文易贷”文化金融贴息服务,举办文旅企业金融对接会,累计支持65个项目获得融资金额16630万元,并对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予以贴息支持全市33个项目入选省“十四五”时期文化及相关产业重点项目,全年计划投资88亿元阿里大文娱苏州中心•周庄数字梦工厂等10个项目入选2022年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全年计划投资
36.2亿元加快培育重点文化企业开展重点文化企业调研走访活动,跟踪监测重点企业发展指标,主动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诉求大禹网络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为苏州首家入选的文化企业,10家企业入选江苏民营文化企业30强,10家企业入选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提档升级文化产业园区载体制定《苏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认定办法》,优化提升全市文化产业园区的战略布局,积极组织认定和管理评价,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在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带动和辐射效应全市以产业园、街区、基地等命名的文化产业载体63家,其中有10个国家级、25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产业园区载体功能日趋完备有效激活文旅消费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举办2022年度苏州文旅消费季,发布主题旅游线路,打造新兴业态,推广数字人民币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姑苏区观前街区、吴江区同里古镇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昆山市、姑苏区、工业园区获评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规上文化企业1268家,较去年底增加10%,已连续10个季度保持增长,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
1504.5亿元,同比增长
10.2%五是旅游行业积极应对疫情内强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新增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苏州北太湖旅游度假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增相城区吴门望亭运河公园景区等5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新增同里古镇中川路街区和角直西汇街东市街街区2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金鸡湖景区和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成功入选省智慧旅游景区名单张家港市凤凰镇双塘村、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和常熟市海虞镇七峰村等3个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出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旅游10大精品民宿,评选10个年度旅游创新产品“芦荡星火富民燎原”线路入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单,“芦荡火种”项目入选第一批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外抓形象提升城市旅游品牌以春夏秋冬四季为横轴,苏州十大板块为纵轴,在全国打造“四季苏州最是江南”文旅品牌形象,常态化发布当季旅游产品、主题线路、必选榜单、特色活动等,全方位、立体式展现苏州江南文化的独特韵味组织开展“苏州人游苏州”体验活动、“来苏州旅游都挺好”系列直播活动,参与人次突破
203.9万,近200余款文旅产品在直播期间全部售罄,总销售近360万元打造内容生产“中央厨房”,在抖音、B站、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展现苏州四时之美开设“客源地市场线上推介会”,为疫情形势下旅游市场开拓注入新手段旅游业逐步回暖复苏全市累计接待游客数量
636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
1103.1亿元,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4%和
68.5%预计全年旅游接待人次约8450万人次,恢复至上年同期的75%,全年旅游收入1600亿元,恢复至上年同期的70虬预计实现旅游业增加值745亿元,恢复至上年同期的70%,全年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六是文旅数字化取得成效谋划文旅“137”数字建设体系明确“一个总平台、三大着力点、七个数据库”架构,以“君到苏州”文旅总入口平台为载体,推动文旅服务数字化发展、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文旅治理数字化改革三大着力点,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文物资源、文化遗产、戏曲艺术、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娱乐场所七个数据库,建成苏州文旅指挥中心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全市45家备案博物馆藏品实现藏品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采集完成率基本达到100%在“君到苏州”文旅总入口上呈现短视频、VR视频、李生场景,真正让观众足不出户参观博物馆、欣赏文物推进戏曲资源数字化将名家经典音视频转换为数字视听格式,激活传统戏曲的时代生命力收集昆曲、评弹、苏剧基础数据,共收集音视频约1720个,总时长约1350小时,图片约250张打造沉浸式立体数字戏曲体验空间,提供昆曲、评弹、苏剧等剧(书)目音视频赏析,推出VR看戏、戏曲点唱以及戏曲直播等数字化体验,为市民提供集视、听、唱、学等感官体验为一体的数字戏曲场景推进非遗数字化制定《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实施方案》,以市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等为核心,建设表演艺术类、传统工艺与医药类和民俗类非遗数据库制定《苏州市丝绸纹样数字化工程实施方案》,对丝绸博物馆、丝绸档案馆等收藏的丝绸纹样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建立全面系统、专业权威的丝绸纹样数据库推进古籍数字化推进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以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古籍整理与研究等为重点,推动苏州古籍馆打造成为全市古籍典藏和研究的核心基地截至目前,已完成数字化古籍1496部,
82.9万页,数据容量达
16.ITo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覆盖率,省公共文化云的平台(地区)覆盖率达
94.68%推进苏州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暨苏州市“城市阅读一卡通”基石工程建设,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地馆藏资源纳入服务体系推进文物监管数字化实施“文物建筑建模工程”,打造“文物智慧监管平台”,实施文物“智慧消防”工程,提升文物管理数字化能力七是重大文旅活动精彩纷呈高质量承办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突出“融合、创新、共享”主题,举办了开幕仪式及主题演出、夜游虎丘和古运河、展览展示、主题论坛、互动联动5大板块13项活动,组织各类展演530场,推介会76场,互动项目900多个,组织225家采购商,促成商洽配对1100余对,累计近10万人次走进运博会现场,现场意向交易额4000万元,线上受众突破
3.7亿人次,线上意向成交额达
1.46亿元,做到了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实现“安全、精彩、圆满”的预期目标高质量办好第十一届苏州文博会以“数字赋能•创意之都”为主题,展现数字技术和技术延伸的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汇集数千件极具创意的家居、日用等方面的设计精品,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数字产业、文化旅游、智能制造等相关行业、产业紧密对接、深度融合,线上文博会、线下主会场和分会场同步办展,线上文博会点击量达6100万人次,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超50亿元,话题曝光量突破5300万,创历届文博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新高高质量完成各类文旅展演展示任务做好国家、省交办的“相约北京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
5.18世界博物馆日”江苏主场活动、江苏省第十三届乡村旅游节分会场、苏州国际日一中日韩工艺文化展、iSING!Suzhou唐诗名篇•美国首演音乐会暨非遗展等活动,向国内外全面江南文化魅力八是文化治理实践走向深入一业一策精准开展行业纾困制定《苏州市文旅行业贯彻落实纾困和恢复发展政策意见细则》(简称“文旅纾困十八条”),发放省级旅行社创新发展、特色饭店、经纪公司纾困资金840万元,发放星级坂店、旅行社、剧院、网吧、娱乐场所等8个重点行业纾困资金1400多万元,在省内率先探索推行“履约保证保险+银行保函”替代旅行社质保金改革,覆盖5300多家市场主体,为文旅复苏送上“及时雨”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推进重大法治事项规范化、流程化,清理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专项监督等工作,获评“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专项工作优秀单位”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共完成旅行社设立审批26件,办理导游证到期换发、新申领等业务1630件,涉外营业性演出审批73项,内资演出经纪机构设立31项,延续和变更44项,娱乐场所延续和变更3项,按时办结率100%,窗口“好差评”满意度100%全力保障文旅市场安全稳定开展年度“护航”专项行动、文旅市场养老诈骗专项整治行动、“一日游”旅游市场整治行动、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共立案56起、结案46起,其中重大案件4起获得2021年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2021年度江苏省打击侵权盗版十大典型案件奖励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被国家局表彰为“有功单位”,7人表彰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