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区服务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示例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新兴动能的孵化器和居民就业的容纳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国家发布的《服务经济创新发展大纲(20_—2025年)》,吹响了由服务业经济大国向服务业经济强国迈进的号角,也进入了服务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辖区服务业效率和服务业品质,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现对我区近五年来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一、服务业引领经济作用凸显近年来,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下,我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优化升级、新兴行业不断发展,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逐步增强,新发展格局成效持续显现
(一)服务业推动增长主动力格局巩固20-20_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持续增加,分别在20—年、20—年突破300亿元、40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
10.6%,分别高于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1.1个、
1.6个百分点20—年,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6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拉动GDP增长
7.5个百分点,服务业引领作用凸显
(二)其他服务业主平台地位增强20-20—年,我区租赁商务、信息科技、居民服务等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15.5%,高于第三产业年均增速
4.9个百分点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0_年的
38.6%上升到20—年的
44.8%,拉动第三产业增长
5.0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主导地位不断增强
(三)服务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凸显20-20—年,五上企业吸纳就业总量由20—年
11.60万人增加至20—的
13.92万人,增长了
1.2倍其中,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
5.74万人,占五上企业吸纳就业人数的
41.2%,占比较20_年增加了
4.3个百分点,成为促进区域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张随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提升,辖区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我区五上法人单位中商贸、服务业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数从265个增加至492个,年均增长
18.1%,高于五上法人单位数年均增速
4.3个百分点近三年虽因疫情影响,聚集性、接触性服务业受较大冲击,但服务业整体呈现较强的发展韧性20_年,五上法人单位中商贸、服务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数占全区五上法人单位数的
77.5%,占比较20__年提升
9.4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结构更趋优化近年来,我区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逐步转型升级,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从服务业增加值构成看,20年以新兴服务业为主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26.9%,较20—年提高
7.0个百分点;以传统行业为主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8.2%,较20—年下降
4.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比重提升,说明我区服务业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
(三)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生活性服务品质需求也在不断增强,我区住宿、餐饮、汽车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业行业也实现快速增长,消费升级特征明显20—年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共38家,实现餐饮收入
2.06亿元,收入是20_年的
1.1倍2020_年餐饮收入年均增长
36.2%,餐饮消费较快发展在绿色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及市场供给能力不断优化提升的环境下,新能源汽车销售呈井喷式增长20—年,辖区新能源汽车销售额
5.99亿元,增长
371.8%20——20—年新能源o汽车销售额年均增长达1370%0
(四)服务业新兴业态加速壮大近几年直播带货、社区团购走热,为居民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线上零售规模持续扩大20—年,我区实现网上零售额342亿元,增长
4.1%,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高达
64.5%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o售额年均增长
25.4%,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
16.2个百分点,线上消费不断扩大
(五)其他服务业蓬勃发展20—20_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
33.6%九个行业门类中八个门类营业收入年均增0长达到两位数以上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均增长
42.1%,文化体育娱乐业年均增长
39.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均增长
34.9%,分别高于全区规上服务业年均增速
8.5个、
5.6个、
1.3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发展症结剖析
(一)发展质量与发达城区差距较大20—年辖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66.6%,占比分别低于雁塔、碑林、莲湖、新城
10.
3、
12.
2、
2.
4、
4.9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的支撑作用与发达城区仍有差距20_年末,辖区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共233家,占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数的
8.2%,占比在城六区中排第4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14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的
6.7%,占比在城六区中排第5位从总量看,20_年我区服务业增加值为
404.19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
5.9%,占比在城六区中排第6位总体而言,标准以上的企业发展规模及水平与发达城区差距较大,对经济贡献的作用有限
(二)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均衡问题突出近年来,我区服务业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开发区板块带动20—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
210.58亿元,其中开发区占比高达
93.8%,区属占比仅为
6.2%,区属占比较20_年下降
14.8个百分点;全区限额以上零售额累计实现
505.72亿元,其中开发区占比
89.9%,区属占比
10.1%,占比较20_年下降
6.6个百分点,区属份额逐年下降20—年,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年营业收入过亿的单位共24家,其中开发区23家,区属仅1家从行业体量和企业规模上看,区属与开发区板块存在较大差距,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三)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不够,关联度低我区区属规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道路运输、物业管理、商务服务等传统服务业领域,其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
60.8%软件和信息服o务、检验检测认证、研发设计、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偏小,25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中仅1家为制造业相关企业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不够,未能有效挖掘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内力,从而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服务业发展深度不足,竞争力不强从商圈经济看,我区消费商圈有所提升完善,先后入驻华阳城、华夏幸福里商业综合体,但在体量、业态、体验感上与大唐不夜城、小寨商圈等存在一定差距20_年辖区仅有商业综合体2家,占全市商业综合体数的
2.7%,占比偏小;从一刻便民圈经济看,20_年我区零售业连锁经营门店数达80个,虽然经营门店数快速增长,但本区法人连锁经营企业数仅有1家,即欣康医药,其他商品类及住宿餐饮业连锁经营企业仍然空缺;从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来看,区属涉及的行业门类广度,发展深度和质量均不够区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仍以汽车销售、医药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业态为主,互联网+商业运行模式发展较为缓慢,高端商品消费及服务消费外流现象依然没有得到缓解
(五)高新技术创新驱动作用乏力技术创新不仅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还能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区服务业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明显存在短板,20—年辖区高技术服务业企业29家,占规上服务业企业单位数的
16.8%;规上服务业企业中涉及研发活动的仅18家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合计6285万元,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
0.29%
四、综合施策推动服务业发展
(一)按照存量升级优化,增量弥补短板的原则,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一是优化政策服务,精准扶持潜力企业加大现存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精准帮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不同行业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积极扶持潜力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二是充分利用流量经济引进自带流量的重点项目充分利用半坡艺术区、机车主题公园、白鹿仓等IP,引进城市级商业和文旅项目,重点加强商业与旅游、物流、金融以及其他文化产业的联动,做大做强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技术推广等行业,弥补行业短板,优化产业转型升级
(二)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打破传统商业运营模式,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科技创新是现代商贸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围绕4条地铁线路及沪满河沿线创新开展地铁+、沿河+经济带,通过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及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带动管理、市场和商业模式创新着眼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消费升级发展的新形势,创新无接触方式,推动线上购物、在线文娱、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新型消费,线上引流实体消费鼓励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促进线上线下互动
(三)完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积极探索特色融合发展路径,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
(四)推进区域合理布局,打造协调发展新格局充分利用沪濡、港务区产业带动辐射作用,推动区属跟进式发展充分发挥济浦文旅特色景区、园区的溢出效应,以濡河为纽带串联生态景点,引流游览人群,打造半小时生态、文化旅游圈依托港务区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纾解港务区功能,形成大—物流、仓储、贸易、加工物流园区,进一步发展金融、电子商务、加工智造等多功能的现代智慧物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