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设计中的设计》读书心得《设计中的设计》读书心得「篇一」这本书无法让人更懂设计,它为你武装设计的思维,并要求你不断迭代关于设计的观念
一、原研哉作为一名设计者二零零一年起,原研哉受田中先生之托成为无印良品咨询委员会的一员,构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无印良品呈现出的形态极简主义/简约在无印良品这里并不能粗暴地概括为简洁和朴素,因为简化工序会使其更易被模仿;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优雅而质朴的生活提案”,从而形成世界性的影响根植于日本的品牌能够成为WORLDMUJL一部分是由于田中先生所倡导的“从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中提炼而成”,另一部分便是原研哉对它的发扬光大这一理念除了指导产品开发,在向受众直接表达的平面广告上也产生了经典的呈现《地平线》系列取景于“乌犹尼”盐湖和“马鲁哈”草原,意在通过一条完美的地平线表达“虚无”Emptiness的概念拍摄这个普遍真理的自然景象在4米高的地方取景,地平线将天和地完美分割原研哉作为独立设计师也设计了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册
二、《设计中的设计》对我曾经工作的启示设计不是做加法的模样那涉及的方面就实在太多,若要一步步理清是在不是我一个普通读者能做到的仅仅简单就人口而言,如果中国也只有一亿三千万人口,那或许我们现存的文化又是另外一个面貌经济效益控制文化,或是文化引领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一个问题中国闭关锁国遭受了很大的代价,但是那段时间在封闭的环境内也孕育出了性纯的本土文化现在被浪潮一冲,闭关锁国也许仅存的一点价值都没了反观日本,江户时期同样闭关锁国,遭受二战打击和西方经济浪潮的冲击,这样的环境下都还能培育出优秀的本土文化设计,让人想到的是“加法”或者“浓墨重彩”是一种加在原材料上的改变它的想法,也是一种加在物与物之间的结构,或者赋予色值这本书第一次让我意识到设计的本质一一先“深入”地理解,再“浅浅”地表达;它不应该被注意到,因为最完美的设计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整体在达到这个理解之前,引起省思的是原研哉提出的“留白”,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水墨画里的词汇当把“留白”作为“设计”的理念提出,产生了奇妙的对比在无印良品所有的物品中,牙刷架是它的设计理念最生动体现,“扳指”状的牙刷托完全脱离传统牙刷杯的规制它意味着终极的指向从新产品设计的角度而言,人群的区隔、产品的定位是它的原点,它的配方、它的包装设计是随之而生的产物,就如鸡和蛋这一整套的动作能够称之为设计当人们谈论设计之时,是从微观的角度把它具象成为了一幅图或者一个视觉作品这个思路在炮制多美滋高端新产品“致粹”的时候得到了完整的练习,它的视觉体系出发点不是理性的说服,而首先是感性的共情读后感•它共情的对象是和虎妈相对的另一类新手妈妈,她们不为自己的孩子预设既定的角色,而是通过陪伴,来发掘并充分激发孩子的潜力而落到“奶粉”这样严谨的产品,它的产品支撑点在于改变营养元素的结构,激发它提供的免疫作用在视觉设计上,如何把产品的理性和人群的诉求无声地联系起来?首先找到了一个比喻一一钻石,钻石和碳由相同的元素构成,结构使它们有天和地的区别在包装的设计上,将钻石的切面及透光的效果作为设计的元素,或者可理解为基底,不言自明地表现高端、可靠、坚实,又不似其它奶粉般冷感
三、再看《设计中的设计》时隔多年,在现在的平面工作、甚至管理工作中这本书里朴素的话语依旧会随之浮现《设计中的设计》读书心得「篇二」坦白的说,在进入大学之前我并不知道设计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也一直想知道答案在十一假期的时候我就在书店买了一本老师推荐的《设计中的设计》这一本书,想从中获取我想要的答案于是带着问题,我就开始了我的“发现之旅”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简单干净,虽然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不过却散发着神秘感这本书的作者是原研哉他是日本平面设计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目录的前面是三位设计界的大师李埃德尔库特、前田约翰和杰斯帕莫里森对作者原研哉的评价以及对《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的体会,这使我在没有阅读之前就明白,我会在这本书中找到我想要的答案,也许我对设计这个词的意思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用语言表达设计是另一种设计行为”这是原研哉在书的最前面说的一句话,在前言部分,我终于找到了作者对这句话的解释理解一个东西不是能够定义它或是描述它,而是把这个我们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拿过来,让它变得不知,并激起我们对其真实性的新鲜感,从而深化我们对它的理解所以当作者用语言去表达他心目中的设计的时候,他就是将他心中原有的设计的概念推翻,然后再去从一个陌生的角度去认识设计,这也是一种设计行为这句话也同样是在告诉我们,设计任何东西,不要被其原本的事实规律所框住,一定要打破原有的规律,重新去认识它,理解它,这样才会真正的设计出好的作品书中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原研哉通过一些工业设计产品的图片,加上他的解说,使其表达出一些工业设计创新、造福于人类、带给人类便捷、的地方书的第一章是RE-DESIGN,“RE-DESIGN”这个词的意义,简单的说就是“重新设计”,就是重新面对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事物,从这些为我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寻求现在设计的真谛,给日常生活用品赋予新的生命,这是我真正感兴趣的课题,“RE-DE-SIGN”这个词,也包含了把社会中人们共有的、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意义,这也就是第一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在设计中,不要去追求那些奇异的事物,而是从人们所“共有”的物品中来提取价值,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重新审视“设计”这个概念第二章HAPTIC——五官的觉醒,haptic在英文字典中的意思是触觉的,而这一章就是希望我们思考如何以自己的感觉进行认知的态度与颜色、形状、材料和质地打交道是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用不同的感觉去表达一种产品,那么效果也会各有不同而是“不是如何创造,而是如果让某人感受某物这一章把这种对人类感官的创造性唤醒成为“感觉的设计”一幅能够触动你的工业设计产品一定要有他独特设计材料,让人有视觉上的冲击力我很喜欢津村耕佑设计的灯笼,他打破了传统灯笼的纸质样式,而是选了植发技术,在一位假发制作师的配合下将其运用于传统日本灯笼这种灯笼有人称之为“鬼灯,我第一眼看到图片的时候真的被吓了一跳,我感觉没有人会将假发做成灯笼,虽然有点吓人,不过这就是利用了触摸感觉的激发,才有了这个创意产品而•这个灯笼也是改进了原有灯笼的不够结实的弱点,使其变得既有个性又耐用我喜欢这本书的第五章MUJI无印良品一一无,亦所有这一章主要讲的是无印良品这个品牌无印良品是一个日本杂货品牌,在日文文中意为无品牌标志的好产品产品类别以日常用品为主产品注重纯朴、简洁、环保、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包装与产品设计上皆无品牌标志而无印良品的创造理念就是搜寻最宽容的材料,生产方法与形式,从简单中诞生出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美学而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也就是书的作者原研哉将无印良品的广告建议的理念是空广告传播一般是指将你想让受众了解的观点进一步明确的过程,将其转化为一种好理解的信息,这也许就是无印良品受大家追捧的原因之一吧而且无印良品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极简,它省去了不必要的设计,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程序为了环保和消费健康,无印良品也本着不能用如PVC等材料的原则,尽量从简,对环保再生材料的重视和将包装简化到最基本的状态,无印良品也赢得了环保主义的拥护这也是原研哉的设计思想,对自然地追求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不禁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到底是什么呢?我感觉,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的不落陈规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设计被需求的空间并存在其中进行设计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使其在设计的领域中迈上了成功之路而原研哉曾说过“像设计不应该只看短期反应,而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若每一个设计师都有一种追求市场的品味、对设计的感受性就会不断地提升,社会了解设计意义的所在,设计师才会有更大的发挥”所以对于设计,对于一个未来可能成为设计师的我们,一定要在创造的同时,发现其本身的价值,只有这样,才会发掘物质其本身的价值那到底什么是设计呢?我认为,设计不光是一种学问,他是一种体现物品本身价值的必需品,一个好的工业设计产品,可以为企业创收,但却不能丢掉产品本身的特征就像无印良品一样,虽然外观并没有那么特别,而且颜色也没有那么鲜艳,但是设计师却用了最朴实的手法将其表达出来,既环保,又可以高度表现出他的功能所在,这也就是设计的最高境界了我会追寻着原研哉老先生的脚步,去学习,去体会,去实现我的设计之梦《设计中的设计》读书心得「篇三」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生活,艺术中处处都体现这生活、体现这自然因此,艺术丰富多彩,生活也是艺术美的源泉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它是回归生活,艺术与生活之间是相互融合,同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一、生活是一门艺术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一门艺术生活是指人在物质界中的一切活动如耕种、吃饭、游玩、睡觉等等而艺术又是什么呢?艺术是指人在物质界的一切活动,对自然现象进行的感觉、感受、体验、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不同时代呈现着不同时代的艺术,也相对有着不同时代风格的出现生活中充满着艺术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广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惊艳、春风抚柳之温馨;从听觉上,我们听到鸟儿争鸣、高山流水、惊涛拍浪;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艺术教育也不再是从事艺术专业人员的专门教育,而是作为大众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艺术的感觉、想像、创造等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必要素质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特有的艺术,同时也有每个时代的艺术格调也都不相同艺术的想象力、拓展性,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各种复合型人才的必备基础通过艺术与生活的接轨,可以丰富我们自身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与创造能力,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享受生活,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传递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的品质我相信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生活被艺术渗透,说明生活本来就是一门艺术
二、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谓源于,艺术是生活的提炼,艺术家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将其浓缩成艺术作品呈现;所谓高于,艺术呈现出来的是修饰以后的生活,现实固有种种无奈难以改变,而艺术是精神的自由空间,艺术家在创作时将个人憧憬呈现于作品之中,以寻求一种精神信仰的寄托,以实现心灵以及精神释放的窗口生活是艺术唯一的源泉这是因为,无论艺术的形式如何变化,它唯一的目的就是在于“服务于生活”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为了适应环境,开始制造工具,这就为艺术的起源创造了条件不单单要满足生存需求,还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艺术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应,而社会生活又是艺术的源泉蓼术创作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让创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康定斯基说“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产儿,同时也是孕育了我们情感的母亲”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家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人,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富含着生活的经历,烙印着生活的气息无论多么抽象的艺术形象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与它相对应的原型,从这个角度来讲,更加符合“生活是艺术唯一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
三、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反作用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反过来作用于生活但是生活这个词语时刻围绕在我们耳边却要你解答出来却又无从开口其实生活这个词指的是人们在自然中所做的一切事情,比如工作、学习、睡觉等等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从这当中提炼出的精华,通过加工并且把它呈现出来例如绘画中用红色的颜料表现夏天太阳的炙热,乐曲中用调子的快慢表达事件的缓急,表演中用各色各样的服装表示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总而言之就是用艺术解释自然生活的规律和逻辑把广阔的大自然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其目的不言而喻主观上使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从而更进一步溶于自然、以至于更好的和自然协调发展实际上他将会透过艺术表现出某种精神和文化从而使人们学习这种精神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例如耳熟能详的司母戊大方鼎,最初人们制造出来的初衷是用于烹煮,随着封建王朝赋予其权力的象征,其用途发生根本变化,从而用于祭祀到如今他的艺术价值又发生了巨变,成为了纯粹的艺术品,让人们又真实的去感受作品本身所带来的价值人类的艺术史证明,艺术绝不能与生活脱节,否则艺术失去生命的养分与光华,而生活永远是艺术可参照、借鉴和推成出新的动力与灵感的来源人类生活是因为有艺术的存在,才有了精神世界,思想变得愈加文明、充实,而艺术的审美观念,在推进着社会向更高的文明层次发展
四、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却又高于生活从远古时期拥有人类文明开始,艺术就伴随着人们的生存而出现,图腾文化就是一种艺术的象征人类艺术活动与人类早期设计融为一体,随着社会的分工不同,专业性的不断加强,使得艺术从技术中分离出来,使其艺术也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任何事物也都将与艺术发生着碰撞它和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一样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活给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而艺术尽可能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在自然、生活中体验到雪花融化、树枝的发芽、鸟儿的歌唱、江河的奔腾过认知,产生感悟,雪花因为为什么融化?树枝为谁发芽?江河为谁奔腾?抒发我们对自然、生活的情感;再把这些情感转换成其他的艺术形式,如书法、舞蹈、音乐、绘画等等,使我们能更好地融合在自然中生活和艺术环环相互紧扣,相依相存就如广为流传的一样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细心点就会发现艺术与我们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就是创造了人的本身”起初,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一切劳动都不具备任何的审美性质,那个阶段,艺术与生活还是“一体的“,也就无所谓孰高孰低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伴随劳动的艺术形态也得到了发展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微妙维肖,且一直是动态变化的,这两者之间有“水乳交融”的共性,也有各自“精彩”的特异性不论怎么变化,生活都永远是艺术的源泉,而艺术就是对生活的感悟和提炼,其目的是服务于生活希望我们珍惜生活的同时,享受生活,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艺术,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设计中的设计》读书心得「篇四」书里,原研哉谈到了日本人的边缘意识,他在书里提到这种意识也许和日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关,在亚洲甚至都能算上独有的我自认没有什么盲目的爱国情怀,认为如今的中国在各方面吊打日本实际情况甚至与此相反,在我心里,我们国家跟日本的差距不是用GDP能够弥补的但是,我还是要说,书里所说的这种边缘意识不仅仅独存在于日本所以,在这里我想谈一谈我们自己的边缘意识文化,我想用中国国画作为这个切入点一直觉得中国国画格调真的挺高,西洋画包罗万千,工艺技法,空间结构,笔触光影让你目不暇接,可是中国国画里有哲学一切艺术要以哲学为立足点,利益便自然高了一个台阶,好作品很多,有思想的作品难得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思想其实中国人几千年前就有人懂了至于我们的文化是如何衍变成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