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教案《拿来主义》
一、教学内容分析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写于1934年6月4日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鲁迅一直非常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他的观点最早偏重于对某些顽固派吹捧〃国粹〃的批判,接着也批判过一味崇洋、西化的论调这在当时,他的批判都有针对性,是针对着全盘继承论和全盘否定论两个极端的两个极端当然都不对,反对走这两个极端,如能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为指导,另外探索正确的道路,本来完全有可能,但由于缺乏〃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精神、态度和能力,不少人反而彷徨,甚至害怕起来了,对文学遗产采取了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态度其中,也有一些是主张革新,要求创新的进步人物在他们看来,不向文学遗产拿点东西,照样可以创造出新文化、新文艺来,仿佛革新与继承是没有什么关系,更没有必然关系的正是针对着这种新情况,新问题,也怀着不可抑止的激情,写了这篇《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中的基本观点,虽然在他成于此文前后的其他文章中也有所表现,但都不如此文表现得集中、全面而且形象生动为了更详细地理解他这篇文章,我们有必要参看他其他一些文章不过此文的确是他讨论文学遗产批判继承问题的一篇最重要、最深刻的文章虽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今天读时仍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着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因为半个世纪来,被他在这篇战斗檄文里指责为〃孱头〃,怒骂为〃昏蛋〃,鄙夷为〃废物〃的人仍不断出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刻内涵2掌握本文的论证思路,初步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感受鲁迅杂文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体操,精神成长的大餐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构建民主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文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认识鲁迅强烈的“战士”责任感,树立对待文化资源的正确态度,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博大的心胸和自信、理智的健康的心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全文思路,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刻内涵教学难点用拿主义观点对当今生活现象进行自主分析探究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二、阅读文本,梳理探究
1、师生互动课文题目是“拿来主义”,面对文题,你会提什么问题?明确拿来主义是什么?拿什么?为什么拿?怎么拿?拿了会怎样?
2、学生活动紧扣“拿”字,阅读课文,自由选题,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点拨
①拿来主义是什么?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一一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一一看得清楚,有辨别;自己来拿一一积极主动,有选择)
②拿什么?文化遗产(外国、本国)
③为什么要拿?闭关主义,此路不通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所以,要自己拿来!
④怎么拿?方法占有,挑选一一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条件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也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⑤拿了会怎样?(第10段)最终实现“创新”主人是新主人,宅子就会成为新宅子一一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
3、师生总结用表格总理以上思路,写一段话总结以上内容明确总结参考送去主义破闭关主义含义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拿来主义立办法占有,挑选一一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结果创新(目的)一一新人、新宅子、新文艺总结参考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使国家穷困,送来又非我所需,所以要拿来,运用脑髓,自己来拿怎么拿来呢?就是挑选,占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只有这样,人才成为新人,文艺才成为新文艺
三、应用文本,拓展延伸
1、文章第6节批驳了帝国主义“送给”中国的东西一一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小东西,对这些东西现在你都怎么看待?试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分别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论述,讨论交流,言之成理即可)明确今天我们去看法国香粉、美国电影和日本商品,应该区别对待,从接纳外来文明、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的角度正面加以思考,这才正是拿来主义的本质
2、有报刊载文《洋节入侵,圣诞节将成“第二春节”?》,也有这样一个故事圣诞节即将来临,满街的圣诞老人和卡通人物将孩子们的生活烘托得洋味十足,一位爸爸3岁的儿子买了一本古诗词,诗词的扉页就是大思想家孔子的图像爸爸没有想到,儿子打开书本后竟然大呼“爸爸,这本书上也有圣诞老人啊!”爸爸连忙给孩子纠正说“错啦!这不是圣诞老人,是咱们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但是,更没想到的是,这时孩子竟一脸严肃,大声说“你才错了呢!你看他这长长的胡子,和街上的圣诞老人差不多啊!”老师家住在黄陵,曾目睹了下面这一幕2005年重阳节,黄帝陵轩辕庙碑亭里,一个12岁上下的男孩一边小跑着手指庙里一块石碑,一边大喊到:“爸爸,爸爸,快,快到‘炎黄孙子下照个相吧!”其实巨碑上是邓小平题写的“炎黄子孙”四个大字?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洋节入侵与传统节日的不断淡化?明确对待洋节取其精华,不拒绝,也不盲目崇尚,了解洋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探究洋节对于振兴传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