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科学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习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教学重难点
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科学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习有条理地说明事理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夏至、冬至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小满麦类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最热的季节处署“处”是止的意思,表示夏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寒露天冷,露水很凉霜降开始下霜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二、作者简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竺可桢
(18907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有很高造诣重要作品有《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等
三、文体知识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认识、了解这个或这类事物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语言上是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
四、检查字词(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翩然・p ia n孕育y Cin■簌簌■s u刺槐hu Gi萌发m eng农谚y dn■•衰草■shu ai连翘q ia o载途z ai销声匿迹xiGon i••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2.解释下面的词语萌发种子或者抱子发芽次第一个挨一个地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风雪载途风雪满路,遍地都是
五、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
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
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全文分析(教师提问,学生思考作答)
1.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明确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形象的感受这几句话通过时间顺序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四季图”,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铺垫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作者列举的这三个例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次序能否打乱?明确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不能打乱顺序这三个例子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我国北方的同一地区,杏花二月开,桃花三月开布谷鸟鸣叫之时,正是割麦种稻之时同时也照应了后面一句“花香鸟语”
3.课文第三自然段与
一、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明确第三自然段是对第
一、二自然段所列现象的深入发掘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的逻辑关系
4.“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到十天左右”,句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明确不能“左右”对十天进行了限定,表示一个大概的数字,如果去掉就变成一个确切的数字,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介绍说明
6.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呢?明确因为一般人认为近海地区的气温都比内陆暖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此时举一个例子,存在偶然性,说服力不强,举两个例子增强了说服力7•课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本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又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强调了研究物候学的最终目的
七、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小组推选一位学生作答)
1.课文770自然段中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明确不能颠倒,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度由大到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体现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晰,不能打乱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的?明确本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整体看,文章的思路是自然现象——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样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说明,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又使读者对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有了清楚的认识
八、本文主旨《大自然的语言》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及其成因、意义等,告诉我们,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九、文本特色
1.用语典雅、生动、准确本文语言典雅、生动如开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贴切用“翩然”写燕子归来,写出了燕子轻盈灵动的姿态用“簌簌”写秋风吹落叶的声音,写出了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叶子颜色逐渐变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简练、典雅、生动,富有表现力同时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如“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既而论,措辞严谨
2.思路清晰,结构分明全文共分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第一部分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生产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与文章结尾相互照应;第三部分写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一部分写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再次突出了“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相照应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课后作业课文开头以概括性的语言,描述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请仿照这一段,写出你对秋天(或其他季节)的印象200字左右答案立秋过后,气温渐渐从炽热转为凉爽,天空变得高远,树叶开始变黄,秋风吹来,叶子像金色的蝴蝶随风飘舞,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又各自散开再过几天,大雁排着“人”字形的队伍,唱着进行曲,振翅飞向南方花园里,菊花次第开放,红的如火,白的像雪,黄的赛金,送来了阵阵芬芳田野里,棉花笑咧了嘴,谷子笑弯了腰,高粱扬起火红的脸庞……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不远处,农民伯伯在收获庄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