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古诗词诵读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责任与担当”为人文主题,设计了“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选取了两组四篇古代思辨性文本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代优秀士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以史为鉴,积极思考而发出的“理性的声音”倾听这些理性的声音,可以激发心怀天下、勇担责任、坚守道义的精神,培养关注现实、深入思考的意识,也可以从中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预习案[品味诗歌意蕴]
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代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杜甫青年时期,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两次约见李白,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备受颠沛流离之苦,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二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死在湘江上的一只小船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二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蜀相》《客至》《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旅夜书怀》,“三吏”“三别”等
二、背景链接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三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面对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赞叹;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豪迈气概
(4)《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描写已经临近中秋,浩瀚的湖面水波不兴,皓月当空、玉宇澄澈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5)《念奴娇•过洞庭》中,“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景”与“,”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答案
(1)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2)尽挹西江细斟北斗
(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⑷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5)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品味诗歌意蕴]
一、作者简介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明代戏曲作家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被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和《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与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课文简介【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园惊梦》就是用该曲牌演唱的【皂罗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
(1617)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与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和《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三、诗歌赏析此曲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己家的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并对此感到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全曲语言精美,以词的手法写曲,抒情、写景及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生动、真切感人,流动着优雅的韵律之美首句“原来始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炫目的春园物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不只是流连其中,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一一“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春色将匆匆归去的联想,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这里夹杂着深深的伤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样多姿多彩,然而却无一人走进来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一一“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两句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女主人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读者不难从中窥探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随堂即时训练]
1.下面对本曲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原来始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情与景的矛盾,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B.“原来”一词犹如百花园门前的一道屏风,游人经过,顿觉春色扑面,春花斗艳“红”与“紫”,描绘出鲜花盛开百媚千娇的美,这是一“喜”;而这样的美景“都付与断井颓垣”,这是一“怨二这一“喜”一“怨”,表现了主人公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怨恨C.”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J这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感叹,把万般愁绪、满腹哀怨融入“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之中D.这支曲子情深意远,有客观描绘,有主观抒情,情与景水乳交融,是历来传诵的借景抒情、富于诗情画意的名曲解析选C“这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感叹”错没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二
2.【皂罗袍】这支曲词历来被誉为“惊才艳绝之作”请你指出其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杜丽娘怎样的复杂心情参考答案【皂罗袍】描绘了花园明媚诱人的春光,更传神地表现了杜丽娘由惊异、欢悦到无限惆怅的复杂心情
3.情境式默写
(1)《游园(【皂罗袍】)》中,写大好春光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春景将匆匆归去的联想则轰然震响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惊惧和无奈,这句话是“,J
(2)《游园(【皂罗袍】)》中,“,两句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了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答案⑴原来嫡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课后素养评价]
一、语言基础落实练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凭轩涕泗..流涕泗眼泪鼻涕B.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肃肃杀C.短发萧骚..襟袖冷萧骚稀疏D.谩.嗟荣辱谩同“漫”,徒然解析选B肃肃爽,天高气爽
2.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戎马..关山北戎马战马,代指战争B.六朝..旧事随流水六朝三国吴、西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建都于金陵,史称“六朝”C.尽挹西江..西江长江D.临川四梦....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解析选B“西晋”应改为“东晋”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对仗工整,凝练概括地描绘出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中的水天一色之景
(2)在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长江辽阔、青山林立的壮丽景象
(3)在《登岳阳楼》中,杜甫用“,”两句极言自己孤寂、病老的状态答案
(1)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4.原文中有一条引用,你认为它应该在文中哪一个位置更恰当()现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论古代画,对此颇有感悟“实先由形似之极致而超入神奇之妙境也A.甲B.乙C.丙D.丁解析选B引用句的意思是写实是由外在的极致相似进入超凡神奇的境地,用文中的表述来讲,就是应该由形及神,形神相合设空段中,【丙】段讲的是形象由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融而成;【丁】段论述了意象带有作者的主观表意;只有【甲】【乙】段涉及了形、神的概念和关系【甲】前一句提出了意象和形、神的问题,后一句解释了形、神的概念,联系紧密,逻辑通顺,不适合引用语句;【乙】前已经提出了形、神的概念,简单陈述了意象应形神兼备的观点,此处引用宗白华的语句,既提供了论据,又拓展了观点,使行文更显严谨权威故应在【乙】处填入所给句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神,形声字,“示”是形旁,与祭祀有关,“申”是声旁,“神”本意是天地的主宰B.运斤,挥动斧头砍削,形容技艺的高超文中意思是匠人心中有构思后的形象,然后进行加工C.媒介,与“媒体”不同,“媒体”是荷载信息的载体,“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者事物D.加点的句子是“意象”一词的定义,下定义由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属概念构成,多采用判断句来表达解析选D加点句是对“意象”一词的诠释,不是下定义
6.请根据材料最后画线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参考答案骆宾王笔下“无人信高洁”的“蝉”郑板桥笔下“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就文学艺术的诸种门类而言,哪两者的关系〜最密切?我们发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
①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它们有相近的本质,表现人的心灵世界,都要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
②仅唐代就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杰作当今时代,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相比,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
③一类是听乐记感,一类是音乐礼赞
7.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
①②③参考答案
①后来虽然分了家
②古代描写音乐的诗很多
③其中的诗分两类
8.请分别写一句话,用“最”字对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强调每句不超过15个字参考答案
①诗歌与音乐最密切;
②诗人最易与音乐产生共鸣;
③《音乐女神》的音乐和诗结合得最好(意思对即可)
二、古诗歌鉴赏增分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杜甫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礼加徐孺〜子
①,诗接谢宣城
②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敢违渔父问
③,从此更南征
④[注]
①徐孺子东汉名士徐稚,字孺子太守陈蕃在郡不接宾客,惟徐稚来,特设一榻待之,去则悬之
②谢宣城谢眺,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谢胱传》中记载“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二
③引自《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
④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写登岳阳楼见湖阔云涌、楼高晚晴、丛梅并发、春草萌生,可谓阴晴迭换,丰富多彩,但与“吴楚东南加,乾坤日夜浮”相比,少了宏阔的意境B.诗人漂泊流落,在岳阳有人能够盛情礼待于他,因此诗人通过“楼孤属晚晴”中的“晚晴”表达了不再感觉那么孤独,甚至心头还有些许暖意的慨叹C.“诗接”一句写登楼唱和的情形,诗人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宣城,既表现了诗人对裴使君的赞誉之情,也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风采雅兴D.本诗为五言律诗,用韵工整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关联,用典和想象的手法运用为诗歌增色不少全诗情感基调压抑低沉,意旨表达含蓄内敛解析选D“情感基调压抑低沉”分析有误裴使君对杜甫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此时此刻,杜甫心情愉悦中透着激动而杜甫到岳阳对裴使君来说,也是十分高兴的本诗情感基调高亢激昂,诗人对此行是持乐观的态度的,心中满怀期待
10.本诗的主要写作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有人认为杜甫《登岳阳楼》的思想境界远远超越本诗,试结合诗句举一个例子,并作分析参考答案本诗的主要写作目的渴望得到裴使君赏识,能够被收留与重用诗人将裴使君比作礼贤下士的陈蕃,自比徐孺子,运用渔父问屈原的典故,对自己能被收留和重用心存希望思想境界本诗表达了诗人受到礼遇的喜悦之情诗人来到岳阳受到当地使君的接待,登楼赏景,充满喜悦而《登岳阳楼》除了表达了老来贫病漂泊的苍凉落寞之叹,更表达了不忘边关战事的忧国忧民情怀,如“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诉衷情•和俞秀老鹤词〜(其四)王安石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碧云举翩千里,其奈有鸾皇临济处,德山行
①,果承当自时降住,一切天魔,扫地焚香[注]
①临济义玄和德山宣鉴是同一时代的两个禅宗大师,皆以门风峻烈著称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燕子千里翱翔,志向是成为国家的栋梁,表达了对燕子的赞赏B.燕子和凤凰,作者都有所指,有所托,这是诗歌中常用的托物言志C.作者与临济和德山两大禅宗都有交往,作者借此表达了继承两家的意愿D.作者说要以降服天魔为己任,也暗示了作者要扫除改革路上的障碍解析选A“写燕子千里翱翔,志向是成为国家的栋梁,表达了对燕子的赞赏”错上阕“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是写燕子在梁间筑巢,它们的志向也仅仅在“雕梁”,这是对燕子的否定;而“碧云举翩千里”的是凤凰,作者表达了对凤凰的赞美
12.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称呼王安石为“拗相公”,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执拗”在何处参考答案
①不为个人私利而奔走,执着追求高远的理想;
②以坚定的态度、严峻的风格追求改革的力度;
③坚信会扫除一切障碍,期盼改革的成功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六州歌头张孝祥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
①,殆天数,非人力;洙泗
②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③看名王
④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
⑤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鹫,若为情
⑥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注]
①当年事指靖康二年中原沦陷的“靖康之变”
②洙泗鲁国二水名,流经曲阜,孔子曾在此讲学
③区(6u)脱纵横土堡很多区脱,匈奴语称边境屯戍或守望之处
④名王此指敌方将帅
⑤干羽干盾和雉羽,都是舞蹈乐具
⑥若为情何以为情,犹今之“怎么好意思: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头写江淮之间,关塞视野平阔,征尘暗淡,霜风凄紧,凸显荒凉B.礼乐之邦已成腥臊之所,耕稼之地变为游牧之乡,对比鲜明,令人心惊C.作者不忘杀敌武器,把犀利的词笔直指残暴蹂蹒南宋臣民的金国侵略者D.中原遗老南望皇帝仪仗、行人忠愤洒泪的神态描写反映了民心之所向解析选C主旨错解,从“空埃蠹”来看,作者写杀敌武器已遭尘封虫蛀,自己报国无门,把犀利的词笔直指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
14.这首词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参考答案
①对山河破碎的痛苦和愤慨
②金人南下之心未死,对国势可危的担心
③对自己空有杀敌的武器,却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④对朝廷当政者苟安于和议现状的愤慨
⑤与中原人民空盼光复的难过之情的共鸣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宿江边阁
①杜〜甫暝色
②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③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注]
①大历元年
(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
②暝色暮色
③次水门位于水门水门,指瞿塘峡口
1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延”有接引的意思,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写出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之状,赋予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B.颔联中“宿”字,活化了深夜山间薄云停驻的情态;“翻”字,既写出了大江日夜奔流的气势,又烘托出诗人孤寂的情怀和难平的心绪C.颈联中空中鹳鹤之“静”和山谷间的豺狼之“喧”,动静结合,表现出了夜晚的寂静与悲凉气氛D.此诗卒章显志,点出了“不眠”的原因全诗既写景,虚实结合;又写情,融景入情,是一首情景并茂的佳作解析选D”既写景,虚实结合”错误,全诗中间两联写的是在江边高阁夜晚所见所闻,全为实写
16.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文天祥,目睹国势衰落也写诗发出浩叹阅读文天祥的《即事》,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与同即事
①文天祥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白发应多长,苍头
②少有存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注]
①1276年,元军兵临南宋首都临安城下,文天祥出使元营谈判,被扣留,后脱险此诗作于诗人从通州逃至海门时
②苍头这里指士卒、奴仆参考答案异杜甫诗,“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写出了诗人作为一介平民,在战乱之时,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的悲哀文天祥诗,”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意思是只要自己没死,随时准备报效国家,表达了诗人于国家危亡之时犹思舍身奉献的爱国精神同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身处潦倒艰难的境况,仍然关心国事,忧国忧民[全册仿真验收评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一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微善,真性情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取材于刘敬《〈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居L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材料三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比如,在金钏儿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儿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B.红楼女子的美胸怀和巨大痛苦的名篇
三、诗歌赏析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首联写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但句中又不见高兴的字眼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诗人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诗人的心头,并随着诗人一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颔联紧扣上联的“水”字,虽然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楚大地就好像被洞庭湖水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诉”字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后一句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浮”字也有动态感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这不是简单的夸张手法,还有视觉、感觉和想象的问题境界广阔,气魄宏大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透露出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颈联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写出了诗人的孤苦音信断绝,使诗人无法了解朝中和地方上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痛苦的“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只小船上漂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上联是远望,随着湖水向四际望去,水天相接,联想到吴楚,联想到整个乾坤这一联近看,看到了孤舟,于是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处境这两联表面看起来毫无联系,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C.材料二曹雪芹设计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D.“冷香丸”对宝钗治疗内热外冷的分裂性格有益,对宝钗扭曲真实心性又有害解析选B“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错误,材料一第四段为“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是“有些女子”和“另一些女子”,选项扩大范围
2.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理由阐释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一项是(3分)()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B.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C.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解析选A材料二第二段“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这种解释不是胡菊人先生的,第三段“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内容在第四段
3.下列说法中,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C.认为金钏儿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D.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儿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解析选C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错误,材料三第三段有“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参考答案
①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开头提出观点,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全文
②主体部分运用例证法,论证了“有待商榷”这一观点,进而证明曹雪芹塑造宝钗这一形象的特点与成功
③主体两段都运用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来证明论点,先承认对方观点有道理,再转而阐述观点的不合理性,以退为进,说理严密
④文章论证时有破有立,既批驳了“指责宝钗奸这一不合理的观点,又树立起“宝钗性格是复杂的”“作者塑造宝钗的成功性”的观点
5.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
①从创作原则看,《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
一、单薄
②从读者角度看,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钗的评价
③从写作手法看,《红楼梦》运用了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和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
2、过程和方法诵读法和讨论法以及背诵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责任和担当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学生的诗词素养比较差,对诗词缺乏兴趣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背诵能力需要加强
八、板书设计实际在内涵上是一脉相通的前两句是借写远景象征性地、比拟性地暗示国势的动荡不安正是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施展抱负的痛心于是这孤舟漂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心头这两联中,上联境界极大,下联境界却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间也包含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自己鲜明对照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乾坤”与“孤舟”对比,阔大者更显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尾联“戎马关山北”,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得老泪纵横了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年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凭轩涕泗流”一句,凝聚着诗人对自己孤苦处境和国家时局的无可奈何、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随堂即时训练]
1.下面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B.颔联写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诉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解析选C“与全诗联系不紧”错
2.“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一句中“诉”和“浮”有何妙处?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参考答案
①一“诉”一“浮”,将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②“诉”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③“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都像是昼夜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3.情境式默写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⑵《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⑷《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5)古人有许多写洞庭湖壮阔景象的诗句,孟浩然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有“,:
(6)《登岳阳楼》中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O答案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
(6)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背景链接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出知江宁府时所写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种种危机在这种情形之下,词人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成了名篇佳作
三、诗歌赏析此词上阕描绘金陵壮丽景色,下阕转入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腐朽生活,对六朝兴亡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此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为下阕怀古所描述的遥远的时间做铺垫“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澄江似练”,脱化于谢迷诗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在大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残阳”“西风”点出时下是黄昏时节,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归帆”“酒旗”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纯自然的活动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野一一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归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下阕怀古抒情“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紧接着一声叹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门外楼头”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现当时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可悲这是亡国悲剧的艺术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悲恨相续”,是指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相继覆亡遗恨之余,嗟叹不已“千古凭高”二句,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发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六朝旧事”二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鹏鹄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去的毕竟去了,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同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见到什么更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融合了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抒发了词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随堂即时训练]
1.下面对本词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全词开门见山,词人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览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B.上阕“千里澄江似练”写出了江水之纯净,然后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橘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整个上阕,写景明快,写出了词人登高的欣喜之情C.下阕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覆亡的史实“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洁有力“念往昔,繁华竞逐”“悲恨相续”,想到六朝竞相奢华,以致亡国遗恨络绎不绝,的确令人慨叹D.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二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解析选B“整个上阕,写景明快,写出了词人登高的欣喜之情”错上阕中“晚秋”“残阳”“西风”等意象给人以冷落、萧条的感觉,包含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首词都是怀古之作,都是借怀古以抒发自身的感情,・但从人文精神、人生体验上着眼,二者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只是悲叹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I,这是对于自我人生价值的观照,是道家个体精神的集中体现;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却是对于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是对社会的观照,这是儒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兼济天下精神的体现
3.情境式默写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是“,,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曰“,,7^.•9o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O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描写色彩缤纷的画船出没,云烟稀淡,长江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的句子是“,”答案
(1)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⑶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4)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品味诗歌意蕴]
一、作者简介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1154年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1170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年三十八岁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其中代表作有《西江月》《念奴娇》《浣溪沙》《水调歌头》等《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二、背景链接宋孝宗乾道二年
(1166),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
三、诗歌赏析这首中秋词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洞庭青草”指的是洞庭湖加上与之相连的青草湖,点出地点“近中秋”点出时间“更无一点风色”说的是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这种表达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诗意“玉鉴琼田”形容的是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万顷”则极言湖面之广,如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游弋其中,该是多么惬意,这是一;点出了过洞庭的方式,进一层紧扣题目,这是二“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它们有着同辉的形象“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尽管只有八个字,却具体而生动地显示了词人的才华“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词人自己的品格之美“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作为上阕的结语,进一步写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澄澈的相会与相合,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会合,这一会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人生最高、最美、最富有诗意的高峰体验,同时巧妙地引出了下阕上阕写景,下阕则从回顾岭海一年写起,抒发感情“应”,因也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海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矣“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海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只能与孤月做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肝肺皆冰雪”是说,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的;另一层意思是说,“我”问心无愧话语中有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还夹杂着自豪,感情真挚而又复杂“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这是从岭海经年回到当下,“襟袖”则是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更重要的是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尽管如此,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如今“我”正泛舟于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上,不就是证明吗?凡此种种,体现了词人的鲜明个性“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的高潮所在,也是词人感情的高潮所在北斗星是由七颗星组成的星座,像舀酒的长把勺,词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地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气势?一个被谗免官的人,如此自信,如此心胸,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浪漫主义精神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敲击船舷、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词人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从空间上说,是由洞庭之大到一己之小;从时间上说,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稳泛;从心理上说,是由知到不知通过对照,说明词人已忘情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与大自然的交融之中此词意象鲜明,意境深邃,结构严谨,想象瑰丽,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舒云卷”,是一首表现浩然正气的绝妙好词[随堂即时训练]
1.下面对本词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B.“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C.词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D.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解析选D不是“现实主义”,而是“浪漫主义二
2.古人诗咏洞庭,有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杜甫的“吴楚东南加,乾坤日夜浮”等名句,张孝祥的这首词与上述名句在意境上是否有一致之处?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所绘洞庭月色,是静谧、皎洁而辽阔的这里洁净的世界“更无一点风色”,洁净得连一丝风都没有,更无纤尘,也无纤云,呈现在眼前的,只是一望无际、“表里俱澄澈”的“玉鉴琼田”词人荡着一叶扁舟置身其中,从而写出了洞庭某一方面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在意境上与孟浩然、杜甫等人咏洞庭的名句有一致之处
3.情境式默写
(1)《念奴娇•过洞庭》中,“,,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
(2)《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选取“西江”“北斗”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
(3)《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描写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