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0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①虚?古义处今义空,虚伪?
②是?古义这样?今义表判断动词?
③晓?古义开导??今义明白,知道
5.一词多义?
(1)奈何
①奈何忧崩坠乎(为什么)
②奈地坏何(拿……怎么办)
(2)之
①因往晓之(代词,他)
②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结构助词,的)?
6.词类活用?因往晓之?使动用法,使……明白??
7.重点实词?
①杞国有忧天地崩坠(崩塌,坠落)?
②身亡所寄(依附,依托)?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忧愁、?担心)?
④若屈伸呼吸(就像)?
⑤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和停留)?
8.出自本寓言的成语?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作业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题组
1.解释词语意思
①崩坠(??)
②只使()
③四虚()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这句成语
3.翻译下列语句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答案】
1.
①倒塌,坠落
②纵使,即使
③四方
2.杞人忧天
3.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4.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2题组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身亡所寄()
②奈何忧崩坠乎(??)
③天果积气()
④其人舍然大喜(??)
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答案】
1.
①无,没有?
②掉下?
③果真?
④通“释”,解除,消除
2.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
3.怕天会塌下来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作业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
①,家无井,出汲
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日“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④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⑤,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注释工ji,
①氏姓
②汲音从井里打水
③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④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I于介词当“向”讲
⑤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至」,向1题组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对日4若此
2.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
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答案】
1.1等到2谈论3回答4像
2.宋君听说丁氏家打水井打出一个人,而丁氏的意思是说因为打出水井后省出一个劳动力
3.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2题组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若无闻也
2.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3.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答案】
1.不如
2.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
3.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4.以讹传讹作业
一、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有闻而传之者2及其家穿井3不若无闻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⑵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故事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B.本则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C.“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与“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中的“得一人”意思是相同的D.《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答案】
1.1传播2等到3不如
2.1国都中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2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3.C【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传”,古今异义,今义为“传递,传送”,古义为“传播”;“及”,一词多义,有“追赶上,抓住”“至,达到”“等到”“比得上”“遭受”等意,本句中,意为“等到”;“不若”,“若”的意思是“如,像”,“不若”,意为“不如”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国,国都;道,讲述;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2)得,得到;使,劳力;于,从3C.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项是错误的“吾穿井得一人”中的“得一人”是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丁氏穿井得一人”中的“得一人”是指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意思是不一样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日“奈地坏何?”晓之者日“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跚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节选自《列子天瑞篇》)・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1)若屈伸呼吸()
(2)()其人日
(3)晓之者日()
(4)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5)地,积块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两个面线的句子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其人日“奈地坏何?”
3.本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面人物,意在讽刺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答案】
1.⑴你2那3的人4的5罢了
2.1天,不过是积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2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3.语言对话;为不必要的担忧而困扰【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若你耳罢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重点的词有亡,通“无二
3.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它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成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晚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日“奈地坏何?”晚之者日”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跛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语1因往晓之2其人舍然大喜3先自度其足4及反,市罢
2.翻译句子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2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答案】
1.
(1)
(2)
(3)
(4)告知,开导;同“释,解除、消除;测量;等到
2.
(1)杞国有人担心天地崩塌坠毁,身体没有寄托的地方,不能睡觉吃饭
(2)郑人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并给人以启示甲文是说人不应有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乙文说明墨守成规,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此题中的“舍”是通假字,同“释工在这里解释为“解除、消除”;“晓”解释为“告知,开导二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有亡无,没有;废寝食者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度名词,(量好的)尺码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选文,理解文章内容,抓住文中重点句子进行理解根据重点句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和“若躇步蹴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可知,“杞人”担心天崩地陷主要原因缺乏起码常识和经验或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乙文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两文都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并给人以启示译文【乙】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新课
(六)《寓言四贝•]》之中国古代寓言两则导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知识竞赛题
1.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什么?
2.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谁?
3.“怕别人听到声音,就捂住自己耳朵”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4.“比喻多此一举,反而没有好处出自哪个寓言故事?5J.“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6.“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7.“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8.“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哪个寓言故事?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篇幅大都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的两则寓言故事
(一)课文与注释穿井得一人2012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穿,挖掘、开凿《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235)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一前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go i),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j i),汲从井里取水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待,等到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应答,回答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杞人忧天2007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杞,周朝诸侯国《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崩塌,坠落(W6),无没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积气耳,告知,开导聚集的气体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你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纵使,即使(zh dng)伤害其人日“奈地坏何?”晓者日“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跛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聚集的土块四方(chd(ci),躇),立;步,行;跳踩;蹈,跳都是踩踏的意思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作品及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1.作品概述239《吕氏春秋》是公元前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道家著作,又称《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吕氏春秋》中也有好多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广为人知《列子》又称《冲虚经》《冲虚真经》,道家重要典籍,由郑人列御寇所著,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都带有足以警世的I,教训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作者简介292235吕不韦(前年一前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249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年3000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20共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二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二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渗毒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450375列子(公元前年一公元前年之间,享年不明),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三)内容分析与赏析
1.《穿井得一人》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3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节,分三层1第一层(第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二2第二层(第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3第三层(第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2.《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它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并不以这两种人为然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假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四)课堂提问《穿井得一人》
1.丁氏说“吾穿井得一人”本意是什么?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传成什么意思?
3.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杞人忧天》
1.杞人担忧的内容是什么?
2.杞人担忧到什么程度?
3.晓之者用了哪些话消除杞人的顾虑?他的答案科学吗?你怎么评价?
4.“晓之者”的话应该怎么读?
5.身处同一个时代,他为什么一点都不担忧?
6.“杞人忧天”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五)知识总结
1.《穿井得一人》
(1)古今异义穿井得一人穿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鞋、袜等套在身体相应部位上国人道之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道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2)一词多义
①之宋之于氏(助词,的)有闻而传之者(代词,代这件事)国人道之(代词,代“穿井得一人”这件事)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指这件事)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得一人之使(助词,的)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的标志,语序应为“若此求闻”)
②闻有闻而传之者(动词,听说)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知道)求闻若之若此(名词,传闻,消息)不若无闻也(动词,知道)
③其a.及其家穿井(代词,他们,他)b.其人日(代词,那)
④于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向)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
(3)词类活用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杞人忧天
1.易写错的字?(zhu i);(chd);(qin);(ydo)崩坠躇步废寝光耀
2.易读错的字?(xi€i)(zhbng)(s ai)(sh i)星宿中伤充塞舍然
3.通假字?身亡所寄??“亡”通“无”?
4.古今异义?
①虚?古义处今义空,虚伪?
②是?古义这样?今义表判断动词?
③晓?古义开导??今义明白,知道
5.一词多义?
(1)奈何
①奈何忧崩坠乎(为什么)
②奈地坏何(拿……怎么办)
(2)之
①因往晓之(代词,他)
②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结构助词,的)?
6.词类活用?因往晓之?使动用法,使……明白??
7.重点实词?
①杞国有忧天地崩坠(崩塌,坠落)?
②身亡所寄(依附,依托)?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忧愁、?担心)?
④若屈伸呼吸(就像)?
⑤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和停留)?
8.出自本寓言的成语?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作业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题组
1.解释词语意思
①崩坠(??)
②只使()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崩塌,坠落(w S),无没有依附,依托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的忧愁、担心告知,开导聚集的气体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你身体四肢的活动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如果(xifl),星宿泛指星辰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③四虚()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这句成语
3.翻译下列语句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2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题组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身亡所寄()
②奈何忧崩坠乎(??)
③天果积气()
④其人舍然大喜(??)
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二阅读下文,完成作业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
①,家无井,出汲
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日“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④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
⑤,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注释工ji,
①氏姓
②汲音从井里打水
③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④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I于介词当“向”讲
⑤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至」,向1题组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对日4若此
2.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
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2题组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若无闻也
2.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3.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作业
一、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有闻而传之者2及其家穿井3不若无闻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⑵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故事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B.本则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C.“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与“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中的“得一人”意思是相同的D.《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蹴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节选自《列子•天瑞篇》)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1若屈伸呼吸2其人曰3晓之者曰4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5地,积块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两个面线的句子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2其人曰“奈地坏何?”
3.本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面人物,意在讽刺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成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晚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晚之者日“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跚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语1因往晓之2其人舍然大喜3先自度其足4及反,市罢
2.翻译句子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2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纵使,即使(zh dng)伤害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其人曰“奈地坏何?”那个人又说“那地坏(陷下去)了(又)怎么办呢?”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跚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聚集的土块四方(chli),(ci),躇立;步,行;跛踩;蹈,跳都是踩踏的意思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二)作品及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1.作品概述239《吕氏春秋》是公元前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道家著作,又称《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吕氏春秋》中也有好多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广为人知《列子》又称《冲虚经》《冲虚真经》,道家重要典籍,由郑人列御寇所著,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都带有足以警世的I,教训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作者简介292235吕不韦(前年一前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249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年3000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20共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二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嫁毒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450375列子(公元前年一公元前年之间,享年不明),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三)内容分析与赏析
1.《穿井得一人》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3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节,分三层1第一层(第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2第二层(第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3第三层(第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2.《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它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并不以这两种人为然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日“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四)课堂提问《穿井得一人》
1.丁氏说“吾穿井得一人“本意是什么?明确我家因为打井从而节省了一个劳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传成什么意思?明确丁氏打井挖出来一个大活人
3.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对待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要验证,去伪存真《杞人忧天》
1.杞人担忧的内容是什么?明确“天地崩坠,身亡所寄二
2.杞人担忧到什么程度?明确“废寝食”
3.晓之者用了哪些话消除杞人的顾虑?他的答案科学吗?你怎么评价?明确“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跚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他的解释并不科学,只能代表当时的认知水平,但他关心他人,积极地开导他人,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晓之者”的话应该怎么读?明确淡然、从容适合用平静的语气来读
5.身处同一个时代,他为什么一点都不担忧?明确他知识丰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看事物比较透彻看来拥有丰富的知识就不会因无知而忧虑了
6.“杞人忧天”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明确讽刺毫无根据、没有必要的忧虑
(五)知识总结
1.《穿井得一人》
(1)古今异义穿井得一人穿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鞋、袜等套在身体相应部位上国人道之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道古义讲述今义道理22)一词多义
①之宋之于氏(助词,的)有闻而传之者(代词,代这件事)国人道之(代词,代“穿井得一人”这件事)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指这件事)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得一人之使(助词,的)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的标志,语序应为“若此求闻”)
②闻有闻而传之者(动词,听说)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知道)求闻若之若此(名词,传闻,消息)不若无闻也(动词,知道)
③其a.及其家穿井(代词,他们,他)b.其人日(代词,那)
④于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向)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
(3)词类活用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杞人忧天
1.易写错的字?(zhu i);(chii);(q In);(yio)崩坠躇步废寝光耀
2.易读错的字?(xi u)(zhbng)(sG i)(sh i)星宿中伤充塞舍然
3.通假字?身亡所寄?“亡”通“无”?
4.古今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