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城市•记忆一一《望海潮》《扬州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统编教材的阅读理念,进行群文式的阅读,进行同主题、同题材、同体裁文本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比较阅读比起单篇精读教学,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关联、迁移、类比、贯通式的思维,形成文学眼光,提高文化视野统编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将《望海潮》《扬州慢》两首宋词编写在一起,连接点是“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体现了教材编写理念本设计主要是从意象、意境、表达手法、情感主题等方面,赏析两首词,强调个性的阅读,进而探讨古诗词学习的当下价值和意义的目的【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词的内容,感受诗词之美
2.斟酌字句,赏析两首词的意象,分析两首词独特的意境(重点)3•联系两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城市兴衰折射出的词人不同的情怀,把握诗词蕴含的文化精神(难点)【教学过程】
一、风景图片+诗词导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盛景自古让人魂牵梦绕,尤其是素有美誉的杭州和扬州很多的诗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描写杭州的诗词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一一林升《题临安邸》(游人如织的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一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十里荷花)描写扬州的诗词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一一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想象的三月的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一一徐凝《忆扬州》(二十四桥的明月夜)城市风貌不同就在于他们承担的记忆不同,也就是有不同的历史印记当宋词遇到江南,又能演绎出什么的情思,这节课我们重回这两座城,感悟历史兴衰变华,共同走进柳永笔下的杭州和姜夔笔下的扬州,体味别样的城市记忆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老师强调关键词,学生标画
三、阅读体验,文本赏析学习活动一一站到到底一一盘点基础知识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效果,纠正字音,理解大意,扫除学生的阅读障碍要求学生以接龙的形式订正字音、字意,发言迅速,声音洪亮学习活动二初读一城市印象从刚才检查的情况来看,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需要多关注课下注释,现在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词,从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中,从词中找出能概括两座城整体特征的词语,并加以解释说明学生自由朗读后进行提问,其他同学补充《望海潮》杭州整体特征词语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从达官贵人看,仪仗出巡、饮酒作乐,尽享西湖美票、自得其乐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扬州慢》扬州整体特征词语萧条(“入其城,则四顾萧条”“都在空城”)表现在所见“青青葬麦”“废池乔木”“无声冷月”“桥边红药”;所闻“吹寒的清角”点拨筛选文本信息,抓关键词按照两首词的写作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归类,分析学生自由朗读提示字音(读音准确)节奏(语速快慢)感情(语调高低)学习活动三品读一城市风光《人间词话》中论述“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分,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品读诗词中的景语,是读懂情感,欣赏诗词之美的关键,假如你是宋代杭州或是扬州一家旅游公司的导游,请你为你主管的景区的写一段导游词PPT提示景区名称+风光描述+意境表达活动要求小组内互相品鉴,挑选整理,推选优秀板展(3分钟)板展要求只写景区名称,导游的关键词其他同学进行小组交流后的朗读,前四排读《望海潮》,后四排读《扬州慢》,学生读完,各位导游已准备就绪,让我们一起追随导游们一起去云游古城,领略城市风光部分学生作品展示《望海潮》景区名称钱塘大堤导游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们!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自古以来就受人们喜爱的无涯天堑,钱塘江位于杭州,城中有林,林中有江,在这里如烟的翠柳搭配着雕饰华美的拱桥,诉说着一段美妙的旋律青绿的帷幕随风送来十里菱香,高耸的树木似威严的士兵坚定地固守着这完美玉璧滚滚浪涛卷起霜雪,这道天堑便是自然的杰作,各式建筑各抱地势,参差错落,大街小巷熙熙攘攘,足有十万人家,呈现出杭州城人口众多、鳞次栉比的繁荣景象,共同营造出杭州轻柔雅致、安详富足的意境如此诗画美景,谁又不渴望?接下来和我一起去欣赏吧景区名称西湖景园导游词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在位置就是西湖景园,远处望去,群山连绵不绝,清丽秀美湖水翠绿平静,犹如一块光滑的翡翠,十分赏析悦目,微风习习的夜晚,羌笛悠扬,菱歌荡漾,老翁垂钓,悠闲自得,菱娃采菱,天真烂漫,“嬉嬉”二字则将他们欢乐的神情描绘的栩栩如生,呈现出一片悠闲自在、祥和安定之感今天游览到此结束,希望有机会再次相会小结手法指导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J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点”,就是正明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旨意,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侧面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对其有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扬州慢》景区名称扬州鼓楼导游词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姓张,弓长张,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扬州的鼓楼,这座楼始建于北宋咸平三年,于景德三年完工,用时三年六个月,我们都知道自唐宋以来,中国的南方成为经济中心,到了宋朝,更是“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谈,这座楼就是那时建成的,正因这样,扬州也成了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宋高宗在位的几年里,金兵两次南下,让这座繁华的城屡遭劫难,在侵犯最厉害的一段时间里,整个扬州俨然变成了一座空城,只有那一片片的芹麦在顽强的生长,我们从这座鼓楼残缺的砖块就可以看出战争的惨烈我们沿着台阶走到楼上,当我们向城外望去,那一幅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犹在眼前景区名称二十四桥导游词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刘导,夜色盎然,伴着月色,我们来到了今天的最后一站一一二十四桥,关于这座桥的名字,有两种说法,一是二十四桥缘于桥上吹箫的二十四位曼妙的女子,二是这座桥来自唐朝繁华的二十四桥,无论如何,站在这座古桥上,我们似乎还能看现千百年的沧桑,在这里你很容易感受到姜夔在写《扬州慢》时,满目仓夷景象,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物是人非、伤时念乱接下来的时间,大家自由寻找二十四桥的岁月痕迹,感受古人留下的历史遗迹小结手法指导“实”,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是现实的事物和想象的事物交织,共同表达情感导游之后,再请进行两位同学作朗读示范朗读结束后,《望海潮》读起来气脉无阻,轻快自如,展现杭州自古繁华的一派景象,《扬州慢》气脉阻滞,哽咽哀婉,传词人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的黍离之悲以两首词的感情基调和主题意境为基础,提出“盛世华章”与“灾难美学”的文学思辨表达,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活动四悟读一城市情怀古人云“观海则意于海,登山则情满于山”,走进了“杭州”“扬州”这两座城,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孤城,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一欢歌一悲吟,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说明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此为思辨性阅读,对所持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示例:1喜欢柳永的表达柳永以如椽之笔,描绘的杭州城自然人文之景俱佳,展示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对杭州城的讴歌、赞美,体现了承平盛世的气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读来令人愉悦2喜欢姜夔的表达灾难文学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态,灾难主题是中国文学的恒久母题在灾难的视野里,人类不自觉地以文学的方式抒发郁积的情感,慰藉受伤的心灵虽然一向清空骚雅的姜夔不习惯在诗词中与现实对接,但其中对衰亡时局的伤悼和战争劫难的泣诉,还是让人历历在目读《扬州慢》,我分明看到姜夔用文字在言说两个时空中的扬州故事,在对立的城市记忆中,我感受到了他的悲凉诗心PPT小结这两种情感是不同的演绎,无论从历史的真实反映还是从文学的审美表达,都各有其价值繁华和灾难是人类进程中的花开花落城市就是在这样的起起落落中向前发展的讴歌太平与反映灾难都是文学的责任《望海潮》和《扬州慢》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孤城,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共同构成了历史的真实,体现了文学的价值
四、课堂小结四幅图片2020年的“空城”武汉和2020年“繁华”武汉,圆明园废墟,繁华北京引入另外两座城,一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笼罩下封城的武汉,那也是一座空城,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最终迎来了它的重启;二是今日首都北京,圆明园中依然伫立着大水法的废墟,但几代中国人牢记教训、奋发图强,在废墟之上重新创造了新的繁华让学生知晓鉴往知来,古为今用的文学使命出示繁华不等于强大,富庶不等于久安,灾难不等于末日,废墟不代表绝望对待一个城市的生命记忆,对待一代代先人的经历与创造,必须慎重,严格,精心对待保留下来的记忆必须尊重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任何随心所欲的涂改都会破坏记忆我们今天所生活的城和我们走过的城,都是记忆的叠加与书写当我们努力用文字、用图像、用文化记忆来表现或阐释这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时,这座城市的精神,便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五、布置作业一我为我的城市代言“初见惊鸿,再见倾城”,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厚重的人文历史、昂扬的城市精神和独特的城市魅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果《魅力中国城第三季》栏目面向社会征集,请结合所学,查阅相关资料,为你喜欢的城市写一篇“城市推介”词,要求引用古诗词,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