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与妻书》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课题《与妻书》导学案DACB【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重要的语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对古代的书信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革命前辈”为天下谋永福”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文化传承与理解以情激情,用烈士对妻子和民族的真情来激发学生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第一课时【预习指导】《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表达了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深深的爱意和强烈的爱国之情他把家庭、国家和人民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孩子的爱和对整个国家、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大爱无疆、心系天下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蛾xi,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蹶踣zhi b6失败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序》孙文作者
3.使用了比喻、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采比喻又如“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分析现状黑暗,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素材档案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写信时,他“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应用角度]“爱国与爱家”“诀别”“真情”“大义”“真正的爱情”“无畏的精神”“生与义”“爱国高于一切”等【小结】《与妻书》更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美情书”惟其感人,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俳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虽然已时隔一百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知识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孙文清朝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蛾
①,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蹶踣
②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机眼
③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选编自《孙中山选集》)[注]
①峨险恶
②蹶踣跌倒,绊倒,比喻遭受挫折
③机隍不安定,困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B.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C.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D.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昌革命,即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B.史迁,是对司马迁的一种敬称,是在司马迁去世以后才有的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曾担任过太史令一职C.序,也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序”都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D.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部分组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第一段,赞扬了革命党人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并对黄花岗起义的价值予以高度评价B.文章第二段,以“顾”字为始,转入了悲痛悲痛的原因是时局动荡,烈士的英雄事迹没有得到应有的流传C.第三段写作序的目的,虽然不是本文的重点,但作者意在激励人们发扬先烈的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实现建国理想D.这篇序文是应邹海滨先生的请求而写的,虽为序文,实际上更是一篇借烈士的鲜血激励士气、鼓舞人心的战斗檄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2)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5、作者引用“史载田横事”,有何意图参考答案
1、B“七年”“十年”是时间状语,后面应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始有墓碣之建修”表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B
2、C“序”也可以写在书的后面,如《史记太史公自序》
3、C”虽然不是本文的重点”说法错误,第三段叙说作者作序的目的,是本文的重点
4、
(1)但是这次战斗,(革命者的)忠勇之血飞溅,浩然正气充满四面八方,草木为他们饱含悲痛,风云也因此而变了颜色
(2)我写此序文,既是为了痛悼死去的先烈,也是希望把它作为对读此书的人们的勉励【解析】
(1)是这四塞充满四面八方含悲饱含悲痛
(2)为动词,写斯:指示代词,此兹此,这勖勉励
5、作者引用“史载田横事”,与黄花岗起义作类比,意在表现有必要宣传黄花岗烈士的事迹,也表达了对烈士姓名无可考、事略无法编纂的痛心【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史载田横事”的内容,然后思考这一典故与本文所写的黄花岗起义有何关联或相似性,最后分析引用“史载田横事”的意图【参考译文】清朝末年,国民党革命人士历尽艰难险恶,凭着坚定果敢、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残害百姓的敌人相搏斗,屡次遭到失败,牺牲惨烈,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战役为最,(在那次战斗中)我党的中坚分子全牺牲了,那损失可以说是太大了但是这次战斗,(革命者的)忠勇之血飞溅,浩然正气充满四面八方,草木为他们饱含悲痛,风云也因此而变了颜色,全国久不觉醒的人心,这才极度振作起来,(对清朝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好像汹涌的波涛冲出山谷,不可阻止,不到半年,在武昌爆发的辛亥革命因而获得了成功,那么这次战役的价值,简直可以使天地震惊、使鬼神悲泣,和武昌革命的战役一样永垂不朽但是自从民国始建,变乱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致使)黄花岗上的坟墓仍然埋没在荒烟蔓草中,拖到民国七年,才有坟墓碑石的修造,民国十年才有烈士事略的编纂;然而这七十二位烈士(的事迹),却又有的有记载但说得不详细,有的仅有姓名而无事迹的记叙,更严重的连姓名也不能考查,就好像史书上记载的田横的事,即使有司马迁那样善于为游侠作传的才能,也不能为五百壮士(人人都)立传,这就更加(令人)悲痛了邹海滨先生拿他编辑的《黄花岗烈士事略》请我写序文当时我正为了讨伐敌人在桂林统率军队环顾国内形势,敌人的气焰正旺盛,时势动荡不安,比清朝末年还要厉害;而我三十年前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是各位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努力争取的,它们还像以前一样没有得到实行,那么我这次讨伐行动所肩负的责任,比三十年前更加重大如果全国人民都能用各位先烈那样的牺牲精神为国家而努力奋斗,协助我完成这一重大责任,实现我们理想的真正的中华民国,那么这一部开国血史(《黄花岗烈士事略》),就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不然的话,(我们)就不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并且使它发扬光大,而仅仅对这些遗留的事迹空发感慨(不付诸行动),这实在是我们这些后死者的耻辱啊!我写此序文,既是为了痛悼死去的先烈,也是希望把它作为对读此书的人们的勉励课题《与妻书》导学案(DACB)【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重要的语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对古代的书信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革命前辈”为天下谋永福”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文化传承与理解以情激情,用烈士对妻子和民族的真情来激发学生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第一课时【预习指导】《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表达了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深深的爱意和强烈的爱国之情他把家庭、国家和人民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孩子的爱和对整个国家、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大爱无疆、心系天下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峨(XI),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蹶踣(zhi b6失败)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序》孙文作者林觉民(1887年一1911年5月),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n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写作背景起义前夕,部分人对起义缺乏信心,林觉民慷慨陈词“今日同胞非不知革命为救国唯一之手段,特畏首畏尾,未能断绝家庭情爱耳今试以余论,家非有龙钟老父、庶母、幼弟、少妇稚儿耶?顾肯从容就死,心之摧,割肠寸断,木石有知,亦当为我坠泪,况人乎”,“故谓吾辈死而同胞不醒者,吾绝不信也”,“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胞!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绝笔书)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陈意映一见遗书,悲痛万分当读到“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时,她眼花目眩,当即晕了过去这以后,陈意映抑郁成疾,于1913年去世文体知识书信本文和《谏逐客书》同为“书”,表达方式与写作目的却不同《谏逐客书》“书”为奏疏,公文,随事谏律、议论政务;《与妻书》传寄亲人、吐露心声对象不同,目的各异,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写信时要特别注意书信的格式称呼(收信人)、问候、正文、祝辞、署名(写信人)及日期亲友间的书信,往往不事营构,自由抒写,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如台端、台甫等,这类词语为提称语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关系,较常用的有
1.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等
2.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等
3.用于师长函丈、道席等
4.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等
5.用于同学砚右、文几等
6.用于夫妇俪鉴等预习检测一一诵读正音如晤(wfi)眷属(judn)双栖(q i)使之肖我(xi d)相和(h e)一恸(to ng)称心(chGn)能毂(g du)婉解(w an)不能禁(jin)【知识理解】导入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一一童安格的歌曲《诀别》这是童安格为台湾华视“六壮士林觉民篇“写的主题曲,后收录在《真爱是谁》专辑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自辛亥革命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与妻书》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林觉民的《与妻书》,去感悟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一个革命者抛却儿女情怀舍生取义的那种大无畏精神行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第二课时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译文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1、内容概括解读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2、林觉民起义前在绢帛上留下的这封《与妻书》,是一封情书,还是一封遗书呢用意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出答案第二自然段译文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二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林觉民(1887年一1911年5月),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写作背景起义前夕,部分人对起义缺乏信心,林觉民慷慨陈词“今日同胞非不知革命为救国唯一之手段,特畏首畏尾,未能断绝家庭情爱耳今试以余论,家非有龙钟老父、庶母、幼弟、少妇稚儿耶?顾肯从容就死,心之摧,割肠寸断,木石有知,亦当为我坠泪,况人乎”,“故谓吾辈死而同胞不醒者,吾绝不信也”,“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胞!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绝笔书)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陈意映一见遗书,悲痛万分当读到“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时,她眼花目眩,当即晕了过去这以后,陈意映抑郁成疾,于1913年去世文体知识书信本文和《谏逐客书》同为“书”,表达方式与写作目的却不同《谏逐客书》“书”为奏疏,公文,随事谏铮、议论政务;《与妻书》传寄亲人、吐露心声对象不同,目的各异,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写信时要特别注意书信的格式称呼(收信人)、问候、正文、祝辞、署名(写信人)及日期亲友间的书信,往往不事营构,自由抒写,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如台端、台甫等,这类词语为提
1.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等
2.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等
3.用于师长:函丈、道席等
4.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等
5.用于同学:砚右、文几等
6.用于夫妇俪鉴等预习检测一-诵读正音如晤(w u)眷属ju an双栖q I使之肖我(xi a)相和he一恸to ng能毂g du婉解称心ch enwan不能禁jin【知识理解】思国心情导入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称语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关系,较常用的有言难启诀别吾妻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情缘魂梦相系烽火泪滴尽相思意只方寸心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一一童安格的歌曲《诀另U》这是童安格为台湾华视“六壮士林觉民篇”写的主题曲,后收录在《真爱是谁》专辑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自辛亥革命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与妻书》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林觉民的《与妻书》,去感悟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一个革命者抛却儿女情怀舍生取义的那种大无畏精神行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忍悲为汝言吾衷”一一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舍汝而死”的原因(衷肠)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译文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1、内容概括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解读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作者深知自己的处境,“世中一人”与“阴间一鬼”的鲜明对比,表达了革命志士抱定必死的信念,义无反顾,英勇赴死,透出一种撼人心灵的凛然正气同时也不无对妻子的真情深爱和与妻子诀别之时的痛苦心情!
2、林觉民起义前在绢帛上留下的这封《与妻书》,是一封情书,还是一封遗书呢用意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出答案情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遗书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第二自然段译文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二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
1、作者交代自己慷慨赴死原因的是哪一句?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毂一方面对国家有着深沉的挚爱之情,面对国家政治日非的局面的痛心疾首,另一方面还表现出了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而不惜牺牲自身幸福的高尚情操即舍小我以成大我
2、既然如此“至爱汝”,又为何忍舍妻而“勇于就死”呢?当时国事如何?请同学们找一找
①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毂?
②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③离散不相见,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第三自然段译文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唉!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
1、开头一句“汝忆否?”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①表明自己绝非无情之人,舍生取义虽有违初衷,却实在是迫不得已
②希望妻子能够在自己死后,不要悲伤,好好活下去第四自然段译文我确确实实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我们夫妻住的地方新婚后的
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一个望日前后,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于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朦相映;我跟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何事不谈?何情不诉?现在想起来,只留下满面泪痕又回想起
六、七年前,我离家归来,你哭着对我说“希望你今后如有远行,一定事先告诉我,我愿意跟随你一起去”我也答应了你前十几天我回到家中,就想乘便把这次行动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相对时,又忍张口,而且因为你已经怀孕,更加担心你经受不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唉!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1、林觉民的“小我”,也就是对妻子的深爱之情,即“至爱汝”在下文是通过追忆的夫妇生活中几件事体现的?找到相应的标志“汝忆否”一一讨论夫妻谁先死的问题“回忆”一一回忆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又回忆”——回忆两次回家的情景第五自然段译文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即使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我现在为革命死毫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们在依新现已五岁,转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他,使他像我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你腹中怀着的孩子,我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样)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宽慰或许又是个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民呢幸运极了,幸运极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贫困;贫困不要紧,清静些过日子罢了
1、对妻子的叮嘱有哪些?希望妻子将儿子和遗腹子养育成人,完成自己的志愿清净过日第六自然段译文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To
1、作者死后的愿望是什么?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第七自然段译文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顾全自己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此书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见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作者在倾诉自己“至爱汝”的衷情是列举了哪些“幸”与“不幸”?幸------汝幸而偶我吾幸而得汝不幸--------------------------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第八自然段译文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应当把我的意思完全理解透彻才好课文结构主题思想这封遗书通过诉“爱妻”之情和说“舍妻”之理,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将儿女之情和革命豪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革命志士牺牲自己,为天下谋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问题探究
1、作者在信中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内容【答案】回忆了三件事1回忆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2回忆月下诉真情,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3回忆离家之前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这三件事都蕴含着对妻子的挚爱
2、作者为什么说“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
①因为“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以死“
②反映了当时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3、作者在信中对妻子、儿女有什么嘱托?写了自己的哪些愿望?【答案】
①嘱咐后事希望儿女以父志为志
②三个愿望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有道
4、全文既写“情”又写“义”,这“情”是什么“情”?“义”又是什么“义”?二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答案】
①“情”是对妻子儿女的深切之情;“义”是为民族独立而献身的大义
②对妻子儿女爱之越深,对国家民族爱也越沉,作者正是为了亲人,为了每一个中国人,宁死不屈,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生死存亡紧密结合
5.请分析《与妻书》中林觉民的人物形象
①大丈夫一一国之情怀一个“为天下人”,一个“谋永福”已将他的凛然正义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使自己将要奔赴战场,即使自己将要与妻儿阴阳永隔,他心中依旧坚定地认为“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可以为全国同胞“谋永福二正是他的信念支撑着他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英勇就义
②小男人一一家之念想书信中只是撷取了四个他们的生活片段——关于夫妻谁先死的争论;初婚时在“双栖之所”的甜蜜生活;六七年前“逃家复归”之事;前十余日回家“呼酒买醉”的情景,但是林觉民对妻子深沉的爱是“不能以寸管形容”的,他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说得淋漓尽致,令人柔肠寸断
6.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答案】1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2《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为汝言之“,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其中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写遗书的原因就是下文要详谈的全文中心的后半部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文章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吾今死无余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它也是“檄文”,因为文章中处处揭露清王朝的腐败,“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等句子最为突出【写作特点】
1.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情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巨大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2.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信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不觉冗赘艰深的毛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信中之话是烈士的肺腑之言,真切感人,扣人心弦可以看出作者平素语言修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