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精准分析概括文意一读细比〃狠〃,走好〃三步〃(含答案)2023-2024精准分析概括文意一一读细比“狠”,走好“三步”课堂学案复习任务L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分析、概括
2.整理归纳选项设误的常见类型,运用好比对法活动一掌握答题步骤及其要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嘉靖十四年进士除芜湖知县献皇后梓宫南衬,所过繁费不毙永明垩江岸佛舍为殿,供器饰箔金,财用大省寻擢南京刑科给事中寇入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论其罪已,又劾兵部尚书张瓒蕊货误国,又劾大学士严嵩及子世蕃贪污状已,又劾兵部尚书戴金为御史巡盐时,增余盐羡银,阻坏边计疏虽不尽行,中外惮之出为江西参议累迁云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伊王典模恣横,永明发其恶,后竟伏辜四十年迁刑部右侍郎未上,改吏部,进左寻拜刑部尚书居数月,改左都御史条上饬厉抚按六事御史黄廷聘按浙归,道湘潭,慢知县陈安安发其装,得所携金银货币廷聘皇恐谢,乃还之永明闻,劾罢廷聘浙江参政刘应箕先为廷聘论罢,见廷聘败,摭其阴事自辨永明恶之,劾应箕,亦斥故事,京官考满,自翰林外皆报名都察院,修庭谒礼后吏部郎恃权,张濂废报名,陆光祖废庭谒永明榜令遵故事,列仪节奏闻,诏诸司遵守郎中罗良当考满,先诣永明邸,约免报名庭谒乃过院永明怒,疏言“此礼行百年,非臣所能损益良轻薄无状,当罢又卿贰大臣考满,诣吏部与堂官相见讫,即诣四司门揖,司官辄南面答揖,亦非礼,当改正良疏辨,夺俸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永明素清谨,掌宪在严嵩罢后,以整饬纲维为己任会给事中魏时亮劾,永明力求去,诏许驰驿归明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庄僖(选自《明史张永明传》,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太子斥责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彪之不重职位,坚守原则他不把官职高低放在心上,不以破格提拔为愿望;在廷尉任上,对周矫一案,他坚持按规定办事B.王彪之积极进言,意见中肯简文帝任抚军时,借祭祀大赦天下,王彪之陈述其弊端;在句容令、湘东郡守人选上,他从当时舆论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C.王彪之善于谋略,慧眼识计雷弱儿等用奸计诱骗晋朝出兵,王彪之看出他们的诡计,上书告知简文帝,后果如其所言,他得到了皇帝极高的评价D.王彪之一心为国,不畏权势任职会稽郡期间,抑制豪门大族,使先前逃亡的人大量返回;面对大司马桓温,他不肯曲意逢迎巩固学案
一、对点集群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赐其父母银十铤、锦衣一袭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名士李国维、薛玄等,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及椒竹诸税,又上便民二十馀事,朝廷皆从之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真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三年,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日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馀,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选自《元史陈祐传》,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祐虚心求教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当天先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贤士李国维、薛玄等,虚心向他们求教理政的方法B.陈祐为民着想任南京路治中期间,他从百姓利益出发,在发生蝗灾时,冒着获罪的危险,先让百姓去收割庄稼;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反对征收酒税C.陈祐治政有方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建立孔子庙,修建比干墓,让百姓祭拜,这才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D.陈祐除恶务尽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陈祐抓捕他时他逃到大宋境内;后来宋朝灭亡,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被陈祐发现后在市集上被击杀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祐受封为河南西路总管期间,做官清廉谨慎;任卫辉路总管时,在号称难于治理的地方,申明法令,注重教化百姓,深得百姓爱戴B.陈祐年少好学,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发愤学习,长大后博通经史,因而为朝廷所用,父母也受到恩赐C.陈祐为官,无论是请求朝廷减免赋税,还是释放温、台两地被俘虏的百姓,总是把百姓放在心上,尽力为百姓谋福利D.陈祐查核台州百姓的田地,回来时在新昌遇上强盗且被杀害;百姓请求把他留下葬在会稽,没能成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祐成才与个人好学、母亲支持有关陈祐从小好学,因家贫母亲张氏曾剪掉头发换取书籍让他读,他长大后就博通经史B.陈祐治政有方略他曾上书世祖,言明创立太平盛世,应抓住根本要务,比如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应早立太子;中书省是行政的根本,应责成中书省专心于政务C.陈祐在山东百姓中影响力很大朝廷大规模攻打宋朝,派陈祐签军,山东百姓多逃走隐匿,听说陈祐来了,认为他一定没有私心,都出来应征D.陈祐体恤百姓他调任浙东道宣慰使,当时江南路刚刚归顺,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百姓几千人,陈祐将他们全部释放使其归家,不料自己在路途中被强盗杀害
二、对点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九月己酉,上面定勋臣爵邑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等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遂皆悦服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曰“朕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B.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C.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D.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爵邑,指爵位和食邑《礼记•王制》中记载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万户侯即拥有食邑一万户的侯爵B.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地神和五谷之神后来用作国家的代称,在“执干戈以卫社稷”中即是此意C.少师,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为辅导太子的官员北周以后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少”,多为大官的加衔D.炀帝,是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谥号是古代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炀、幽为恶谥,文、灵为美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即位后确定诸将功劳,李神通认为自己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功劳最大而太宗认为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功劳应该在李神通之上B.太宗认为,选用人才如同选用器具一样,取其长处即可大臣推荐人才,应该担心自己不能识别人才,而不应该诬蔑当代的人C.太宗认为自己的弓箭优良,但是造弓的工匠却指出这些都不是好弓太宗从这件事情当中悟出了道理,于是多次接见官员,询问民情与施政情况D.太宗的神采英武刚毅,大臣们见他时手足失措于是太宗每次见人奏事,都对他们和颜悦色他也要求大臣们以前人为戒,敢于直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译文2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译文答案活动一掌握答题步骤及其要点
1.C
2.A参考译文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嘉靖十四年进士任芜湖知县献皇后棺椁南运合葬,经过的地方费用繁重永明用石灰粉刷江边的寺庙作为供奉棺椁的场所,供奉的器具仅用箔金装饰,使费用大为节省不久提升为南京刑科给事中敌寇侵入大同,总督山西军务樊继祖及巡抚史道、陈讲等人不能抵挡,永明与同僚指控他们的罪行不久,又弹劾兵部尚书张瓒贪财误国,又弹劾大学士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蕃的贪污行为不久,又弹劾兵部尚书戴金在任巡盐御史时,增加多余盐两的耗银,破坏边防大计所上奏疏虽未全部施行,朝廷内外都畏惧他出任江西布政参议屡经升迁至云南按察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的职务巡抚河南伊王典模放任专横,永明揭发他的恶行,伊王后来终于伏法嘉靖四十年升任刑部右侍郎尚未赴任,改为吏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接着又拜官刑部尚书在任几个月,改任左都御史奏陈督察各地抚按官员的六条措施御史黄廷聘巡按浙江回京,途经湘潭,轻慢知县陈安陈安打开他的行李,发现了他所携带的金银钱财廷聘惊慌地向他请罪,陈安便将财物还给了他永明听说了此事,弹劾并罢免黄廷聘浙江布政司参政刘应箕原先遭黄廷聘检举而免官,现在看到廷聘失败,便搜集廷聘的私事为自己辩护永明厌恶他的为人,弹劾应箕,也将他免官按照惯例,在京的官员任满考核,除翰林官员外都到都察院报名,并在都察院行谒见之礼后来吏部郎官倚仗权势,张濂废除了报名,陆光祖废除了谒见之礼张永明张榜命令遵守旧制,并制定报名、谒见的礼节上奏皇上,皇上诏令各部严格遵守吏部郎中罗良任满考核时,先到永明家拜见,请求免去报名和谒见礼再到都察院去永明很生气,上疏说“这个礼仪已经实行了百年,不是臣下能够随意增减的罗良轻薄无礼,应当罢免又卿贰大臣任满考核,到吏部与尚书等见面完毕,即往吏部各司作揖行礼,各司官员都站在门口南向作揖回礼,这也不符合礼仪,应当改正”罗良上疏分辩,被罚扣俸禄皇帝诏令礼部会同礼科评议此事,礼部上奏说“张永明所奏正确今后吏部郎官应遵守旧制九卿及翰林官员对吏部各司行礼之事,则应当免去”皇上下诏允准永明一向清廉谨慎,在严嵩罢官以后任都御史,以整顿纲纪为己任后因给事中魏时亮弹劾他,永明于是竭力请求辞职,皇上准许他乘坐公家驿车返乡第二年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庄僖活动二掌握“读细比狠”的答题方法
一、1有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中的“主动”错从原文来看,应是契丹主动议和,而非宋朝皇帝选项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性与被动性2有误原文说“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选项把“归燕”归还燕地曲解为“归顺”;把“安中请行”请求前去曲解为“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职位是朝廷授予的,非“自请”的
二、1有误选项中“尽力支持”中的“尽力”错原文是说司马睿只给了一千人的粮食,三千匹布,连军队都没给,让祖逖自己招募,算不上“尽力支持二选项属无中生有2有误文中并没有说他“上表献计帮助太祖打败吕布”,属无中生有
三、1有误根据原文可知,苏轼只是向朝廷请求免供米,真正“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的是朝廷,对象有误“同时”不为错,因为前后两件事都发生在他“在任职杭州时”,错不在此2有误“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是谢混,不是谢弘微
四、1有两处错误一是时间有误,“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是在“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之前;二是强加因果,从“居顷之”来看,“拜……太傅”与“汉文帝感慨……鬼神之事”没有鲜明的因果关系2有三处错误一是人物形象概括有误,原文是“倾心镇卫”,并非“倾心革新”;二是地点有误,“任天水太守,蜀地饱受侵扰”,饱受侵扰的是“天水郡”而非“蜀地”;三是曲解文意,“修建城市”不妥,原文是“更造城市”,“更造”有“重修”“重建”的意思
五、1有误原文说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有“君无道”与“臣不尽忠”两个原因而选项只说其中一个,属于一果多因,只说一因2有误吴起逃往楚国的原因是公叔“害吴起”,吴起“惧得罪”,并没有“深表不满”这一原因,且原文并无“深表不满”之意随堂练习
1.C
2.B参考译文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人称他为王白须最初任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做朝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不值得计较,应当在合适的时候任职至于破格提拔,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做了尚书郎多次升迁,担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大赦后处死当地人周矫,于是周矫的堂兄周球向扬州府告发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拘捕谢毅,交付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没有爵位,不在廷尉职责范围以内,不肯受理,这件事在州里颠过来倒过去穆帝发出诏令命王彪之收处谢毅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廷尉张释之当时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任抚军,执掌国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他回答说“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时宜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简文帝下令用秣陵令曲安远补任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朗补任湘东郡守王彪之坚持个人意见不听从,说“殿下当初任用曲安远,议论的人已经议论纷纷句容靠近京城,怎么能用没有才能的卜术之人呢!湘东郡虽然偏远狭小,以前所任用的也没有奚朗这样的人,议论者认为他是全靠卜术才得以进用殿下如果破格任用寒微之人,应当让有才能的人得到选拔奚朗等人是平庸之人,确实不足以充任这样的职务”永和末年,多发传染病按旧例,朝中大臣之家有传染病,家中传染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无病,百日内也不得进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没有哪一家不传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进谏不久长安人雷弱儿等诈称杀苻健,请晋朝派兵接应当时殷浩镇守寿阳,就进军占据洛阳正赶上王彪之因病回家,上书简文帝,陈述雷弱儿等可能有诈,殷浩不应轻举冒进不久雷弱儿果然有诈,殷浩大败简文帝笑着对王彪之说“果然如您所言您的谋划没有失误,就是张良、陈平又怎么能超过您呢”后来任王彪之为会稽内史在郡八年,豪门大族的行为有所收敛,逃亡又返回的有三万多人桓温镇守姑孰,威势使天子畏忌,四方官员表示敬意,都派遣上佐、主簿前去(拜访)王彪之却说“大司马的确富贵,朝廷既然有宰相,举动是否得宜应当向宰相询问禀报表示敬意如果派遣主簿,那么向天子进贡又用什么呢?”最终也没有派主簿(前往)桓温以会稽郡山阴县的折布米没有按时办好,郡中不弹劾纠正为名,上表请求免去王彪之的职务王彪之离郡,郡里被贬谪的罪人未送州台的,全部赦免遣散正好碰上大赦,降为尚书因年老,上疏请求退休,下诏不同意等到简文帝驾崩,群臣犹豫不定,没有敢立下继承人有人说,这件事应当由大司马来决定王彪之严肃地说“国君驾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能有资格提出异议?如果事先在大司马的面前询问,那么一定会被责备的”于是朝廷的议论才平息下来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为孝武帝年幼而下达命令,令桓温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命令已经公布,王彪之说“这些不同寻常的违背天命的事,大司马一定要再三辞让,如果导致政务停顿,耽误先帝陵墓的修筑,我不敢遵奉命令谨将诏书密封归还”于是事情也就没能实行王彪之被加封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没有正式任命病重后,皇帝派黄门侍郎探病问候,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买药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巩固学案
一、
1.C
2.B
3.D参考译文陈祐,字庆甫,是赵州宁晋人陈祐自幼好学,家中贫困,母亲张氏曾剪掉头发换取书籍让他读,(陈祐)长大后就博通经史当时诸王可自己征召属官,穆王府暂任陈祐为王府的尚书,赏赐给他父母十铤银子、一套锦衣穆王被分封在陕、洛地区后,上表推荐陈祐担任河南府总管陈祐上任那天,首先去拜访金末名士李国维、薛玄等人,向他们求教理政的方法,他奏请免去数百家征西服役及椒竹等赋税,又上奏二十多件有利于百姓的事,朝廷都听从了他的建议世祖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朝廷)正式任命陈祐为河南西路总管当时州县官吏因为(朝廷财政紧张)没有供给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陈祐)在任八年,像刚到的时候一样(清廉)至元二年,(陈祐)改任南京路治中适逢东部发生蝗灾,徐州、邳州尤为严重,朝廷责令地方捕蝗最为急切陈祐率领壮丁几万人到灾区,对身边的人说:“捕捉蝗虫是怕它们损害庄稼,如今虽然蝗虫很多,但谷物已成熟,不如让百姓早点收割庄稼,或许可以既省力又有所得“有人认为他的行事涉嫌独断专行,不认可陈祐说“因为救百姓而获罪,我也甘心”立即告诉壮丁让他们离开(回家去收割庄稼),两州的百姓都依靠他(存活下来)至元三年,朝廷授予陈祐卫辉路总管一职卫辉路位于四方要道,号称难以治理之地陈祐(到任后)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建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将其)写进祭祀制度中等到他离任,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歌颂功德他曾上书世祖,言明创立太平盛世的根本有三条一是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应早立太子;二是中书省是行政的根本,应责成中书省专心于政务;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举荐人才应慎重虽然这些事情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朝廷大规模攻打宋朝,派陈祐签军(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汉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山东百姓多逃走隐匿,听说陈祐来了,都说“陈按察来了,一定没有私心”于是(这些百姓)都出来了,任务按期完成至元十三年,陈祐被授予南京总管的职位,兼任开封府尹官吏大多惊慌失措,陈祐于是对他们说“何必如此惊慌!若你们以前为盗贼,而今为颜回,我就把你们当颜回对待;若以前为颜回,而今为盗贼,我就把你们当盗贼对待”于是这些官吏知道约束言行,不敢违法许、蔡一带有大盗聚众劫掠,陈祐追捕得很紧,这个大盗逃入大宋境内宋朝灭亡后,这个人随制置使夏贵路过汴梁,陈祐(看到)喝令他下马,在集市上将他击杀,百姓安定至元十四年,(陈祐)调任浙东道宣慰使当时江南路刚刚归顺,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百姓几千人,陈祐将他们全部争取过来并放其归家不久,行省对百姓和商人征收酒税,陈祐奏请说“战争之后,对遭受战争损害的百姓,应宽容体恤”但这意见没有被朝廷采纳朝廷派他去查核台州的民田等返回新昌时,遇到玉山当地的强盗,仓促间他来不及防备,于是被杀害,享年五十六岁(陈祐)被追封为河南郡公,谥号忠定父老乡亲请求就地葬他于会稽,未获批准,便设立祠堂祭祀他
二、
4.D
5.D
6.A
7.
(1)叔父是皇族的至亲,我对您确实没有什么吝惜的,但是不能凭借私情胡乱地与有功之臣同等封赏(得分点判断句式,“爱”,句意通顺)
(2)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使源头浑浊却希望支流清澈,是不可能的事(得分点使动用法,“而”,句意通顺)A.张永明精打细算,节俭开支任职芜湖期间,献皇后的棺椁路过芜湖,他用石灰粉刷江边的寺庙作为供奉棺椁的场所,供奉的器具仅用金箔装饰,使费用大为节省
8.张永明恪尽职守,不畏强权任职南京给事中期间,他接连弹劾山西总督樊继祖、兵部尚书张瓒、大学士严嵩及其儿子严世蕃等人,奏疏虽不尽行,但朝廷内外都很害怕他C.张永明坚守正道,处事公允浙江布政司参政刘应箕曾被黄廷聘检举而免官,后来见黄廷聘被免官,便搜集黄廷聘的罪行为自己辩护张永明厌恶他的为人,弹劾刘应箕,将他免官D.张永明为官清廉,小心谨慎张永明在严嵩罢官以后任都御史,以整顿纲纪为己任后来给事中魏时亮弹劾他,张永明于是竭力请求辞职,皇上准许他乘坐公家驿车返乡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永明做南京刑科给事中时,敌寇侵入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及巡抚史道、陈讲等人不能抵挡,张永明指控他们的罪行B.张永明担任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发现伊王典模放纵专横,张永明于是揭发他的恶行,伊王后来终于认罪伏法C.张永明担任左都御史时,御史黄廷聘巡按浙江回京,轻慢知县陈安并私藏金银钱财,张永明知道后弹劾罢免了黄廷聘D.张永明坚守惯例,及时纠错,他张榜命令遵守旧制,并制定报名、谒见的礼节上奏给皇上,皇上诏令各部要严格遵守答题步骤及其要点
1.浏览选项,快速定位快速定位主要根据选项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官职及主要行为词语,快速找到原文中的相关文字
2.找到句段,仔细品读概括分析文意题重在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故应注意以下两点:
(1)细读原文按人物的一个个小故事给文章分层,分清是何人在何时、何地、何职做了何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哪些人物,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事件各持什么态度;事件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精神总之,考生要学会习惯性地参考译文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季八月甲子(初九),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继承帝位九月己酉(二十四日),太宗与群臣当面议定开国元勋的爵位食邑于是各位将领纷纷争功,议论不止淮安王李神通说“我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义旗,现在房玄龄等人的功劳却在我之上,我内心不服”太宗说“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定了大唐江山,论功行赏,功劳本来就应该在叔父之上叔父是皇族的至亲,我对您确实没有什么吝惜的,但是不能凭借私情胡乱地与有功之臣同等封赏于是大家都心悦诚服太宗命令封德彝举荐贤才,很长时间没有举荐一个人太宗质问其原因,封德彝回答道“不是我不尽心竭力,而是现在没有奇才!”太宗说“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长处古时候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君主,难道是从别的时代去借人才的吗?按道理应当担心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能诬蔑整个时代的人呢?”封德彝羞愧地退下闰三月,壬申(二十日),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璃说“朕得到十几张好弓,自认为没有能超过它们的,最近拿给做弓箭的工匠看,他说‘都不是好材料朕问他原因,工匠说木料的中心部分不直,所以脉纹也都是斜的,弓力虽强劲但箭发出去不能走直线朕这才醒悟到以前对弓箭的性能分辨不精细朕以弓箭平定天下,而对弓箭的性能还没有能完全认识清楚,何况对于天下的事务,又怎么能遍知其理呢!”于是下令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夜班,多次接见他们,询问民间百姓疾苦和政治得失有人上书请求除去奸佞之人,太宗问“奸佞之人是谁?”回答道“臣身居草野,不能确切知道谁是奸佞之人,希望陛下对群臣说话的时候,有时假装恼怒加以试探,那些坚持道理、不屈服于压力的,便是耿直的忠臣;畏惧皇威、顺从旨意的,便是奸佞之人”太宗说“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使源头浑浊却希望支流清澈,是不可能的事君主自己使用诈术,又如何能要求臣下耿直呢!朕正以至诚之心治理天下,你的建议虽然好,朕不采用”太宗的神情、风采英武刚毅,众位大臣进见他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后,每次见人上朝奏事,都要对他们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之言他曾对公卿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一定要借助于镜子;君主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然要善待忠正耿直的大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大臣阿谀逢迎,顺从旨意,君主就会失去国家,大臣又岂能独自保全!像虞世基等人对隋炀帝阿谀奉承以求保全富贵,炀帝被杀后,世基等也难免一死望你们以此为戒,每件事的得失,都要不惜畅所欲言!”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自己脑中顺序化、网络化,这样才能信手拈来,准确答题2利用信息明示的信息或隐藏的信息分析内容考生应注意选文的出处、注释等内容,当然也包括命题人在本题中所提供的75%的正确信息此外考生还应结合自身所储备的有关作者的信息,结合有关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耐心地对文段进行解读,力求读懂、读透文章
3.反复推敲,仔细比对把选项与相应原文,逐字、逐词、逐句比对,弄清楚命题人设误的点在哪里活动二掌握“读细比狠”的答题方法在答选择题三步骤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第三步了选项内容多是命题人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反复推敲,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比对法主要是从关键词语、人物、时间、地点、添加内容、句间关系等方面进行比对
一、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命题方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比对方法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与被动方式等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1选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碧及保州,复为州皆兵所败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日“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答
(2)选项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原文宣和元年,(王安中)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楠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楠、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答
二、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命题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比对方法看选项哪点内容是原文中没有的,两相比对,看这点内容在原文中是否有根据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1)选项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原文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指祖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縻,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答
(2)选项郭嘉洞察天下时势,颇有谋略他的认识得到太祖的赏识,他还上表献计帮助太祖打败吕布,并适时提出加快进攻的战略,活捉吕布原文(太祖)召见(郭嘉),论天下大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答
三、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误解形象命题方式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做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比对方法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1)选项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原文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祟常平米,多作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答
(2)选项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原文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答
四、比对时间、地点,看是否时间、地点颠倒命题方式在选项中把某一时间、地点发生的事转换到另一时间、地点比对方法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并与原文进行比对,厘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防止地点错误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1)选项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原文(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日“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答
(2)选项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原文真(指曹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骡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节选自《晋书鲁芝传》)・答
五、比对句间因果关系句,看是否因果失当命题方式这类干扰项往往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硬说成有因果关系,或者颠倒了“因”和“果”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者多种原因,故意漏说其中一个比对方法注意选项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与原文相关句子比对一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1)选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t争;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日“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土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日“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答
(2)选项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原文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答随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王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简文有命用秣陵令曲安远补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朗补湘东郡彪之执不从,曰“殿下昔用安远,谈者纷然句容近畿,岂可处卜术之人无才用者邪湘东虽复远小,所用未有朗比,谈者谓颇兼卜术得进殿下若超用寒悴,当充人才可拔朗等凡器,实未足充此选“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既而长安人雷弱儿等诈云杀苻健,请兵应接时殷浩镇寿阳,便进据洛属彪之疾归,上简文帝笺,陈弱儿等容有诈伪,浩未应轻进寻而弱儿果诈,浩大败简文笑谓彪之曰“果如君言,君谋无遗策,张、陈何以过之”后以彪之为会稽内史居郡八年,豪右敛迹,亡户归者三万余口桓温下镇姑孰,威势震主,四方修敬,皆遣上佐、纲纪彪之独曰“大司马诚为富贵,朝廷既有宰相,动静之宜自当t咨禀修敬若遣纲纪,致贡天子复何以过之!”竟不遣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不许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B.王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C.王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D.王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