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年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20232023年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
1、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的主旨【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步骤】
一、导入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因此它很早就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如杨万里有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有“荷尽无遮雨盖”;屈原有“制菱ji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姜夔有“一一风荷举”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
二、了解作者、体裁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2、了解—的体裁“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
三、朗读训练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蕃fdn颐yi濯zhuo淤yu涟lion蔓man亵xie噫yi鲜xian有闻
四、理解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互相可以讨论疑难之处
2、请同学们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
五、理解—的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比作君子描写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的品格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洁净而又庄重)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2、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莲花、菊花、牡丹
3、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
4、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
5、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6、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7、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德者鲜惋惜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利者众讽刺映衬手法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突出)小结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莲花君子
六、能力训练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因为它(如我爱梅花,因为它不畏霜雪,高洁不俗,有独特的风范,这正是傲岸不羁、有随俗俯仰、追求平等自由的高尚情操和坚强意志的革命者的象征)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习本上2023年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2、掌握“蕃”“染”“植”“鲜”的意义,辨识“之”的不同用法
3、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的运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名文一一《爱莲说》《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据说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
二、解题从题目可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主要内容是关于“莲”;
2、作者对莲花的态度是“爱”;
3、题目最后一个“说”是古代一种文体一一“说”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_统称为论说文《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先听后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②边听朗读,边给自己不懂的字词注音
③文中提到哪些花?重点写什么?
2、解读生涩字词蕃fdn淤yu濯zhuo亵xi鲜xian
四、深入研读品一一品赏莲高洁的气质第一段分析提问引导为主提问1作者重点写莲花,在他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明确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提问2这一长句,分别突出了莲花哪些特点呢引导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作者笔下的莲美是美,但究竟是什么特点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香远益清”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赏析完后带着赞美与钦佩的感情重新朗读本段第二段分析(探究讨论为主)探究1:莲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引导,作者的情感态度决定对物的爱憎明确原文“莲,花之君子者也”探究2作者爱莲赞莲,却不通篇写莲,反而加入了对菊和牡丹的描写,用意何在?(正衬与反衬)引导所谓“红花还要绿叶配”“红花”这里指莲花,“绿叶”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人,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呢?各抒己见明确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作者借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洁,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所以文中分别赋予了莲、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概括(逃避现实、庸俗逐利),以衬托手法突出表现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力本的道德信念探究3从“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将“莲”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见“莲”与君子在神采气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在同学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引导从《论语》入手,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出淤泥而不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后引到课文“莲,花之君子者也”上要求同学们学习莲高洁的品质
五、文言词学习
1、做课后练习第三大题
2、“之”字在课文中出现频率多达八次,但每一次的意义却不一定一样找出来,好好区分和把握
六、回顾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七、布置作业课后小作文“爱--------------------说”
八、板书爱莲说生长环境予独爱莲、体态香气、君子、托物言志神采气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教学反思过去在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和作者入手,然后领读,一字一句翻译,直到—中心和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都讲了,但学习效果一点不好这次上这课时,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和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取舍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现,有了这样的尝试,我今后在上其他的课文,我也会适当采用了这种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