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1《赤壁赋》学历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第课赤壁赋【课题与课时】16课题《赤壁赋》(高一必修上第六单元第课)2课时课时【学习目标】熟读课文,理解大意,积累文言知识体会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情趣和人生态度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过程】1)前备知识提示(指向目标♦了解作者苏轼又字和仲,谥号“文忠”,在政治上属旧党,一生宦海沉浮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二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2、解读背景(1079元丰二年年)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从六月以来,权兼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亶,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4次上述弹劾苏轼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的代称)”,“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不得不下令逮捕苏轼并交由御史台审理,这就是乌台诗案苏轼被投狱中,绝望之余作绝命诗两首,后传到宋神宗手里,神宗看后大为感动,对他从轻发落,贬到黄州“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查阅资料,了解苏轼及其思想熟读全文,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文化常识,标注疑难句段反复朗读文章,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情趣和人生态度课中学习♦1第课时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大意,积累文言知识1)环节一自学反馈((指向目标走近作者,知人论世说说你了解的苏式个别展示朗读,正音断句(r6nxi1)(yiotiio(zh壬戌窈窕桂棹(p1ng)冯虚a o)溯流光(sU)幽壑(h)蔑妇
(11)缪愀然(qi io)相横(lido)驰萨(hi!1u)酿酒(shi)(zh u)槊(shub)江渚he)(pGo)(ft!you)匏樽蜉螭肴核(通假字、词类活用、
3.同位相互交流自己梳理的重要文言现象: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4.小组内互相交流疑难语句的理解环节二文本探究2)学习任务一理解大意,把握情感(指向目标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文章,理解文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一层夜游之乐
1.泛舟赤壁,襟怀开朗(乐)二层乐极悲来
2.饮酒放歌,箫音怨慕(转悲)
3.慨叹人生,苦短失意(悲)三层因悲生悟
4.苏子作答,妙语解颐(转喜)
5.主客尽欢,忘情尘世(乐)环节三课堂小结2第课时学习目标
2.体会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情趣和人生态度
3.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环节一复习回顾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七月既望举酒嘱客纵一苇之所如冯虚御风渺渺兮予怀倚歌而和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固一世之雄也哀吾生之须臾之不可乎骤得曾不能以一瞬而吾与子之所共食相与枕藉乎舟中
2、理解词类活用舞幽壑之潜蛟,弃孤舟之糜妇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辨析特殊句式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凌万顷之茫然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积累成语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环节二文本探究2学习任务二精读文本,体悟情理指向目标活动一《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变化脉络清晰,情又与景、与理完美融合,请同学们分析这三者是怎样完美融合的?《赤壁赋》的情感起伏变化脉络非常清晰先写清风明月之美,表现出玩赏之乐;再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中的苦闷与悲伤;继而对“变与不变”的辩证哲理进行阐释,以此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最后归于旷达乐观展示出作者的豁达胸襟和乐观态度其中,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中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沉沦于个人愁怀,而是主动丢开思想包袱,以江水明月作比,从庄子的哲学中寻找人生之路,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了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彩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活动二《赤壁赋》采用了赋体文章经常用的“主客问答”的说理方式,有人说,这其实是苏轼内心世界中两个自我的辩论对此你怎么看?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1、主一一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一一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一一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1儒家核心为“入世”一一入世为官济天下,得志则悦于以天下为己任,怀才不遇则苦闷不平或独善其身2释家佛中国禅宗的核心“万法皆空”,“空”即“变无恒、莫执着、要放忘二3道家核心为“出世”,即顺其自然、无为不争、超然物外、看淡一切、平和处世(从内在讲)、浪迹山林、潜隐人世(从外在讲))苏轼针对客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倾向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着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对人生有大视野和大境界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申说思想感情由此得以深化,心胸从此而更开阔,文章又一次再涌波澜3)学习任务三品读文本,赏析语言(指向目标《赤壁赋》呈现的美是多方面的,请你就语言方面简单谈谈本文之美
(1)骈散相间形成句式参差之美如《赤壁赋》第一段,有整句,有散句,整散之间,错落有致,体现了语言的参差美
(2)比喻连缀形成情感流转之美如作者予以全力刻画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五个比喻连缀而下,将抽象而不可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
(3)反问叠用形成文势起伏之美“何为其然也”主人的发问引起了客人滔滔议论该段议论中三个反问句叠用,结构上形成排比,文笔一气而下,纵横驰骋,极力铺陈曹操英姿勃发、踌躇满志的形象
(4)关联相扣形成音节铿锵之美客的议论自然引发了主人的人生感慨在这段本该枯燥的议论性文字中,作者巧妙运用了“而”“盖”“则”“且夫”非”“虽”等关联词语,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气势
(5)前后呼应形成文脉贯通之美文末“客喜而笑”的“喜”和“笑”,与前“饮酒乐甚”的“乐”,以及“怨”“慕”“泣”“诉”“怨“愀然”“哀”“羡”等描写感情变化的词语是连属一气的此乃全文情感发展的线索,直贯通篇3)学习任务四古为今用一一传承经典,启迪人生(检验目标《赤壁赋》为人们如何面对挫折、打击,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现在,你最要好的同学得了重病,严重影响了学业,他(她)很消沉,请你用《赤壁赋》里揭示的人生道理写一段话,鼓励他(她)走出人生的阴影,振作起来200字左右【参考例文】XXX,听说你生了重病,很是挂念不能继续学习,应该很着急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我们都喜欢苏轼,喜欢他身处逆境而不消极颓废,豁达开朗,超然物外他的《赤壁赋》中对山水风景的热情赞美,对历史英雄的倾慕向往,对理想的追求,使我们看到了生与死、取与舍、有限与无限、渺小与伟大的辩证统一关系困难与坎坷虽无穷尽,但是只要有开朗乐观的心态,辽阔旷达的胸襟,何畏之有?暂时的挫折,不会击垮坚强的你,不会绊住你进取的脚步朋友,愿你振作起来,早日战胜病魔,重返校园,我们一起拼搏,再造辉煌!【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的要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写作作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赤壁赋》里揭示了什么样的人生道理这要求考生详细的掌握《赤壁赋》的内容,并对作者情感变化有深刻的体悟,然后联系到自己同学的遭遇,能明白他的处境和感受,并从中找到他与苏轼遭遇的相似之处,最后以苏轼面对困境所表现出的乐观、豁达开朗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来开导自己好友,鼓励他走出人生的阴影环节三课堂小结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客人的洞荒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乐一一悲一一乐”的感情变化文章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今天我们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的缘故”——林语堂《苏东坡传》【检测与作业】【基础练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到……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思,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凌万顷之茫然
②哀吾生之须臾
③而不知其所止
④方其破荆州A.B.
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C.D.
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④击空明兮溯流光
⑤顺流而东也
⑥舞幽壑之潜蛟
⑦下江陵
⑧侣鱼虾而友麋鹿
⑨正襟危坐而问客日A.
①⑤⑦/
②③/
④/
⑥/
⑧/
⑨B.
①③/
②④/
⑥⑦/
⑤/
⑨/
⑧C.
①③/
②⑤⑦/
④/
⑥/
⑧/
⑨D.
①③⑤/
②/
④/
⑧/
⑥⑨/
⑦
4.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A.B.客有吹洞箫者而今安在哉C.D.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徘徊于斗牛之间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1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要知道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D项,“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意思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有“,“适”的意思是“享有二2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
①凌万顷之茫然,译为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哀吾生之须臾,译为哀叹我们生命短暂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③而不知其所止,译为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其,代词,它,指“一苇”;
④方其破荆州,译为当曹操夺取荆州其,代词,他,指曹孟德由以上分析
①②不同,
③④C不同;故选3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译为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望见武昌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清之上,译为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译为月明星稀,乌鹊向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④击空明兮溯流光,译为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空明,月光下的清波,形容词用作名词;
⑤顺流而东也,译为顺长江东下的时候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流;
⑥舞幽壑之潜蛟,译为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⑦下江陵,译为攻占江陵下,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⑧侣鱼虾而友麋鹿,译为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⑨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译为整衣端坐问客人说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由以上分析
①③是名词作状语,
②⑤⑦是名词用作动词,
④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⑥是动词的使C动用法,
⑧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⑨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故选4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古代特殊句式的能力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为状语后置,译为“与客人在赤壁下坐船游A B玩”;项是定语后置,译为“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项是宾语前置,译为“然C而现在又在哪里呢?项是判断句,译为“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D D长城“;项是状语后置,译为“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故选5C 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项,唐宋八大家中没有司马光,应是曾巩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日“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日吾昔有见□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土,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日“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铺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日“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梧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史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分然轼日“普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间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待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说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延之上(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日/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日/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日/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日/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二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最终保全了徐州城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已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1.C
2.C
3.A【答案】
4.
(1)苏轼问母亲“苏轼如果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
(2)的人吗?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经史”为名词,A;作“通”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第一个“见”为名词,“想法”的意思,B;作“有”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是书”是“这本书”的意思,作“见”D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句子翻译为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C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故选
2.C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本题中,项,“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错误五经为《诗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下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的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3、了解文体文赋也叫散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文赋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讲求文采,多用比喻、对偶、夸张等手法进行形象生动的描写,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张手法文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一些特点,不受骈赋、律赋那些框架的限制,较多的吸收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前赤壁赋》便是典型之作12)课前预习(指向目标、♦查阅资料,了解苏轼及其思想熟读全文,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文化常识,标注疑难句段反复朗读文章,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情趣和人生态度课中学习♦1第课时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大意,积累文言知识1)环节一自学反馈((指向目标走近作者,知人论世说说你了解的苏式壬戌()窈窕(冯虚(桂棹()愀然()相缪()幽壑()釐妇()溯流光(江渚()匏樽()醐酒()横槊()轴胪()肴核()蜉崎()个别展示朗读,正音断句
3.同位相互交流自己梳理的重要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4.小组内互相交流疑难语句的理解C《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故选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答这类题目,学生应回到A文章中去,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本题中,项,“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理解错误文中说“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意思是“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对“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的“厌”理A解错误,应为“满足”故选
4.
(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中,请请允许,表示敬辞;
(2)若表示假设,如果;顾表示反问,难道;为动词,做浑涵博大深沉;雄形容词作动词,称雄;鲜少;【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苏轼请问母亲“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陆贽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但是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诗人)说“我的文章比这个人要逊色一大截啊!”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苏轼)调到徐州任知州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泛滥于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后洪水汇集到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没有被及时疏导,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城里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人们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池”于是,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苏轼拜访守卫徐州城的军队,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危害到徐州城,事态非常紧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士兵头目说“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我们都是小人,理应为您效命于是带领手下人拿着畚锚等走出军营,修筑起东南长堤开始从戏马台筑起,尾部连接到城墙大雨白天晚上下个不停,城墙仅有三版没有淹没到洪水里苏轼在城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66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在常州去世,享年岁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o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教后反思】环节二文本探究2)学习任务理解大意,把握情感(指向目标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文章,理解文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一层夜游之乐
1.泛舟赤壁,襟怀开朗(乐)二层乐极悲来
2.饮酒放歌,箫音怨慕(转悲)
3.慨叹人生,苦短失意(悲)三层因悲生悟
4.苏子作答,妙语解颐(转喜)
5.主客尽欢,忘情尘世(乐)环节三课堂小结2第课时学习目标
2.体会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情趣和人生态度
3.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环节一复习回顾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七月既望举酒嘱客纵一苇之所如冯虚御风渺渺兮予怀倚歌而和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固一世之雄也哀吾生之须臾之不可乎骤得曾不能以一瞬而吾与子之所共食相与枕藉乎舟中
2、理解词类活用舞幽壑之潜蛟,弃孤舟之蔑妇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辨析特殊句式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凌万顷之茫然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积累成语沧海一粟正襟危坐遗世独立不绝如缕杯盘狼藉环节二文本探究2)学习任务一精读文本,体悟情理(指向目标活动一《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变化脉络清晰,情又与景、与理完美融合,请同学们分析这三者是怎样完美融合的?活动二《赤壁赋》采用了赋体文章经常用的“主客问答”的说理方式,有人说,这其实是苏轼内心世界中两个自我的辩论对此你怎么看?3)学习任务二品读文本,赏析语言(指向目标《赤壁赋》呈现的美是多方面的,请你就语言方面简单谈谈本文之美1)学习任务三古为今用一一传承经典,启迪人生(检验目标《赤壁赋》为人们如何面对挫折、打击,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现在,你最要好的同学得了重病,严重影响了学业,他(她)很消沉,请你用《赤壁赋》里揭示的人生道理写一段话,鼓励他(她)走出人生的阴影,振作起来200字左右环节三课堂小结【检测与作业】【基础练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到……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思,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①凌万顷之茫然
②哀吾生之须臾
③而不知其所止
④方其破荆州
①②相B.同,
③④相同
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C.D.
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④击空明兮溯流光
⑤顺流而东也
⑥舞幽壑之潜蛟
⑦下江陵
⑧侣鱼虾而友麋鹿
⑨正襟危坐而问客曰A.
①⑤⑦/
②③/
④/
⑥/
⑧/
⑨B.
①③/
②④/
⑥⑦/
⑤/
⑨/
⑧C.
①③/
②⑤⑦/
④/
⑥/
⑧/
⑨D.
①③⑤/
②/
④/
⑧/
⑥⑨/
⑦
4.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A.B.客有吹洞箫者而今安在哉C.D.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徘徊于斗牛之间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铺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持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史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分然轼曰“普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间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待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说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延之上(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日/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最终保全了徐州城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已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16【学后反思】第课赤壁赋【课题与课时】16课题《赤壁赋》(高一必修上第六单元第课)2课时课时【课标要求】
1.整体感知古典散文作品,领悟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获得审美体验
2.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作品,感受作品文辞之美
3.捕捉创作灵感,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用自己喜欢的文学样式写作【学习目标】熟读课文,理解大意,积累文言知识体会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情趣和人生态度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评价任务】1自学反馈指向目标2任务一“理解大意,把握情感”,指向目标2学习任务二“精读文本,体悟情理”,指向目标3学习任务三“品读文本,赏析语言”,指向目标2学习任务四“古为今用一一传承经典,启迪人生”,检验目标【学习过程】1)前备知识提示(指向目标♦了解作者苏轼又字和仲,谥号“文忠”,在政治上属旧党,一生宦海沉浮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2、解读背景(1079元丰二年年)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从六月以来,权兼监察御史里4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亶,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次上述弹劾苏轼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的代称)”,“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不得不下令逮捕苏轼并交由御史台审理,这就是乌台诗案苏轼被投狱中,绝望之余作绝命诗两首,后传到宋神宗手里,神宗看后大为感动,对他从轻发落,贬到黄州“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下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的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3、了解文体文赋也叫散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文赋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讲求文采,多用比喻、对偶、夸张等手法进行形象生动的描写,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张手法文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一些特点,不受骈赋、律赋那些框架的限制,较多的吸收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前赤壁赋》便是典型之作12)课前预习(指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