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4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篇15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着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一、知识与能力
1、讲述张骞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骞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张骞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骞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难点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教法以导学式为主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听说过老年人把铁钉、火柴分别叫什么吗?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要在这些日用品前加一个“洋”字?这表明了什么?今天我国的民族工业品牌已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了什么?生老年人叫铁钉为洋钉,叫火柴为洋火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走向世界市场的民族工业品牌有海尔、康佳、TCL等这说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板书题目)体验新知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展示课件)生读出课件内容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又是怎样起步的呢?(展示课件)生读出课件内容师张骞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创办实业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状元实业家张骞”一目,并圈点你所获得的信息,稍后我们一起来交流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生交流信息
1、张骞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
2、《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3、张骞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了大生纱厂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张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师张骞创办了哪些实业呢?(展示课件)生讲述状元实业家张骞的事迹师由张骞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每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稍后由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表本小组的讨论意见生讨论生答案
1、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对中国人民剥削很严重答案
2、张骞非常爱国,希望通过办实业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答案
3、张骞舍本逐末,具有非凡的勇气答案
4、张骞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才能答案
5、张骞非常有远见答案
6、张骞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师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了什么?生答案
1、民族工业的发展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答案
2、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迫使它无生存空间,势必倒闭答案
3、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不但不能予以支持,而且进行压制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那么,民族工业究竟有怎样曲折的发展过程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展示表格)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生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末、“一战”期间、“一战”后到解放前夕师洋务运动到清末,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是什么?生民族工业出现了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促进了实业集团的纷纷出现师民族工业出现萌芽的原因是什么?生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怎样呢?(展示课件)(出示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说明什么?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会出现“黄金时代,,?“一战”后到解放前夕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怎样呢?生讲述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师这一时期为什么民族工业又呈现萎靡不振的状态呢?师以上通过表格,我们了解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生学生讨论,交流师老师将你们的讨论总结如下发展阶段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发展水平整体落后师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没能完成救国的愿望,除了受到客观原因影响外,还有主观原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旧中国民族工业尽管发展艰难曲折,但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哪些影响呢?明确给中国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政治变化,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生活畅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展示课件)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4教学目标孙中山成立兴中会的原因及兴中会成立的时间与地点;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著作;华兴会、光复会的建立;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的时间与地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同盟会的性质;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通过孙中山等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通过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成了时代主流,孙中山、邹容、陈天华等人为振兴祖国,站到了时代的前列通过教学,启发学生继承和发扬这些先进人物的爱国传统、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教学建议地位分析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前仆后继、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又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这种斗争史和探索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的光辉一页这场以武装起义为特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同中国近代以前的历次革命斗争和探索救国道路相比,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它所取得的革命成果和提供的经验教训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具体可以分为兴起(1894年~1901年)、发展(1901年1905年)、〜高潮(1905年1911年)、失败(1912年1913年)四个阶段本节课所述事件主要发生在1894年1905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的阶段重点分析⑴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的背景在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威胁,像一个可怕的阴影,笼罩在人们的心头同旧式的举人秀才不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懂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有敏锐的感受,有比较强烈的爱国心当时不仅国内学堂纷纷成立,而且,出国留学成为一种风气掀起了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热潮,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大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对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作出了显著的贡献⑵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明确宣布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其中,建立中华民国和平均地权的提出,是同盟会和它的领袖孙中山的伟大贡献在同盟会成立以前,历来主张—清朝政府的人都以恢复明朝或者建立汉族帝国为口号1894年兴中会所提出的纲领中有建立合众政府一条,但不如同盟会所提的明确同盟会成立以后,建立民国的思想很快就普遍起来,建立汉帝国的话从此很少有人再提它的重大意义在于它的组织形式、组成人员的成份和它的纲领,说明它既不同于旧式的会党或秘密结社,也不同于成立前的各省区的革命团体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难点分析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同三民主义的关系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国同盟会以“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教法建议关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宣传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可事先安排学生略做准备,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述这三位宣传家的事迹,同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和同学的讲述具体归纳出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内容,培养概括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关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既要了解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组织来源等基本信息,同时更需要明确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所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教师应就它的组织形式、组成人员的成份和它的纲领展开讲解,使学生明确同盟会与过去的一系列革命团体不同而成为革命政党关于“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同三民主义的关系”这是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的地方,作为初中学生,教师要注意不要讲的过于艰深,只要明确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能够将“驱除鞍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和民族、民权、民生主义正确对应,稍作了解即可教学设计思想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用配套课件实行以讲为主的多媒体综合教学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本资源库提供的网络型课件,进行网络教学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中国同盟会的成教学难点同盟会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中外反动势力对人民的镇压与搜刮,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他们逐渐地认识到要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必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一场伟大的推回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开始了它是怎样开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展示孙中山像、介绍生平)他从27岁开始由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转变成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从此开始走上一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革命道路
1、兴中会的成立
(1894)1894年11月,孙中山到檀香山,在那里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把“驱除继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要求会员为—清政府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斗争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兴中会成立后,立即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
2、孙中山派陆皓东等筹划广州起义孙中山派陆皓东在广州组织革命机关,准备发动起义但是起义还未发动被广东官方发觉陆皓东等人被捕遇害孙中山幸免于难,但清政府命令通辑孙中山孙中山并没有因此次起义失败而气馁.他断发改装流亡国外,考察日、美、英各国社会情况,发展革命组织,准备再次发动起义
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使许多进步的中国人对帝国主义侵略本性及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的关系,开始有了新的认识,首先觉醒的是知识分子他们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1、上海、东京成为宣传革命的中心上海的新兴工业比较发达,日本的东京是中国留学生的聚居地,成为革命宣传的中心(展示有关图片)革命知识分子通过这些刊物发表文章,翻译书籍,大力鼓吹革命,抨击清政府,宣传民主思想,批判改良主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看教材中有关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图象、生平及他们宣传革命思想的内容并让学生思考“他们宣传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宣传的共同点是—清政府,建立共和国
2、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保皇派诸流把光绪皇帝说成是前所未有的“圣明君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出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为什么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那么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首先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要人们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章炳麟针锋相对写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提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合众共和“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J这篇文章是当时传诵的名作文章在《苏报》上发表
3、邹容的《革命军》邹容19岁时写成《革命军》一书,这本书虽只有两万字,但充满热情,书中高唱革命的赞歌,主张用革命来.清朝的统治,求得中国在世界上的独立地位鲁迅曾说“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
4、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阅读课本中《猛回头》摘录,思考作者在这里宣传的是什么思想)作者在这里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及清王朝的走狗本质在书中宣传要驱逐外国侵略者,恢复民族主权,—清政府这两部书出版后,成为革命派极为重要的宣传品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和鼓舞力量许多革命分子将它秘密翻印成千上万册,广为流传毛泽东少年时代在湖南家乡也曾受过陈天华小册子的影响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各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组织纷纷建立,并终于在1905年8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这个时期成立的革命团体与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成员以知识分子为主,不同于兴中会的以华侨为主体;
(2)成立于国内(长沙、上海、武汉等地),不同于兴中会成立在国外这些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这些革命团体犹如革命的火种在各地点燃,为以后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为革命成燎原之势准备了条件
1、华兴会、光复会(展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的表格,由学生介绍华兴会、光复会的大致情况)问这些革命团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什么?学(一满清统治,恢复中华)这就为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成立奠定了基础(展示有关图片)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
2、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8月东京为推动革命运动更有力地向前发展,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展示有关图片)
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继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展示)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4、同盟会的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问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看课本有关内容)
①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
②有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机构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选举孙中山为总理,还选举产生了议事部、司法部、执行部,建立了领导机构同盟会总部设于东京,下有国内东、西、南、北、中5个支部,国外华侨中有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4个支部国内支部下按省设立分会,并且推定分会负责人
③中国同盟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机关刊物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人一个新的阶段
5、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展示)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小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满面疮瘦、遍体鳞伤,疾根在于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结合,”从而孕育了中国民主革命孙中山站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前列,章炳磷、邹容、陈天华宣传倡导.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同盟会阐发的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板书设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兴中会的成立
(1894)
2、孙中山派陆皓东等筹划广州起义
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1、上海、东京成为宣传革命的中心
2、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3、邹容的《革命军》
4、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
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华兴会、光复会
2、同盟会的成立
(1905)
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同盟会的性质
5、“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5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1教育网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教学方法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渗透点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教学设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3光盘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表演来总结本课
(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二、新课讲授出示图片《黄海激战》,出示视频《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全国人民感到耻辱,义愤填膺,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资产阶级维新派呼吁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假设我们都生活在19世纪末这个动荡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总结和同学们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今天我们就学习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6
一、学生分析
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2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1、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同时,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操作,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构思
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做了变动,教学线索安排如下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启示
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六、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展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提出问题“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残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2、战争起因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战争的经过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然后展示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
4、战争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5、战争影响教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I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认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袁世凯登基、祭孔图片)这些说明了什么?什么是孔子之道呢?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引导学生思考尊孔复古是反动的封建逆流,而帝国主义在当时处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它们为什么支持尊孔复古?教材中的“对内对外,两无遗憾”是什么意思?讨论新文化运动是不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呢?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看影片片断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内容(多媒体先出示问题,然后播放影片)看完影片后,提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生回答后投影展示《青年杂志》、《新青年》,并简单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投影出示陈、李、胡、鲁四位人物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这四位人物,大家鼓掌欢迎,先请四位做自我介绍然后我们请这几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这是在《新青年》旗帜下聚集起来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知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7[课程目标]
①讲述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②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和出现转机的原因,并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2掌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3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主题、意义等4通过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5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2课上播放录像资料,自我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重大发展的史实表明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T新局面
(2)新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重点]
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3、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成就[难点]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导入
①)录相《石广生部长在中国加入WTO后的现场讲话》(导入
②)历史照片《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握手》教师带感情地朗读《尼克松回忆录》中的一段描写(导入
③)学生模拟尼克松发表计划访问北京的电视讲话(导入
④)复习旧课[讲授新课]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议一议]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中国与美国之间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那么从拒绝到主动握手其间的原因有哪些?(教师归纳)美敌对态度一一美苏争霸一一陷入泥潭中中苏交恶一一对外方针变化一一国际地位提高共同要求改善关系(故事会)乒乓外交的.几个故事(或排小品“大球带动小球”)基辛格访华的故事[练一练]请列举中美建交过程中的三件大事(补充)中美建交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问题等都是不协调的声音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问)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阻力?如何化解的?
(3)你从乔冠华的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2中日建交和新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
(1)中日建交由照片《田中首相访华》提问这张照片反映了什么史实?中日建交的时间?2新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从1971年7月到1972年底,一年多的时间里,又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大显身手]学生小品APEC会议上海筹备会现场采访[归纳小结]
1、APEC会议在中国召开说明了什么?具有什么意义?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小结]以表格形式归纳新中国在三个时期的外交成就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8•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②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b.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分组学导”的教学方法
②本课通过课前预习、小组交流、竞争抢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③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学生编排历史小品,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
②谭嗣同的慷慨捐躯,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仰
③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教学思路重点难点的突破与解决方法
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②难点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分析百日维新诏书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原因课前导学
①学生分组查找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情况资料
②学生预习本课,编写歌谣、做小报、结构图总结本课
③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编排历史小短剧教学渗透点
①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编排历史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②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②书籍《中华上下五千年》
③光盘科利华备课系统•教学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板书设计•教学设计口教师活动口学生活动口预期效果导入新课出示投影片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及情况介绍学生看投影利用多媒体投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模拟请一位学生做记者现场采访2-3位当时人士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种
①有的认为必须改革
②有的认为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
③有的认为必须实行革命等学生感到新颖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缩短历史与现实的差距,同时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历史、思考历史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让学生展开联想抒发自己的情怀,精彩的地方给以加分鼓励,注意把握时间总结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一戊戌变法学习新课板书第7课戊戌变法辨别“戊戌”的写法出示投影康有为、梁启超像提问你知道这两位人物是谁谁能介绍他们的情况?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进行了大量的活动提问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学生看图像,争相回答学生回答公车上书的内容利用投影增加直观效果学生事先准备,相信一定能介绍清楚学生可以根据课本回答,也可以补充资料公车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但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反响,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这部分知识要点大家找得非常准确,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谁还能补充一些其他的资料?学生看书归纳要点
①创办《万国公报》
②组织强学会
②维新派团体形成学生补充资料创办《时务报》《国闻报》各地组织学会、学堂等知识要点较清晰,学生容易找到根据学生回答酌情加分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急,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大臣进行了论战学生表演短剧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口教师活动口学生活动口预期效果有一个小组准备了历史剧,请大家欣赏老师认真观看学生表演,对学生的表演给以鼓励有李鸿章、荣禄、翁同稣等五位大臣荣(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康(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呢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才能富强李(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荣祖宗之法千真万确,只能遵行不能变更康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法里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荣禄等一时无言可答,拂袖而去)翁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旁白这次问话后,光绪帝对康有为极为欣赏,下令康有为筹划变法学生对历史剧表演非常感兴趣,情景比较形象,学生印象深刻,激发学习历史兴趣,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下面我们看具体的变法措施,变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有哪些内容?学生阅读变法法令内容,抢答口教师活动口学生活动口预期效果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变法结果怎么样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①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益
②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拥护
③触动顽固派利益学生据课本内容回答
①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
②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献身
③百日维新这里涉及重点内容,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回答不准确,教师应给予点拨指导学生一般能在书上找到答案,同组同学可补充回答出示谭嗣同的投影片引导学生讨论31页“动脑筋”题,或处理课后“活动与探究”题学生介绍谭嗣同的事迹小组讨论后,展开辩论辩论时,学生可充分发表意见,小组成员随时补充,有的学生回答可能很片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学生在争辩中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戊戌变法的内容我们已经讲完了,回顾知识要点,三分钟快速记忆,出示测试题识群体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可以概括为四提倡、四反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斗争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提倡民主和科学在今天过不过时呢?学生快速记忆教师指导学生抢答及时巩固知识,注意鼓励学生戊戌变法失败了,让我们从当时的现实出发,来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
①维新派力量小
②顽固派势力强大
②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高度来看戊戌变法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9[课标内容]1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外交史实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过程及中美建交的经过,分析其重大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讨论十届以后,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搜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另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过程及中国合法席位恢复后在联合国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大意义2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及阅读课文有关内容,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情况,认识中美建交的重大意义及中美关系发展曲折复杂的原因3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的特点及外交活动的重大成就,理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中美建交,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2新时期,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认识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综合国力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为人类进步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重点和难点]重点中美建交和新时期外交新局面的开创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教师讲述及问题讨论教学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了争与生产共处的坚实基础,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政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取得了许多新的外交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导入新课
一、另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美国阻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中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其意义
二、中美建交
1、尼克松访华及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2、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2、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小结]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主要成就,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力量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必将对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做出更大贡献[作业]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第25课时]讲评第五单元测试试卷[教学目的]通过分析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引导学生订正失误的地方,帮助学生分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掌握复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查缺补漏的方法鼓励成绩较好的同学继续努力,对成绩较差的同学,给予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迎头赶上[教学过程]
一、发放试卷
二、讲评试卷
三、引导学生自己订正考试失误的知识点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10课程标准
1、知道“釉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八六三计划”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技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4、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列举出“釉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科技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能够说出什么是“八六三计划”
2、了解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3、能够根据“材料阅读”中的表格说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了基本普及的史实,增强分析图表的能力
4、根据课本列举出文学、艺术、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培养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展示一定的资料,通过分析资料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科教文体事业百花齐放、欣欣向荣
2、采用分组学习、学生备课讲课的方法,提高主动收集、分析资料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以及一定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大量的‘史实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教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成果卓著,增强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一定的资料分析,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和保障,今天的勤奋学习就是为将来报效祖国、造福人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优秀品质,学习体育键儿为国争光、英勇顽强拼搏精神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归纳分析法、列举法学习指导方法本课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并讨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了解科教文体事业等方面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引入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导言,了解我国科教文体事业等方面的事情
二、新课
(一)、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由“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展开讲述
1、我国第一代“釉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高新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八六三计划”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引导学生看书讨论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2、教育发展与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什么关系?
3、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提出了什么任务?教育事业应怎样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讲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工作的成果
(三)、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放由学生自学教师讲述作业《伴你读历史》、材料阅读、自我测评板书设计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三)、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放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11
一、教材分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工业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封闭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即全球化当前,全球化迅猛发展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构成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册涉及的历史时期内,与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开始第二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后,在寻求市场的力量的推动下,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第三单元叙述了整体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一一世界大战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人员的流动,物种的传播,商品的交换,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欧兴起的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使亚非拉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扩张为载体的,伴随着侵略与掠夺全球化过程,特别是早期全球化过程,又是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的过程即使在殖民体系瓦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依然居于全球化进程的中心主导位置,建立了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本教材力图全面把握全球化的这两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单元中分别做了叙述,既揭露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殖民扩张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进步和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同区域的人文特征、历史变迁及其各种问题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人的发展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知道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趋势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
(三)过程与方法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提高辨别重大是非的能力思考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创造过程,培养当代青年应有的创新能力体会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1213—215第五单元第一课2220—224第五单元第二课3227——33第五单元第三课4就让我们一起来重读新文化运动的主旨(生齐读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师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大战后的欧洲人充满了忧虑和悲观,连西方人自己都对自身的文明表示怀疑世界的形势和国内的现实使国人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是什么事件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声终于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拥有事实的理论,具备了征服人心的说服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决定人类命运的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让新文化运动有了什么样新的发展呢?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生回答中国新文化运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第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我们的先辈们为了救国救民,追求真理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宣誓全体起立宣誓36——310第五单元第四课5313—317第五单元第五课前三课时6320—324第五单元第五课第四课时、综合探究五7327—331第六单元第一课843——47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三课前一课时9410—414第六单元第三课
二、
三、四课时10417—421第六单元第四课11424—428综合探究
六、第七单元第一课1251——55第七单元第二课1358——512第七单元第三课前三课时14515—519第七单元第三课第四课时、第四课15522—526第七单元第五课16529——62第七单元第六课、综合探究七1765——69复习18612一616复习19619—623复习20626—630考试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12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4、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
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课前准备教师
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家近二十年来拥有家用电器情况的变化;学生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图片;
2、以组为单位,汇总好调查数据;
3、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
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学生学法
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12月18日)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社会调查的数据资料想一想
1、从汇报数据中你感觉到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1985年起在三个方面进行1992年起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比一比
1、说一说中国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深圳、海南、广州、上海
3、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说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13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义和团的成员、组织形式和活动地区平原大捷“扶清灭洋”的斗争口号义和团势力在京津地区的发展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外反动势力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通过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因此口号的核心是“灭洋”,是义和团反帝爱国性质的具体表现“扶清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反映了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习、分析《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通过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波澜壮阔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是使中国免于沦为完全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建议地位分析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它沉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活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是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英勇表现,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重点分析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是本课重点之一这是认识义和团运动性质的重要依据,义和团运动始终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是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具体表现,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另一重点内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难点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是本课难点之一它涉及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19世纪末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扶清灭洋”口号的含义学生也不易理解这一口号的提出,正是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能够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也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清政府同义和团的关系是另一个难点问题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政策,从“镇压”到“招抚”再到“镇压”,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控制、利用,最终消灭义和团,只不过是手段不同而已而义和团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一开始就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对清政府放松了警惕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1.导入新课可以联系所学知识提问让学生回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然后教师指出,紧接着农民阶级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2.义和团的兴起
①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结合课本内容和多媒体课件,讲清义和团的活动地区、组织形式和主要成员,指出平原大捷是义和团从兴起到壮大的转折点
②“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这是本课的难点之一,首先教师要讲清“扶清灭洋”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特别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正反映出中外民族矛盾异常尖锐,这一口号的核心是“灭洋”最后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这一口号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这是本课重点之一,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多媒体资料,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①帝国主义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其目的是什么?与以前的侵华战争相比有何不同?
②义和团在天津、北京地区的英勇斗争
③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引导学生了解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策略上的变化,认识到不管采取何种策略,清政府的目的是要控制、利用直至消灭义和团,充分暴露出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④八国联军的暴行通过教学,是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4.《辛丑条约》这是本课另一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帮助学生从经济、政治、军事等几个方面掌握条约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逐条分析条约的危害性;最后得出结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教法建议本课学习完以后,学生完整地学习和认识了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这个过程用一种方式简单的展现出来,可以以列表、图示、问答、列举等各种方式内容应该包括历次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等主要想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单元小结的意识教学设计示例重点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难点“扶清灭洋”口号及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教学思想本课内容较多,而且在中国近代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有些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在教学上要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习历史这一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好素材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斗争?(学生回答略)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农民阶级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屏幕显示《义和团运动的形势》木意图)
①从义和拳到义和团根据教材讲明义和团的名称、组织形式和主要成员;然后,请学生看书,进行师生问答师19世纪末,义和团为何把斗争矛头从反清转向了反帝?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深了生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最直接、最主要的敌人师很好,那么义和团运动为什么首先在山东爆发呢?生(思考后)山东受侵略最严重师都有哪些国家侵略过山东?生(思考、议论)日本、德国、英国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当学习和继承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那种勇于探索新思想和超前学习的精神,将民主和科学的两面大旗举得更高更高!我们作为未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应当学习和继承他们那种敏锐的政治眼光、为维护祖国的进步,积极创造新事物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将我们的祖国建设成现代化的强大国家!让我们为之而努力奋斗吧!老师总结了一首歌谣,帮助同学们来记忆这一课的内容出示歌谣新文化运动歌谣新旧思潮起冲突,《青年杂志》运动搞民主科学摇大旗,陈李胡鲁做代表十月革命送曙光,马克思主义响中国新文化运动载史册,人们思想大解放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2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
②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解释这一口号的含义,然后进行师生问答师我们都知道清政府是反动的,义和团为什么还要扶清”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义和团不想同清政府以及洋人同时作战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14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
①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②社会经济的繁荣;
③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视频资料和设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②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③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
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情况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日益表现为以逻辑思维为主,但形象思维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①导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隋经济发展和大运河的资料,准备历史短剧的表演
②探究式,通过采用图片、视频资料、学生制作的模型等直观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并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③体验式,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在主动体验、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前期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需要教师引导改进布置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多渠道搜集史料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整理并运用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准备历史短剧,在搜集、阅读、编、演的过程中将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教师制作课件资料,设计探究问题
三、教学资源与资源准备
1、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下册
2、自制多媒体课件
3、网站资料、材料
四、多媒体应用分析
五、教学过程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15[课程标准]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4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难点]
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教学思路]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教学过程](导入
①)补充完整本课导言中的小故事(由学生讲)(导入
②)日内瓦会议录相(导入
③)毛泽东接受罗马尼亚大使递交国书仪式小故事[讲授新课]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建国初期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说一说]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策略?[材料分析](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①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②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比一比]
①你知道最早和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吗?
②到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7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得到25个国家的公开承认,你能说出这17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吗?[材料分析](材料)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的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法外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100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处赔偿白银13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①以上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历史现实?
②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导致了怎样不同的后果?
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比一比]
①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③哪两位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国家,能用几个动作表示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每组选两名)[补充]关于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由来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放录相《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创设历史情境(动脑筋)
①万隆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中国代表团此去会遇到哪些困难?
③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④假设a、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b、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
⑤中国代表团是怎样因势利导扭转局面的?
⑥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故事会)同学们讲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小故事(小品表演)万隆会议现场报道采访周恩来总理(动脑筋)书74页(补充资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J“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J——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小结](谈一谈)
1、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外交成就,谈谈你的感想?
①你知道什么是“万隆精神”吗?万隆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适用吗?(请举例说明)K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
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n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J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
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
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A、萍浏澧起义B、浙皖起义C、黄花岗起义D、镇南关起义
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
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
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
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
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五、课后反思
二、自主预习
1、萍乡、浏阳、澧陵萍浏醴起义
2、广西起义
3、文学社共进会
4、君主专制制度
三、合作探究
1、1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原因辛亥革命2观点不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性质或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四、随堂演练
1、A
2、C
3、C
4、A
5、D
6、C
7、C
8、C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3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