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5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文学常识篇(中国古代历史、人文)(导学案)
42.4专题文学常识篇一中国古代历史、人文
(一)中国历史文化地理部分
1.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三座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2.O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3.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分,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5.四海指天下、全国
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8.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和黄河
9.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0.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11.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水南为阴
12.左右东为左,西为右
13.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14.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中夏
15.重要城镇名的古今对照苏州姑苏、吴郡成都锦官城镇江京口杭州临安、武林、钱塘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北京大都、燕京、神京开封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绍兴会稽、山阴西安长安沈阳奉天天津直沽
16.我国部分城市的别称昆明春城苏州中国的威尼斯重庆山城、雾城拉萨:日光城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徐州彭城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现在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27.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僧
28.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特殊称谓
1.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文臣武将等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其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2.
(1)
(2)谦称自称愚、鄙、敝、卑、窃、臣、仆帝王自称
(3)
(4)孤、寡、不谷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卑职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
(6)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其他还有“小可”“老朽”“老衲”等
3.
(1)
(2)敬称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万乘等
(3)称天子殿下称将军麾下
(4)称对方或对方亲属令、尊、贤、仁“令”,意思是美好,用(kun),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闽今正(皆称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对方)、贤郎(对方的儿子)、贤弟(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5)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
(6)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又称“泰水二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7)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
(8)人等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死去的
(9)帝王先帝君对臣的敬称卿、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礼仪称谓尊称谦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万乘帝王孤、寡人、不谷一般人君、阁下、兄台一般人愚、鄙、敝、卑、窃对方父亲令尊、尊公古代官吏下官、末官、小吏、卑职对方母亲令堂读书人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对方妻子令闽、令正自己父亲家父妻父丈人、泰山自己母亲家母对方兄弟昆仲、令兄、令弟自己兄弟家兄、舍弟对方儿子令郎、令嗣、少君自己妹妹舍妹对方女儿千金、令爱自己家寒舍礼仪用词初次见面久仰好久不见久违迎接客人欢迎来不及迎接失迎别人送别自己留步请人原谅包涵自己中途离开失陪向人请教赐教送人礼物笑纳请人帮忙劳驾对方的见解高见自己的见解愚见对方的字画墨宝自己的书画涂鸦对方的学生高足读别人的文章拜读自己表演技能献丑别人赞扬时过奖问别人年龄贵庚问老人年龄高寿
4.年龄称谓1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3齿蜕、峪蜕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4垂髻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5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6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7及笄指女子十五岁8束发指男子十五岁9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表示已成年10而立三十岁11不惑四十岁12知天命半百、五十岁13花甲、耳顺六十岁14古稀七十岁15耄耋八九十岁,指高寿、老年16期颐一百岁
5.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6.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娟、神农
7.五帝据《史记》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善、唐尧、虞舜
8.百姓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9.朋友称谓:1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候结交的朋友2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3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4忘年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5竹马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朋友6布衣之交以平民的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7患难之交
10.文人称谓:120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岁,女15岁取字,如沈德鸿字雁冰,周树人字豫才2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土,李清照号易安居士3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谥号文正,欧阳修谥号文忠4称籍贯以人的出生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称柳河东5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6)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称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7)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爵位)公、侯、伯、子、男(五等)古代讳称死者讳称天子、太后、公卿、王后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父母见背、孤露、弃养佛道徒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一般人亡故、长眠、长逝、谢世、寿终古代常见借代词语桑梓家乡桃李学生社稷、轩辕国家南冠囚犯同窗同学烽烟战争巾帼妇女丝竹音乐婵娟、嫦娥月亮须眉男子手足兄弟汗青史册白丁、布衣百姓伉俪夫妻似偻、黄发老人桑麻农事提携、垂髯小孩三尺法律膝下孩子,儿女华盖运气函、简、笺、鸿雁、札书信庙堂朝廷
(二)中国古代文化科举文化
1.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3.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5.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6.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并远调
3.拜授给官职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的继承权
10.
(1)
(2)退撤销或降低官职;自己辞职
11.去去职,被调离戏曲文化
1.元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散曲
2.老生戏曲中扮演中年以上男子的角色
3.小生戏曲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
4.小丑戏曲中扮演滑稽人物的角色
5.老旦戏曲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
6.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祭祀文化
1.春赛春天举行的赛会旧时民俗,在节日或者神的生日,准备仪仗、锣鼓、杂戏等迎神像出庙,周游街巷或村庄,叫作“赛会”
2.大祭祀的值年大祭祀,指旧社会大家族全族对祖先的祭典值年,指在当值的那一年承应差事或担任某项工作
3.祭以尉首用军官的头祭天对联文化
1.对联的特点对联,又称对子它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按照字音平仄相对、字义虚实相当、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语句构成,表达相反、相关或相近的意思分为上联和下联
2.对联的主要种类对联的主要种类有春联、节日联、婚联、寿联、勉联、挽联、名胜联、职业联
3.对联对法指要我们要了解对联这种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学形式的特征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如两个黄祜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结构相应上下两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如杭州西湖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两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上面所举的杭州西湖岳坟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注意上联中出现过的词语,下联最好不要重复出现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除外在范围、立意、境界、情绪等方面,下联应压住上联错例举国欢乐迎富贵,合家欢腾奏和谐正例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德辉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对联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总之,写对联一定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练,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都不能算作对联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是同样的意思,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对联的大忌
(三)中国古代思想儒家思想
1.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孔子的政治思想主体是仁礼学说,仁与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范畴
2.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在先秦儒家中自成一派他在政治上主张“礼治”,认为人性恶
4.
(1)
(2)儒家思想的特点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相
(3)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
(4)
(5)德二重人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道家思想
1.老子老子的道论中“道”即宇宙的本源和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价值判断的标准其核心思想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政治
2.庄子庄子继承老子思想,进一步阐述“无为”而有为思想,并把“无为”具体化为三个层次无己、无功、无名庄子说,圣人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二
3.
(1)
(2)道家思想的特点道统万物、遵道循道的理性精神率
(3)
(4)性而行、探玄索隐的人生旨趣兼收并蓄、公正不偏的倾向求真尚朴、去伪弃诈的价值观念墨家思想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提出了“兼爱、尚贤、尚同、非攻”等思想政治观点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法家思想法家是中国战国时期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重要学派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商鞅、慎到等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
1.商鞅商鞅主张法治,认为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只有实行法治,国家才能安定“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为此,商鞅对法治提出了一些原则刑无等级、明法利民、轻罪重罚商鞅还认为法律具有“定分”“胜民”、实行富国强兵政策的保证作用
2.韩非韩非创立了法、术、势兼用的君主专制理论,建立了完整的法家理论体系韩非主张实行绝对的君主专制制度,君主至上关于法,他认为“法一而固”“以其所重禁其所轻”“法不阿贵二关于术,他认为,第一,君主无见其所欲;第二,虚见无事;第三,循名择实,实验群臣关于势,第一,要禁止臣下结党营私;第二,严格控制重臣的政治、经济实力;第三,臣不得专擅兵权、人权
3.
(1)
(2)法家思想的特点主张实行富国强兵政策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重视法律的作用
17.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18.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19.山东、山西“山”特指靖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天文部分
1.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24400(
0.闰年以阳历年除以或十位和个位都是的年份必须除以4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二十四节气季春夏秋冬月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月腊月节气大寒雨水先秦诸子百家学派代表人物著作学说思想主张名言警句儒家孔丘《论语》礼乐仁义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欲速则不达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轲《孟子》德治仁政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之者,人恒敬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荀况《荀子》性恶劝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仁者爱人,义者循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学无止境流言止于智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道家李耳《老子》(即《道德经》)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上善若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学派代表人物著作学说思想主张名言警句道家庄子《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日益多法家李斯、韩非《韩非子》变法图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墨家墨翟《墨子》兼爱非攻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相爱,交相利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兵家孙武、孙膑《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兵者诡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贵胜,不贵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六)其他中国古代文化归类
1.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古代四大美女西施(“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王昭君(“落雁”,讲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貂蝉(“闭月”,讲的是貂蝉拜月的故事);杨玉环(“羞花”,讲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的故事)
3.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5.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赵孟)演、黄庭坚、苏轼、柳公权、董其昌、米芾、怀素
6.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先秦琴师伯牙的《高山流水》魏晋时期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明朝的《平沙落雁》古曲《梅花三弄》楚汉战争时期的《十面埋伏》古曲《夕阳箫鼓》(后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历代传谱的《渔樵问答》汉末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汉代的《汉宫秋月》春秋时期晋国师旷的《阳春白雪》
7.中国古代十大乐器鼓、笙、垠、琴、瑟、笛、箫、编钟、二胡、琵琶(著名琵琶乐曲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潺阳月夜》《阳春白雪》《昭君出塞》等)
8.中国古代十大名画东晋一一顾恺之《洛神赋图》唐一一阎立本《步辇图》唐一一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一一韩滉《五牛图》五代一一顾闵中《韩熙载夜宴图》北宋一一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宋一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一一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一一仇英《汉宫春晓图》清一一郎世宁《百骏图》书法名家书法特点名帖特点(303—361)王羲之(东晋,书圣)平和自然,俊秀飘逸,笔势委婉含蓄《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20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个“之”字各具神韵,无一雷同(557—641)欧阳询(唐,欧体)以楷书著称,庄重严谨,笔力险峻行书也颇有成就《仲尼梦奠帖》(行书)结构沉稳,笔力苍劲,转折自如,宛若行云流水,有王羲之《兰亭集序》风格(709—784)颜真卿(唐,颜体)端庄雄伟,气势磅礴《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用笔之际情感如潮涌,满篇狼藉,肆意涂抹,笔墨时而凝重,几处写到枯笔,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778—865)柳公权(唐,柳体)骨力劲健《玄秘塔碑》(楷书)“柳体中最露筋骨者二骨力矫健,字形瘦长,大小错落,顾盼神飞全碑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干净利落,无一败笔(1254—1322)赵孟^(南宋末至元初,赵体)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笔圆架方,流动带行《洛神赋》字姿潇洒,圆润灵秀(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演)
(四)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别称至圣孔子(春秋)杜史圣司马迁(西汉)诗圣甫(唐朝)欧阳词圣苏轼(北宋)文圣修(北宋)吴道书圣王羲之(东晋)画圣子(唐朝)李时医圣张仲景(东汉)药圣珍(明朝)茶圣陆羽(唐朝)草圣张芝(东汉)[或:孟张旭(唐朝);或怀素(唐朝)]亚圣子(战国)
9.古代圣人10古代文人青莲居士李白(唐朝)香山居士白居易(唐朝)东皋子王绩(唐朝)幽忧子卢照邻(唐朝)东坡居士苏轼(北宋)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幽栖居士朱淑真(北宋)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清真居土周邦彦(北宋)淮海居士秦观(北宋)姑溪居士李之仪石(北宋)湖居士范成大于湖(南宋)居土张孝祥易安居(南宋)土李清照后村居士(南宋)刘克庄(南宋)白石道人姜夔(南宋)芦川居士张元干(宋朝)倚松老人饶节(宋朝)遗山山人元好问(金朝)齐东野人张养浩(元朝)已斋叟关汉卿(元朝)衡山居士文征明六(明朝)如居士唐伯虎柳泉(明朝)居土蒲松龄更生居(清朝)土洪亮吉芹溪居土(清朝)曹雪芹(清朝)随园老人袁枚(清朝)11历史上的“十圣”
(1)至圣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汉以后,孔子的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号称“文圣”“至圣”“至圣先师”,后世尊称为“文宣王二
(2)史圣司马迁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曾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诗圣杜甫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的诗歌他的诗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本人被尊为“诗圣本
(4)词圣苏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二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工于画,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5)酒圣杜康杜康又名少康,字仲宇,夏朝人他是酒的始造者,开辟了源远流长的华夏酒文化的源头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故而后人称之为“酒圣”
(6)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人称“王右军”,东晋山东临沂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汲取了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特的风格人们称赞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公认他为“书圣”
(7)画圣吴道子吴道子名道玄他的画立体感很强,擅长画人物,用朱粉的厚薄来表现骨肉的高低起伏,如同塑像一样真实;又善于画佛像,形象逼真,人物的衣带子飘飘若飞,有“吴带当风”之誉,后世尊他为“画圣二
(8)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阐述的“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所以后人尊他为“医圣二
(9)药圣孙思邈孙思邈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他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后人称之为“药王”“真人”“药圣”
(10)茶圣陆羽陆羽字鸿渐,号东冈子,唐代复州竟陵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茶叶专家他不慕荣华,毕生研究茶事,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一一《茶经》,开茶叶研究的先河,后人誉他为“茶神”“茶圣二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春天:立春,雨水,立惊蛰,春分,芒清明,谷雨夏天:夏,小满,立种,夏至,白小暑,大暑秋天:秋,处暑,立露,秋分,大寒露,霜降冬天:冬,小雪,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出自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
(2)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出自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传统节日12除夕时间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习俗“除”是除旧布新一年中最后一天的“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二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二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13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贴门神、贴春联、接灶、贴福祈福、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接神、祭祖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14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赏花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15花朝节时间旧时农历二月十二日,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袁宏道《满井游记》)16春社日时间农历二月初一习俗古代祭祀土神以祈丰收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17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或二日习俗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冷食传说此俗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鹃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18清明节时间公历四月五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19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蒿草、艾叶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20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21.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赏菊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22.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3.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十二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杜甫《腊日》)
24.纪年法天干地支与六十甲子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年、月、日、时就像四根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年、月、日、时都是六十一个循环下面列出六十个干支组合(六十甲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戊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寅、己卯、戊庚辰、辛巳、庚壬午、癸未、甲申、乙酉、癸丙戌、丁亥、子、己丑、戊寅、辛卯、庚壬辰、巳、甲午、乙未、癸丙申、丁酉、戌、己亥、子、辛丑、庚壬寅、卯、甲辰、乙巳、癸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巳、戌、辛亥、庚壬子、丑、甲寅、乙卯、癸丙辰、丁
14.戊午、己未、申、辛酉、壬戌、亥纪日法:初一称为“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称为“望”
15.纪时法(23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时至时)(13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时至时)(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寅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5时至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57段时间时至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假时间(79时至时)(911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时至时)(H13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时至时)(1315未时日跌,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时至时)(1517申时哺时,又名日哺、夕食等时至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等,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19时至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1921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时至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2123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时至时)生肖时辰代表意义生肖谣鼠23—1子智慧老鼠牵牛去耕田牛1—3丑勤奋虎35寅一勇猛虎在青山跟兔眠兔5—7卯谨慎龙7—9辰刚猛蛟龙跟着腾蛇走蛇9—11巳柔韧马11—13午勇往直前马羊吃草各一边羊13—15未和顺猴15—17申灵活猴鸡出世同凳坐鸡17—19酉恒定狗19—21戌忠诚狗猪出世大团圆猪21—23亥随和人文部分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3.五金指金、银、铜、铁、锡
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5.六畜指马、牛、羊、猪(豕)、狗(犬)、鸡
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9.岁寒三友松、竹、梅
10.第一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
11.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2.五常仁、义、礼、智、信
13.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14.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15.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
16.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大篆一小篆一隶书一楷、草、行书(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
17.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乡试第一名)、会元(会试第一名)、状元(殿试第一名)
18.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个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
19.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20.稽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21.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2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23.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点打更报时,也称“五鼓”19212123或“五夜二一更点一点,二更点一点,三更2311335点点,四更点一点,五更点一点
24.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
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
四、
五、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25.玉常金马指翰林院
26.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