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习惯养成从家庭教育开始.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儿童最早的学习是模仿学习,也就是模仿1成人的行为,尤其是他认为亲近的、他尊重的人的行为从这个角度上讲,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儿童是通过观察生活中可亲可敬的人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的,儿童是将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的目标明确的训练和严格的要求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
2.了的行为个体的行为,其生理上的机制有无条件性(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和条件性(条件反射)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说是受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对儿童来说,有明确目标的训练教育对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孩子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从孩子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主动参与的体验教育体验教育是指儿童在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感
3.受,这种教育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对孩子来说,理念上的说教他们几乎是不能理解的,不被理解的理念是不可能产生行为的,没有行为就谈不上习惯因此,教育者应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体验教育强调儿童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或者参与到创设的模拟性情境中去生动、真实的情境更能激起儿童真实的感受,这种感受应该说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及道德理念认知的感性基础对少年儿童来说,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中,这种感受更显重要.教育实践的强化教育在儿童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正确地采用4适合的强化(如对儿童行为给以赞扬、肯定、赏识、奖励等)是能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的强化是人的最深层次的需要,而满足正当、合理的需要是调动儿童积极性的最好办法积极的强化是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克服诸如自卑、恐惧、不安、失望、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的教育者也可以教会儿童学会用自我暗示方法对自己实行“积极强化”.有始有终的做事教育孩子做事经常三心二意,虎头蛇尾,出现5这种现象不要随便打断他们的活动如果觉得孩子的活动坚持时间太长了,比如看了一小时的电视觉得应该终止这项活动,最好不要大声命令或强行的关掉电视,可以换一种方式,告诉他们眼睛看累了,该休息休息,再过五分钟就关电视,让他有个思想准备如果随便打断,会引起孩子的对立和反感,不利于培养孩子注意的集中性和坚持性,而这些良好的注意的品质恰恰是日后专心学习的重要条件不要同时给孩子委派几件事情孩子年龄小,不能很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如果安排的事情过多,会让孩子干这件想那件,结果一件事也干不好.做好家校配合为什么孩子在学校能够不挑食、准时午休,原因6是学校有严格的规范、良好的机制,而家里没有,所以就有了的5+2=0说法,就是说在学校培养的五天的良好习惯,在双休日之内全部破坏,所以要强调家校联系、家校互动、家校同步教育学校和家庭就像是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必须朝同一方向行驶,如果背道而驰,那咱们的教育就相互抵消,起不了任何作用
(三)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法认真对待第一次很多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孩子某种不良行为的第
1.一次出现而没有认真对待例如上街第一次哭着要东西,第一次打小朋友或拿别人东西,要非常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样不对,同时给予小小惩戒,比如让其独自站在一边或大家不理睬他一段时间然后抱着他再次认真地告诉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好,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的不良行为第一次就被及时责罚,即使以后二次出现,稍作劝阻孩子就听从了,出现三次、四次的可能性更少,甚至不会再出现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总抱以“孩子还小不懂事,现在讲没用”的态度,错过了第一次最佳的教育机会,导致以后的矫正困难重重.冷处理心理学上又称“爱的剥夺”比如孩子骂人,可采取罚2站并不许周围人理睬的方式,可让孩子单独处于房间的角落,使其深刻体验到不被人理睬的孤独、难受滋味,但之前应先告诉为什么罚冷处理的时间期限,并不是越长越好应该是年龄几岁就罚几分钟,比如孩子三岁就应只罚站三分钟并在此期间周围人不理睬他的任何举动这样既让他认识到为什么被罚与体验孤独的滋味,又没有超过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哭着往怀里扑不认罚怎么办?”,家长在告诉他为什么之后,只要闭起眼睛不理他,到时间,效果是一样的粗暴的打骂反而可能使孩子也具有暴力倾向,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及时惩罚不良行为一旦出现,必须立即施以惩罚,千万不要采3用有些家长的口头威胁”等(或其他人)回来收拾你”孩子小,尤其是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只能了解眼前的直接后果,不能想象更不能顾及将来的可能结果相信家长一定经常发现此年龄段的小孩子哭的同时转眼就笑,更不用说一个漫长白天之后他怎能记得爸爸(或其他人)回家批评他的原因,而且家长自己往往也已经忘记了应该责罚孩子及时惩罚孩子的作用在于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错误行为被责罚的,他也才明白应该改正什么错误教给孩子合适的行为标准大多数家长认为责罚过孩子就完事了,
4.其实并非如此孩子的行为都是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矫正的方法是责罚之后要教给孩子合适的满足欲望的方式比如孩子拿别人的玩具回家,很多家长只是简单批评一句“不能拿别人东西”这种情况下,责罚反而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明天把它还回去你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先经过别人同意,玩一会以后要还给人家”孩子只有知道了正确的行为,才不会再出现错误的行为.抓住重点,持之以恒经常有家长如此抱怨“才批评过你,5又忘了,没长记性啊!”事过就忘,哭过就笑正是学前儿童的特点况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良行为的形成非一日之果,自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得到矫正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应先针对最不能忍受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反复责罚以使这种行为彻底消失不应该一会为孩子骂人、一会为孩子不写作业而不停地批评他,孩子会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