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调研报告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调研报告「篇一」在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中,公路养护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的养护工作不同于一般公路,它具有技术性强、人员素质全面、维修反应迅速、机械化程度高、安全措施严格等内在要求但是目前由于受较为落后的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限制,使得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都无法完全达到这一内在要求
一、高速公路养护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设置复杂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管养一体”和“管养分离”两种模式,其中“管养一体”模式比较普遍许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仍然套用事业型养护管理体制,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养护经费采用拨款形式,这种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公司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束缚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另外在机构设置上,许多高速公路仍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领导”原则设置养护处、养护科、养护工区等,造成人员庞大、机构臃肿这种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养护管理模式,一方面不利于养护工程市场化,另一方面不利于养护工程的监督和质量管理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创新力度不够近年来,根据交通部提出的“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的原则,各省(区、市)都不同程度的进行高速公路养护运行体制的改革,并取得的初步成效但是目前由于各地对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运作尚存疑
1、养护资金少养护资金缺口非常大,小额养路费自国家燃油税费改革后被取消,日常养护工作只能依靠上级单位拨付的少量养护资金维持,无法进行正常养护
2、基础条件差我旗现有养路设备少,机构陈旧,无法适应沥青等高级路面的养护要求止匕外,养路道班配备不够,按照公路里程、养路定员、机械化程度等多方面考虑,全旗仅县级公路就需要设立养路道班18-20处,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个养路道班,根本无法满足养路工作需求,更无法保障养路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3、养路取料难目前,各乡、镇()、办事处的荒山大部份已经由集体或个人承包,导致养路取料困难,为养护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和争议
五、执行国家各项制度方面严格执行公路建设“四项基本制度”对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施工管理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个别单位或企业借资质投标的现象
2、招投标工作虽然按程序、按要求进行,但其结果不能完全达到标准要求,大多数中标单位承诺进场的人员和设备与实际不相符为了制约和杜绝类似现象发生,先后推行了履约保证金制度、从业单位信誉登记制度和工程进度、质量末位淘汰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对完善招投标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六、新农村建设环境下通村公路建设机制的探讨
1、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跟据国家和地区公路建设规划,各—乡镇(办事处)、国营农牧场等对本辖区的通村公路建设做出可行实施规划
2、由村民“一事一议”确定年度实施计划,筹集配套资金,解决征用公路用地等问题
3、计划、配套资金和用地问题落实后,将计划上报交通主管部门按公路建设基本程序实施
七、农村公路养护的几点建议针对我旗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农村公路路况总体水平较低,区域间差异较大;农村公路养护治理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地方政府重建轻养现象比较突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养护资金缺少来源,资金筹措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正常养护无法维持等实际困难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尽快深入推进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成立专业化养护机构,对全旗农村公路实行规范化、专业化养护二是继续推广“一事一议”有偿养护农村公路新方法,根据公路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养护任务,切实提高公路养护水平三是加大养护资金筹集力度,制定明确的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办法,从而保障养护资金有可靠的来源
四、前旗路政大队仅有4个路政人员编制,远远不能满足路政工作的实际需求,为更有效的维护路产路权,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局文件199577号《关于下发“内蒙古自治区专职路政员配备标准及着装规定”的通过》精神,需增设25-30名路政编制
五、由于没有超载卸载点,所以对超载超限车辆无法治理,需在重点路段增设卸载点,以更好的完善前旗路政工作“三分建,七分养”,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如何解决农村公路的管养问题,地方政府及沿线群众都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调研报告「篇三」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四好农村路”建养情况并就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20xx年10月中旬,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我区近年来的农村公路建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村公路的建养基本概况近年来,横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把农村公路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多方争取资金,持续加大投入,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返沙”整治等工程,目前区境内公路总里程达3730公里,路网密度
0.84公里/每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5公里、国道35公里、省道110公里、县道公路
260.
2、乡道公路
310.8公里、通村公路2929公里,由我区列入养护的农村公路3500公里(县、乡、村道路),不仅实现了全区361个建制村100%畅通,而且部分自然村也通了水泥(油)路养护模式由原来单一的农村公路养护站和镇政府雇佣村民每年每公里1000元就近养护,变为选聘两家养护公司对县乡公路以公司养护模式养护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养护意识差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通乡通村路建设快速推进,但是相应的宣传力度没有跟上,道路沿线宣传标语不多,宣传内容形式不丰富,导致部分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差,相当一部分农村公路存在以建代养、有路不养和建好失养等问题,加之不少沿线村民,从个人利益出发,在公路两侧非法建房、开厂、设店、乱倒垃圾,乱堆物料,使多处公路形成街道化路段,造成公路排水不畅,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二)通村公路等级低,道路路况不佳目前,我区农村公路三级路段
74.2公里,四级公路
239.4公里,等外公路3187公里通村公路大部分为四级路或等外路,弯急、路窄、坡陡,虽通不畅,已不能适应目前农村交通发展的需要更何况我区部分农村道路常年超负荷服务,大吨位、超限车辆对道路破坏十份严重,部分农村道路不堪重负如横山街道办事处、雷龙湾镇、高镇等乡镇境内的农村道路运煤车等大吨位车辆常年通行,对路面破坏严重
(三)管养体制不健全,养护资金欠缺公路法明确规定“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然而我区大部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不到位,抗灾能力脆弱,遇到雨雪天气容易出现水毁、路面结冰等情况,影响公路效益的正常发挥且农村公路的养护资金需要地方配套,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地方配套也只是停留在群众投工投劳这一部分,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巨大的资金缺口问题,致使农村公路建设的标准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公路的长远发展例如,榆林至靖边二级过境路线大古界途经长城段,因工程便更大,配套资金到位不足至今无法通车;陕能赵石畔电厂进厂道路和波殿路,因资金不足致使工程不能全面施工,成为制约两个大型企业燃料用煤不足的瓶颈
(四)路政管理效率低,安保工程不到位由于我区农村公路里程长、分布广,靠养护站一家管理有点力不从心,加上基层路途较远,养护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养护人员大部分时间消耗在路上,养护效率低下还有安保工程,不能及时跟上道路建设进度,安全设施、标志不完善,为安全行车埋下隐患
三、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先行农村公路不仅是农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干线公路交通量的主要来源农村公路规划要以干线公路规划为依据,以实现农村公路联乡通村,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与晴雨通车水平为目标,以“保通求畅”的原则,对于人烟稀少的山区以“保通”为主,对于人口密集地区应重点以“求畅”为主,规划中要注重区域生产力布局,注重与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为我区农村公路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注重建设质量,做好民生工程注重农村道路建设质量,重视尾流工程的建设,纠正施工单位把工程款到位情况与保证工程质量划等相对的错误理念,杜绝因资金短缺就停止排水边沟等附属设施的建设,导致出现就建就毁,新路水毁,毁路再建的恶性循环在大力实施安保工程的同时保护好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努力建设生态型农村公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交通规划、管理和执法部门应共同协商,从实际需求出发,在事故多发等重点路段设立警示标牌,震荡减速带等设施,使农村公路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平安之路、幸福之路
(三)建立长效体制,维护路产路权公路不仅要“管”当前、更要“养”长远建议成立路政管理协调组织,政府出台治理超载和损坏公路处罚的规范性文件,统筹路政、运管、交警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把长期在重点路段进行检查、执法作为长效工作机制固定下来,综合整治目前的沿线乱搭乱建、损坏公路设施、超限超载运输等危害公路行为建立镇、村共管机制,配合超限墩、限高架等设施,净化公路环境,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同时,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政府与各煤炭企业签订协议,即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运输限载标准,如发现煤矿超限装载,煤炭企业必须罚交一定道路修护费,对政府在交通安全检查中发现两次超载的运煤车辆,通报各煤矿不得允许该车再运煤保护农村道路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四)做好农村路建养资金筹措、拨付、运作工作一是管好政策资金对上级安排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户储存,专项公开,专款专用,分级负责;要切实加强监督审计,公开资金使用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截留未完工的养护工程项目资金以及当年的管理养护资金,可结转下年度使用二是吸纳社会资金对地处山区,修路成本高,仅靠国家补助资金且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的地区,在尊重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出资出劳,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直接受益的各类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创业成功人士捐赠资金,支持公路建设,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队伍建设一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加大道路养护宣传力度要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到,“修路有政府,养路靠自身”,的“主体”地位,做到走路、护路,养路、爱路二是镇、村应成立相应的农村公路管养机构,担负起所辖区域的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责任如塔湾镇把养护费集中起来统筹使用,不仅提高了养护效率,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养护经费及时到位,发挥作用三是制定公路养护员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公路养护员的养护路段、养护标准和养护要求,实行公路养护员由公路所经过村的群众公开推荐,确保公路管护见形象四是建立定期检查评比制度,每月由辖区镇政府与村委会干部进行一次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管护人员立即整修,年底由镇政府、村委会干部、群众代表组成评议组进行评比,对公路养护管理不达标的,扣发补助和工资,并及时更换公路养护员,根除只挣养护费不养护的问题对公路养护好的村和养护人员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使公路管护步入制度化轨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调研报告「篇四」行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是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化、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文化因素对经济活动的渗透日益深入,现代经济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趋向,即文化化行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思想政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要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经营理念武装干部职工头脑,统一干部职工思想,规范干部职工行为,塑造服务品牌和行业形象,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增强行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是实现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迫切需要
一、什么是公路养护行业文化公路养护行业文化是文化在公路领域的反映和体现,是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公路养护行业文化是公路养护职工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交通部《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对此这样界定的精神文化是交通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交通行业的核心文化;制度文化是体现交通行业价值理念、规范交通行业行为的规章制度;物质文化是体现交通行业价值理念、展现交通行业外在形象的环境和形象标识因此,公路养护行业文化是公路事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公路养护行业文化与公路事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二、云南公路养护行业文化建设的问题近年来,我省各级公路管理部门日益重视公路文化建设,把公路行业文化建设作为对内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对外展示行业风貌、构建和谐公路的重要举措,且取得了显着成绩如从XX年起,省管公路贯彻“12435”发展思路,促进了省管公路的机制改革,使公路行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以受社会高度评价的“三个工程”为例“321”工程即三年时间,建设300个高标准的大管理所,200个设施完善的石料场,100个设备齐全的机械化站”到XX年底,全局已建成大所275个、石料场156个、机化站108个,新改建职工宿舍8530套基本解决了职工住房简陋,材料靠外购,手业养护等历史遗留问题“321”工程不仅改变了我省公路养护的传统组织结构形式、养护技术手段和职工生产生活环境,还扭转了养路职工过去“技术素质低,养路机械化水平低,养护生产力低”的“三低”状况“安保”工程“安保”工程即“以人为本,以车为本,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截止XX年底,全局投入资金11503万元自实施安保工程后,在全省机动车猛增至600万辆的情况下,XX年的交通事故比XX年下降
39.8%,经济损失减少
32.6,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309人,这是我省20多年历史上没有过的“安保”工程,受全社会欢迎,都称这项工程为“救命工工口牙王O“人性化服务工程”全局以为公路用户提供安全行车环境、为公路维护提供安全环境、为公路设施提供安全保障,的“三为”作为最高服务标准围绕〃实施安保工程,增设服务设施、规范标志设置;填筑会“吞人”的深侧沟;在主要交通路口、风景区设置人性化标志标牌;实施环境生态绿化工程,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路政咨询服务、温馨亲情服务、公路通行信息、路况信息服务、畅通便捷服务,打造公路人性化服务的民本形象树立云南公路路况好、路风正、行车畅、效益高,安全快捷的良好形象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难点
(一)、云南公路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公路行业是一个社会性、技术性、服务性、综合性很强的部门,它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这需要从事公路行业管理的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然而,当前公路行业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十.五期末,我省省管公路在编人员20xx6人,专业技术人才仅为2993人,占职工总人数的
14.3,技术工人15443人中高级以上技工仅占
32.9,职工队伍素质偏低,文化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缺乏
(二)行业核心价值观缺失行业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职工对行业性质的认识,即公路行业是干什么的;二是对行业使命的认识,即公路行业的存在是为了什么;三是对行业现状的认识,即公路行业现在如何;四是对行业前景的认识,即公路行业未来的发展如何可以说当前绝大多数公路职工对上述四个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或者是不全面的
(三)行业文化与行业脱节公路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管理行为,目的在于规范管理行为,优化行业形象,增强品牌效应当前的公路文化建设大都表现为提口号、拉标语、定制度,开展文艺体育活动,停留在公路文化建设的外延和表象上,与公路行业的建设、养护管理等实践结合不够,没有把文化元素融入我们的行业
(四)、对行业文化建设的问题认识欠缺,思路不清对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问题认识欠缺,思路不清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不明确,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形式和监督方法;二是对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和理解缺乏层次性、系统性、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渗透在公路行业职工内心世界中行业群体合力挖掘不够;三是对公路文化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模糊认识,有着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只要有公路不怕没路养”,“事业单位,不怕下岗”等传统思维方式
(五)、行业文化建设以偏概全,本末倒置以效果推断程度、衡量水平例如,一家单位路管好了养好了,经济效益上去了,似乎一好百好,文化建设必定是高水平的,给干部职工在认识上产生严重误导这种以为行业文化一学就会地简单化认识是幼稚的与片面的尤其是那种迎合政治需要,以偏概全的做法更是十分有害的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调研报告「篇五」隆冬季节,带给人们一丝寒意正值此时,我段的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犹如扑面而来的春风,荡尽了冬的寒意,像一股暖流沁入心脾,温暖着职工的心房20xx年11月,我段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坚持以“平稳有序、高效科学”的原则,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里,进行了以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为主要方式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方式得到了各级领导认可和同志们的好评
一、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为改革奠定基础根据县委的总体要求,我段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职工对改革在意识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多次召开了段务会,职工代表大会进行专题研虑,从而使得养护运行机制较为落后,创新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养护市场封闭运作、养护市场化模式尚未确定、养护市场主体尚未完全形成、养护市场各项制度尚不完善等等另外,高速公路养护目前仍未制定全国统一的养护定额和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各地养护部门在编制养护计划和养护费用估算时,大都参考公路工程定额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从而导致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3、养护队伍臃肿,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在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由于“政、事、企”不分以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强,导致各地养护机构重复设置,非生产人员膨胀,养护队伍臃肿,人浮于事现象比较严重,从而使得养护经费被挤占,养护队伍素质下降等问题产生同时在现有养护队伍中,其人员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管理人员过多,一线从事养护生产的人员太少;
(2)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力量薄弱以河北某高速为例说明,此高速公路共有养护职工126人,其中正式工73人,临时工53人,正式职工主要从事管理工作,一线施工大多由临时工进行在养护职工中,中专以上学历仅为25%,由此其技术力量可见一斑
4、用工制度僵化,分配形式不活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现代机械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就使养护单位一方面急需专、精、尖人才,而另一方面无法解决“不能胜任”工作的职工安置问题,从而导致内部人员出不去,外部人才进不来的“两难”境地在工资分配上,效益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激励作用不强,使得“有工不出、出工不出力、多劳不多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职工工作积极性差,责任心不强,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产生究,反复进行宣传动员,使广大职工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真正懂得改革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解决现实矛盾的需要为此次人事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制定实施方案,稳妥推进改革
1、坚持因事设岗,优化组合的用人用工机制段机关实行定编、定岗、定责的“三定”原则股室负责人和机关管理、工勤人员全部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用;各基层养护站生产岗位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
2、坚持规范操作,平稳过渡原则,建立健全制度如制定自谋职业、离岗待退等职工分流处理办法、充分考虑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规范运作,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公开竞聘,为改革提供保障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实行各股室负责人、机关管理、工勤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养护站员工实行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我们所有的程序都是透明的’,没有任何暗箱操作,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聘,为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得到了全段职工的拥护,干部职工没有异议,就是落聘人员也无话可说通过公开竞聘21名同志走上了段机关管理人员岗位沐浴着春风的人们,积极投入到改革之中来,改革的枝头挂满了累累硕果使职工们的思想得到了统
一、认识得到了提高、观念得到了转变,真正达到了“以为争位,以位促为”的改革目标;建立起了“竞争、高效、科学”的用人机制,极大地优化了职工队伍结构;为养路事业的更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养护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养护资金不足,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全国各地高速公路养护中普遍存在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1)建设资金缺口太大,有限的养护资金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养护任务;
(2)有些高速公路本身收费额低、效益差,养护资金分配不足
(3)偿本付息压力较大,养护资金投入不够充足
(4)由于利益驱使,不愿投入过多资金用于养护尤其是一些采用bot、tot方式经营的高速公路,由于经营公司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利润,从而忽视了对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投入养护资金的不足,必然会使高速公路病害得不到及时处理,公路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给经营者和使用者都造成极大的损失同时,由于各地高速公路管理养护机构臃肿,养护生产效率低下,导致高速公路养护成本居高不下
6、机械化程度不高,无法适应“及时养护”需求高速公路需要高标准的养护,实现养护机械化是推进养护工艺更新和养护技术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和改善高速公路交通环境的客观要求但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养护作业,养护机械化水平不高,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比较低,作业效率和养护质量难以适应高速公路大交通量、快速交通的要求,无法确保高速公路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和高效性
7、养护体系不健全,无法实现“预防性养护”要求目前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养护,主要表现为疲于应付各种病害,缺乏运营使用过程中的路况调查、病害预测以及适时养护决策和养护规划只有变被动养护为预防性维护,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实现预防性养护应具备两个条件
(1)技术条件,包括道路及桥梁结构检测系统、路况评价预警系统、养护决策系统及成套养护设备;
(2)机制条件,指养护管理体制及其运作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养护决策、养护规划、养护调度及工程养护监理制度
8、法规建设滞后,影响养护市场化进程近几年来,一系列公路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公路法规体系尚不配套,尤其是高速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难以适应突飞猛进的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应加速制定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养护保障、养护定额等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立完善养护系统,以实现养护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二、高速公路养护体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1、重建轻养自从198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目前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
3.4万公里,并且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再用2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要达到
8.5万公里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大规模建设时期,建设任务很重,各地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将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高速公路项目的融资及建设上面,而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问题,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好,早期无须养护”的思想,没有充分认识到“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重要的发展”的真正内涵,因此导致高速公路养护资金被挪用挤占,养护体制缺乏创新等问题的产生
2、体制不顺为了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国家不断深化高速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一方面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高速公路建设的积极性,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混乱必然导致养护体制的不顺,尤其是“政、事、企”不分现象比较严重,养护管理套用计划经济模式,长期封闭运行,使得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长期缺乏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以及效益意识
3、管养不分由于各地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增长迅速以及养护市场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管养不分”现象比较普遍,许多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既是养护管理者,又是养护生产者,同时也是养护质量的监督者,这种管养不分的传统养护模式,很难实现养护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养护实施的严格性和彻底性、养护监督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从而给高速公路养护带来诸多弊端
4、垄断经营长期以来,由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管养不分,因此目前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基本上都是内部封闭运作,垄断经营,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公开性、透明度不够,离真正的市场化、社会化要求有相当的距离这对于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容易导致养护效率低下、养护成本居高不下、养护人员过度膨胀等问题的产生
5、规模不经济目前,各地高速公路管理基本上采用“一路一公司”或“一路一处”经营形式,所管辖里程最多200公里左右,最短的只有十几公里而大多数经营公司(或处)自设养护机构,这必然使高速公路养护无法达到最佳规模,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养护规模不经济,则容易导致养护单位无钱购置现代化养护设备或由于里程短出现养护设备闲置浪费现象,另外规模不经济也会导致养护队伍文化素质不高,养护技术不强、养护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6、规章不健全为了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务院和交通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公路养护市场准入暂行规定》、《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管理暂行规定》等等但是,由于目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以省(市、区)为主,上述规章制度的颁布只是给各地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原则,指明了方向各省(市、区)由于具体情况各异,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一,各种养护体制改革的具体执行政策及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出台,从而导致养护体制改革的混乱和问题的产生
三、高速公路养护体制存在问题的对策要解决养护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应加快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步伐,积极响应交通部提出的养护体制改革基本精神,理顺管理体制、建养并重、管养分离,同时打破垄断经营,健全各种规章,实现养护市场化、规模化及专业化运作从改革实践看,自从“九五”期间交通部提出“管养分开、事企分离”养护体制改革原则以来,各地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公路养护模式上,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和实践,全国涌现了以“上海模式”、“吉林模式”、“浙江模式”、“湖北模式”为代表的众多成功范例在市场化改革实践中,已经显现出市场化养护的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
(1)事企分开,突出养护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有利于精简机构,可以改善人浮于事,吃大锅饭的局面
(2)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促使从事养护的企业进行自身的优化改革,有利于培育高素质的养护企业
(3)有利于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和养护质量这些成功范例的出现以及其显示出来的市场化养护的优越性充分说明了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可行性在具体实施中,尤其应注意下面几点
1、建养并重要顺利推进高速公路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政府部门及高速公路管理机构首先要消除认识上的误区,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到建养并重,保证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理顺体制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做好养护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条件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已经具有相当规模,高速公路运输网络已经初步形成,为此交通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高速公路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从有利于高速公路事业的大局出发,尽快建立起精简高效、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办事规范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3、管养分离高速公路市场化养护模式的实施就是要通过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价格机制等引入养护工作中,达到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的目的为此,就应该逐步实现管养分离,将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所属的适宜于市场化养护工区、养护中心等与管理机构相分离,并通过合并、重组等形式将其培育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我发展、自我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独立产权”的养护企业
4、监管到位在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定位,即政府部门是养护市场的“掌舵者”,而非“划桨者”,它以自己的行政权威对高速公路经营公司、高速公路养护公司、高速公路养护中介机构的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制定有关政策及规则保障养护市场规范有序运转;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应该对养护市场准入、招投标、养护质量等方面加强监管,做到政府监管到位,保障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5、依法保障市场经济本质是法制经济,在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中,应该以《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规为龙头,重视和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有关法规的制定政府部门应建立一整套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评价办法及检查制度,使高速公路市场化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减少改革风险,保证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调研报告「篇二」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调研分析调研报告范文
一、前旗农村公路建设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1、基本情况我旗境内国道2条
120.722公里(省际通道、—至_)、省道3条
319.372公里(、至、-)、县道10条
347.661公里、乡道30条
722.156公里(20_年新增通乡公路
38.1公里)、村道140条
1278.411公里,分别占全旗公路总里程的
4.3%、
11.5%、
12.4%、
25.8%、和
45.8%截止20一年底,全旗21个—乡镇(办事处)已通油路(水泥路)的20个,占全旗的
95.2%;全旗—乡镇(办事处)通公路率达100%;全旗263个建制村(嘎查)和国营农牧场连队,其中已通公路的达252个,占全旗村行政村(嘎查)的96%o全旗532个自然屯,已通公路的413个,占全旗自然屯的78%
2、存在问题
(1)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大,配套资金额度大,由于我旗属区级贫困旗,财政收入十分有限,致使地区政府无力投入建设资金,资金瓶颈问题无法及时有效解决,影响工程进度
(2)—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多以砂土路为主),并且桥涵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缺桥少涵现象十分普遍,公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断头路十有发生,加之近年车辆超载超限现象愈加严重,对原本承载能力较差的农村公路的破坏作用不断增大,因此公路网整体上呈现农村公路比重大、等级低、硬化里程少,桥涵设施不配套,路网等级较低的现象
(3)由于原材料价格逐年提高,征占用永久性用地和临时性用地费用较大,致使公路建设成本提高另外,部分农牧民对公路用地不支持,拒绝征用承包土地,给公路建设带来极大障碍
(4)配套资金比例较大,地方财政困难无力投入建设资金
(5)办理征占土地和林地手续繁琐,费用较大,困难较多
(6)由于近年来前旗各项工程建设规模加大,致使天然筑路材料(中砂、砂砾等)相对紧缺,外加,前旗境内砂砾等料场数量和储量有限,开采材料的质量也呈下降趋势,已无法满足现有工程建设质量要求,急需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代替原有筑路材料
二、20_年公路建设情况
1、计戈U_20_年计划新建通乡水泥路80公里,其中—至—牧场22公里,—至_33公里,—至—25公里
2、存在问题
(1)国家投资部分不足50%,地方配套资金压力较大
(2)征占公路用地受到村民阻拦,困难较多,需要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和给予政策支持
(3)筑路材料缺乏,个别项目或路段需购买,而且需要远距离运输,额外增加了施工难度和造价
三、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建议
1、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提高做好征占房屋和土地工作,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2、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严把施工设计质量关
3、通过招投标选聘实际经验丰富,施工人员和设备配备齐全,资金力量雄厚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四、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资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