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如何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三篇如何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一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正确把握一和多,构建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有人认为,讲中华民族和讲各民族是对立的,讲中华民族就不能讲各民族,讲各民族就等于否定了中华民族这样的理解本质上是没有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多2014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交融互鉴各民族同胞都是骨肉兄弟,都可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好享有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作为新时代中华儿女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一个具有无穷创造力和强大包容性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要人为取消民族特色、消除民族特点,而是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把中华各民族更好凝聚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更加团结一致地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如何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二篇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大家常说的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需要文化认同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就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长远之举、固本之策,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全民族中进行文化认同无论是普及通用语言文字还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十二个方面,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思想的渗透_我们每一名普通民众都应该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工作《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历史就是为实现民族解放、长期抵御外来侵略、各民族之间建立患难与共关系和深厚友情的历史我们要结合当前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在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救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河南水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度时艰,有人坚守岗位,有人迎风逆行,无不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无不彰显了中国人的刚强,无不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我们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振奋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年轻干部、一名组工干部,更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如何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三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这一重大论断贯通历史与现实、熔铸理论与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是以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为基础,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经典阐释为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千年传统为其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涵养,为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宝贵经验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指引,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伟大使命诉求更清晰,也点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迫切现实需要使命在肩我们要不断探索总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合力,努力作出云南示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伟大复兴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富裕富足,更是精神层面上的自立自强、文化层面上的自觉自信、社会层面上的和谐和睦,必须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文化同根到文化相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血脉,是滋养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深厚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包蕴万千,充分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化之魂,是各民族文化之根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但这个差异性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母体之下、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之下的差异性只有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推动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碰撞、融合融汇中相互促进、繁荣发展,才能确保中华文化根深干壮和各民族文化枝繁叶茂从精神同源到精神相依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和积淀起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凸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包含着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鼓舞奋斗热情、凝聚民族合力、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从中华同梦到幸福相守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屈不挠,抛头颅、洒热血,不断探索救国救民、复兴中国、振兴民族的道路各种救亡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以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带领人民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中国国情,不断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百年探索实践和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征程在全面建成小康后,实现强国梦复兴梦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诉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各民族共同心声必须将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各族群众共建幸福家园、共享发展成果从地位同等到互鉴相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针对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实际,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进入新时代,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趋势更加明显,跨区域双向流动更加频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成为时代要求要以社区(村)为基础单元,引导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生活,有序推进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深入做好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心灵相通、互学互鉴,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从文明同贯到文明相承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具有六合同风,九州同贯天下大同的理念,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并得以完整存留的文明五千年文明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和现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等工程,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引导各族干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营造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