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古文今释《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流传至今已两千余年其博大精深的智慧,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成为世人传颂不衰的瑰宝其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道出了教育之道,人生之道,引人深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述而》原文如下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遵循孔子回答“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继续说道“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接着,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原则他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再反复地去教导他”这句话究竟有何深意呢?我们来解释一下“愤”、“悱”这两个字愤,意为愤愤不平,渴望解决;悱,意为心中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孔子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抓住时机,因材施教当学生产生疑问,渴望解决时,教师要适时启发;当学生心中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时,教师要适时引导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原则,强调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重要性孔子认为,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主动去求知、去探究时,教育才能真正发生这句话还告诉我们,教育要有耐心,要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成长速度和方式都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于那些不能举一反三的学生,教师不应该放弃,而是要更加耐心地去教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今,我们国家正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教育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学生过于注重分数,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寻找解决之道回顾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要有耐心,要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教育之道,也为我们指明了人生之道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应当把握住教育的核心,传承先贤的智慧,为构建美好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