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学生版+教师版+讲演版+素材2(共67张PPT)暑假辅导班机构专用教学课件
11.2
(一)新课预习
(二)学霸笔记
(三)导读练习
(四)主题阅读练习
(五)写作驿站(-)新课预习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李白就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吧新知导入苏轼(1037-1101),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者简介助学资料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苏轼被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苏轼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苏轼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创作背景助学资料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
5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⑴念无与为乐者⑵相与步于中庭⑶盖竹柏影也积累运用下一栏目
12345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欣然起行欣然2念无与为乐者念3怀民亦未寝寝⑷相与步于中庭相与⑸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6盖竹柏影也盖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耳高兴、愉快的样子积累运用考虑,想到睡觉共同,一起形容水的澄澈大概是只是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下一栏目
12345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念无与为乐者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一起游乐的人积累运用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澄澈,水中的水藻、存菜纵横交错,大概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的影子下一栏目
123456.填空1苏轼,字,号,朝代文学家,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分别是唐代的、,以及宋代的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描写光影的句子是: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浓缩了作者微妙复杂情感的句子是:O子瞻积累运用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下一栏目12345上一栏目课内精读下一栏目6789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题目
6.作者去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一句中的“亦”可否去掉?说说你的看法不可去掉“亦”是“也”的意思,说明怀民与作者都没有睡,暗示了两人心意相通、情趣相投、互为知己的感情
107.“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得很有人情味,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作者把无情感的月亮人格化,写得生动有趣,衬托了作者欣喜的心情在作者的笔下,那柔美的月色是那样善解人意,当作者孤寂无聊的时候,它悄悄地溜进屋来慰藉作者上一栏目课内精读下一栏目
6789108.作者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如何理解文中“闲人”一词的含义?“闲人”本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文中是指清闲的人、有闲情雅致的人把自己列为“闲人”,表达了作者虽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是“闲人”而可赏月,又表达了作者的自我安慰上一栏目课内精读下一栏目
910111213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所表达出的感情(写出两种即可)阔达胸怀;贬谪悲凉;人生感慨;赏月喜悦;漫步悠闲上一栏目课内精读下一栏目
67891010.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上一栏目课内精读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下一栏目678910
(四)主题阅读练习上一栏目课外品读11121314-【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5161718上一栏目课外品读【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
①翠之工,山岚设色
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
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
①染染成
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
③夕舂ch6ng夕阳的代称
1112131415161718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解衣欲睡欲2相与步于中庭中庭3止午、未、申三时止4安可为俗士道哉安将要上一栏目课外口口口读院子里只,仅仅怎么
1112131415161718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上一栏目课外口口口读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之美,山岚被笼上暮色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
111213141516171813.请品析【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整体感知初读课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朗读指导初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解开门户起来…的样子走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字词译批注考虑一起游于是到找也睡觉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幻似真的美妙境界上一栏目课外口口口读
111213141516171814.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①苏轼借月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袁宏道借月表现了独到的审美情趣,从而表达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②启发生活中遇到困难、失意时,要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言之有理即可)上一栏目课夕卜读1112131415161718【参考译文】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这一段时间之内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之美,山岚被笼上暮色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西湖才把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情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用,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上一栏目课外口口口读11121314151617上一栏目课外口口口读
(二)游白水书付过
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②浴于汤池
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
④百仞山八九折,折
⑤处辄为潭,深者缱石
⑥回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
⑦,观山烧
⑧,火甚俯仰度
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弄珠璧?1112131415161718上一栏目课外D口口读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释】
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
③汤池温泉
④悬水瀑布
⑤折弯转
⑥缱(zhui)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
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
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掬用双手捧取?珠璧比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二鼓二更?余甘橄榄?颓然衰老的样子
11121314151617181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循山而东(沿着)B.顾影颓然(照顾)C.不复甚寐(睡)D.书以付过(写)【解析】B.顾回头看上一栏目课外口口口读B
11121415161718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2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吧上一栏目课外口口口读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们在江心划船,用双手捧取星月在水中的倒影
171819202122232417.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苏轼以年迈之躯被贬偏远之地,很可能再也回不到中原家乡他在游山玩水时,乐极生悲,感到前路渺茫,自然难以成寐,因此写下此文交给小儿子苏过上一栏目课外口口口读
111213141516171818.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情感(意思相近即可)上一栏目课外口口口读1112131415161718【参考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在白水佛迹院游玩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温泉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高百丈的瀑布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吧上一栏目课外口口口读1112131415161718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看至心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壮观高高低低地越过几重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们)在江心划船,用双手捧取星月在水中的倒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又与苏过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记上一栏目课外口口口读12131415161718
(五)写作驿站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写作驿站记承天寺夜游夜,很安静我坐在床边,像往常一样脱却衣衫,准备睡下这时,我突然发现,月光正从门外流入房间,把地面镀成银白的一片我的睡意顿时散去今晚的月色,真美!我那孤独的心境被此刻的月光照亮了看,今晚,我不是一人,寂寥如我,还有明月不负我,盛情相邀佳作示范多么美的月亮啊!要是有位朋友与我共赏,该有多么快乐!这么希望着,我便想起了怀民兄!怀民兄就住在附近的承天寺里,我快步向那里走去在此时此刻的良辰美景当中,想必怀民兄也未曾入睡,见我来了,怀民兄也是异常欣喜我俩便一同在寺院中欣赏那如画的月色明亮的月亮散发着皎洁而柔和的光月光下的庭院格外的清静,如一汪清水,澄净透明我不禁产生了一种错觉我是站在地上还是立于水中?我低下头,那清水中似乎还生长着轻盈的水草,随着水的流动而轻轻地摇拽;还有簇拥着的水藻,与存菜交错分布着,充满了情趣一时间,我觉得自己仿佛又步入了梦境,但一切却显的既真实而又清晰我又抬头望望四周,才明白,原来这些不过只是松柏与竹枝在月光下的投影罢了沐浴在月光里的一切,仿佛都被月光清晰过似的,纤尘不染,变得格外的干净再看看月亮,还是那样高悬于空,遥远而宁静,令人深深沉醉想来,这样美丽的景色也许并不罕见夜夜有月色,处处有竹柏,只是像我们二人这样闲适的恐怕是不多吧!月色,如诗我和怀民兄似乎融化于这如诗的月色之中了!https///help/help_extract.php【暑假辅导班七升八语文】
(一)新课预习+导读讲练+主题阅读+写作
11.2记承天寺夜游
(一)新课预习新知导入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李白就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吧助学资料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创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苏轼被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苏轼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苏轼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朗读指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花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字词译批注积累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2.一词多义
(1)寻
①寻张怀民(找);
②未果,寻病终(不久)
(2)与
①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
②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分析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名作动一起在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澄澈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表判断只不过像罢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苻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1.古今异义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积累文言知识精读课文
2.一词多义1寻
①寻张怀民找;
②未果,寻病终不久2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启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不能一味消沉,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进取之心,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面对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工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请简要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这短短的三句话,是描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句中没有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1比喻修辞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苓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暗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澈的水中交错着的藻和存,把暗喻又推进了一层,使人感到水月莫辨,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藻、苻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3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而形容,“藻、苓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的皎洁这两句,一正写,一侧写,二者结合,共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表现了作者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雅趣“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闲人”指清闲的人“闲”字饱含着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也使我们看到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其笔下的月夜才如此空灵、皎洁谈谈这篇文章的文本特色
1.比喻传神,用语精准文章写景,比喻传神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朗照,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可见月色之明;“水中藻、苻交横”可见月色之清积水空明与藻苻交横,互相衬托作者写了庭下诸景后,一句“盖竹柏影也”使文意突然一变,揭示藻、存的比喻义,比喻新奇
2.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本文虽然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如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念无与为乐者”“遂”“寻”等无不显露出作者微妙的感情变化结尾更是用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达观自得中惆怅悲凉的复杂微妙心境课文主旨本文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传达了他复杂微妙的心境一一达观自得中隐含着惆怅悲凉板书设计跟踪检测
一、下面对加彩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D
二、翻译下面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有藻、苻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积累拓展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词?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低头思故乡西清泉石上流
4.举头望明月,月涌大江流
5.明月松间照,江清月近人
6.星垂平野阔,
7.野旷天低树,
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课后作业
一、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B
二、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B
三、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苓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二)学霸笔记结构图解主题解说《记承天寺夜游》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寄情自然美景以排遣忧郁的豁达宽广的胸襟
(三)导读练习积累运用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水中藻(z ao)、苓(x ing)交横(h eng)o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⑴念/无与为乐者⑵相与/步于中庭⑶盖/竹柏影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欣然起行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2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3怀民亦未寝寝睡觉⑷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⑸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6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一起游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澄澈,水中的水藻、苻菜纵横交错,大概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5.填空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描写光影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浓缩了作者微妙复杂情感的句子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题目
6.作者去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一句中的“亦”可否去掉?说说你的看法不可去掉“亦”是“也”的意思,说明怀民与作者都没有睡,暗示了两人心意相通、情趣相投、互为知己的感情
7.“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得很有人情味,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作者把无情感的月亮人格化,写得生动有趣,衬托了作者欣喜的心情在作者的笔下,那柔美的月色是那样善解人意,当作者孤寂无聊的时候,它悄悄地溜进屋来慰藉作者
8.作者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如何理解文中“闲人”一词的含义?“闲人”本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文中是指清闲的人、有闲情雅致的人把自己列为“闲人”,表达了作者虽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是“闲人”而可赏月,又表达了作者的自我安慰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所表达出的感情(写出两种即可)阔达胸怀;贬谪悲凉;人生感慨;赏月喜悦;漫步悠闲
10.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四)主题阅读练习课外口口口读
(一)【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
①翠之工,山岚设色
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
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
①染:染成
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
③夕舂chdng夕阳的代称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解衣欲睡欲将要2相与步于中庭中庭院子里3止午、未、申三时止只,仅仅4安可为俗士道哉安怎么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之美,山岚被笼上暮色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
13.请品析【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幻似真的美妙境界
14.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①苏轼借月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袁宏道借月表现了独到的审美情趣,从而表达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②启发生活中遇到困难、失意时,要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这一段时间之内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之美,山岚被笼上暮色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西湖才把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情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用,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
(二)游白水书付过
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②浴于汤池
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
④百仞山八九折,折
⑤处辄为潭,深者缱石
⑥回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
⑦,观山烧
⑧,火甚俯仰度
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释】
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
③汤池温泉
④悬水瀑布
⑤折弯转
⑥缱(zhui)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
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
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掬用双手捧取?珠璧比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二鼓二更?余甘橄榄?颓然衰老的样子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循山而东(沿着)B.顾影颓然(照顾)C.不复甚寐(睡)D.书以付过(写)B【解析】B.顾回头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吧
(2)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们)在江心划船,用双手捧取星月在水中的倒影
17.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苏轼以年迈之躯被贬偏远之地,很可能再也回不到中原家乡他在游山玩水时,乐极生悲,感到前路渺茫,自然难以成寐,因此写下此文交给小儿子苏过
18.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情感(意思相近即可)【参考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在白水佛迹院游玩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温泉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高百丈的瀑布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看到(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壮观高高低低地越过几重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们)在江心划船,用双手捧取星月在水中的倒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又与苏过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记
(五)写作驿站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佳作示范记承天寺夜游夜,很安静我坐在床边,像往常一样脱却衣衫,准备睡下这时,我突然发现,月光正从门外流入房间,把地面镀成银白的一片我的睡意顿时散去今晚的月色,真美!
①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
②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积累文言知识精读课文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启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不能一味消沉,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进取之心,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面对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请简要分析这短短的三句话,是描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句中没有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
(1)比喻修辞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存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暗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澈的水中交错着的藻和苓,把暗喻又推进了一层,使人感到水月莫辨,营造出一我那孤独的心境被此刻的月光照亮了看,今晚,我不是一人,寂寥如我,还有明月不负我,盛情相邀多么美的月亮啊!要是有位朋友与我共赏,该有多么快乐!这么希望着,我便想起了怀民兄!怀民兄就住在附近的承天寺里,我快步向那里走去在此时此刻的良辰美景当中,想必怀民兄也未曾入睡,见我来了,怀民兄也是异常欣喜我俩便一同在寺院中欣赏那如画的月色明亮的月亮散发着皎洁而柔和的光月光下的庭院格外的清静,如一汪清水,澄净透明我不禁产生了一种错觉我是站在地上还是立于水中?我低下头,那清水中似乎还生长着轻盈的水草,随着水的流动而轻轻地摇拽;还有簇拥着的水藻,与苻菜交错分布着,充满了情趣一时间,我觉得自己仿佛又步入了梦境,但一切却显的既真实而又清晰我又抬头望望四周,才明白,原来这些不过只是松柏与竹枝在月光下的投影罢了沐浴在月光里的一切,仿佛都被月光清晰过似的,纤尘不染,变得格外的干净再看看月亮,还是那样高悬于空,遥远而宁静,令人深深沉醉想来,这样美丽的景色也许并不罕见夜夜有月色,处处有竹柏,只是像我们二人这样闲适的恐怕是不多吧!月色,如诗我和怀民兄似乎融化于这如诗的月色之中了!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分析讨论精读课文2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藻、苓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3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而形容,“藻、苓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的皎洁这两句,一正写,一侧写,二者结合,共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表现了作者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雅趣分析讨论精读课文“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闲人”指清闲的人“闲”字饱含着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也使我们看到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其笔下的月夜才如此空灵、皎洁分析讨论精读课文
1.比喻传神,用语精准文章写景,比喻传神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朗照,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可见月色之明;“水中藻、苓交横”可见月色之清积水空明与藻苓交横,互相衬托作者写了庭下诸景后,一句“盖竹柏影也”使文意突然一变,揭示藻、苓的比喻义,比喻新奇谈谈这篇文章的文本特色分析讨论精读课文
2.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本文虽然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如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念无与为乐者”“遂”“寻”等无不显露出作者微妙的感情变化结尾更是用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达观自得中惆怅悲凉的复杂微妙心境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本文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传达了他复杂微妙的心境一一达观自得中隐含着惆怅悲凉课文主旨课堂小结记承天寺夜游叙事一一中庭赏月写景一一月下庭中景物抒情议论一一月下感慨达观自得中含惆怅悲凉板书设计课堂小结
一、下面对加彩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D跟踪检测
二、翻译下面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有藻、苓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跟踪检测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词?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低头思故乡西清泉石上流
4.举头望明月,月涌大江流
5.明月松间照,江清月近人
6.星垂平野阔,
7.野旷天低树,
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积累拓展
一、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B课后作业
二、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B课后作业
三、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茬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课后作业
(二)学霸笔记文本概览结构图解记承天寺夜游叙事一一赏月缘由月色入户怀民相与写景一一庭下月景积水空明藻苓交横抒情一一,愉悦苦闷处处皆景闲人得赏景色宜人点睛之处悲凉苦闷豁达乐观文本概览主题解说《记承天寺夜游》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寄情自然美景以排遣忧郁的豁达宽广的胸襟
(三)导读练习下一栏目
1234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水中藻()、苻()交横()oz ao积累运用h engx 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