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4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课永92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学案含练习版含解word析第9课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词语积累近义词语辨析
1.相形见细•黯然失色相形见纳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黯然失色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2.截然不同-大相径庭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3.嗔怒-诟病嗔怒恼怒;生气诟病指责
4.执着-执拗执着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名句识记
5.辛弃疾名句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一《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一《青玉案・元夕》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一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一一《满江红•题冷泉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在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直到嘉泰三年
(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时韩僻胄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人心,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60多岁的高龄来到镇江任职,镇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他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但很快便发觉韩院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收复之意于是他登上了北固亭,联想到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悲愤不平于是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初读文本
1.诵读词韵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韵脚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坂否?答案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板否?
2.初读思考这首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答答案词的上片怀念了孙权、刘裕的英雄业绩,表现了对他们英雄业绩的向往同时借赞扬孙权、刘裕来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了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词的下片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屈辱求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之情
3.填出导图请在理解全词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答案
①江山依旧英雄难觅
②忆
③国土沦丧无心收复基础梳理解释加点词语词语释义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①金戈铁马
②元嘉草草
③赢得仓皇北顾
④烽火扬州路
⑤可堪回首
⑥答案
①英雄的流风余韵
②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或军旅生涯
③轻率
④落得
⑤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现代的“省”
⑥不堪,哪堪附助读资源名家点评1此词登京口北固山亭而作人在江山雄伟处,形胜依然,而英雄长往,每发思古之幽情况磊落英多者,当其凭高四顾,烟树人家,夕阳巷陌,皆孙、刘角逐之场,放眼古今,别有一种苍凉之思况自胡马窥江去后,烽火扬州,犹有余恸下阕慨叹佛狸,乃回应上文“寄奴,,等句当日鱼龙战伐,只赢得“神鸦社鼓”,一片荒寒往者长已矣,而当世岂无健者?老去廉颇,犹思用赵,但知我其谁耶?英词壮采,当以铁绰板歌之——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2稼轩词中第一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明代文学家杨慎
(3)此首京口北固亭怀古词,虽曰怀古,实寓伤今之意发端沉雄,与东坡“大江东去”相同,惟东坡泛言,稼轩则实本地风光“舞榭”三句,承上奔往,极叹人物俱非“斜阳”三句,记刘裕曾住之事“想当年”三句,回忆刘裕盛况换头,叹刘裕自为,不能恢复失地,四十三年自有重过此地之感盖稼轩于绍兴三十二年知忠义军书记,尝奉表归朝至开禧元年,又知镇江府,前后相距恰四十三年“可堪”三句,仍致吊古之意,深叹当年宋之武功不竞,以致佛狸饮马长江,暗寓金人猖狂,亦同佛狸也结句,自喻廉颇,悲壮之至——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声声慢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婉约之宗一一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十八岁时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1129年,丈夫赵明诚去世金兵南犯,李清照便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绍兴二年
(1132)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她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后期金兵入侵,她遭遇国家巨变,又逢丈夫去世,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之作,寄托亡国之思,其作品变得凄凉悲痛,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在诗方面,表现爱国之情,具有现实性,如《夏日绝句》散文方面的代表作是《金石录后序》著有文艺批评《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2.探寻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南渡是她生活逆转的分水岭,金兵南侵,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她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从此孤身一人,在孤苦伶仃的日子里煎熬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这首词初读文本
1.诵读词韵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韵脚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拨该词押的全是入声韵,入声急而短的特点与全词表达的愁怨之情相切相合答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初读思考本词的词眼是“愁”,它包含了怎样的丰富内涵?答答案这种“愁”,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
3.填出导图(请在理解全词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答案
①北雁南飞
②憔悴损
③雨打梧桐基础梳理解释加点词语词语释义凄凄惨惨戚戚
①乍暖还寒时候
②最难将息
③有谁堪摘
④怎生得黑
⑤梧桐更兼细雨
⑥怎一个愁字了得
⑦答案
①悲愁、哀伤的样子
②乍,初、刚忽暖忽冷,天气变化无常
③养息,休息
④可以,能够
⑤怎生,怎么、怎样;得,挨得到
⑥更加上,更夹杂着
⑦概括附助读资源
1.文学常识婉约词派婉约词派是宋代的一个词派,由五代的“花间词派”逐步发展形成代表作家有秦观、李清照、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柳永等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比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被称为“易安体二“易安体”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
2.名家点评1近时李易安词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南宋文学评论家罗大经2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
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一一明代文学家杨慎3先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后人效颦,便觉不妥——明代戏曲点评家茅咦4此首纯用赋体,写竟日愁情,满纸呜咽起下十四叠字,总言心情之悲伤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日“寻寻觅觅二房桅寂静,空床无人,故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以下分三层申言可伤之情景“乍暖”两句,言气候寒暖不定之可伤“三杯”两句,言晓风逼人之可伤“雁过”三句,言雁声入耳之可伤换头三句,仍是三层可伤之事“满地”三句,言懒摘黄花之可伤“守着”两句,言日长难黑之可伤“梧桐”两句,言雨滴梧桐之可伤末句,总束以上六层可伤之事——唐圭璋《唐宋词简释》5双声叠韵字要著意布置有宜双不宜叠,宜叠不宜双处重字则既双且叠,尤宜斟酌如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清代词人周济学习目标
1.背诵这两首词
2.把握两首词所表现的不同风格的情感内涵
3.赏析用典、对比及叠词等艺术技巧学习重点用典及意象艺术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具有什么深刻的内涵?有什么作用?答答案1这句话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使自己的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域开疆,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使吴国出现承平气象“风流”指孙权的才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历史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战火,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孙权当年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意2作用这几句话突出了萧飒、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婉、舒缓,词人慨叹眼前之景象,表达了他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时局的担忧
2.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极具代表性试结合词句内容完成下表人物典故关键词句典故的作用孙权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英雄、风流
①刘裕刘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②刘义隆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重创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③拓跋奏拓跋煮反击刘宋,兵锋南下,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后称“佛狸祠”可堪
④廉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同屎)矣”凭谁问
⑤答案
①表现了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
②表达了作者决心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
③借鉴历史,委婉地劝诫韩僻胄不要草率行事
④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⑤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却不得,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
3.本词运用了四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结合词句内容完成下表对比目的作用用古代的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
①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用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
②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
③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
④答案
①用以针硬南宋的萎靡不振
②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③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情感都冲淡了
④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4.在词的下片中,作者先写“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又写“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望”字用得妙在哪里?答答案串联典故,增强意蕴词的标题是“京口北固亭怀古”,因此所用典故应该和北固亭有关;但五个典故中,只有两个与北固亭有关一个“望”字,首先使得作者的视野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小小的北固亭,而是远眺而且这一“望”,使得作者思绪万千,似乎看到了“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也想到了命途多舛的廉颇,“望”字,使得全词境界全开2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的意图是什么?答答案“四十三年”三句,是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起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曦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到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今昔之感“佛狸祠下”两句,从缅怀往事中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煮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明,统治者如不迅速谋求恢复,沦陷已久的江北各地百姓就会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这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这一组鲜明的对比,说明人们已经忘却国耻,统治者苟且偷安,已无心收复中原,也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特别是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赏析《声声慢》
1.赏析意象该词善于使用意象渲染感情请结合词句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出下表意象所表达的感情淡酒
①急风
②过雁
③黄花
④梧桐
⑤细雨
⑥答案
①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表现了词人晚年的凄凉惨淡
②风急而冷,加重感情
③引发了词人对故国故家和往昔伉俪生活的追怀,表现了词人由国破家亡所造成的痛苦心情
④象征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景
⑤象征悲凉、孤寂、凄苦
⑥象征哀伤、愁思
2.赏析语言1仔细品味《声声慢》的意境,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答答案《声声慢》开头三句,用十四个字构成了七组叠词这七组叠词一直为词论家所盛赞,说这样连叠七字是“创意出奇”,是“卓绝千古”的这个开端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了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寻寻觅觅”表现了词人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途渺茫、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她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她此刻已是人到晚年,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祛寒解愁,就只有苦挨着来打发这残年余岁了在这种情况下,词人的心情当然是极度凄惨、悲戚的词人用这七组叠词,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个的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她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赏析链接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二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又用“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闿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叠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叠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设使其征人为女,居者为男,吾知其破题儿便已确信伊人之不在迩也,当无寻寻觅觅之事,男儿之心粗故也能词之士,多昂藏丈夫勉学莺莺燕燕者,故不能下如此之十四叠字耳一一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2《声声慢》一词中,用了三个“怎”字,试品味这三个“怎”字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答案
①“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个“怎”字,表达了词人的借酒浇愁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②“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个“怎”字,表达了词人孤独地看着窗外的黄花憔悴,目送空中飞过的雁群,无比凄凉的心情
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个“怎”字,表达了词人的哀愁之情已经达到了顶点这三个“怎”字表达的都是愁情,但渲染程度却是一层比一层强烈6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李清照名句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一《一剪梅红藕香残》・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一一《武陵春》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一《醉花阴》4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一《夏日绝句》6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一一《凤凰台上忆吹箫》7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一一《残花》8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一一《点绛唇》9眼波才动被人猜一一《浣溪沙•闺情》1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一一《渔家傲》主题悦读经典美文一把栏杆拍遍梁衡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辛弃疾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蹒,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为了光复大业,他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此时,他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辛弃疾的词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
(3)本词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束全词,试对这两句进行简要赏析答答案最后两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引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之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明明是在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伤春悲秋一类的“愁”外,更有时代的、国家的“愁”在词人以这两句词结尾,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兴趣,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嘉”三句写宋文帝空怀霍去病的建功志向,元嘉年间用兵却有失草率,结果被金兵击败,发出“仓皇北顾”的叹息B.“可堪”三句写眼前一派升平景象,人们设祭击鼓,纷纷杂杂,有谁还记得这佛狸祠曾是北国异族胜利后建立的行宫呢?C.“凭谁问”三句写战国时期廉颇的故事廉颇最终虽因年老没被赵王起用,但终究还是有人探问,而谁来过问自己呢?D.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是以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答案A解析宋文帝时代没有金兵
2.下列对《声声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连用叠词,把一位心神不宁、若有所失的妇人情态刻画了出来,反映了词人的孤独与凄清、沉痛和心酸B.上片后几句写词人内心用各种方式抵御悲哀的侵袭,而外界的力量又不可抗拒地把她围困在悲哀之中C.“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呢?D.“满地黄花”句,由上片对远处景物的描写转入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写出了社会带给词人的沉痛答案C解析“三杯两盏”不是言酒量之少,词人要表达的是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解不了心中的愁
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o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A.浮光掠影悲喜交加忧心忡忡震耳欲聋B.浮光掠影大起大落忧心如焚震耳欲聋悲喜交加忧心忡忡振聋发耳C.浅尝辄止大起大落忧心如焚贵振聋发D.浅尝辄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耳一贵项是()答案D解析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大起大落形容起伏变化极快极大悲喜交加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意为纠结,一边开心,一边难过忧心如焚忧愁得心里好像被火烧一样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振聋发耳贵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B.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C.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D.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答案D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语序不当,应将“不但”放在“我们”之后,因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据此排除A、B两项;二是整个句意是递进关系,但画线句子是“递退”关系,应先是“艺术本身的魅力”,然后是“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据此排除C项另外,B项还存在语序不当的语病,后半句相应部分应改为“艺术本身的魅力”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他有一身用不完、压不住、早炼成的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答案
(1)原句语序更符合逻辑从“早炼就”到“使不完”,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2)原句形象生动,“憋”“使”口语化,文风活泼,与整段的文风更和谐
4.古诗词中,有时为了押韵,或为了强调某一点,或为了协调平仄,常存在语序颠倒的情况下列诗句中,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颖《黄鹤楼》)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其四)》]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答案D解析A项应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B项应是汉阳晴川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C项应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5.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B.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答案D解析D项为比喻,A、B、C三项均为借代
6.下面的诗句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一句意境相似的一首是()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姗《寒食》)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答案D解析例句借景抒情,充满对古人已去、世事已非的感慨A项写春景,抒写春来无人赏的感慨B项写寒食节,寒食节家家禁烟火,而汉宫却传蜡烛,富含讽喻之意C项写宫女的幽怨,揭露皇帝生活的腐化D项与例句意境相似
7.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缠绵俳恻,情感细腻;豪放词豪迈奔放,洒脱自然,气势恢宏,情感积极如果说婉约词是南方小镇上的姑娘,那么豪放词就是北方原野上的汉子;,答案示例如果说婉约词是蜿蜒的小溪那么豪放词就是奔腾的大河如果说婉约词是卧波的画桥那么豪放词就是入云的高楼或如果说婉约词是缠绵的流水那么豪放词就是巍峨的高山解析解答此题,需仔细分析画线的句子首先明确画线的句子为比喻句,故仿写时也应用到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其次,“姑娘”“汉子”是一组相对的词语,故仿写时应选用含义相对的喻体,如小溪与大河、流水与高山等;再次,观察画线句的句式,即“如果说婉约词是……,那么豪放词就是……二按照以上分析续写即可,注意所选取的喻体应与婉约词、豪放词本身的特点相符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时不禁发出感叹“,,,,0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描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场面,表达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4)李清照《声声慢》中,写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5)李清照《声声慢》中,写词人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9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⑹李清照《声声慢》中“,、三句,词人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抒发了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答案
(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宋]辛弃疾赵昌父
①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
②,且有秋水
③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挈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修鸾并凤,云遇青山
④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注
①赵昌父与后文吴子似均是词人罢官退隐江西铅山时的友人
②褒借褒奖,赞美
③秋水辛弃疾铅山居所中的秋水堂,语出《庄子•秋水》
④青山李白之墓在安徽当涂县的青山,这里以青山代指李白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我志在寥阔”,开门见山,直抒胸怀,表现了词人高远的志向和恢宏的气度,为有“寥阔”之志,自然有下文“梦登天”之举B.词中写梦,充满豪迈的激情、神奇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其浪漫的色彩与至高潮处从梦中跌落的笔法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相似C.梦醒后“人事底亏全”的发问,表现出词人对人事难全的感慨和对现实的不满,蕴含了词人虽有雄才大略却报国无路、有志难申的喟叹D.结尾两句自我宽慰,既有眼前佳人可倾诉衷肠,复有窗外秋水月明之美景可供欣赏,将前文绚烂的梦境与满腔悲怀归于一片澄静答案D解析“美人”指他的好友吴子似婵娟,美女可以和美人对话,可是有无情的秋水阻隔着词人遭到朝中奸臣的排挤,闲居乡野,报国无门,心中怨愤,故“绚烂的梦境与满腔悲怀归于一片澄静”理解有误
10.依据词作,分析词人梦境中“我志在寥阔”的表现答答案
①登天玩月,俯仰千年
②结伴苏李,畅游天界
③北斗为勺,痛饮美酒
④鸿鹄高举,俯瞰天地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永遇乐
①[宋]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②,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
③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
④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注
①本词为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时所作,写作地点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②吹梅笛怨“梅”是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③次第转眼之间
④中州中原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写词人见到柳色渐浓,听到吹笛之声,因哀思而觉得春意尚浅B.“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三句,写词人因为自己名气高于他人,拒绝了乘宝马香车的妇女的邀约C.“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三句,写词人少女时代游乐时间多,不过最重视的还是元宵佳节D.“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三句,写词人与闺中女伴们一起精心打扮,盛装出游,尽展艳丽之姿答案B解析词人并非“因为自己名气高于他人,拒绝了乘宝马香车的妇女的邀约”,而是因为内心愁苦、无心游玩才拒绝他人的邀约
12.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答答案本词塑造了历尽沧桑、感时伤怀、落寞忧愁、孤寂悲凉的老妇形象(总说)(分析一)历尽国破家亡、夫亡亲逝的悲痛,词人由昔日“簇带争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可见其历尽沧桑之后的漠然甚至麻木(分析二)回忆过往的繁盛时代、纵情游玩的时光,对比如今朝廷偏安一隅,自己流落他乡的哀怨,怀念往昔的美好时光,可见其感时伤怀(分析三)看到落日光辉、月色如璧的绚丽暮景,发出“人在何处”的迷茫追问,看到元宵佳节的“融和天气”,只担心转瞬之间会有风雨来袭,因此谢绝朋友相邀,可见其落寞孤寂之情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我们仍能从他的词中感受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他本来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南渡后却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辛词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辛弃疾南归后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于是皇帝对他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鹏鹤(《菩萨蛮》)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永遇乐》)“艰辛”“悲辛”“辛酸”“辛辣”,真是五内俱焚南宋朝廷将他闲置了20年辛弃疾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了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辛与柳不同,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屣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水调歌头》)这真应了他的号“稼轩”,要回乡种地了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二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有删改)赏析作家梁衡是带着满腔的热情与正义的能量完成对辛弃疾的颂扬与敬仰的作者立足于辛弃疾前后两段不同的历史,写年轻时的辛弃疾,作者歌颂了辛弃疾的勇武,写出了一位驰骋沙场的威武雄壮的武将形象;写回归南宋时的辛弃疾,作者写出了辛弃疾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不能为国效力的无奈与愤懑行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敬佩与同情,也体现出作家的正义与热情经典美文二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个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寻觅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入伍”,“欲将血泪寄山河二在这一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银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册,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淤泥而不染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二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有删改)晨读快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李清照的闺情词反映的是自己的闺中生活,她的词作展示出女性特有的矜持、细腻、清雅对比之下,那些男性文人代拟的闺情词就显得她的词作不但和那些男性文人表达居高临下的怜爱同情,甚至观赏玩弄之情的作品绝不相类,就是和那些男性作家对女性刻意描摹的作品相比也李清照的词作是对女性情感世界的特殊反映总之,在李清照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咏叹、体味、关注,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她对绮窗园林之外的纷纭世事是不闻不问的,这也是后世论者她的原因,认为她生活面狭窄,思想性欠缺等(),她在对男性社会俗世事功的疏离中,在对自身女性身份地位的确认中,地咏唱着女性独特的情感世界,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独特的女性话语系统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李清照与男性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相提并论,就有着充足的理由
1.依次填入文中波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B..相黯形然见失纳色截然不同嗔怒执着截然不同诟病执拗C.黯然失色大相径庭嗔怒执拗D.相形见纳大相径庭诟病执着答案D解析词语解释见“词语积累二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李清照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咏叹、体味、关注,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B.李清照在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关注、体味、咏叹,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C.李清照在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咏叹、体味、关注,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D.在李清照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关注、咏叹、体味,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答案B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应删掉“在”,或将“在”放在“自己”前面,由此排除D项;二是“咏叹、体味、关注”不合逻辑,应改为“关注、体味、咏叹”,由此排除A、C两项故选Bo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殊不知李清照之所以为李清照的根基正是这种特点奠定的B.奠定李清照之所以为李清照的根基正是这种特点C.殊不知正是这种特点奠定了李清照之所以为李清照的根基D.这种特点奠定了李清照之所以为李清照的根基答案C解析本题中,括号后面的观点正好和前面“后世论者”的观点相反,这样用上“殊不知”前后衔接更流畅,由此排除B、D两项“这种特点”放在前面更能衔接前面的观点,且与后文的主语“她”俣持一致,由此排除A项故选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词中之龙一一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年轻时曾参加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担任掌书记(掌握军中文书)宋高宗三十一年
(1161)十月,女真入侵,辛弃疾等突骑渡江与宋廷联络,次年率义军归宋,授江阴签判之职之后历任湖北、江西等省安抚使他写的诗词甚多,至今留存六百多首,“南北两朝,实无其匹”,被誉为“词中之龙二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其作品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他还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善用比、兴等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2.探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