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2022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L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虽然在一部叙事作品中插入韵文往往具有华彩意味,但《红楼梦》中的每一个华彩段落都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性和强烈的叙事性当人们在倾听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大段大段人物独白时,他们感受到的仅仅是人物的情感思想以及复杂的内心活动,但一旦进入《红楼梦》诗词曲赋的阅读,人们就会发现他们所读到的远不啻是这些内涵换句话说,如果删去莎翁戏剧里的独白部分,其所叙述的故事依然完整无缺,但如果抽掉《红楼梦》中的所有韵文部分,那么叙事就会变得残破不堪韵文之于叙事的这种整体性,不仅在西方文学史上,即便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同样是韵文,在《三国演义》《西游记》或《金瓶梅》等小说中不过是人物形象、山川湖海或者云雨私情的渲染和描绘,而整个故事的叙述却在这种当口停格,等到诗意挥发完毕,画面才继续流动《红楼梦》中这种韵文部分的独特性在叙述韵文和人物韵文这两个层面上同时展开所谓叙述韵文指的是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所插入的一首首诗作,所谓人物韵文指的是小说中诸种人物所抒写的一次次吟唱相形之下,人物韵文的比重远远超过叙述韵文,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其隐喻意味和叙事功能上人物韵文在整个韵文部分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李劫《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有删改)材料二《红楼梦》里融入的诗词抒情是一种浸润了东方文化特质的诗情在西方文学中,这种融入了强烈情感和生命哲学的小说作品,所见亦多但不同的是,它们大多没有《红楼梦》那种含而不露、融化无迹和自然打动人心的艺术品质,也没有曹雪芹在叙述过程中统一于显扬和隐饰、热烈和冷静的艺术节制和游刃有余的艺术魄力,而多是在作品中加入大量的心理独白一类抒情因素,提炼出一两个思想主旨,让它们成为主人公性格和灵魂的根源,并通过人物思想性格来推动故事发展,使故事达到高潮后再归于无限的遐想与反思与《红楼梦》相比,西方的这类小说则显出其艺术上的粗糙术而称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夫皇极之道,施之于天地,人皆不可须臾离,故孔子曰“道之不明也,我知之也,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介甫之智与贤皆过人,及其失也,乃与不及之患均,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宋•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而议事每不合每每次B.于反覆不宜卤莽反覆(书信)往来•♦C.贷息钱,鄙事也鄙卑鄙D.乃与不及之患均均平均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10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C.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D.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
10.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信中“区区”“某”“窃”,都是表自称的谦辞,运用它们能体现写信者的教养B.“终必不蒙见察”“百姓之不见保”的“见”字表被动,与“冀君实或见恕”的“见”不同C”与王介甫书”意为“写给王安石的信”,古人还常用“鸿雁”“尺素”“锦书”代指书信D.“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的“用心”有费心、专心之意,与《劝学》中“用心一也”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明知会遭受众人怨恨非议,依然力行改革,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魄力和改革家的远见卓识B.面对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反对派的汹汹言论,王安石借用盘庚迁都的史实表明自己不怕非议坚持改革的决心C.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智慧和德行超出了一般人,使得世人无法理解和接受他,最终必然导致变法失败D.王安石与司马光所持政见不同,以书信往来展开辩驳,但言辞恳切,只谈公事,不泄私愤,展现两人坦荡的胸襟
12.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3道之不明也,我知之也,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答案】
8.B
9.C
10.D
11.C
12.1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2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乎道义,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3中庸之道不能被发扬,我是知晓的啊贤明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明的人达不到它【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每经常,常常句意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B.反覆书信往来句意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C.鄙鄙陋句意放款收利息,这是鄙陋的事情D.均相等句意竟然跟愚者、不贤者的“不及”行为相等故选Bo【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您也当自己想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哪里,不可单单归罪于天下的人“君子求诸己”是一句完整的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此句中,“所以致其然者”是“当自思”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o故选Co【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B.“见”字表被动,句意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老百姓没有被爱护/“见”,代词,我句意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C.正确D.“用心”有费心、专心之意,句意:这就是我所说费心过了头/“用心”因为用心,句意因为用心专一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智慧和德行超出了一般人,使得世人无法理解和接受他”错误,司马光认为世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王安石是因为他的改革的措施有误,跟愚者、不贤者的“不及”行为相等,而不是因为王安石的智慧和德行超出一般人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具道”,详细地说出;“所以”,……的原因(缘由);“冀”,希望;“见恕”,谅解我
(2)“为”,因为;“故”,缘故;第一个“度”,计划;第二个“度”,考虑;“义”,合乎道义,“是”,认为是对的
(3)“明”,被发扬;“过”,超过;“及”,达到参考译文文本一答司马谏议书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气是否符合(实际),名气符合实际后,天下之间就没人会去阻拦他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陛下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陛下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陛下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文本二与王介甫书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您也当自己想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哪里,不可单单归罪于天下的人说到侵夺原有官吏的职权,只能把政治秩序搞乱,您反而以为是治国良法而首先实施;放款收利息,这是鄙陋的事情,您反而作为王道善政而尽力推行;劳役自古都由平民负担,您反而打算征收免役钱,而由官府雇人代为服役这三项措施,普通的人都知道不适合,而您独自以为可行;并不是您的见识比不上普通的人,而是特意想要建立非同寻常的功业以致忽略了普通人所知道的常识正大而恰当的治国之道,可以施行于天地之间,人们都片刻不能离开它,所以孔子说“道之所以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明智的人实行得超过它的限度;愚蠢的人却够不上标准道之所以不能被人们认识的原因,我知道了有德行的人要求过高,没有德行的人又要求太低”您的智慧与德行都超过了一般人,等到其失误的时候,竟然跟愚者、不贤者的“不及”行为相等,这就是我所说的用心过了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和陶《归园田居》(其四)苏轼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老人八十余,不识城市娱造物偶遗漏,同侪尽丘墟莫言陈家紫
①,甘冷恐不如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注】
①陈家紫荔枝名品之一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陶诗“误落尘网”含有无奈、追悔之情,与结尾“复得返自然”的欣喜相照应B.陶诗“羁鸟”“池鱼”喻客居在外的游子,借互文形式强化他们对故园的情感C.苏诗中老人年已八十,远离城市喧闹,幽居在水北,与同辈们一起在山丘玩乐D.苏诗写老人劝人怀抱荔枝回家,要有酒就喝,看轻钱财,表现他性情的洒脱旷达
14.同写田园山野之乐,陶诗呈现物事之美,苏诗偏重人情之美请结合诗歌分析【答案】
13.A
14.陶诗用“开荒”“守拙”句表现农事之简单快乐;以“方宅”四句写出生活环境的宁静,自然景物之纯美;用“暧暧”四句写出农家生活之恬静闲适苏诗借老人的述说传达人情之美老人种荔枝,讲陈家紫不如自家荔枝,形象展现老人自豪之感;让诗人吃荔枝,并拿回给儿子吃,表现出老人的热情;要酒不要钱,则体现出老人的疏放之情【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羁鸟池鱼喻客居在外的游子”错误,“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获自由C.“与同辈们一起在山丘玩乐”错误,“同侪尽丘墟”指同辈的人都已去世,自己的年寿超过同辈D.“要有酒就喝,看轻钱财”错误,“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意思是老人还请“我”喝酒,也不问“我”有没有钱故选Ao【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形象的能力陶诗,“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用“开荒”“守拙”句表现农事之简单快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诗句写出生活环境的宁静,自然景物之纯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这四句写出农家生活之恬静闲适苏诗中塑造了一位勤劳质朴、热情好客的乡野老人形象,借老人的述说传达人情之美“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莫言陈家紫,甘冷恐不如”,老人虽然“八十余”,仍劳动种荔枝,讲陈家紫不如自家荔枝,形象展现老人自豪之感;“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老人拉着诗人坐在树下,让他尽情吃荔枝;“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给诗人带回去好多,以至于诗人回家把荔枝带给儿子,儿子抱了满满一怀荔枝老人让诗人吃荔枝,并拿回给儿子吃,表现出老人的热情;“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老人还请“我”喝酒,也不问“我”有没有钱要酒不要钱,则体现出老人恬然自适、乐观旷达的疏放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体现了李白不向权贵低头、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
(2)《侍坐章》中,孔子对子路的言志“哂之”,原因是“,
(3)苏洵《六国论》中“,”,指出了荆轲刺秦的不良后果
(4)《阿房宫赋》中“,,运用通感手法描写宫内歌声带给人春天般的温暖
(5)“流水”常常能引发人们对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答案】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②.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为国以礼
④.其言不让
⑤.至丹以荆卿为计
⑥.始速祸焉
⑦.歌台暖响
⑧.春光融融
⑨.六朝旧事随流水⑩.但寒烟衰草凝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摧、事、颜、卿、速、暖、融融、衰、凝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玉案》上阕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首先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接着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再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让人产生一种
①的视觉感受下阕刻画了一位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美人形象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然而作者在人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小眼睛一毫“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有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辛弃疾文能提笔,武能上马,当时的他不受重用,
②施展不出,心中难免有怀才不遇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与世俗
③的高士之风
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
17.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一一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一一有什么看头啊!C.打杂的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一一好像火车站轧票处一般的木栅子的前面D.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那冷落的一角残灯旁边,看见了未曾离去的她,让人眼前一亮”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
16.
①目不暇接
②文韬武略
③同流合污
17.B
18.
①原句语序打破常规,更有新意
②原句短句较多,显得活泼欢快,节奏感强
③原句采用感叹句,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原句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发现意中人的惊喜之情,而改句为一般的陈述句,较为平淡【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让人产生一种来不及看的视觉感受,应用“目不暇接”“目不暇接”,眼睛来不及看形容眼前东西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来不及看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文的计谋和武的策略施展不出,应用“文韬武略”“文韬武略”,文有计谋;武有策略指智勇双全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与世俗一起干坏事的高士之风,应用“同流合污”“同流合污”,比喻同坏人一起干坏事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破折号作用表示语义转换;A.表示说话中断;B.表示语义转换;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引文出处故选Bo【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地方,未曾离去”语序打破常规,更有新意“忽然”“眼睛一亮”“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未曾离去”为短句,原句短句较多,显得活泼欢快,节奏感强“是她!”“未曾离去!”原句采用感叹句,情感表达更加强烈,结合“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可知,原句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发现意中人的惊喜之情,而改句“在那冷落的一角残灯旁边,看见了未曾离去的她,让人眼前一亮”为一般的陈述句,较为平淡
四、写作(68分)
19.阅读下面这首诗,自选角度,写一段不少于120字的短评雨雷抒雁五月的雨滴像熟透了的葡萄,一颗、一颗落进大地的怀里!这是酝酿的季节呵!到处是蜜的气息到处是酒的气息【答案】示例整首诗节奏明快,意象单纯,“雨滴”“葡萄”“大地”“蜜”和“酒”几个简单的意象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画卷,着实让人陶醉表现出诗人那种云淡风清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为人性格,豁达开朗的处世原则,暗示人们要热爱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有毅力和信心,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希望,要像五月的雨滴,丝丝缕缕,连绵不绝,那么人生再艰辛的历程也会走到尽头,酝酿出生命的醇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本题是评论类微写作审题本题要求自选角度,写一段不少于120字的诗歌短评写作时要亮明观点,可以从意象、情感、语言特色、构思等角度赏析,分析要恰当,阐述宜深入,做到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优美诗人想象力丰富,比喻新颖独特,语言童趣盎然五月如诗,五月如梦,五月如画,五月如歌,“五月的雨滴”是“熟透了的葡萄”,是“蜜”,是“酒”疏落的雨滴一如“熟透的葡萄”,悄悄地落入大地,大地是那窖酒的缸啊,默默无声地把“葡萄”窖藏在心底五月是个酿造的季节,走在这个季节里,沐浴着和煦的风,踏着青青的草地,领略着迷人的风光;经过雨滴的清洗,空气是那么清新,鲜花是那么美丽;彩蝶在馥郁的花香里起舞,绰约的舞姿动人心旌;蜂儿们哼着歌在林中飞来飞去,婉转的莺啼裹挟花香低语,这是天地间最独特的风景,正在为人酝酿着欢乐与甘甜,而我在这美丽曼妙的舞蹈中沉醉,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拥抱明媚的阳光,享受温馨的生活,拥抱未来的美好写作思路写作时可以选择一个角度,一般明确论点,然后分析诗歌,鉴赏诗歌内容从而论证自己的观点如从意象和手法角度评论,以“熟透了的葡萄”来形容“五月的雨滴”,这是多么精彩的比喻,把雨滴写得多么可爱!这就传达了雨的重量“酿造”、“密”、“酒”都和“葡萄”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达到了集中地表现事物的效果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屠呦呦从我国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转换研究思路,成功提取青蒿素,研制出了新型抗疟药物;梁思成深入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借用语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表达了对建筑“可译性”的认识……确实,学习生活中不少活动需要用到多种学科的知识,比如制作班级公众号,开展课本剧表演等;重大科研难题的突破,往往也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因此,当今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跨学科的学习,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好基础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省略号前面是两个成功运用跨学科知识取得成就的范例,屠呦呦是药学科学家,提取青蒿素的时候借助了我国古典文献的思路;梁思成是著名建筑学家,研究建筑时借用了语言学的知识省略号后是对此类现象的总结,点明“多学科知识”“多学科交叉融合”在我们学习生活及重大科研中都有运用,并起到很大作用,表明当今时代急需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最后总结,学校教育应重视跨学科的学习,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好基础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培养目标,是因为现实社会中的具体问题往往很难用单一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途径当今时代,学科知识的分类越来越细化,新的门类也不断涌现,然而,这并不能阻断学科之间的融合与综合运用,往往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常常见到没有一门学科、一门专业是独门独路,与其他学科和专业“老死不相往来”的现代的人们更重视的是跨学科的杂交和融合,目前倡导的“复合型人才”就是这种思维观点的具体表现我们之所以要提倡跨学科,是因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更需要“能力型”人才而甚于“知识型”人才,所以才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实际项目场景中综合运用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时注意要结合“重视跨学科学习”“培养(做)复合型人才”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比如结合时代特点分析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考培养复合型人才对于青年成长和国家的重大意义;可以联系发达国家做法思考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应该如何引导教育发展方向,落实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发展战略;应该立足青年自身发展,思考个人层面应该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并努力学习,做复合型人才立意
1.厚基础、跨学科,做复合型人才
2.打破学科壁垒,融合杂交更能创造新意
3.重视跨学科学习,做能力型人才《红楼梦》中的诗词韵文是一些关联叙事的整体,往往寓示着人物命运,能主动参与到小说故事的结撰中去,因而与叙事相融合这种融诗入文的诗笔在西方小说中并不多见西方小说中的“诗笔”其实不能算诗,它们只是用来渲染场景,烘托情节的抒情文字,用得不好则只能算作一种机械的文学手法在红楼诗歌中,诗歌意象的功能被发挥到极致如作者以“花”“竹”“泪”等意象比黛玉,以“石”“玉”比宝玉而更妙的是,作者用一些意象来暗寓某些人物的关系如宝玉“绛芸轩”之“绛”、“怡红院”之“红”,与黛玉“绛珠仙子”之“绛”及《葬花吟》“红消香断有谁怜”,《桃花行》里面桃花之“红”都互相关联映照,从而使物象带上某种情思意蕴和寓意,融入小说整体中去而中国自《周易》爻辞中的“龙”“枯杨”“鹤”而至《诗经》里的“雎鸠”“桃天”硕鼠”到屈原《离骚》中的“美人香草”,这种以物比兴的手法就一直影响着中国诗歌意象系统的构建,使古典诗歌里的意象含有丰厚的文化意蕴,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传统的情思指向西方小说在物与情的关系上就更谈不上融合了西方小说往往只是将物件赋以某种象征意义,然后将其贯穿于整个故事过程中,使其成为小说的线索,并且不断地以它来提示文章的主题比如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中的黑猫的意象,还有一些小说中的镜子的意象《红楼梦》中以诗歌为载体进行的抒情寄托委婉含蓄,继承了中国诗歌“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传统石头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请谁记去作奇传”以及黛玉《葬花吟》《唐多令》等,无不体现了婉约之美同时,因为红楼诗歌意象“比”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指寓性很强,几乎大多数的诗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在这点上,太虚幻境中上演的寓言人物命运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可说是其典范西方叙事文学中的抒情则直白而且强烈其中多是大篇幅的心理独白,如《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自白;或者是作者自己直接进入文中去进行议论或者抒情,如《安娜•卡列尼娜》中一直都贯穿着主人公列文的思想情感发展历程这条主线,小说中有很多以列文自己的身份而发的抒情或者议论(何跃《〈红楼梦〉叙事中的诗词运用》)材料三《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删除莎士比亚戏剧中大段大段的人物独白,并不会影响所叙述故事的完整性,也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B.《三国演义》《西游记》中的韵文对人物形象、山川湖海等进行描绘和渲染,使故事叙述充满诗意,画面具有流动感C.《红楼梦》追求含而不露、融化无迹和自然打动人心的艺术品质,没有融入西方文学那种强烈情感和生命哲学D.相较于西方叙事文学的抒情直白与强烈,《红楼梦》的韵文“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大多指寓性较强,言在此而意在彼
2.根据材料,下列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针对《红楼梦》韵文的特点,材料一运用对比论证论述它的叙事性,材料二运用举例论证论述它的隐喻(指寓)性B.《红楼梦》常借助人物韵文表现该人物的情感与思想,显得含蓄委婉,不同于莎翁戏剧采用直接显豁的内心独白方式C.《红楼梦》韵文的“意象”蕴意丰富,与西方小说中的“物象”相似,都贯穿于整个故事中,提示小说的主题D.《红楼梦》韵文形式多样,人物韵文贴合其性格特质,显示出作者曹雪芹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
3.根据材料,下列对《红楼梦》韵文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明妃曲》“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叙述韵文)B.《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人物韵文)C.《葬花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叙述韵文)D.《咏白海棠》“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人物韵文)
4.根据材料二和你阅读《红楼梦》的体验,分析《终身误》“丰富的隐喻性”【答案】l.D
2.C
3.B
4.
①《红楼梦》中的诗词韵文往往寓示着人物命运《终身误》暗示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人物命运宝玉虽然娶了薛宝钗,却始终忘不了林黛玉,最终出家;而宝钗只能独守空房,遗憾一生
②《红楼梦》中诗歌意象具有丰富的暗示性,在《终身误》中,“意象”丰富的暗示性得到充分发挥,比兴手法的运用使之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情思指向比如“雪”谐音“薛”,指薛宝钗,“雪”的纯洁、洁白,暗喻薛宝钗的高洁和洁身自好;“雪”的清冷暗示宝钗的冷漠和和超然的处世态度【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也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无中生有,原文是“如果删去莎翁戏剧里的独白部分;其所叙述的故事依然完整无缺”,没有谈到是否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B.“使故事叙述充满诗意,画面具有流动感”错,原文是“同样是韵文,在《三国演义》《西游记》或《金瓶梅》等小说中不过是人物形象、山川湖海或者云雨私情的渲染和描绘,而整个故事的叙述却在这种当口停格,等到诗意挥发完毕,画面才继续流动”,可见《三国演义》《西游记》中的韵文没有参与到故事的叙述之中,也没有让画面具有流动感C.“没有融入西方文学那种强烈情感和生命哲学”错,原文是“《红楼梦》里融入的诗词抒情是一种浸润了东方文化特质的诗情在西方文学中,这种融入了强烈情感和生命哲学的小说作品,所见亦多”,可见《红楼梦》中也融入了强烈情感和生命哲学故选D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与西方小说中的‘物象相似,都贯穿于整个故事中,提示小说的主题”错,原文是“这种以物比兴的手法就一直影响着中国诗歌意象系统的构建,使古典诗歌里的意象含有丰厚的文化意蕴,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传统的情思指向”“西方小说往往只是将物件赋以某种象征意义,然后将其贯穿于整个故事过程中,使其成为小说的线索,并且不断地以它来提示文章的主题”,可见《红楼梦》韵文的“意象”不同于西方小说中的“物象”,”贯穿于整个故事中,提示小说的主题”只是西方小说中“物象”的作用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所谓叙述韵文指的是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所插入的一首首诗作,所谓人物韵文指的是小说中诸种人物所抒写的一次次吟唱A.是对明妃王昭君的吟唱,属于人物韵文;B.是对宝玉的刻画,属于人物韵文,选项判断正确;C.是借花写人,属于人物韵文;D.是在叙述中插入的诗词,属于叙述韵文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二“《红楼梦》中的诗词韵文是一些关联叙事的整体,往往寓示着人物命运,能主动参与到小说故事的结撰中去,因而与叙事相融合”《终身误》暗示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人物命运“金玉良姻”源于宝钗宝玉的金锁灵玉之配,喻指宝钗宝玉的天赐婚姻“木石前盟”则是指宝玉黛玉的前世缘分盟约黛玉前身绛珠仙草为报答宝玉前身神瑛使者的甘露灌溉之恩,愿来世奉予一生眼泪宝钗虽然最终嫁给了宝玉,成就了一段“金玉良缘”,但“都道是”“俺只念”“空对着”“终不忘”表明贾宝玉虽然娶了薛宝钗,却始终忘不了林黛玉;“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道出宝玉内心的失落与遗憾,也点明了本曲“终身误”所误之处即宝玉未能与黛玉相守而痛苦一生,那些宝钗身上有具备的世人眼中的“高情商”,在宝玉眼中皆如草芥,最终出家弃之材料二“在红楼诗歌中,诗歌意象的功能被发挥到极致”“而更妙的是,作者用一些意象来暗寓某些人物的关系”“这种以物比兴的手法就一直影响着中国诗歌意象系统的构建,使古典诗歌里的意象含有丰厚的文化意蕴,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传统的情思指向”,在《终身误》中,“意象”丰富的暗示性得到充分发挥,比兴手法的运用使之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情思指向曲中称宝钗为“山中高士晶莹雪”,“山中高士”喻指宝钗极具智慧且洁身自好的品性,“雪”乃“薛字谐音,同时这个“雪”的意象还有诸多含义含义之一,雪代表着纯洁,洁白,“雪”暗喻薛宝钗的高洁和洁身自好她是贵族千金,却在生活中奉行“极简主义”,不事奢华,简素度日;她随分从时,与人为善,在情感中却从不逾矩放任,始终克己复礼,不消耗情绪宝钗恪守一颗清净之心,不在乎衣食住行,不执于富贵荣华,非但对有形物质无所谓,对一切无形的附着亦不在意她博古通今,从诗词歌赋到戏曲丹青,从孔孟老庄到医药佛理,无一不精,但心中并无任何喜好,只留心针萧家计,为母亲分忧解劳含义之二,“雪”也是清冷的象征,这个意象也暗中隐喻薛宝钗的冷漠和超然的处世态度书中曾提到“冷香丸”、“冷美人”、“任是无情也动人”等词,这些隐喻词也强调宝钗“冷”的性格特点;此外宝钗在遇到金钏投井,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及抄检大观园等震撼人心的情节时,依旧展示出她的冷静处世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浣衣母废名自从李妈的离奇消息传出之后,这条街上,每到散在门口的鸡都回进厨房的一角漆黑的窠里,年老的婆子们,按着平素的交情,自然的聚成许多小堆;诧异,叹惜而又有点愉快的摆着头“从那里说起!”李妈今年五十岁,一对纸扎的玩具似的脚,慢慢把日子一个个走过去祖父们常说李妈曾经住过高大的瓦屋,李妈的李爷,是一个酒鬼当李妈还年轻,家运刚转到蹇滞的时候,确乎到什么地方做鬼去了,留给李妈的两个哥儿,一个驼背姑娘,另外便是这间茅草房这茅草房建筑在沙滩的一个土坡上,背后是城墙,左是沙滩,右是通到城门的一条大路,前面流着包围县城的小河,河的两岸连着一座石桥李妈利用这天然形势,包洗城里几家太太的衣服孩子都还小,自己生来又是小姐般的斯文,吃不上三碗就饱了;太太们也不像打发别的粗糙的婆子,逢着送来衣服的时候,总是很客气的留着,非待用过饭,不让回去;所以李妈并没实在感到穷的苦处朝前望,又满布着欢喜将来儿子成立……城里太太们的孩子,起初偶然跟着自己的妈妈出城游玩一两趟,后来也舍不得这新辟的自由世界了李妈的荷包,从没有空过,加以善于鉴别糖果的可吃与不可吃,母亲们更是放心太太们的姑娘,吃过晚饭,偶然也下河洗衣,首先央求李妈在河的上流阳光射不到的地方寻觅最是清流的一角——洗衣在她们是一种游戏,好像久在樊笼,突然飞进树林的雀子李妈这时刚从街上回来,坐在门口,很慈悲的张视他们;他们有了这公共的母亲,越发显得活泼而且近于神圣了姑娘们回家去便是晚了一点,说声李妈也就抵得许多责备了傍晚,卖柴的乡人歇下担子在桥头一棵杨柳树下乘凉,也时常意外地得到李妈的一大杯凉茶,他们渐渐也带点自己田地里产出的豌豆、芋头之类作报酬李妈的哥儿长大了,酒鬼父亲的模样,也渐渐显得没有一点差讹了李妈咒骂他们死一个终于死了,那一个逃到什么地方当兵人都归咎李妈,早年不到幼婴堂抱养女孩给孩子做媳妇,有了媳妇是不会流荡的李妈也深悔自己的失计但是,高大的瓦屋,消灭于丈夫之手,不也可以希望儿子重新恢复吗?李妈愤恨而怅惘了守城的兵士,渐渐同李妈认识驼背姑娘起初躲避他们的亲近,后来也同伴耍小孩一样,真诚而更加同情了李妈的名字遍知于全营,有两个很带着孩子气的,简直用了妈妈的称呼;从别处讹索来的蔬菜同鱼肉,都拿到李妈家,自己烹煮,客一般的款待李妈;衣服请李妈洗,有点破敝的地方,又很顽皮的要求缝补;李妈的柴木快要烧完了,趁着李妈不在家,站在桥头勒买几担,李妈回来,很窘的叫怨,他们便一溜烟跑了李妈用了寂寞的眼光望着他们跑,随又默默的坐在板凳上了李妈的不可挽救的命运到了——驼背姑娘死了这小小的死,牵动了全城的吊唁祖父们从门口,小孩们从壁缝;太太用食点,同行当的婆子用哀词李妈只是沉沉的想,抬头的勇气,大约也没有了今年夏天来了一个单身汉,年纪三十岁上下,一向觅着孤婆婆家寄住,背地里时常奇怪李妈的哥儿有娘不知道孝敬一日想到,在李妈门口树荫下设茶座,生意必定很好,跑去跟李妈商量;自然,李妈是无有不行方便的人们不像从前吝惜了,用的是双铜子,每碗掏两枚,值得四十文;水不花本钱,除偿茶叶同柴炭,可以赚米半升那汉子苦央着李妈不再洗衣服“到了死的日子还是跪!”李妈也就过着未曾经历过的安逸了然而寂寞!疑心这不是事实,成天闲着王妈带着孙儿来谈天“老来的好缘法!”李妈也陪笑,然而不像王妈笑的自然富人的骄傲,穷人的委随,竞争者的嫉视,失望者的丧气,统行凑合一起每天,那汉子提着铜壶忙出忙进,然而李妈并不显得几大的欢欣,照例招呼一声罢了晚上,汉子进城备办明天的茶叶,门口错综的桌椅当中,坐着李妈一人;除掉远方的行人从桥上行过来,只有杨柳树上的蝉鸣朝南望去,远远一带山坡,山巅黑簇簇,好像正在操演的兵队,然而李妈知道这是松林;还有层层叠叠被青草覆盖着的地方,比河边荒地更是冷静谣言哄动了全城,都说是王妈亲眼撞见的王妈很不安“我只私地向三太太讲过,三太太最是爱护李妈的,而且本家!”李妈这几日来往三太太很密,反复说着“人很好,比大冤家只大四岁……唉,享不到自己儿的福,靠人的!”三太太失了往日的殷勤,无精打采的答着李妈也只有无精打采的回去To姑娘们美丽而轻便的衣篮,好久没有放在李妈的茅草房当前年轻的母亲们,苦拉着孩子吃奶“城外有老虎,你不怕,我怕!”只有城门口面店的小家伙,同驴子贪恋河边的青草一样,时时刻刻跑到土坡;然而李妈似乎看不见这爬来爬去的小虫,荷包里虽然有铜子,糖果是不再买的了那汉子不能不走李妈在这世界上唯一的希望,是她的逃到什么地方的儿子,倘若他没有吃子弹,倘若他的脾气改过来(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诧异”“叹惜”“愉快”三词,表现了婆子们因李妈没有恪守妇道而震惊、感慨,又因此有了谈资而兴奋的心理B.李妈在酒鬼丈夫死后能受到人们礼遇和关照,因为她善良慈爱,像“公共的母亲”,更主要的,她是传统秩序的遵循者和维护者C.王妈造谣李妈和年轻汉子有“出格举动”,导致“三太太失了往日的殷勤”“汉子不能不走”,这正是李妈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D.小说淡化对李妈悲苦命运的正面描写,人物的悲剧性生活事件只散落在情节或画面的缝隙处,叙述者也自始至终未表露自己的态度
6.画线的句子有怎样的意蕴?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7.有人说废名的小说是对“人情美的哀悼”,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飞【答案】
5.C
6.意蕴“骄傲”“委随”“嫉视”“丧气”都是对谣言中李妈找到年轻汉子后的否定态度的表现,这句话形容李妈此时得到周围人的否定后内心的寂寞和苦闷作用
①表现李妈生活的旧时代人们思想的狭隘,衬托李妈悲苦的命运;
②为下文详写不同人对谣言中李妈找男人的否定态度和表现做铺垫
7.认同
①城里的几家太太对李妈很是友好,这使李妈并没实在感到穷的苦处,但因为李妈找男人的谣言,太太们成了封建婚姻观念的卫道士,开始冷嘲热讽起来,这种有暖到冷的转变传达出对人情美的哀悼;
②太太的女儿、年轻的母亲们以前的友好也随着李妈找男人的谣言就变得疏远,这种由亲近到疏远的转变传达出对人情美的哀悼;
③李妈内心淳厚,与人为善,但命运悲苦,这是对人情美的打击,表达作者对人情美的哀悼【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这正是李妈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错误李妈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旧社会旧的观念,王妈造谣李妈和年轻汉子有“出格举动”,导致“三太太失了往日的殷勤”“汉子不能不走”只是李妈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结合前文“王妈带着孙儿来谈天老来的好缘法!李妈也陪笑,然而不像王妈笑的自然”分析可知,李妈和男人的关系已经在周围人中间产生了谣言,“富人的骄傲,穷人的委随,竞争者的嫉视,失望者的丧气”这是不同的人对这一谣言的否定态度的表现;以此表现李妈虽然不再不操劳,内心却因为这种变化和人们的态度变得寂寞和苦闷作用从对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分析,李妈和男人的谣言传开后,人们纷纷表现出“骄傲”“委随”“嫉视”“丧气”,可见旧时代人们思想的狭隘,衬托出李妈悲苦的命运;从对情节结构的作用角度分析,“富人的骄傲,穷人的委随,竞争者的嫉视,失望者的丧气,统行凑合一起”是对人们不同表现的概括,结合后文“李妈这几日来往三太太很密,反复说着人很好,比大冤家只大四岁……唉,享不到自己儿的福,靠人的!三太太失了往日的殷勤,无精打采的答着”“姑娘们美丽而轻便的衣篮,好久没有放在李妈的茅草房当前年轻的母亲们,苦拉着孩子吃奶……”等内容分析可知,作者以此引出下文对城里太太和太太们的女儿等人对此事否定态度和做法的详细描写【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结合“太太们也不像打发别的粗糙的婆子,逢着送来衣服的时候,总是很客气的留着,非待用过饭,不让回去;所以李妈并没实在感到穷的苦处”“李妈这几日来往三太太很密,反复说着人很好,比大冤家只大四岁……唉,享不到自己儿的福,靠人的!三太太失了往日的殷勤,无精打采的答着”分析可知,先前友好的太太们因为李妈找男人的谣言,太太们成了封建婚姻观念的卫道士,开始冷嘲热讽起来,这种有暖到冷的转变传达出对人情美的哀悼;结合“城里太太们的孩子,起初偶然跟着自己的妈妈出城游玩一两趟,后来也舍不得这新辟的自由世界To李妈的荷包,从没有空过,加以善于鉴别糖果的可吃与不可吃,母亲们更是放心太太们的姑娘,吃过晚饭,偶然也下河洗衣,首先央求李妈在河的上流阳光射不到的地方寻觅最是清流的一角一一洗衣在她们是一种游戏,好像久在樊笼,突然飞进树林的雀子”“姑娘们美丽而轻便的衣篮,好久没有放在李妈的茅草房当前”分析可知,太太的女儿、年轻的母亲们以前的友好也随着李妈找男人的谣言就变得疏远,这种由亲近到疏远的转变传达出对人情美的哀悼;结合“衣服请李妈洗,有点破敝的地方,又很顽皮的要求缝补”“太太们的姑娘,吃过晚饭,偶然也下河洗衣,首先央求李妈在河的上流阳光射不到的地方寻觅最是清流的一角”等内容分析可知,李妈内心淳厚,与人为善,但命运悲苦,这是对人情美的打击,表达作者对人情美的哀悼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二)孔子日君子求诸已众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