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细胞》教学反思本节教材内容涉及细胞的知识较多,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而通过观察草履虫生命活动的实验,正是本节进入细胞基础知识面的一个切入点学生通过对实验材料进行采样、分离、培养和课前准备等一系列活动,以及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信息,对单细胞动物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利用显微镜观察活动的细胞,使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判断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如有学生观察到一个草履虫体内有四个核,经小组分析,得出了这个草履虫正处于分裂时期的正确结论另外,在没有老师提示的情况下,有的小组设计了在不同的水位进行取材的方案,有的小组设计了用不同材料限制草履虫的运动的观察方案,有的小组设计了用不同染液进行染色观察的方案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既集思广益,又各具特色,通过这种设计,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学生将实验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自然地引入到了对理性知识的学习与探求中,必然使以后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层面向着系统化、大纵深、多样性的方向发展当然本节教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归纳起来有两点
1.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两个知识要素分两个课时进行讲解,学生并不是通过连堂课来学习,所以两个知识要素被割裂在两个较独立的教学空间里,使得本节知识的衔接链显得较为松散,学生在对知识的整体掌握上力度不够;
2.在组织学生实验中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不够充分,一些有益的建议得不到实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节的教学效果K教学点评力这节课的内容是浙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首先教师对这一节内容理解透彻,课前准备也十分充分,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课程目标第二,倡导了新课程的三个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第三,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能够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是符合课改精神的学生的收集信息、合作交流能力在活动中获得第四,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注意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五,从教师教学能力看,较好地展示了教学技能,如变形虫不易采集,改用草履虫,落实了活动目标,体现了教学机智教师多媒体掌握熟练,动画制作漂亮在本节课中,编者设计观察单细胞动物的活动使用的材料是变形虫教材先以变形虫为例引入单细胞动物是如何进行运动、取食、物质交换、能量供应等生命活动,然后通过科学家做的变形虫分割及细胞核移植实验,使学生能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中心,在遗传中有重要作用,同时细胞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使用材料上不仅取材容易(特别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及城郊),而且前后呼应,还突破了传统生物教材对这一部分的处理,应该说教材编写得很好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教材中使用的材料不可能所有地方都有,当取材有困难时,就要求教师要具有《生物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材观,灵活变通地处理、使用教材老师,具有正确的教材观一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变形虫不好采集时就因地制宜地用草履虫开展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强调客观条件而没有开展活动(如没有实验材料等),只是在“黑板上”或“嘴上”做实验,不敢对教材作丝毫的改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拘泥于教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开展观察草履虫的活动中,加入了实验方案设计内容;为拓展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了解,增加了“变形虫、太阳虫、草履虫和钟虫的生活录像、使学生建构起单细胞生物的概念,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一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在介绍科学家做的变形虫分割及细胞核移植实验时,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观看实验动画过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推测和讨论,最后全班达成共识得出结论该案例提示我们探究不能仅仅落实在认真开展好探究活动上,而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使用教材,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始终贯穿“探究”的思想,使学生学会学习如果说有点遗憾的话,主要由于班额过大,教师对开展小组学习的经验不够,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有的学生未设计出取样和制片实验方案建议对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他们,当他们面临困难时,应及时地进行引导,适当地给出一些建议方案,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