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川省巴中中学年秋九年级上册月月考20239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大河流域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公元前3100年左右出现在尼罗河流域的初步统一的文明古国是()A.古巴比伦B.古代希腊C.古代印度D.古代埃及
2、下列属于古埃及科学和文化成就的是()
①太阳历
②《大明历》
③象形文字
④甲骨文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
3、如图显示出世界四大文明区域的共同点不包括()A.产生在大河流域B.人类文明的摇篮C.分布在亚非地区D.都是出现在海洋
4、穿越时空来到古代印度,荣莉一家在父亲的努力下开着一家出售棉花的商店,同时销售父亲与母亲共同用手工制作的棉被、棉袄茉莉一家在印度种姓制度中属于()A.婆罗门B.刹带利C.吠舍D.首陀罗
5、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等级
①吠舍
②婆罗门
③首陀罗
④刹帝利,从高到低的等级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②④①③D.
④②③①
6、印度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社会成员分工不同B.四个等级间权利义务的多少C.严格的阶级关系D.等级间的种族差别
7、如图显示的是哪一宗教的传播路线()中国即成东南亚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
8、伯里克利指出“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为此,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公民无条件参加公民大会B.建立津贴制度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设立陪审法庭,加强经济核查
9、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A.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B.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10、一道历史知识竞赛题,这样描述一个国家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
①地跨欧亚非三洲
②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③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罗马帝国
11、“帝国出现危机、人民起义、日耳曼入侵”是对哪一帝国灭亡原因的解释()A.西罗马帝国B.拜占廷帝国C.阿拉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12、如果你想研究欧洲文明之源,应该阅读下列哪部典籍()A.《九章算术》B.《神曲》C.《天方夜谭》D.《荷马史诗》
13、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里的“他”是指()A.德谟克利特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凯撒
14、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的主要参考书目应包括()
①《雅典政治制度》
②《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
③《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④《古兰经与伊斯兰文化》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15、罗马帝国是古罗马文明由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之后的一个阶段,理论上仍维持元老院主持的共和制,实际上是将大权移交给皇帝独揽的政体“帝国”建立的标志是()A.凯撒成为终身独裁官B.罗马军队攻陷迦太基城C.屋大维首创“元首制”D.罗马颁布成文宪法
16、“9-11世纪罗马天主教会的实力日益炽盛,它成为一个超国家的宗教权力机构”引文中的这种现象说明()A.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C.教皇的统治深入人心D.国王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17、“农奴的房舍、可耕地、森林、湖泊都归领主所有,农奴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或服一定的徭役方可使用它们”文中的情景出现于()A.古希腊时代B.中国夏商时期C.古罗马时期D.中世纪的西欧庄园
18、下列不属于古代地跨三洲的大国的是()A.阿拉伯帝国B.罗马帝国C.东罗马帝国D.西罗马帝国
19、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A.大学的兴起B.市民阶级逐渐形成C.城市的发展D.庄园法庭的设立
20、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为了表示极大或极小的数字,人们在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记数法这“十个计数符号”起源于()A.古印度B.古中国C.古巴比伦D.古阿拉伯
二、材料解析题(21小题13分,22小题10分,共23分)
21、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一一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材料二《十二铜表法》形式——习惯法一t---------------------------------成文法------------------------------------------前6世纪末约公元前450年前3世纪中叶适用范围-----------公民法---------------------------------万民法--------------------------——摘编自《罗马法图示》材料三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一一摘自《伯里克利在牺牲战士葬礼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2分),并简述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2分)
(3)材料三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城邦的民主制度?(1分)这个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两点表现(2分)
(4)结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老师”的政治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材料二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外来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1)材料一所说的“改革”的名称是什么?(1分)老师是指哪个国家?(1分)当时在位的日本天皇是谁?(1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政治方面内容是什么?(4分)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3)日本的这场改革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2分)
三、综合探究题(23小题9分,24小题8分,共17分)
23、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亚非四大文明古国都兴起于大河流域的中下游,这种环境孕育了相对稳定的农耕经济和有利于对众多人口管理的奴隶制君主专制制度而在古希腊古罗马,山岭纵横,港湾众多,河流交错,没有辽阔的平原土地,形成了工商业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这种自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自然地理环境不同,造成了这两种文明在经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不同请阅读以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地域环境分析古代亚非文明、欧洲文明分别属于哪种文明类型?(2分)
(2)依据经济类型分析古代亚非文明、欧洲文明分别哪种文明类型?(2分)
(3)古希腊何时出现城邦?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把奴隶制民主政治推向高潮的人物是谁?(3分)
(4)你是怎样看待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的?(2分)
24、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古代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城市四个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农业、工业、商业等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密切相关,也会带来人口、环境等问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印度孔雀王朝时期是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其首都在哪里?(1分)该城市有何重要地位?(1分)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12、13世纪,西欧哪座城市出现许多大学?(1分)当时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分)
(3)伊斯兰教创立与哪座城市密切相关?(1分)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拜占庭帝国首都之后,该城市名称有何变化?(1分)
(4)今天,我们恩阳作为一座正在发展中的新城,请你提出合理适用的发展建议(2分)四川省巴中中学年秋九年级上册月月考20239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5:DBDCC6-10:DBBDD11-15:ADBAC16-20:ADDAA
二、材料解析题(21小题13分,22小题10分,共23分)
21、
(1)《汉谟拉比法典》(1分),《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2分)
(2)《十二铜表法》涉及内容广,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2分)发展变化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2分)
(3)雅典(1分),公民大会(1分),表现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2分)
(4)民主与法治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民主与法律制度是在不断完善的(言之有理即可,2分)
22、
(1)大化改新,中国(唐朝),孝德天皇(3分)
(2)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君B、里3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5分)
(3)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维护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三、综合探究题(23小题9分,24小题8分,共17分)
23、
(1)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2分)
(2)农耕文明和工商业文明(2分)
(3)公元前8世纪,“小国寡民”;伯里克利(3分)
(4))两种文明之间是互动和互鉴的关系,在整体上没有优劣之分;两种文明相互交融,取长补短;两种文明都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言之有理即可,2分)
24、
(1)华氏城,印度的工商业中心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巴黎(1分),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1分)
(3)麦加(1分),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1分)
(4)营成聚人,吸引外资,产业兴园,发展旅游,美化环境,发展教育,吸引更多城市居民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