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Basic Principleof ChemicalEngineering Equipment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压力容器及化工设备设计方法的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压力容器及化工设备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进行压力容器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并能从材料行为、强度、结构、制造、质量保证等方面对压力容器的工程设计进行综合分析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该课程是工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与中学的数学、化学、物理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与前期的化工原理及后期开始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紧密的关系
三、课程教学目标,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及求解方法;掌握截面法求内力的方法,掌握拉伸、1压缩、弯曲、扭转破坏本质.了解材料的组织、结构及性能;掌握压力容器常用金属材料牌号各数字及字母含义;了解腐蚀分2类,掌握腐蚀的机理,了解石油化工生产中常见的腐蚀形式及防护措施.掌握容器的结构组成与分类,掌握典型零部件标准化的基本参数,理解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的意义;3掌握回转壳体的两个基本方程式,掌握不同几何形状下容器的两相应力表达掌握内压薄壁圆筒壳和球壳的厚度计算公式;掌握典型封头的厚度计算公式及主要参数的选择和
4.确定;掌握相关标准查询方法;掌握耐压试验校核方法及公式.掌握相关标准查询方法;掌握开孔补强的判定原则,掌握开孔补强的计算公式了解其他零部件5的意义和用途并掌握选用方法掌握温差应力的分析与计算.掌握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及使用特点理解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了解管板与管子的连接6形式.掌握塔设备的作用、分类和结构特点;掌握板式塔和填料塔的工作原理;掌握塔内各零部件的作7用与用途;掌握塔设备强度设计方法及校核方,掌握搅拌设备的总体结构和其应用范围;掌握搅拌设备各部件的结构、作用及选型;掌握搅拌器8的功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对应课学序教学方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程教学号时式目标工理论力学掌握平面汇交力系求解方法讲授
11.21掌握平面一般力系求解方法基础、材料力
2.掌握应力的概念学基础
3.掌握拉压弯扭破坏本质
4.2
二、工程材料
1.了解化工设备常用材料2讲授2基础、腐蚀与掌握化工设备材料分类、牌号及其选择
2.密封了解腐蚀分类、腐蚀机理
3.,了解石油化工生产中常见的腐蚀形式及防护措施43
三、压力容器
1.了解压力容器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分类2讲授3设计理论基础掌握薄膜理论的思想内涵
2.掌握各类形状容器两相应力的表达
3..了解边缘问题特性及实际应对办法4掌握内压薄壁圆筒与球壳的强度设计;4
四、主要受压
1.4讲授4掌握内压封头的设计元件设计
2.掌握耐压试验校核方法
3.掌握按国家标准选配法兰方法5
五、主要零部
1.4讲授5掌握按国家标准选配支座方法件设计
2..了解开孔不强形式、结构及方法3掌握等面积不强计算方法
4.掌握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特点及适用场合6
六、换热器
1.6讲授6掌握管壳式换热器各零部件功能
2.7
七、塔设备
1.掌握两种不同类型塔设备各零部件功能6讲授7掌握塔设备强度设计方法及校核方法
2.8
八、搅拌设备
1.掌握各零部件功能4讲授8掌握搅拌设备各零部件的选用及设计方法
2.、、、9
九、总复习L综合掌握各类容器设计方法2讲授
456、78
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无
六、教学方法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遵守实践一一理论一一实践的教学过程,学生要通过大量做题和实践,达到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应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学本课程的教学应以精讲多练,加强实践为原则由于课时有限,讲课必须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为避免学生空洞的想象,对设备零部件和设备内部反应原理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课堂教学宜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对按照国家标准选定的标准件及特定参数也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手段进行,实践证明效果较好重视习题课和课上练习,在加强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程的重点应放在“设备”上培养学生了解设备及其各种零部件功能,会设计相关设备,能读懂装备图
七、考核方式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强化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能力的考核,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回答问题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20%o期末考试成绩主要考核对各章知识点的的掌握程度80%o考试形式计算机考试
八、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
1.过程装备机械基础.李勤,李福宝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参考教材
2.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董大勤.化学工业出版社,
[1]
2003.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赵军,张有忱等.化学工业出版社,
[2]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