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思政教育学科社会服务调研报告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这以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指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方向,将局部的学校教育与整体的社会教育统一起来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深刻而准确地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基本观念,积极回应新时代国家治理和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变化,重新审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服务作用发挥难题,积极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能力的多维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一般是指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通过价值引导、理论向导和实践指导,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凸显社会价值、人的群体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实践形式例如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社会生活中的群体与个体开展诸如人文关怀、思想引领、心理疏导等我们可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具体是指以系统知识、教育方法和技能等直接为思想政治教育或间接为其他学科活动服务,从而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其具有以下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生产方式充分体现了其与社会
1.实践活动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作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精华,呈现出了政治引领性和思想教育性相结合的特征,一方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场,坚守“讲政治”的旗帜不动摇,另一方面则表现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将教育融合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着能动作用,既服务于社会实践,又受到社会的制约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学科的本体性建设,强化学科自我意识,通过塑造科学的知识体系,建立起学科间的知识语境、话语方式,提升自身的学科对话能力,生成学科新知识,更好地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价值引导功能切实服务社会发展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最终
2.归宿学科建设在高校各项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建设乃至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当下我国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在“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的一级评测指标中,更加突出了学科“社会服务”的特色功能发挥情况考察落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任务,需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发挥资源优势,找准目标定位,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资政育人,在服务社会发展需求中主动作为,积极承担使命与责任,在服务中实现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服务对象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3与社会实践进行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的对象是现实的人,具有现实性、具体性、丰富性特点社会群体由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所构成,具有丰富性、异质性和多样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使命是使更多的社会群体能够了解、掌握和运用好学科相关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广度上不断拓宽教育边界,在深度上针对特定社会群体进行重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传播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结构层面,切实履行其社会服务功能,促进了学科知识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通过不断提升其显示度、关注度,进一步推进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融合在特定社会群体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发展应扎根于社会现实,对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发展关键行业等进行贴合实际的研究,提供满足其需要的知识内容和精神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现状分析随着高校治理能力和办学水平的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亟待从顶层设计的制度保障、学科社会服务认知深化和实践空间拓展等方面补强,以精准对接社会需求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层面的认知存在偏差部分1高校片面强调高校发展价值和教师个人价值,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服务社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稳,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如何更好地回应社会现实、价值矛盾冲突,如何更好地融入国家治理格局等方面,还存在“部分自觉、不自觉”的现象,并不能在更深层次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学科社会服务内涵统一起来客观上还存在仅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职工作的情况,也未能充分挖掘社会服务对学科基础研究和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充分的认知情况也引发学科建设中简单的生搬硬套现象,仅在学术研究上借鉴相关学科的社会服务知识内容,重结果不重过程,导致学科边界掌握得不够精准,没能真正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多学科协同容易流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介入的社会实践空间仍需拓宽从当2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的覆盖面来看,其作用的社会空间范围主要包括各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和国企等但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范围难以在社会层面得到进一步拓展,时常被窄化为学校、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组织范围内的实践活动,在高等教育系统则时常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压缩为高校的专业或思政课建设虽然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相关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丰富,具备了一定的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变革能力,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尚未完全发挥,社会服务的手段和途径仍然有限,社会服务的载体和平台缺乏,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足,未能有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主动服务社会的常态化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的顶层设计有待强化目前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服务缺乏较高层次的顶层设计,而高校自身普遍缺乏相关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的社会服务也缺少引导和激励机制,造成该学科社会服务高度依赖教师的个人自觉,缺少有效的外在推力同时,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一方面需处理好繁重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需加强学科队伍的梯队建设、提升队伍业务水平制度设计的制约和低效,演化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窄化现象,制约了学科社会服务的效能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向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需要我们深刻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关知识问题的由来与生成机制,深化和拓展理论研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的共识体系、实践空间和制度保障建设积极培育价值共识,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
1.务体系高校需要提升主动服务的积极性,跨越高校层面学科发展的局限性,完善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学科建设激励机制,提升教师意愿,明确学科发展定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服务主要体现在通过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观念来服务社会,以抽象的知识生产来促进社会公共事务有效治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服务内容既是对社会服务对象普遍需求的回应,又是以实践促进自身学科发展的实践探索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促进理论和实践辩证统一的动态过程,需要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协同发展,及时关注社会现实情况、解决好重大社会实践问题,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功能发挥的着力点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强化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把服务和指导实践的成效作为检验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探索扩大覆盖范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主动参与社2会服务的新格局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新格局,需以系统思维规划好内容、方式、载体的建设,认清学科社会服务能力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难题,并在高校层面加强学科社会服务管理部门建设,改革和创新社会服务平台建设集中力量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充分集聚、优化、整合资源,打造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遵循综合性、整体性和全面性原则,构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协同发展的格局,夯实学科建设基础,提升解决全局问题的能力,进而努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加强学科自信,巩固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覆盖面,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功能强化制度保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模式一
3.要规范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建立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管理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学科社会服务提供制度保障二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以学科建设规律为依据,系统化和科学化规划学科社会服务路径,做到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统一,助力学科服务社会模式的规范化建设三要创新激励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充分调动教师从事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将社会服务工作量考核与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绩效发放等统筹考量,提升社会服务在高校各项职能中的地位四要加强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要结合学科性质和特点,积极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新方法和新模式,做到以科研促进教学,以学科建设来提升研究水平;要将社会服务能力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范畴中,将教师对社会现象、社会思潮的分析和把握能力,以及转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为社会实践行为的能力作为考察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内容,多维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