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常见文言文古文化常识清单
1.行在皇帝出行暂住的地方【例】捷闻,太祖幸汴梁,召达诣行在所,置酒劳之(《明史•徐达传》)
2.廷尉古代官名秦代设置,掌管刑狱,为九卿之一西汉曾一度称大理东汉后称廷尉、大理或廷尉卿北齐到清皆称大理寺卿
3.封禅古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的典礼在泰山筑坛祭天叫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禅
4.犯摩(bi)冲犯皇帝的车驾【例】此人犯蹿,当罚金(《汉书•卷五•张释之传》)
5.驻碑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例】一昨驻珅金墉,备尝游览(《周书•宣帝纪》)
6.赐绯意思是赐给绯色的官服
7.榷酷(que gu)亦作“榷沽”汉以后历代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始榷酒酷,垄断酒的产销后历代沿之,用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例】举贤文学,问民所疾苦,议盐铁而罢榷酷(《汉书•卷七•昭帝纪》)
8.帑縻(tang lin)国库与粮仓帑钱财;收藏钱财的府库,如帑藏縻:粮食;粮仓,如仓縻【例】邠虽长於吏事,而不知大体,以谓为国家者,帑縻实,甲兵完而已,礼乐文物皆虚器也(《新五代史•杨邠传》)
9.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10.推轮捧毂捧,用手往上抬毂,古称车轮中心的圆木,上有插车轴的两孔抬起车毂,推动车轮比喻推荐人才【例】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瑁为御史大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漕司又称转运使宋代官职赵匡胤分全国行政区为十三道,设置诸道转运使以总财赋;赵匡义又分全国为十五路,并强化职责,“经济挂帅”,以边防、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悉皆委于转运使到了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已增加到二十四路所设衙门转运司亦称“漕司”,由此可见漕运职司之重
2.竖子童仆;小子(含轻蔑意)【例】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3.箕踞古人席地而坐,坐时臀部紧挨脚后跟,如果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就叫箕踞,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荆轲刺秦王》)
4.更始更始,意为重新开始,除旧布新,如与民更始;另意为年号,(元年23年二月-末年25年九月)是汉朝时期汉更始帝的年号,共计3年【例】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汉书•武帝纪》)
5.及笄(ji)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6.互市中国历史上与异族贸易的通称,起源于唐宋
7.桓文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并称【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梁惠王上》)
8.车驾帝王坐的车【例】车驾西都长安(《汉书•高帝纪下》)
9.道、路、行省、布政使司唐朝的行政区划是道一州一县三级;宋朝的行政区划是路一州一县三级;元朝的行政区划是行省(或称“省”)一路一州一县四级明朝的行政区划是布政使司一州一县三级
10.皇考古代对已故曾祖的尊称;对死去父亲的尊称;父祖的通称【例】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1.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例】凡祭祀,共其牺牲(《周礼•地官•牧人》)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情(《曹刿论战》)
2.太牢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例】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
3.逆龙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常以喻弱者触怒强者或臣下触犯君主等【例】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大唐新语》)
4.归沐回家洗发后用以指官吏休假
5.顿首磕头,叩头下拜,致敬,整理头发【例】居有顷,闻上过,朱儒皆号泣顿首(《汉书•东方朔传》)
6.假节假(通“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
7.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尊长坐着,己站立侍奉【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8.庠序古代的乡学用来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9.北狄、西戎、南蛮、东夷在我国上古时代,中原一带的人把居住在边疆的少数民族称为北狄、西戎、南蛮、东夷
10.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例】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皇室称谓【天子】古代君主的称号《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古代认为君权是神授的,君主秉承天意治理百姓,故称君主为“天子”《战国策・魏策四•唐雎不辱使命》“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此天子指可汗)【可汗(nhd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he).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皇帝】君主制国家的国家元首名称之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王维、李斯等根据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秦皇,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作“皇帝”自此,历代封建君主皆称“皇帝”,俗称“皇上”【皇后】皇帝正妻的称呼自秦代始,历代相沿不改【皇太后】皇帝母亲的称呼【太皇太后】皇帝祖母的称呼始自汉武帝《汉书•武帝纪》“御史大夫赵维,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妃嫔】帝王的侍妾妃,位次于后;嫔,位又次于妃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ying)婿,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美人】妃嫔的称号西汉始置《汉书•外戚传序》“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新唐书•百官志》“美人四人,掌女官修祭祀、宾客之事”自东汉至明代,历代沿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婕妤】一作“健仔”妃嫔的称号汉武帝时始置,位比上卿,秩比列候直至明代多沿置《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时幸夫人尹婕妤”史学家班固的祖姑成帝时入宫为婕妤,史称班婕妤【昭仪】妃嫔的称号汉元帝时始置,位比丞相,爵比诸侯王仅次于皇后后代沿用,但其地位不如汉魏尊贵《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上见[赵]飞燕而悦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即赵合德)复召入,俱为健仔,贵倾后宫而弟绝幸,为昭仪”【长公主】皇帝姊妹的封号始于汉代《明史•公主传序》“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沿用至清代《汉书•文三王传》“上由此怨望梁王,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汉书•昭帝纪》“帝姊鄂邑公主益汤沐邑,为长公主,供养省中”《宋史•真宗本纪一》“[真宗继位]封姊秦国、晋国二公主并为长公主”【大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的封号汉代始置,沿用至清代《史记•卫将军骤骑列传》“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张守节正义“陈皇后,武帝姑女也”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清单
(5)九卿三公九卿之说始于秦汉,秦汉通常指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三公周时一说指太师、太傅、太保,一说指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空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掌官吏的任免与考课、升降、调动等);户部(掌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掌礼仪、祭享、贡举等);兵部(掌武官选用和兵籍、军被、军令之政);刑部(掌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工部(掌各项工程、营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