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学校教育调研报告20232023学校教育调研报告篇120—年7月,在学校领导和全校教师的信任和关心下,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后备干部,在20_年秋季学期,学校领导为了锻炼和培养后备干部,安排了我负责办公室、支部、绿色学校工作,并且担任三年级美术教学在这一学期里,我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认真的去了解和学习学校的管理,虚心的向学校领导和教师请教,积极的投入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去,为学校的管理向领导纳言献策根据县局关于后备干部的文件精神,在本期,我对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和调研,特别是学校的教学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方法一是听取一线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及措施,二是深入课堂听课主要看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功,新课程理念的贯穿,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三是走访部分师生及学生家长主要了解学校管理、常规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教学工作状况、教师工作责任心、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等四是查阅各类资料重在掌握过程管理是否精细化
二、存在问题
1、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当前体制的原因,部分教师安以现状,不思进取,门,教育部门根据二级预算分期拨付到校,以中心学校为独立核算单位,村组小学经费支出向中心学校报帐;对于专项资金实行财政、教育部门两家联合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教育部门负责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工程完工后,由县财政、教育部门对工程支出票据进行审核报帐财政部门不直接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实施监督,由教育部门、中心学校实施内部监管,以学校自行管理财务为主第二种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实施集中核算与业务管理如平利、岚皋县,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实行报帐制,即学校将项目建设支出票据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工程进度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校第三种是会计委派制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县财政部门委派会计驻乡镇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实施支出审核管理如白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驻乡镇委派会计审核把关后支付;对于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校,由县教育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财政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支出票据由委派会计和财务总监审核后支付第四种是县教育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县教育部门内部设立核算机构,对乡镇初中学校、中心学校财务集中核算如石泉县今年在县教育局内成立了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财务核算与监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校核算,报帐制管理”的办法,财政部门负责按预算拨付资金,资金监管由教育部门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第五种是县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收到县级集中管理如汉阴县,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教育经费核算股,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业务,直接管理到初中及中心学校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专项资金由教育经费核算股集中核算,实行报帐制管理,从收支源头上监控财务活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市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方式不统一,有的管理方式停留在旧的“以乡镇为主”的办学体制下,有的管理方式已与“以县为主”的新体制相适应,还有的管理方式处在新、旧体制的交叉运行中从各县区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文秘站:]问题:一是财政监管缺位实行学校集中核算、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及会计委派管理方式,县区财政部门实际上只管了经费的预算与拨付,面对量大面宽的教育经费监管没有到位,由学校、乡镇或委派会计实施监管,一些学校财务管理出现了漏洞;二是管理关系不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学校独立核算或会计委派管理,县区财政部门未对学校经费进行核算和监管,乡镇领导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会计核算环节中经费支出的审签,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财务主体地位教育部门认为只参与资金初级分配,对学校资金监管中间隔着乡镇政府,想管而又不便于去管,使本系统财务监管难以实施三是运作程序繁杂实行乡镇集中核算,学校整个资金的审批,除工资外,学校领导先签字,送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报帐员审核,之后总会计把关,送财政所长签字,重大支出需送乡镇分管领导,甚至乡镇长审批后报帐,造成审批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学校对此意见较大四是管理效果不同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全程监管,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而其它几种管理方式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缺欠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于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财务一般不与乡镇财政发生核拨关系的实际,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管理的方式比较完善、规范这种方式体现了“校财县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的特点,适应“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最大的优点是融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金管理为一体,能把财政的基本职能贯穿于资金的预算、拨付、核算、监管之中,有机地形成T“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督,尤其是财政部门对资金监督由过去的事后监督、结果监督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资金拨付后,单位随意开支,财政部门“亡羊补牢”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因此,统一实行“校财县管”模式是规范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管理模式的对策完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强化学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关系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新机制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要按照“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在坚持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支出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上收县级统一管理,在县财政部门或会计核算中心内部设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核算管理机构,负责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集中核算与管理切实建立“校财县管”的管理模式,实行“预算到校、拨付到校、核算到校、监管到校”的管理方式首先是预算到校一是把所有农村中小学校纳入县级一级预算单位,建立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把单设的初中、九年制学校从中心学校剥离出来,以回避中心学校权力过度集中二是统一预算编制口径,收入统一按省、市明确的经费标准纳入预算,学校所有收入(指辅助事业收入,包括勤工俭学等)纳入专户管理;支出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全额预算三是对学校公用经费部分作出规定,合理核定各项支出标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学校公用运转支出,突发事件处置和学校正常维修支出,教学如教研活动、设置购置及教师培训支出学校根据县区指导意见和原则要求,编制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经县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分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其次是拨付到校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由县财政部门预算下达指标,国库直接将资金(除工资外)拨入教育经费核算机构各校帐户对“两免一补”资金按月拨付对学校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由初中、中心学校报帐员向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报帐,支出票据由分管财务校长一枝笔审签小额支出以现金支付,大额支出以转帐支付同时,对学校区分情况,核定备用金,提前借支,用于学校日常运转再次是核算到校由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承担县区农村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业务和履行财务监管职能,负责管理所有预算单位对核算机构人员实行“分校负责制”,明确每个人管理的学校对学校的财务核算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撤销各学校原有帐户,只保留工资专户,将所有预算单位在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统一开设教育经费帐户,实施一校一户,分户核算最后是监管到校一是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每月向学校提供财务报表,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分析报告,使其及时掌握财务活动情况二是强化制度约束,县财政部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业务运行三是对学校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登记,纳入县教育资金核算机构业务管理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对学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票据统管”约束,确保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五是对项目实施,如危房改造、校建、大型购置等实行招、投标,由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相关学校参与配合,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形管钱与管事相结合的机制六是学校采购业务,全部进入政府采购管理,按采购程序办理七是实行民主理财制度,由教职工推选产生学校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学校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初审,学校对本单位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实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学期公开一次本单位的财务活动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实施“校财县管”模式应注重的工作及措施一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如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特别要强化实行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阳光采购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突出把好“收、支、购、建、拨”五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学校财务管理做到收有据,支有度,购有章,建有规,拨有法同时,要加强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与中小学校的工作衔接配合,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定期通报、研究教育经费管理情况,为“校财县管”模式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积极探索教育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预算到校编制工作,增强预算约束力农村中心学校编制预算,要按照县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支出项目,促进县区财政部门对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控管由总额控制转变为定额控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根据各学校的情况,对川道、山区、边远学校分类别核定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如学校招待费、购置费等,通过实施项目标准控制,节约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要强化支出控制,坚持用一种模式,一套审核标准,一个支出口径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各项支出控制在年度预算指标以内,并对资金支出和使用效果进行检查验收,以控制和减少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三是要加强学校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对学校的资产要进行清理、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对学校的债务要逐校进行核实登记、锁定基数、控制新债、制定化解旧债的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措施,促进学校债务化解要把资产、债权债务体现到学校财务上来,融入财务管理之中四是要重视财务分析和结果应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定期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活动情况,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促进教育资金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县区财政部门资金拨出后,要以学校预算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集中核算为手段,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做好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镇财政所要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监管工作五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搞好培训是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而夯实这一基础的重要手段是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要对学校校长、分管财务的校长和报帐员进行业务培训,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加强财经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守法意识,尤其是加强《会计法》、《审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以及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和新机制相关制度的学习,使财务人员严格按制度办理支出,真正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逐步增强法制意识和责任心,提高理财水平,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六是要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的监督检查工作,将财政监督职能延伸到校;要坚持每年组织专项检查,把检查的重点应放在学校预算与执行,资金使用与效果,日常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确保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资金落实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2023学校教育调研报告篇420—年,我率领教研中心主任肖贤、副主任李立强等一行5人对区属各校(园)的教育科研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学校的专项汇报,组织了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基层教师的心声调研中我们分别针对每所学校教育科研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中肯、专业性的建议,给学校指明了方向,拓宽了科研工作的思路
一、调查目的进入新世纪,教育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在一个区域内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需要研究,大到教育发展战略,小到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区域教育科研建设已成为推进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东湖区的教育科研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为充分了解本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研究、培训和管理模式,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加务实,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发现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整体推进全区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客观的依据本次调研,普选了全区20所学校(园)(九年义务教育学校6所、小学1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所)为对象,采用材料汇报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围绕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认识、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看法、“九五一一十五”期间开展教育科研的情况及“十一五”期间承担课题研究的现状、学校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问题与各校(园)领导进行了座谈汇报;就个人教科研的体验、开展课题研究的经历和参加教育科研培训情况在教师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研内容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目前全区教育科研现状(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对学校教育科研所涉及的体制、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方法、现代技术、专业引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知识管理和生态环境、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的评选与奖励方法等作较全面的调研
三、学校教科研队伍现状对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执教年级及所教学科情况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1.科研骨干队伍年轻化通过调研数据,我们发现从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来看,所调研学校的科研骨干队伍偏于年轻化,平均年龄不到31岁,各个年龄层教师呈现梯状分布,也相对比较均衡这样的队伍结构,对于老、中、青教师间的教学经验的传递、对于保持教师队伍的活力有积极的意义年轻教师的比例高一些,对于推动教育科研进程是有利的因为他们顾虑少,接受信息快,年富力强,是东湖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
2.职称水平良好,教师富有教育教学经验参加问卷的教师中,有高级职称(中学高级)的4人,占总人数的2%;中级职称中一2人,小高86人,占总人数的46%;初级职称中二7人,小一63人,小二10人,占总人数的42%;无职称青年教师20人,约占总人数的10%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基本合理,但职评与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相关性不高
3.从所教学科来看,语文教师97人,占总人数的
50.5%;由此可见,在教育科研队伍中,语文教师居多数学教师44人,占总人数的
22.4%;综合学科教师占总人数的
27.1%在综合学科中,又以英语学科教师居多,说明在综合学科中,英语教师还是具备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的
4.从任教的年段情况来看,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初中教师,在小学中,以
四、五年级教师为多希望在教育科研方面要诱发初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四、学校教科研情况分析
1.寻求合作缺少主人翁意识,敬业精神差,没有危机感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只满足于“出满勤”,不关注教学效果;有的评上高级职称或者高级职称的教师,涨了工资,就不想上任务较重的课;有的不愿当班主任等等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部分教师“向45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教学常规管理抓得不细、不实教研组、教师工作计划审签、单元过关抽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师听课评课辅导检查等,管理还不细致,不实在
5、学科教师不配套我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局部有缺额如综合科普遍差专业教师,学校不得于采取其他教师兼课的要把一种理念、一种方案付诸于实践,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总结、提炼、推广,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既要有学校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还需要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建立合作的研究群体,保证学校教科研的健康发展东湖区教育科研的多年实践表明,寻求三个结合,是建立乐于合作研究群体的有效载体一是基层学校与教研、科研机构的结合;二是基层学校教师(实践)与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理论)结合;三是学术因素与非学术因素(特别是利用当地人力资源)的结合通过这三个结合,既发挥了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教研、教科研机构的教研员、科研员所具有的理论和信息优势,也发挥了基层学校、特别是一线教师所具有的实践方面的特长尤其是充分调动和利用好江西本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资源,博采众家之长,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避免走歪路,是合作研究群体有效运作的关键东湖区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比较重大的科研成果,均是这三者有机结合、有效运作的结果
2.明确意识把科研工作摆在“先导”的位置,是大部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共识各校领导都明确地认识到了教育科研是区域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全体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座谈会上,不少校长都谈到要依靠教育科研更新观念、提升专业水平如,育新学校向科研要质量,不仅是学校的观念,更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学校形成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科研为主线、以课题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立足课堂教学带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邮政路小学一直坚持以“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显校”为治校方略百花州小学以创建科研教师队伍、学习型校园文化为目标,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绩效显著豫章路小学作为名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积极打造科研型、学者型、管理型三类骨干教师群体
3.保障经费多数学校能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于开展教科研工作所需的财力、物力,给予有力的支持如,对人员培训方面舍得投入,在教科研活动中分批派实验教师外出学习使立项课题能按期保质完成,同时也促成了课题管理的规范在192位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中,有65位实验教师参加过1-2次的课题专项培训,25位实验教师参加过3-4次的课题专项培训,83位老师参加过6次以上的培训只有19位老师没有参加过课题专项培训
4.夯实校本在与各校的.座谈中了解到,学校普遍认为培训教育科研人员是至关重要的一部据座谈与问卷得知,教科研教师参加课题专项培训情况,其中国家级27人次,省级50人次,市级57人次,区级53人次,校级65人次其中国家级培训中有部分属民间团体,校级培训占多数
5.落实制度为确保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制度建设方面,不少学校力求从学校发展的需求出发、逐步完善,将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教育科研管理条例、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制度等一一列入学校章程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使课题有序规范地开展,有些学校还制定了一些相关制度和措施如,育新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力求做到“一个建立(课题组)、一个严格(考核与奖励制度)、一个确保(资金)、三个突出(科学性、规范性、群众性)二百花洲小学的“两评两选一奖励一评价”激励制度使课题发展得到有力保障邮政路小学制定了《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制度》豫章路小学制定了内容详细的课题《同伴互助》活动考评条例城北学校制定了《课题组考核激励制度》,将课题研究与职务聘任挂钩右营街小学的“课题实验工作奖励条例”明确规定课题组优秀实验教师在学校评优、评先、晋级、聘任等方面享受优先待遇课题管理人性化,激励机制的健全,大大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和可持续发展
6.扎实工作
(1)从调研资料显示,目前,全区各校(园)都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校校有课题如育新、邮政路、豫章路、百花洲、滨江等学校在原有诸多的“十五”教育科研课题顺利结题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而百花洲小学由一个大课题辐射出十个子课题,课题涉及的面广,参与的教师多,使科研深入到年级组、深入到普通教师当中,在全校营造了浓郁的科研氛围,众多教师在科研中专业素养得到了发展
(2)各校对教育科研工作有整体规划,大部分学校的课题组在学期初能认真制定计划,科学安排活动内容,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做好阶段性总结,如育新、豫章、邮政路、百花洲、滨江、向荣、凤凰坡、东幼、青桥等有的学校注重了对资料的规范管理,分门别类归档滨江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中不仅能扎实地去做,更重要的是能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做研究,重数据、重过程、重提炼,显示了实验教师较高的科研能力
(3)大部分学校能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科研活动坚持以校本研训、校本研究为导向,重在日常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的个案研究、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活动形式有专题研讨、观课评议、科研讲座、成果交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等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科研特色鲜明,形成了良好态势如豫章路、凤凰坡、培智、向荣等学校在实验中能结合本校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凤凰坡小学能根据学校生源状况,开展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课题研究,被评为省级重点课题,课题进展扎实有序,有效实现育人与办学双赢有些学校能结合课题开发校本课程,彰显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如向荣小学结合校本课程《诗歌教学》,开展了学校诗歌教学文化特色展示活动,在全区乃至全市产生了轰动效益
五、东湖区教育科研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熔炉,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名师和专家学者的必经之路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区教育科研发展不均衡,现状令人担忧究其原因
1.人员层面1科研培训措施有待于加强从调研情况来看,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均有待于提高学校要搞好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校要根据承担的课题情况,积极开展科研培训,采取“分批培训”的办法,开展“青蓝工程”的科研培训方法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作为重点,以提高创新型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点带面,以面辐射全校教师,让老师尽快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2领导认识不够到位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不同一些教育科研氛围浓厚的学校,发展势头猛,工作水平提升也很快如南昌市育新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主动联系专家,根据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实际,从“八五”期间就开始确立了研究课题,通过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使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成果被评为中央电教馆、中央教科所、省市电教馆、教科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但也有部分学校领导表面重视科研,却没有切实深入到教育科研一线,没有主动寻找专家支持,难以找到切合学校实际的研究课题,搞教育科研或流于口头或只是教育科研专干的事,因此,教师积极性不高,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开展举步维艰3教师缺乏科研意识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教师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识据数据分析,40%的教师曾参与课题研究60%的教师没有搞过课题研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研究”,对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操作层面的科研方法、技能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片空白”;绝大部分教师不了解“课题研究方案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可见,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有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开展教育科研的知识和方法,使他们想投身于教育科研,却难以进入
2.操作层面1课题多杂泛滥,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各校课题很多,但杂,哪类都有有的课题的选择缺乏科学、规范、有效的论证,选择的课题往往过大,超出了学校的能力范围,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影响了实验的深入开展和实效的取得有的定位不明;有的选题太广,研究范围太广;有的思路狭窄、内涵有待拓展;还有的课题研究内容笼统,目标不明确,面面俱到,往往没有重点,实验成果出不来有些学校在某项课题研究中,完全充当了“替人打工”角色如有不少学校承担了《同步教学》课题,实验教师只是为完成输送资源的任务,并未做其它研究和思考,没有达到该课题总课题组的研究目标,失去了进一步升华的机会,很可惜其实利用网络共享、交互的大量资源,是有许多文章可作的
(2)科研机制不全,制度不完善是影响教师科研自觉性的客观因素之一由于科研管理的力度不同,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不同教育科研发展迅速的学校,教育科研分工明确,参加课题的领导、老师都知道自己的项目任务,如百花洲小学而有些学校由于分工不明确,或分管教育科研的领导人事变动,科研管理有些混乱似乎大家都在做,但没有人主管,所以造成问啥似乎都知道,却说不明白;材料都说有,就是拿不出手还有些课题研究队伍不够稳定,研究人员的结构不够合理,专业人员培训未跟上,致使实验效果受到影响
(3)缺乏严谨的科研态度,科研氛围不浓,影响了教师科研的自觉性许多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相关理论知识,不能规范地、科学地进行教育科研如大部分课题实验缺少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使课题的信服力减弱,而这是典型例子替代不了的而有的有调查问卷,但没有进行分析;有的设计不科学,分析不深刻,思考的对策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特点;有些学校在课题进展中,过程性资料归档不规范,不齐全;还有的学校在实验中存在浮躁心理,急于结题,取得所谓的成果,至于实验任务是否完成的有效等问题考虑不够调研中,我们对20所学校的192位教师进行了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老师大部分对学校原有课题了解不够有的学校的老师对学校原有课题名称的填写不正确正确大部分参与了“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教师对课题名称、级别选择正确,但部分学校参与问卷的个别老师因为没有加入“十一五”期间课题研究,没有填写
(4)科研能力急待提高,缺乏专家引领和技术支持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培训缺乏,理论与专家的指导不够,制约了教师科研水平的发挥实验老师文科占多数,所以课题的质性分析较强,量化分析欠缺
六、今后教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及对策建议根据此次调研,对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有以下几点思考
1.促均衡,谋发展一个区域范围内的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并不是要求同步发展,而是承认差异,允许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多样性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均衡发展就东湖区而言,要实现教育科研的均衡发展,当前应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更新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在正确的科研观念指导下,才会有正确的教育科研行为必须强调,中小学搞教育科研一定要有课题,因为课题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细胞”,特别是开展科研活动的起步阶段,学校应该挖掘影响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形成学校的“龙头课题”,通过“龙头课题”的研究,全面带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进而形成学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但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决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逐步拓展到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开发、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兴校”、“兴教”、“兴师”的助推器二是稳定队伍区教研中心作为一级科研机构,不仅应该拥有专职的教育科研人员,指导基层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科研培训、完成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任务等等,而且应该逐步形成高学历、专业化发展的教研队伍以促进教育科研向纵深发展学校教科研负责人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带头人,是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际组织者和操作者,频繁更替,尤其在课题研究周期内的频繁更替,会影响、甚至终止课题研究的进程,不利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教育科研管理条例中,是否可以增加相应的条款,如学校教科研主任最短任期为3年,保证学校教科研主任队伍的稳定和水平提升三是加大投入开展教育科研需要经费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门除了继续争取外联相关部门的支持,将课题纳入当地有关部门计划项目之中,争取项目和经费支持外,自身也应该有专项科研经费
2.提高认识,强管理领导对教科研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发展领导不能回避教育科研,要从推动学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来考虑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发展,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各校领导要静下心来思考,因校制宜,推进“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调动更多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不要使老师们都跟着校长的思路转,要让老师们更多地承担责任,自主思考,自选路走
3.区域培训,带骨干区进修学校和各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重视专家的引领和理论建构,切实加大对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力度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越是在关键时期、转型时期,越要积极通过科研之路把教师引向幸福之路,消除倦怠感要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科研素质,为教师的终身发展谋算
4.扎实研究,重实效课题研究要严格按照科学性、系统性,规范化进行操作,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数据的搜集、分析,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等申报课题时要力求突出权威性、学术性,要加强与教育科研专门机构的挂钩我们还要充分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不在于学校大小,只要选准富有时代性,针对性的课题,小学校同样可以在教育方面走出成功的路子,(凤凰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为自身找到发展的机会
5.建激励机制,促持续发展在政策措施上,把教科研与学校评估督导结合,把教育科研列入评比、评职称、考核的内容,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办法,弥补部分科目教师不足,增加教师工作量,也由于专业不对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6、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不足,设备数量偏少,目前唯一的微机室由于电脑绝大部分损坏已不能使用,学校只有一台投影仪,并且没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1、深化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真正以“绩”兑“资”一是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提高工作效益二是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
2、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改变现行只提要求,不问结果;不认真学习,冒报学分的现象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科研经费奖励机制四是认真解决一些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3、完善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热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6.可持续发展在区域范围内如何使教育科研保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要实现区域教育科研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策略首先,东湖区今后应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各种层次的课题研究,鼓励校际合作研究,在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科研基础上,整合区域优势,注重区域推进解决全区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其次,加大优秀成果推广的力度目前,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优秀科研成果的推广,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近年来,东湖区取得了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优秀成果,对这些成果推广、深化研究,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因此,建议在成果推广这一课题上进行探索,包括成果推广的模式、机制、策略等等有必要强调,从一定意义上说,优秀成果的推广,是一种行政行为,需要行政领导牵头,才能顺利推进可以建立“教体局一一教研机构一一学校”三级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网络,教育局主要抓好领导、决策、调控;教研机构抓好宣传、指导和评价;学校则着力抓好优秀成果的应用和反馈多方力量的有机整合,确保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落到实处第三,学校在开展教育科研时,必须摆脱狭隘功利主义的羁绊,克服科研为获奖的错误倾向必须从本校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致力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根据学校教育科研的原有基础,采用不同的策略,科研基础好、氛围浓的学校,可以在原有优势研究项目上挖掘、创新,寻找新的研究点;科研基础薄弱的学校,先找影响学校全局的问题,逐渐转化为学校的研究课题在学校教育科研过程中,还必须建立有专家和教师组成的合作研究群体,重视专家的引领和理论建构,但同时也不能走入误区,完全依赖专家,毕竟学校教科研的主体还是教师东湖区的教育科研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居危思安,通过寻找问题,以促进今后更大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本次调研的目的所在我们相信,东湖区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后续的“十一五”末期乃至“十二五”期间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加强学校教学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采取过程奖励和结果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学校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4、强化教学工作指导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二是深入调研,掌握情况,了解教师需求,提高指导针对性;三是结合学科实际,组织学校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5、加大投入增添教学设备在加强学校校舍建设,美化绿化校园的同时,也要兼顾教学设备的投入,以满足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家长及社会的迫切要求必须努力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狠抓落实,团结拼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育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2023学校教育调研报告篇2根据凉山州委、州政府《关于实施百乡教育扶贫工作的决定》,一年以来,凉山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百乡扶贫办关于教育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统一安排部署,始终把我乡教育扶贫工作列入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情系民族教育、心连贫困儿童,认真履行宣传、督导、调研、联络、帮扶五项职能动真情、动真格,进一步明确思路,抓住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教扶贫工作,使我校的教育基础设备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等得到规范有序,教学质量取得明显提高在贵局的帮扶下,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适龄女童入学率均达到100%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启动以来,贵局在刘斌局长的带领下,多次深入到我乡,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听取群众的意见,并指导群众如何开展我乡的“新生活运动”使我乡的教育和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现将贵局在本年度对我乡教育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本年度,贵局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教育扶贫共精神,积极投身到我乡教育扶贫工作之中成立了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并拟定了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把此项工作纳入他们的目标责任管理工作中,作为年终考核内容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基础工作一是立足实际,理清思路贵局针对我乡教育发展现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研究,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年度教育扶贫工作计划》二是深入联乡,实地调研工作组多次深入到我乡,全面了解我乡教育发展基本情况为切实开展我乡教育扶贫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我乡教育扶贫工作真正做到有得放矢三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工作组成员视教育扶贫为己任,深入乡村、学校,召开乡村组干部、教师及群众参加的教育扶贫研究会,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四川省对彝区普高以及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等有利政策,并利用村支部活动室的黑板报和下乡深入村组宣传教扶贫、”新生活运动”等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教育扶贫、”新生活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确保“两基”达标迎检教育扶贫的真正目的之一是要贫困儿童上得起学,读得起书,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现状为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问题,使“一帮一”助学活动开展持之以恒,全局干部参与了此项活动,向我中心校捐助办公桌椅12套,价值
9600.00元;小型鼓号队器材一套,价值
4000.00元;学生服装200套,价值
10000.00元;书包文具200套,价值
8000.00元;协调50吨水泥价值
28500.00元昨天,贵局又给我中心校送来了学生洗漱用具200套和体育用具,价值5930元小计
62430.00元通过贵局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了我中心校的教学设备和办学条件,促进了全乡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确保了迎国检工作
(三)协助乡党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积极致力于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同时,贵局还为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出谋划策,主动协调落实建设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助乡党委政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配合和支持我乡,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我乡结合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发展经济作物,使支柱产业花椒、核桃、马铃薯、烟草等上规模、重效益从而加快了我乡经济发展的步伐二是积极配合我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等宣传教育活动刘局长指示说,要把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凉山调研时关于“创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指示化作推进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的强大动力,结合“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将“板凳工程”作为新生活运动的切入点,以小板凳推动大工程、促进大转变,着力改善彝区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创建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三是捐赠物资,提高民生—年春节问尉了30户贫困户30袋大米(每袋50斤),价值
3000.00元;30桶菜油(每桶10斤),价值
3000.00元;30床毛毯,
3600.00元小计
9600.00元在启动彝区新生活运动之际,联系了140户贫困户,捐赠140床被褥、140套生活用品,板凳813个共价值
27583.00元给乡政府赠送了2台电脑、一台打印机给乡政府,价值
10000.00元以上共计
115543.00元为了及时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贵局安排驻乡联络人员一名,长期驻点我乡,计划帮扶303户贫困户,并拟定了帮扶规划及措施给乡政府预订了12套办公用具、12张铁床、1个冰箱、1套餐桌、1套会议圆桌、1组文件柜总之,教育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任务重、工作量大,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抓好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政策的好时机,和联系单位连成一片心,一如既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致力于我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努力开创“百乡教育扶贫”工作的崭新局面2023学校教育调研报告篇3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贯彻实施,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管理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已愈来愈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完善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市各级财政部门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20-20—学年度,—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农村中小学校1671所,其中农村小学1461所(含389个教学点,220所中心学校),初中学校210所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3831名在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25505名20—年,—市在1区9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这项政策惠泽了全市80万农村中小学生各级财政部门以实施新机制为契机,优先保证并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20—年为例,全市10个县区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56179万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
9160.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051万元、教育专款2963万元、县区配套2074万元,教育资金投入总量达
77967.5万元,比20—年增加了18898万元,增长32%o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公用运转经费
4778.2万元,教职工人均年公用经费达
1873.4元,比以前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资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为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于20__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预算到校,专户到校,拨款到校”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方式各县区按新的管理方式,设立了教育资金专户,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逐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新的管理方式运行后,对规范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方式对比分析目前,从全市情况看,各县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银行代发,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大体来看,有以下五种管理方式第一种是中心学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核算与管理集中在中心学校如旬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到县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