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2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解析版)哈师大附中2021级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L(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这是我们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的集体选择,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而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工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二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其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体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的作品,给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
5.7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两句语出《诗经》,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2《琵琶行并序》中,作者用“,的环境描写做侧面烘托,写一曲终了,但音乐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3《劝学》中,作者在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时,随着不断设喻,比如“,”便是设喻之后的结论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抒情主人公历经千百次寻觅后,蓦然回首,o5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写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后,流水无情:“,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面对他人的非议,王安石以盘庚为榜样,,7古人常通过“吟或啸”的方式吐露心曲,抒发情怀,古代诗文中对此也多有描述,
四、语言文字运用
6.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
①,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这里孟子运用的是一个隐藏了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而且把小前提前置了无父无君是禽兽,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所以,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那么孟子的这个推断成立吗?当然不成立,因为这个小前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说小前提不真实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个小前提是如何得出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
②孟子因此认定墨家的兼爱是无父,以三段论推理形式可作如下分析(),(),因此,墨家的兼爱是“无父”这个推论在结构上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大前提换一种表达就是: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有差别就是“有父二这显然是儒家的观点孟子批评墨家“兼爱是无父”的观点,却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非从共识出发墨家和儒家之间,互相批评、相互指责,从而构成了彼此之间长期的思想论争其实,在“爱”的思想上,一个从外到内,
③,将有可能产生出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思想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参照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三段论推理结构,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补充完整孟子另一个推断的三段论推理分析
五、作文(60分)
7.(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蹄疾步稳”指马跑得很快同时很平稳,可引申为速度快并且很稳蹄疾步稳方能行远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的“蹄疾”却”步不稳”,急于求成,结果事与愿违,亦步亦趋、拖沓滞后,最终错失良机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哈师大附中2021级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这是我们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的集体选择,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而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其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体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的作品,给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诗人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二(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晚清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就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首先,从唐宋词人的角度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一一也即生活一一抓住,使之固定不动,照样又会活动一一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就会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一一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1下列对“唐诗宋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唐诗宋词应成为我们首选的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B.唐诗宋词体现的普通人的价值观,多数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C.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诗宋词中的典范,虽然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然后传递给读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如果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可以广泛地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B.古代诗词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这样才能读深读透D.读者读唐诗宋词时,对原作的意蕴做出诠释和解读,就会扩展和拓深原作的意蕴
(3)下列关于唐诗宋词赏读的事例,不能证明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的一项是CA.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是写爱情B.白居易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意是以“草”的生生不息表达送别的愁情的增生C.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句,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潇洒D.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歌咏的是诸葛亮,感叹自己未竟的抗金事业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
(5)下面材料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充分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和说明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菌苔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诗句及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则材料侧重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则材料,比较材料的内容,区别其侧重点,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唐诗宋词……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无中生有材料一第一段相关表述为“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B.“多数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中的“多数是说法不当,材料一第二段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不存在范围C.正确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选项颠倒了二者关系故选Co2D.“对原作的意蕴做出诠释和解读,就会扩展和拓深原作的意蕴”理解错误,……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故选Do3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是“对原作的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ABD三项读者都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所以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C.“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潇洒”,仅仅是对原作的主旨理解,所以也就没有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故选Co4结合材料一中“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气质和人格境界,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结合材料二“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其次,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5结合材料二第一段“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然后澄思渺虑,与题干中“王国维读李璟词时,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二结合题干中“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与材料二第一段“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结合材料二第一段“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与题干中“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答案1C2D3C4
①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②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5
①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来鉴赏的两句,“西风”吹过“绿波”生愁
②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
③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点评】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
2.偷换概念
3.无中生有
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
5.强加因果
6.答非所问
7.相互矛盾
8.张冠李戴
9.过于绝对
10.断章取义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回答问题红旗谱(节选)梁斌朱老忠斟上两碗茶,跨上炕沿问“兄弟!咱先说说,为什么单身独马地闯关东?”严志和喝了口茶,呆了老半天才伸直了脖子咕嗒地咽下去,摇摇头不说一句话朱老忠看他像有很沉重的心事,慢慢地走过来坐在一旁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可说呀!严志和还是低着头连连摇晃脑袋,实在闷得朱老忠不行他知道严志和自幼语迟,你越是问,问得紧了,他还打口吃朱老忠说“你还是这个老僻性”严志和沉着头呆了一会,才从嘴唇里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一句话,说“甭提了,觉得话中有因,立时紧皱眉头问“村乡里又出了什么大事吗?”严志和慢吞吞地说“可是出了大事情!”他说了这么一句话,老半天才说“说起来话长呀……前三年,咱地方打过两次仗,打下骡子车和洋面来发洋财不承望逃兵们从保定捅来了一个团,架上大炮,上深县请来个黑旋风,从中调停你想黑旋风是个什么家伙,这才罢兵五千块大洋钱摊到下排户身上呀,咳!一家家庄园地主乱打哆嗦!”严志和说起话来,他就得说半天朱老忠一听,心窝里像有一股火气,向上拱了拱,他又问“他们上排户不摊?”严志和说“我那大哥!你还不知道?上排户哪里出过公款银子?回回都是下排户包着严志和说着,朱老忠心里那股火气,就像火球一样在胸膛里乱滚他攥紧拳头,长了胡子,村乡里好事的人们抱他的粗腿,叫冯老兰”这时,朱老忠心里那个火球,一下子窜上天灵盖,把茶碗在桌子上一放伸开手拍了拍头顶,又倒背了手儿,闭住嘴呆了老半天,才盘脚坐上炕沿严志和把两条胳膊一伸,捋起袖子,放大了嗓音说“他霸道得更加厉害了!”朱老忠一时气愤,大腿一簸,一下子碰着桌子档儿哗啦一声,桌子上汤水横流这时,朱老忠才猛醒了过来,不叫滚落地上,嘴上打着响舌儿说“啧,啧,失手了”又笑嘻嘻地找了块擦桌子布来,擦干了桌子上的茶水严志和并没有看出朱老忠心气不舒,心里想这人儿,倒是山南海北的闯荡惯了,闭上眼睛呆了一会猛然间放开铜嗓子说“他更加厉害了?好,出水才看两腿泥哩!话声震得屋子里嗡嗡乱响一说到锁井镇上的冯老兰,分外眼红可是他不露声色,暗自思忖……严志和直了直腰,想别看不动声色,脾气许是越发地耿直了朱老忠又问“你们也没人跟他打官司?”严志和说“打!看怎么打吧!锁井镇上出了个朱老明,串联了二十八家穷人告了状,我也参加了头场官司打到县,输到保定法院三场官司打到北京大理院里,又输到大理院了!朱老忠问“输到底了?”严志和说“都输得趴下了!不用说朱老明是拿头份,输了个稀里哗啦呀,日子过不成了!朱老忠问“锁井镇上的事,回来碰上朱老明,到他家里串了个门听他念叨打官司的事,就说我也算上一份!一句话输了一条牛咳!完了!走啊,咱在这地方算是直不起腰来了”朱老忠立起身来,在地上走了两遭,把头一摆,摇了摇头说“不走!严志和又低下头呆了一会子,说“不走又怎么办?我肚子快气崩了,咱哪里惹得起”朱老忠红着脖子脸,把胸膛一拍,举过头顶,说“这天塌下来,可是志气了一辈子没有别的,咱为老朋友两肋插刀!有朱老忠的脑袋,行不?严志和忽闪着长眼睫毛,看着朱老忠,愣了抽袋烟的工夫看朱老忠刚强的气色,才有些回心转意,颤着长身腰,要不咱就回去?”朱老忠看说动了严志和,心上又鼓了鼓劲,跟他干!严志和又慢慢地抬起长眼睫毛,说“我的大哥,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细声细气儿说“咱跟他拉长线儿,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严志和听了这句话,弯下腰沉着头,瓷着眼珠盯着地上老半天,难呀,穷家难舍、熟土难离呀!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闯关东”的行为、“民团”“壮丁”“公款银子”等说法,都暗示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B.严志和对于朱老忠的询问迟迟不答,写活了严志和因担心口吃而说话迟钝的性格特点C.运用谚语是小说的特色,“出水才看两腿泥哩“扎一锥子不冒血”等,都极具表现力D.严志和最后不再闯关东,不仅缘于朱老忠,也缘于他对故土的留恋、畏惧出走的艰难2关于小说中叙述打官司一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朱老明等二十八家穷人与冯老兰连打三场官司,说明他们斗争很坚决,冯老兰恶势力很强大B.按常理本该能赢的官司,锁井镇穷人却从县里输到保定,再输到北京C.严志和串了个门,听说打官司,多说一句话,代价太大,让他又后悔又气愤D.穷人们先被摊派五千大洋,又输了三场官司,没了活路3文中画线句子是如何将朱老忠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请简要分析4小说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句子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句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指定的某种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写作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艺术特色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因担心口吃而说话迟钝分析错误,他是口吃、绝望,故而迟迟不愿说故选Bo2C.“让他又后悔又气愤”错误,严志和是二十八家之一,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诗人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晚清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就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首先,从唐宋词人的角度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一一也即生活一一抓住,使之固定不动,照样又会活动一一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就会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一一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1)下列对“唐诗宋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唐诗宋词应成为我们首选的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B.唐诗宋词体现的普通人的价值观,多数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心里不平,输掉一条牛,是愤慨故选Co3“这时,朱老忠心里那个火球,脸上腾地红起来,将朱老忠内心的愤怒比作火球“脸上腾地红起来”,这是肖像描写、之强烈“闪开怀襟,把茶碗在桌子上一放,又倒背了手儿停住脚看看窗外,“闪开怀襟”“拍头顶”“倒背手”走来走去”“闭住嘴”等一系列动作,让自己冷静下来4采用对话的展开故事,可以使结构紧凑,免去多余的介绍,看咱还能活吗,觉得话中有因?严志和慢吞吞地说可是出了大事情,就又停住了,老半天才说说起来话长呀……前三年,闹过两次兵乱他们拉着班子壮丁打逃兵不承望逃兵们从保定捅来了一个团,要火洗锁井镇,上深县请来个黑旋风你想黑旋风是个什么家伙,这才罢兵,咳!一家家庄园地主乱打哆嗦?严志和说打!锁井镇上出了个朱老明,我也参加了,输到县,输到保定法院,又输到大理院了?严志和说都输得趴下了,我也饶上了一条牛,日子过不成了,碍着你什么了,采用对话的形式,集中交代了社会背景人物的语言可以真实地反应人物的性格、情感,看咱还能活吗!一家家庄园地主乱打哆嗦!你还不知道?回回都是下排户包着”等体现了严志和内心的愤怒和无奈!“你还是这个老僻性!”“他还是那么霸道此外,小说以问答的形式,更生动,艺术感染力较强答案1B2C3
①通过比喻,将朱老忠内心的愤怒比作火球
②通过肖像描写,表明朱老忠的愤怒强烈而不可遏制,表明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4
①采用对话的形式,以简明扼要的讲述“闹民团”“打官司”等事件,增加了小说的容量,易于展现人物情感,写人物亲身经历的事件、真实【点评】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二、文言文阅读.
(一)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天子拜望之为谒者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所白皆可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以为左冯翊后为太傅,以《论语》授皇太子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皆受遗诏辅政宣帝崩,太子袭尊号,与侍中金敞并拾遗左右四人同心谋议劝导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亦与车骑将军高为表里,论议常独持故事,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请谒者召致廷尉时上初即位,不省“谒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可其奏知系狱,天子方倚欲以为丞相,会望之子饮上书讼望之前事,复奏“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谐诉者而教子上书,不敬,请逮捕上曰“萧太傅素刚,望之所坐,语言薄罪,望之仰天叹曰“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苟求生活,不亦鄙乎!”竟饮鸩自杀天子闻之惊,哀恸左右赞曰萧望之历位将相,籍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不然,折而不槎,身为儒宗,近古社稷臣也(节选自班固《汉书萧望之传》,有删改)材料二臣光日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夫恭、显之谐诉望之,其邪说诡计,诚有所不能辨也已而果自杀,而终不能诛恭、显,才得其免冠谢而已如此,则奸臣安所惩乎!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二十》昔汉杀萧望之,是亦有罪焉宣帝使之傅太子,其不以圣人之道导之邪;其导之未信而止也,则望之不得无罪焉节选自曾巩《上欧阳舍人书》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四人同心A谋议B劝导C上D以古制E多所欲F匡正G上甚乡H纳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齐诗》为汉代传习的《诗经》四家诗之一,另外三家分别是《鲁诗》《韩诗》《毛诗》,现在的《诗经》即由《毛诗》流传而来B.左冯翊,既是官名,也是管辖的政区名汉代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一起合称为“三辅C.赞有称颂、赞美之意,又称“论赞”,是以颂扬人物为主的一种文体,用来阐发作者对优秀人物的评论和赞美D.免冠即脱下帽子,古人用以表示谢罪,类似的谢罪形式还有肉袒、负荆、徒跣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萧望之爱好学问,研究《齐诗》,京城的儒生们都称赞他,后来担任太傅,用《论语》来教导皇太子B.宣帝了解到萧望之明晓经学,处事稳重,议事论理留有余地,就想仔细考察他处理政务的能力,派他当左冯翊C.元帝不清楚“谒者召致廷尉的意思,便同意了弘恭、石显的奏疏,得知萧望之被关进监狱后很吃惊,让他到职办公D.弘恭、石显诋毁萧望之专擅权势,后来又诬陷他的儿子上书申诉是对皇帝不敬,他不愿忍辱偷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所白皆可
②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
(5)对于萧望之的死,班固、司马光、曾巩各有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他们的观点【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古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及词语含义,再判断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信息点,再对其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分析【解答】
(1)句意萧望之、周堪、金敞四人同心谋划,提出很多想要匡正改变的问题“劝导”前承前省略主语“四人,故在“劝导”前断开,故在“以古制”后断开,故在“上”前断开故选BEG
(2)C.“以颂扬人物为主的一种文体”“用来阐发作者对优秀人物的评论和赞美”错误论赞是史书的一种体裁、事件的评论、史论有很多不同的名目,《史记》中为“太史公曰,《三国志》中为“评曰,《宋史》《清史稿》中为“论曰,等等故选C
(3)D.“诬陷他的儿子上书申诉是对皇帝不敬“错误,事下有司,无谐诉者,失大臣体,弘恭,有失大臣的礼仪,而不是诬陷他儿子对皇帝不敬故选Do
(4)
①“便宜”,利于治国;辄;白”,报告,(宣帝)总是把这些奏折下达给萧望之并询问情况
②甚,过分,本意睡醒,醒悟,主谓倒装句译文孝元皇帝身为国君真是太过分了,并且难以醒悟!5结合“萧望之历位将相……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有辅佐之能,班固为萧望之死于小人感到哀痛结合“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其邪说诡计,而终不能诛恭,司马光批评孝元皇帝对萧望之之死处置不明,始终没有惩治陷害萧望之的奸臣结合“昔汉杀萧望之,是亦有罪焉,其不以圣人之道导之邪,曾巩认为萧望之作为老师也有责任,最终导致自己被冤杀答案1BEG2C3D4
①很多人都上书陈述利国利民的策略,宣帝总是把这些奏折下达给萧望之并询问情况
②孝元皇帝身为国君真是太过分了,竟是那么容易受欺骗!5
①班固为萧望之死于小人感到哀痛,并惋惜他本可成为社稷之臣、不当;
③曾巩认为萧望之作为老师也有责任,最终导致自己被冤杀参考译文材料一萧望之字长倩,他爱好学问,国都的儒生们都称赞他当时宣帝刚刚即位,很多人都上书陈述利国利民的策略,萧望之所禀报的都被批准,处事稳重,才干可以胜任宰相,又任命他为左冯翊,用《论语》教导皇太子,选择可以托付后事的大臣、少傅周堪召到宫中宣帝去世,就是孝元帝,同侍中金敞一起在汉元帝身边提意见、周堪、金敞四人同心谋划,提出很多想要匡正改变的问题中书令弘恭,通晓条文法令,议论朝政经常独自坚持旧例弘恭、刘更生勾结同党互相推举,想要凭此独揽大权,欺骗皇帝不讲道义”当时汉元帝刚即位,答应了他们的奏请,汉元帝大惊说“不是只让廷尉查问吗几个月后,事情下达有司,没有诬陷攻讦的事,引用《诗》表示无辜之意的篇目,对国君不恭敬皇帝说萧太傅为人向来刚直?”石显等人说“人的生命至关重要,是说错了话的小罪皇帝就批准了他的报告,萧望之仰天长叹说“我曾经担任过将相之职,年老而进监狱,不也太鄙陋了吗皇帝听说这件事十分震惊,悲哀之情感动了左右侍从赞日萧望之官至将军和副丞相,可以说和皇帝是亲密无间,嫌隙产生,最终被佞臣宦官小人所害!不然的话,宁折不挠,有辅佐皇帝的才能材料二臣司马光说孝元皇帝身为国君真是太过分了,并且难以醒悟,他们的邪说诡计结果望之真的自杀时、显的存心欺诳孝元帝虽然是痛哭不已,但是却始终没能诛除恭、显,叩头谢罪罢了,那么!(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二十》)曾经汉朝杀了萧望之汉宣帝让萧望之教导太子,那么他不就辜负了贤德的名望了吗,太子没有相信,那么萧望之就不能是无罪的(节选自曾巩《上欧阳舍人书》)【点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二)(本题共1小题,20分)
4.(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日“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患,则欲民有室家之欢此人主之常道也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播之四海,岂为民父母之道乎?臣传闻虽或未的,然恐亏损圣德,情不敢隐君举必书,手诏答之,深自克责,乃令女还旧夫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礼部尚书王蹉御史大夫韦挺等云“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又陆氏抗表云:“某父康在日,与郑家往还,时相赠遗资财,妄有此说大臣又劝进太宗于是颇以为疑,问徵日“群臣或顺旨,其意可识,将以陛下同于太上皇太宗日“何也?”徵日“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陆爽以为陛下今虽容之,恐后阴加谴谪,所以反覆自陈,不足为怪太宗笑日“外人意见,或当如此然朕之所言,先已受人礼聘,前出文书之日,此乃朕之不是,亦为有司之过授充华者宜停时莫不称叹!(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B.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C.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D.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贞观为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历史上有著名的“贞观之治”,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B.“遽进而言”的“遽”是“急忙匆忙”的意思,与《促织》中“遽扑之”的“遽”意思相同C.“人主”指一国之主,也作“人君”,如《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屈原列传》“人君无愚、智、贤、不肖二D.“陆氏抗表”的抗”是“抗拒、拒绝”的意思,和《答司马谏议书》中“欲出力助上以抗之的“抗”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郑仁基的女儿是个容貌美丽的佳人,文德皇后请求唐太宗将之留在后宫作为嫔妃,唐太宗于是将她聘为充华B.魏徵在进言时先表明帝王作为百姓的父母应当忧百姓所忧、乐百姓所乐,然后指出唐太宗让郑氏之女入宫是有欠考虑的C.大臣们劝说唐太宗继续册封郑女,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要顺从帝王旨意;陆氏极力撇清关系的行为D.唐太宗认为陆氏担心暗中获罪遭贬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这正反映出唐太宗自己的话仍旧不足以真正取信于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播之四海,岂为民父母之道乎?
②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5文章结尾说“时莫不称叹”,时人“称叹”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结合句意,联系语句关键词语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识记,联系语境辨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原文相关内容,进而具体辨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语境,联系关键词语含义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原文相关内容,进而分析、概括【解答】1句意太上皇刚平定京城的时候,得到辛处俭的妻子辛处俭当时任太子舍人,就下令将辛处俭调出东宫任万年县令,经常担心不能保全头颅“处俭”,是时为太子舍人”的主语,可以排除AD,中间不能断开故选B2D.“意思相同错误“抗”:呈上/“抗抵制可见故选Do3D.“唐太宗认为陆氏担心暗中获罪遭贬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错误从“外人意见,唐太宗认为陆氏担心暗中获罪遭贬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故选Do4
①“许”,许配,通”娶二”顾问”;岂……乎译文现今郑氏的女儿,陛下聘娶她时没有怀疑,此事传播到全国各地?
②“适”,许配,确切,证据,已经,中途停止,没有确切的证据,不可中途停止5从“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人父母,当忧其所忧,然恐亏损圣德,所愿特留神虑,魏徵善于进谏直谏;从“太宗闻之大惊,手诏答之,遂停策使,唐太宗善于纳谏承认错误;从“徵曰太上皇初平京城……所以反覆自陈,意在于此“太宗笑曰外人意见然朕之所言乃出敕曰……”可知答案1B2D3D4
①现今郑氏的女儿,很久之前已经许配给别人,也没有询问,难道是作为百姓父母的国君应有的道义吗?
②郑氏女许配陆家,没有确切的证据,不可中途停止5
①魏徵善于进谏直谏;
②唐太宗善于纳谏承认错误;
③魏徵与唐太宗对人性的洞察参考译文贞观二年,是个容貌美丽的绝代佳人文德皇后访寻到后,作为妃嫔,封为充华,但册封的使者尚未出发,就急忙进宫见太宗说“陛下作为百姓的父母,应当以百姓的忧虑为忧自古以来,把百姓的心愿作为自己的心愿,就想到百姓应有房屋安身,就想到百姓应该没有饥寒交迫的担忧,就要想到百姓也有娶妻成家的欢乐现今郑氏的女儿,陛下聘娶她时没有怀疑,此事传播到全国各地?我听说的虽然还不十分准确,事情不敢隐瞒,都一定要记录下来太宗听了魏徵的话,亲自写诏书答复他,于是停止派遣册封的使者左仆射房玄龄、礼部尚书王珪,没有确切的证据,不可中途停止,陆氏也上表说“我的父亲陆康在时,有时互相馈赠资财”并说:“外人不知道实际情况大臣们又劝太宗娶郑氏女,就问魏徵说“群臣或许是顺从旨意?”魏徵说“依我考虑,他把陛下等同于太上皇?”魏徵说太上皇刚平定京城的时候,稍稍蒙受宠爱,太上皇听到此事很不高兴辛处俭常怀恐惧之心陆爽认为陛下现在虽然宽容了他,所以再三自我表白,不值得奇怪然而我所说的话”于是发出诏书说“现在听说郑家的女儿,先前发出诏书的时候,这是我的不对授充华的诏册应停止执行!【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C.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诗宋词中的典范,虽然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然后传递给读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可以广泛地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B.古代诗词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这样才能读深读透D.读者读唐诗宋词时,对原作的意蕴做出诠释和解读,就会扩展和拓深原作的意蕴3下列关于唐诗宋词赏读的事例,不能证明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的一项是A.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是写爱情B.白居易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意是以“草”的生生不息表达送别的愁情的增生C.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句,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潇洒D.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歌咏的是诸葛亮,感叹自己未竟的抗金事业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5下面材料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充分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和说明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菌苔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过程
三、情景默写(共7分)
5.(7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两句语出《诗经》,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22)《琵琶行并序》中,作者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做侧面烘托,写一曲终了,但音乐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33)《劝学》中,作者在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时,随着不断设喻,比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便是设喻之后的结论4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抒情主人公历经千百次寻觅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55)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写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后,流水无情“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面对他人的非议,王安石以盘庚为榜样,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7)古人常通过“吟”或“啸”的方式吐露心曲,抒发情怀,古代诗文中对此也多有描述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书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重点字衿)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字唯)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重点字生)
(4)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重点字阑)
(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6)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重点字皋)【点评】高考默写答题时要关注四点
6.理解题干的情境特征
7.把握词语语句的指向
8.体会涉及词句的暗示
9.细致分析各种手法
四、语言文字运用
6.(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
①,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这里孟子运用的是一个隐藏了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而且把小前提前置了无父(无君)是禽兽,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所以,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那么孟子的这个推断成立吗?当然不成立,因为这个小前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说小前提不真实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个小前提是如何得出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
②o孟子因此认定墨家的兼爱是无父,以三段论推理形式可作如下分析(),(),因此,墨家的兼爱是“无父”这个推论在结构上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大前提换一种表达就是: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有差别就是“有父”这显然是儒家的观点孟子批评墨家“兼爱是无父”的观点,却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非从共识出发墨家和儒家之间,互相批评、相互指责,从而构成了彼此之间长期的思想论争其实,在“爱的思想上,一个从外到内,
③,将有可能产生出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思想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参照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三段论推理结构,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补充完整孟子另一个推断的三段论推理分析【分析】
(1)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应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做到话题一致,注意语意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三段论推理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并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解答】
(1)第
①空,本句属于总起句;结合下文“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这种方法属于“归谬法”第
②空,结合“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而儒家的仁爱则强调有差别”可推断,没有人、己、亲,故可填写“人与人之间按照关系远近而有亲疏之别”之类的句子,本句属于总结句,意味着墨家和儒家没有必要“互相批评,“一个从外到内,即可以结合起来
(2)本题的结论是“墨家的兼爱是‘无父大前提,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己、亲、疏的区别“孟子因此认定墨家的兼爱是无父”小前提答案
(1)
①归谬法
②人与人之间按照关系远近而有亲疏之别
③如果能够充分结合起来
(2)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就是“无父”墨家的兼爱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点评】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事理的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
五、作文(60分)
7.(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蹄疾步稳”指马跑得很快同时很平稳,可引申为速度快并且很稳蹄疾步稳方能行远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的“蹄疾”却”步不稳”,急于求成,结果事与愿违,亦步亦趋、拖沓滞后,最终错失良机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解释“蹄疾步稳”的意思,既提供了该词的本义,也提供了该词的引申义,在释词的同时凸显了“快而稳”这一核心概念第二句,阐述“蹄疾步稳”的作用,蹄疾步稳”是“行远”的条件与前提,马要“行远”就要做到“蹄疾步稳;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是对第二句的补充阐述,点出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两种问题,一是“快而不稳”导致事与愿违,材料揭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早见成效,急于求成”的心态;二是“稳而不快”导致错失良机,同样材料也揭示了“求稳”心态的实质是缺少创新、领先的意识与担当因此,材料的倾向性非常明显,提倡“快而稳”,力避“快而不稳”与“稳而不快”材料告诉我们要实现“行远”的目标,就要“快而稳”,快而不稳”与“稳而不快”都妨碍目标实现写作时,仍然需要将材料阐述的道理,落脚在具体的社会、人生问题上;或者说要用社会、人生具体问题,去阐述论证材料阐述的道理材料已经明确了观点,即要快而稳,毋一味贪快求稳因此写作时要立定快而稳,批驳“贪快“求稳”两种错误心态可从青少年成长、做事、为文、学习、读书等角度去写,如我们读书学习时要先求稳,打好知识的积累,但也不能仅仅止步于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多学习多思考,攀登思想的高峰;或写我们为人处世,虽可志向高远,但欲成大事者,必须先打好思想品德的根据,才能越走越远也可以谈社会问题,如社会发展、改革、防疫等,说明我们的发展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以更大的能力做更多的事,更要保留住我们的文化底蕴传承,否则发展就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或说改革、防疫等,既要追求速度、质量,也要注意“温度”,关怀那些弱者的需求总之,要将论述放到实处,放到生活现实中,放到人生成长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泛泛而谈参考立意
1.行稳方能致远
2.快稳结合,学思并进
3.既要追求速度,也要注意温度【解答】蹄疾步稳,小步快走孟郊有诗日“春风得意马蹄疾,用以形容他登科后急切的心情,安步以当车:正如登科与归隐是两条矛盾的“殊途那么,鱼与熊掌兼而得之呢?“蹄疾步稳”指马跑得很快,同时又很平稳蹄疾”与“步稳”,矛盾对立的二者?这是因为,急于求成;“步虽稳”但“跑得慢”,则必然错失良机故而,还是欲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如何求呢?我觉得这里面有两大要素,一个是客观方法要素从“蹄疾”方面考虑但是“跑得快”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步幅大步幅大有时难免会马失前蹄,步频大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亦能致远小步快走其实是面对紧急情况时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态度,一是要有“不管风吹浪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越是危急时刻,“小步”要不急不躁;二是要有“枕戈待旦”“夙兴夜寐”的急迫感、脚下不乱,绝不拖沓,但要“快走从“步稳”的角度考虑,还涉及“步法”的问题?马的耐力好是一方面而之所以人们不轻易骑驴,然后弹跳出去;而马的步法是四个蹄子散开跑,步子很大所以,选择合适的“步法”也很重要三年前对于这种病毒的特点,我们是知之甚少的,我们坚持蹄疾步稳,积极试错故而因此,不论是追求远大志向的个人,调整步幅,修正步法,小步快走只有这样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心快手慢”,让手“快起来二蹄疾步稳【点评】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1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i小题,16分)
2.(16分)阅读回答问题红旗谱(节选)梁斌朱老忠斟上两碗茶,跨上炕沿问“兄弟!咱先说说,为什么单身独马地闯关东?”严志和喝了口茶,呆了老半天才伸直了脖子咕嗒地咽下去,摇摇头不说一句话朱老忠看他像有很沉重的心事,慢慢地走过来坐在一旁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可说呀!”严志和还是低着头连连摇晃脑袋,实在闷得朱老忠不行他知道严志和自幼语迟,你越是问,问得紧了,他还打口吃朱老忠说“你还是这个老僻性”严志和沉着头呆了一会,才从嘴唇里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一句话,说“甭提了,觉得话中有因,立时紧皱眉头问“村乡里又出了什么大事吗?严志和慢吞吞地说“可是出了大事情!“他说了这么一句话,老半天才说“说起来话长呀……前三年,咱地方打过两次仗,打下骡子车和洋面来发洋财不承望逃兵们从保定捅来了一个团,架上大炮,上深县请来个黑旋风,从中调停你想黑旋风是个什么家伙,这才罢兵五千块大洋钱摊到下排户身上呀,咳!一家家庄园地主乱打哆嗦!严志和说起话来,他就得说半天朱老忠一听,心窝里像有一股火气,向上拱了拱,他又问“他们上排户不摊?”严志和说“我那大哥!你还不知道?上排户哪里出过公款银子?回回都是下排户包着严志和说着,朱老忠心里那股火气,就像火球一样在胸膛里乱滚他攥紧拳头,长了胡子,村乡里好事的人们抱他的粗腿,叫冯老兰”这时,朱老忠心里那个火球,一下子窜上天灵盖,把茶碗在桌子上一放伸开手拍了拍头顶,又倒背了手儿,闭住嘴呆了老半天,才盘脚坐上炕沿严志和把两条胳膊一伸,捋起袖子,放大了嗓音说“他霸道得更加厉害了!”朱老忠一时气愤,大腿一簸,一下子碰着桌子档儿哗啦一声,桌子上汤水横流这时,朱老忠才猛醒了过来,不叫滚落地上,嘴上打着响舌儿说“啧,啧,失手了”又笑嘻嘻地找了块擦桌子布来,擦干了桌子上的茶水严志和并没有看出朱老忠心气不舒,心里想这人儿,倒是山南海北的闯荡惯了,闭上眼睛呆了一会猛然间放开铜嗓子说“他更加厉害了?好,出水才看两腿泥哩!话声震得屋子里嗡嗡乱响一说到锁井镇上的冯老兰,分外眼红可是他不露声色,暗自思忖……严志和直了直腰,想别看不动声色,脾气许是越发地耿直了朱老忠又问“你们也没人跟他打官司?”严志和说“打!看怎么打吧!锁井镇上出了个朱老明,串联了二十八家穷人告了状,我也参加了头场官司打到县,输到保定法院三场官司打到北京大理院里,又输到大理院了!朱老忠问“输到底了?”严志和说“都输得趴下了!不用说朱老明是拿头份,输了个稀里哗啦呀,日子过不成了!朱老忠问“锁井镇上的事,回来碰上朱老明,到他家里串了个门听他念叨打官司的事,就说我也算上一份!一句话输了一条牛咳!完了!走啊,咱在这地方算是直不起腰来了”朱老忠立起身来,在地上走了两遭,把头一摆,摇了摇头说“不走!严志和又低下头呆了一会子,说“不走又怎么办?我肚子快气崩了,咱哪里惹得起”朱老忠红着脖子脸,把胸膛一拍,举过头顶,说“这天塌下来,可是志气了一辈子没有别的,咱为老朋友两肋插刀!有朱老忠的脑袋,行不?严志和忽闪着长眼睫毛,看着朱老忠,愣了抽袋烟的工夫看朱老忠刚强的气色,才有些回心转意,颤着长身腰,要不咱就回去?”朱老忠看说动了严志和,心上又鼓了鼓劲,跟他干!严志和又慢慢地抬起长眼睫毛,说“我的大哥,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细声细气儿说“咱跟他拉长线儿,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严志和听了这句话,弯下腰沉着头,瓷着眼珠盯着地上老半天,难呀,穷家难舍、熟土难离呀!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闯关东”的行为、“民团”“壮丁”“公款银子”等说法,都暗示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B.严志和对于朱老忠的询问迟迟不答,写活了严志和因担心口吃而说话迟钝的性格特点C.运用谚语是小说的特色,“出水才看两腿泥哩“扎一锥子不冒血”等,都极具表现力D.严志和最后不再闯关东,不仅缘于朱老忠,也缘于他对故土的留恋、畏惧出走的艰难
(2)关于小说中叙述打官司一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老明等二十八家穷人与冯老兰连打三场官司,说明他们斗争很坚决,冯老兰恶势力很强大B.按常理本该能赢的官司,锁井镇穷人却从县里输到保定,再输到北京C.严志和串了个门,听说打官司,多说一句话,代价太大,让他又后悔又气愤D.穷人们先被摊派五千大洋,又输了三场官司,没了活路
1.)文中画线句子是如何将朱老忠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请简要分析
2.)小说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
(一)本题共1小题,20分)
4.(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天子拜望之为谒者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间状,所白皆可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以为左冯翊后为太傅,以《论语》授皇太子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皆受遗诏辅政宣帝崩,太子袭尊号,与侍中金敞并拾遗左右四人同心谋议劝导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亦与车骑将军高为表里,论议常独持故事,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请谒者召致廷尉时上初即位,不省“谒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可其奏知系狱,天子方倚欲以为丞相,会望之子饮上书讼望之前事,复奏“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谐诉者而教子上书,不敬,请逮捕上日“萧太傅素刚,望之所坐,语言薄罪,望之仰天叹曰“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苟求生活,不亦鄙乎!”竟饮鸩自杀天子闻之惊,哀恸左右赞曰萧望之历位将相,籍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不然,折而不榜,身为儒宗,近古社稷臣也节选自班固《汉书萧望之传》,有删改材料二臣光日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夫恭、显之谙诉望之,其邪说诡计,诚有所不能辨也已而果自杀,而终不能诛恭、显,才得其免冠谢而已如此,则奸臣安所惩乎!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二十》昔汉杀萧望之,是亦有罪焉宣帝使之傅太子,其不以圣人之道导之邪;其导之未信而止也,则望之不得无罪焉节选自曾巩《上欧阳舍人书》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四人同心A谋议B劝导C上D以古制E多所欲F匡正G上甚乡H纳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诗》为汉代传习的《诗经》四家诗之一,另外三家分别是《鲁诗》《韩诗》《毛诗》,现在的《诗经》即由《毛诗》流传而来B.左冯翊,既是官名,也是管辖的政区名汉代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一起合称为“三辅”C.赞有称颂、赞美之意,又称“论赞”,是以颂扬人物为主的一种文体,用来阐发作者对优秀人物的评论和赞美D.免冠即脱下帽子,古人用以表示谢罪,类似的谢罪形式还有肉袒、负荆、徒跣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望之爱好学问,研究《齐诗》,京城的儒生们都称赞他,后来担任太傅,用《论语》来教导皇太子B.宣帝了解到萧望之明晓经学,处事稳重,议事论理留有余地,就想仔细考察他处理政务的能力,派他当左冯翊C.元帝不清楚”谒者召致廷尉”的意思,便同意了弘恭、石显的奏疏,得知萧望之被关进监狱后很吃惊,让他到职办公D.弘恭、石显诋毁萧望之专擅权势,后来又诬陷他的儿子上书申诉是对皇帝不敬,他不愿忍辱偷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所白皆可
②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
(5)对于萧望之的死,班固、司马光、曾巩各有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他们的观点
(二)(本题共1小题,20分)
5.(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患,则欲民有室家之欢此人主之常道也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播之四海,岂为民父母之道乎?臣传闻虽或未的,然恐亏损圣德,情不敢隐君举必书,手诏答之,深自克责,乃令女还旧夫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礼部尚书王蹉御史大夫韦挺等云“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又陆氏抗表云“某父康在日,与郑家往还,时相赠遗资财,妄有此说大臣又劝进太宗于是颇以为疑,问徵曰“群臣或顺旨,其意可识,将以陛下同于太上皇太宗曰“何也?徵曰“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陆爽以为陛下今虽容之,恐后阴加谴谪,所以反覆自陈,不足为怪”太宗笑曰“外人意见,或当如此然朕之所言,先已受人礼聘,前出文书之日,此乃朕之不是,亦为有司之过授充华者宜停时莫不称叹!(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B.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C.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D.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为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历史上有著名的“贞观之治,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B.“遽进而言”的“遽”是急忙匆忙”的意思,与《促织》中“遽扑之”的“遽”意思相同C.“人主”指一国之主,也作“人君”,如《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屈原列传》“人君无愚、智、贤、不肖D.“陆氏抗表”的“抗”是“抗拒、拒绝的意思,和《答司马谏议书》中“欲出力助上以抗之”的“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仁基的女儿是个容貌美丽的佳人,文德皇后请求唐太宗将之留在后宫作为嫔妃,唐太宗于是将她聘为充华B.魏徵在进言时先表明帝王作为百姓的父母应当忧百姓所忧、乐百姓所乐,然后指出唐太宗让郑氏之女入宫是有欠考虑的C.大臣们劝说唐太宗继续册封郑女,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要顺从帝王旨意;陆氏极力撇清关系的行为D.唐太宗认为陆氏担心暗中获罪遭贬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这正反映出唐太宗自己的话仍旧不足以真正取信于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播之四海,岂为民父母之道乎?
②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
(5)文章结尾说“时莫不称叹”,时人“称叹”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三、情景默写(共7分)。